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03~2007-03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126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按照Bis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12例,Ⅱ型25例,Ⅲa型26例,Ⅲb型33例,Ⅳ型30例。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确诊率分别为83.8%、92.1%及96.7%。126例中,根治性切除33例,姑息性切除22例,胆道引流46例,未手术25例。总手术率80.2%(101/126),根治性切除率32.7%(33/101)。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42.4%、24.2%,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50.0%、18.2%、9.1%,单纯引流组分别为4.3%、0、0,未手术组分别为4.0%、0、0。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唯一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段忠祥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1,(6):99-100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其生长缓慢,起病隐匿,易于侵犯肝门区重要的血管和肝实质引起远处转移,解剖及毗邻关系复杂,且早期的诊断较困难。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由于其解剖难度大,手术中常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206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4种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CT、ERCP、PTC诊断结果及并发症,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梗阻部位确诊率超声为91.1%,CT为89.6%,二者联合为97.3%.梗阻性质确诊率超声为78.7%,CT为72.8%,二者联合为94.7%.肿瘤显示率超声为60.9%,CT为30.4%,二者联合检查提高到80.5%.并发症发生率ERCP和PTC分别为11.6%及17.9%.结论超声与CT联合检查可相互弥补不足,明显提高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确诊率,满足绝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诊断要求,而侵入性检查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与手术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对手术可切除性估价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MRCP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18例在肝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 2例未见到肿块,仅表现肝内胆管扩张及管壁增厚。根据MRI与MRCP影像特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结果为: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7例,与术中所见对比符合率80%;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敏感度75%,特异度75%,诊断符合率80%。结论 MRI和MRCP联合应用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型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按其发生部位分为上、中、下段胆管癌,一般将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及肝总管的癌肿称为上段胆管癌,亦称为肝门部胆管癌,我院1989年至2001年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直接法胆道造影(DC)表现征象可分为胆道梗阻、狭窄、息肉样变和右肝管狭窄伴左肝管梗阻。US显示肝内胆管的扩张,肝门区低回声占位,胆管内低回声肿块,门静脉癌栓。CT可表现,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软组织密度肿块,肝门区肿块有增强,胆囊变小或萎缩,左肝萎缩和右肝增大,作者认为:DC加上US或CT是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演变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的变化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19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分期、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梗阻性黄疸仍为肝门部胆管癌的首发临床表现,肝门部CT及核磁胆道成像(MRCP)均为诊断的有效方法 ,阳性率高。肿瘤分期:2000年以前(A组)和2000年以后(B组)病例进行比较,BismuthⅠ期病例数较前增加不明显;BismuthⅡ、Ⅲ期为主要病例,且病例数有明显增加;BismuthⅣ期则相反,病例数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49例患者采取非手术内外引流;手术的149例中,单纯引流24例,手术探查+胆肠吻合51例,姑息性局部切除42例,胆管癌切除+肝部分切除30例,肝移植2例。按照时间节点分析,A组61例手术中手术切除率为34.4%(21/61),且以姑息性切除为主(16例);B组88例手术中手术切除率为60.2%(53/88),其中姑息性切除与根治性切除分别为26例和27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仅8例行局部放疗,B组中89例行局部聚焦放疗。从治疗效果分析,非手术内外引流及手术内外引流效果均不好,5年生存为个案。手术切除患者中,BismuthⅠ、Ⅱ期生存率最高,5年生存率83.3%(10/12);BismuthⅢ期手术切除效果好于非手术治疗;BismuthⅣ期手术切除与否效果均不好,两组手术切除后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合术后放疗(γ刀)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复发转移,其中局部淋巴结转移与肝内广泛转移最为多见。结论肝门部胆管癌Ⅰ期的诊断并未因为CT和MRI应用而提高,中期BismuthⅡ、Ⅲ期较前例数有所增多,晚期患者相对下降。手术切除率较前有所提高,根治性与姑息性切除均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手术切除结合局部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仍旧是肿瘤的局部与肝内广泛转移,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低场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21例,均有完整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100%。21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6例MRI肝门部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15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5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14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低场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MRCP可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单双侧引流介入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Bismuth-Corlette 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单侧胆管引流与双侧胆管引流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正确的引流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引流术后近、远期疗效.