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性贫血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癌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其中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是目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则是目前最常用的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然而EPO疗法本身还存在很多争议。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EPO治疗癌性贫血取得了很多最新的共识。到目前为止,EPO治疗癌性贫血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输血需求。  相似文献   

2.
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癌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对EPO反应差,雄性激素可能通过改善骨髓对EPO的反应性而发挥疗效,本文综述了癌性贫血的原因,治疗及雄激素治疗贫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癌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对EPO反应差,雄性激素可能通过改善骨髓对EPO的反应性而发挥疗效,本文综述了癌性贫血的原因,治疗及雄激素治疗贫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60%。7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影响放疗疗效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不同肿瘤中也多不相同,而贫血对疗效的影响在多数临床研究中持肯定结论。早年,人们通过输血纠正贫血,但因输血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对生存有不利影响,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鉴于红细胞生成素(EPO)已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标准药物,因此有望治疗癌性贫血,改善患者生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正得到关注,为此笔者就其贫血与预后的关系、EPO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EPO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癌性贫血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癌性贫血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治疗前后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化疗的关系.应用QOL量表EORTCQLQ-C30中文版评价癌性贫血对肺癌患者QOL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240例肺癌患者,总体癌性贫血发生率为52.5%,治疗后癌性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前(15.8%,P=0.000).化疗者癌性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化疗者(57.7% vs 36.2%,P=0.004),化疗后明显高于化疗前(57.7% vs 19.2%,P=0.000).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均证实,年龄、临床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化疗是影响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均<0.05).性别和病理类型与癌性贫血无关.癌性贫血明显影响肺癌患者的QOL;发生癌性贫血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未发生癌性贫血者(9个月vs14个月,P=0.0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癌性贫血、临床分期、PS评分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癌患者有较高的癌性贫血发生率,癌性贫血与年龄、临床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化疗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分期越晚,癌性贫血发生率越高越重.癌性贫血不但影响肺癌患者的QOL,还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癌性贫血对恶性肿瘤惠者生活质量(QOL)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统计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癌性贫血发生率为66.7%.不同病种之间的癌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消化系统肿瘤癌性贫血的发生率最高(80.4%).癌性贫血的发生率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性别及年龄无关.癌性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QOL,并且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随贫血的加重,QOL下降,生存率减低,生存期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癌性贫血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的显著预后因素.结论:癌性贫血不仅降低肿瘤患者的QOL,而且还降低生存率,缩短生存期,是影响肿瘤惠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和癌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ietin,r-HuEPO)和铁剂治疗癌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60例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和sTfR水平,并将其与52例非癌性贫血患者的测定值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直线相关分析sTfR、EPO水平和Hb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sTfR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显著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P〈0.05);癌性贫血患者sTfR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sTfR升高的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一致,与Hb值存在负相关,但与病期无明显相关性;EPO和sTf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EPO和sTfR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其贫血病因,对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癌性贫血患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b)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含量为2.62±0.95μg/L(n=43),显著高于不伴有贫血的癌症患者(1.70±0.41μg/L,n=39)和正常对照组(1.59±0.69μg/L,n=94)。癌性贫血患者血清 EPO含量与 Hb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8293,P<0.01)。结论 癌性贫血患者血清内源性 EPO水平增高,提示对此类患者检测血清 EPO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41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前后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的关系,并探讨癌性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前(63.4%vs24.4%,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S评分是发生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PS评分、癌性贫血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因素,化疗前无贫血的患者较化疗前有贫血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明显延长,分别为4.2个月和2.6个月(P=0.005)。临床分期、癌性贫血也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化疗后并发癌性贫血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较未发生癌性贫血者明显缩短,分别为15个月和26个月(P=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尤其是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化疗前发生的贫血还是化疗导致的贫血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与血红蛋白(Hb)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癌性贫血。方法:对135例癌症患者检测血清EPO及血常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EPO水平为(18.0±7.36)U/L;癌症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为26.50(15.9,56.5)U/L;癌症贫血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男性为35.7(16.55,74.55)U/L,女性为44.6(17.3,86)U/L。癌性贫血患者组血清EPO水平高于不伴贫血的癌症患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P=0.000。肿瘤患者血清EPO与同时检验的Hb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576。癌症贫血患者EPO水平与1周后Hb升高值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81,呈正相关。结论: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高于正常人群血清EPO水平,反映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监测EPO对于临床应用人rhEPO治疗癌性贫血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贫血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癌症患者在其病程中将会出现贫血[1];而化疗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进一步引起或加重癌症患者的贫血状态.输血可纠正贫血,但其不利方面众所周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作为输血的替代品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于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应用rhEPO治疗癌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卵巢癌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表达,以及重组人EPO(rhEPO)对卵巢癌细胞增生的影响,探讨rhEPO在癌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RT-PCR方法检测人类卵巢癌细胞株 HO-8910 EPOR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hEPO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增生影响。结果 卵巢癌细胞表面有EPOR的表达,rhEPO干预后卵巢癌细胞增生受到抑制(P<0.01)。结论 EPOR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有表达,rhEPO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生。rhEPO可用于卵巢癌伴发的贫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疾病性贫血(ACD)是指与慢性感染、炎症、肿瘤有关的一类贫血综合征,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贫血。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广泛用于贫血临床治疗方面,尤其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避免了输血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防治化疗引起贫血的重要选择。因此,rhEPO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贫血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其发生率超过90%。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改善癌症患者的贫血,然而其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如何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荷瘤小鼠化疗相关性贫血模型的建立,评价r-HuEPO在治疗癌性贫血小鼠时是否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为r-HuEPO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疗及其他因素对肿瘤患者血红蛋白(HGB)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55例肿瘤患者。统计性别、年龄、原发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案、各周期化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红蛋白值等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癌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肿瘤患者血红蛋白值化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第5个周期化疗后降至最低。化疗前,性别、年龄和肾功能是否异常是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其中,女性、65岁以上和肾功能异常是独立危险因素;第1个周期化疗后,性别和肾功能是否异常是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其中,女性和肾功能异常是独立危险因素;第5个周期化疗后,性别、病种、化疗方案和肾功能是否异常是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但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肾功能异常的肿瘤患者更易发生癌性贫血,应采取预防措施及适当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由肾脏近曲小管附近的细胞合成和分泌,是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而且具有阻止红系祖细胞凋亡的功能。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处于贫血状态,其血清EPO浓度的临床意义究竟如何目前尚有争议。为进一步明确血清EPO水平和癌性贫血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上对这类贫血患者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促癌剂12—0—十四酰佛波—13—乙酸酯(TPA)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经TPA处理的结肠癌细胞共脂质过氧化明显降低;经TPA处理的小鼠皮肤其脂质过氧初期升高,其后降低。γ—亚麻酸抵消TPA对小鼠皮肤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佛波酯的反应方式是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和氧自由基,但不表明氧自由基在促癌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推测促癌剂TPA引起脂质过氧化减弱的促癌过程。  相似文献   