将全部病例分为单侧胆管引流(52例)和双侧胆管引流(28例)两组,比较其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引流方式、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值平均分别为:单侧组82.73 μmol/L和31.71 μmol/L,双侧组80.28 μmol/L和57.89 μmol/L.两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8、12、16、2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单侧组为97.4%、87.2%、64.1%、49.0%、41.6%、33.8%、14.5%、7.2%;双侧组为83.3%、72.2%、55.0%、48.1%、33.0%、24.8%、16.5%、16.5%,中位生存期均为约6个月.结论 Bismuth-Corlette 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以行单侧引流,既可有效减黄,且不影响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后长期置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 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自我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术后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患者置管期间心理、饮食、活动指导和自我护理宣教,配合有效的长期导管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度过置管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分析肝门区胆管癌CT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果:6例CT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动态增强后11例有延迟强化,CT值增加15~30HU。对照CT表现与手术所见,CT显示肝脏、肝门区动脉、门静脉、胆囊、肝门区淋巴结转移、腹膜后淋巴结浸润或转移;其它神经、脂肪受浸、腹膜种植在CT上均无明确显示。结论: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是肝门区胆管癌的CT基本影像表现,CT是检出和识别肝门区胆管癌的重要方法,但在判断肿瘤周围浸润的程度时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15.
肝门小胆管癌的多层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小胆管癌的多层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cm的肝门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多层CT表现。结果:13例病灶CT: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10例病灶呈中等强化,3例未见强化;门脉期13例病灶均表现为中等强化,其中见8例肿瘤邻近层面的胆管壁呈不规则的环形强化,其厚度均超过2mm。结论:多层CT对诊断肝门小胆管癌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门胆管癌的MS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MRI及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全部病例行MSCT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MRI及MRPC检查。结果:18例中浸润型9例,结节型6例,乳突型3例。直接征象表现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狭窄、肝门区结节或肿块、乳头状或息肉状向腔突出的小结节。18例中,平扫发现可疑直接征象9例,增强扫描18例全部显示清晰,病灶从轻到中度强化,均有延迟期持续强化。8例MSCT、MRI及MRCP对比:MRI平扫发现1例,CT平扫未能发现的肝门结节;MRCP发现2例,CT及MRI平扫未能显示的管壁浸润,4例肝门结节MRCP均未能显示。间接征象主要有:①18例均有肝门病灶区以上肝内胆管扩张,呈弥漫性柱状、“软藤状”、“蟹足状”或囊状;4例累及一侧胆管为局部胆管扩张;扩张胆管由肝门向外周延伸,胆总管无扩张;②3例受累侧肝叶萎缩;③4例肝叶局部受侵及肝门血管被包饶;④5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结论:MSCT、MRI及MPCP对诊断肝门胆管癌有重要价值,三种方法结合运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可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治疗无法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进行外引流和(或)内外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治疗。临床观察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根据Bismuth分型,其中Ⅰ型30例,Ⅱ型30例,Ⅲ型26例,Ⅳ型17例。留置支架39例,共47枚,引流管64例。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86±162)μmol/L降至(161±1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好转76例,改善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8.3%。术前合并感染17例,术后控制13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5例,胸部感染2例,13例出现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8例血性引流液,1例胆道出血,1例幽门梗阻,30d内死亡9例。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86d,1、3、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9.9%、75.3%、59.6%和16.9%。Ⅰ型、Ⅱ型明显较Ⅲ型、Ⅳ型预后好。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但手术切除率很低,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姑息切除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绝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就诊时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肿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梗阻症状,各种胆汁引流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胆道梗阻,但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在胆汁引流基础上的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放疗方式可以分为单纯外照射、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以及新的放射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手段还有待于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