18.
抗促癌物的研究和应用对肿瘤预防有重要意义。由于促癌作用的机制复杂,目前还缺乏比较成熟的筛选促癌物和抗促癌物快速方法。本研究选用文献已报道的三种经动物证明具有抗促癌作用的化合物或提取物,即姜黄素(Curcumin),表儿茶素复合物(Epi-catechin Compounds),迷迭香抗氧化成分(Rosemary antioxdants),观察其对促癌物TPA所诱导的生物学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三种抗促癌物均可以明显抑制TP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外周血铁调素水平、白细胞介素-6、IFN-γ及TNF-α的浓度变化研究,探讨出不同因子浓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自2014年来入院的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34例伴随贫血,对其血清血铁调素(Hepcidin)水平、白细胞介素-6、IFN-γ及TNF-α浓度分别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因子在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体内浓度变化及幅度.结果 经对患者血清检测,发现胃肠道肿瘤癌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铁调素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患者(P<0.05),但IFN-γ及TNF-α浓度与非贫血患者没有较明显的差别(P>0.05).对比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体内各因子变化关联,发现外周血铁调素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γ =0.268,P<0.05);并且这两者的浓度变化情况与IFN-γ、TNF-α的浓度没有明显关联(γ=0.156、γ=0.01,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合并癌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铁调素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正常人含量有明显增幅,IFN-γ及TNF-α浓度接近健康人水平.  相似文献   

20.
增生平片药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增生平片在食管癌高发区二级预防中,使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患者3年和5年癌变率下降约50%,说明该药是食管癌生成的有效阻断剂。作者选用8项实验指标对增生平片的免疫调节效应和抗促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增生平片不仅是有效的抗促癌药物,而且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提示食管上皮重增患者癌变率的降低,是本药对机体免疫功能激活作用和抗促癌作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