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坚硬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对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对接骨板固定及取出后固定骨段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兔28只,4只对照,24只在左胫骨行不锈钢板固定,其中20只动物术后2个月取出钢板,并在取钢板当时及取钢板后1、2、3和4个月分别有4只动物处死,另有4只动物于内固定后6个月处死,取完整胫骨作力学测试.结果:坚硬接骨板固定可诱发严重的局部骨质疏松,导致固定骨段力学性能下降.接骨板取出后固定骨段力学性能可逐步恢复,但恢复过程较缓慢.结论:接骨板取出后的骨强度恢复延迟,可能是固定骨段发生再骨折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可吸收固定材料(L/DL-聚乳酸板材)用于犬下颌骨线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12只杂种犬,按数字表分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犬。于犬左侧下颌骨中段制造线性骨折,实验组应用可吸收固定材料加以固定;对照组不用任何材料固定。骨折后20 d,每组处死3只犬;40 d,每组分别处死余下3只;组织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发现,可吸收固定材料(L/DL-聚乳酸板材)的固定效果显著优于空白对照,可以满足下颌骨骨折固位的要求。结论可吸收固定材料(L/DL-聚乳酸板材)可以保证下颌骨骨折的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己烯雌酚对手术去除睾丸雄性大鼠腰椎、股骨颈、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及股骨、腰椎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3~4月龄清洁级Wistar雄鼠36只,随机分成假去势组(Sham)12只、去势组(Orch)12只,去势+己烯雌酚组(Orch+DES,5μg/d)12只,同条件下饲养18周。处死前测量大鼠腰椎、股骨颈、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处死后对大鼠股骨及第4腰椎进行骨生物力学相关测试,大鼠处死时收集血清行睾酮(T)和雌二醇(E2)放免检测。结果 18周后,Orch组大鼠腰椎、股骨颈、粗隆部、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均下降,与Sham组、Orch+DE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Orch+DES组大鼠的4个部位骨密度均最高,但与Sham组比较无差异。Orch组腰椎的最大负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值均下降,与Sham组、Orch+DE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Orch+DES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Orch组比较,Orch+DES组、Sham组大鼠股骨的最大应力、最大载荷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Orch+DES组、Sham组大鼠股骨的最大位移、弹性模量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ham组与Orch+D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己烯雌酚能抑制去睾丸大鼠骨质疏松的形成,并对雄性大鼠维持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和骨组织病理变化影响及复方红景天对其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雌性大白鼠120只,高、平原各60只。分别摘除卵巢或假性去卵巢。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切除卵巢组),C组(切除卵巢+尼尔雌醇组),D组(切除卵巢+红景天混合饲料组)。每组15只,高原组术后在海拔3100m地区饲养,术后3个月处死,取出实验鼠的腰椎和股骨,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腰椎和股骨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平原组进行对照。结果:高原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与C和D组比较也有明显降低。C、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平原组B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与C和D组比较也明显降低。C和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原A、B、C和D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值(除股骨生物力学部分内容外)与平原相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骨组织学观察:高原B组股骨和腰椎与A组比较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分布稀疏,骨小梁变细,见断裂现象。平原B组股骨和腰椎组织变化同高原B组。结论:高原环境可引起骨密度、生物力学改变,复方红景天具有明显抑制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54例,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5~65岁,平均41.4岁。根据所选固定材料不同分为接骨板组(25例)和钛板组(29例),接骨板组采用PLLA可吸收接骨板固定,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5~52岁,平均37.2岁;钛板组采用传统金属钛板固定,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2~65岁,平均45.6岁。观察两组术后1、2~4周伤口恢复、血常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咀嚼效能,同时观察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现象,复查血象均无异常,大部分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PLLA可吸收接骨板未出现断裂现象。术后4周拆除颌间牵引时,测定两组患者咀嚼效能,接骨板组低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咀嚼效能差异以及术后1年骨折线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LA可吸收接骨板应用于下颌骨骨折,固定强度好,可自行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并且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及术区相关神经的风险。但对骨折断端移位过大、复位困难者,可在伤后即给予颌间弹性牵引,并在术后增加牵引时间。  相似文献   

6.
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骨痂及板下骨改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骨痂及板下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免胫骨干横形截骨后,右侧用应力松弛接骨板(stress-relaxation plate,SRP)固定,左侧用坚硬接骨板(rigid plate,RP)固定并作为对照。所有动物分为4组,每组6只。术后4~24周,偏光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早期两组间骨痂及板下骨结构改变相似,表现为骨痂胶原排列紊乱,折光性弱,板下骨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腰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雌性大白鼠共18只,随机分为A组(双侧卵巢切除组),B组(双侧卵巢切除+脉冲电磁场治疗组),C组(伪去势组),每组6只。B组于手术后3 d置脉冲电磁场治疗,3个月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腰椎和双侧股骨,腰椎匀浆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免法测定TNF-α和IL-6含量,双侧股骨和第4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A组大鼠腰椎TNF-α含量显著高于B、C组(P〈0.01)。A组IL-6含量与B、C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A组股骨、腰椎骨密度值与B、C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脉冲电磁场能明显降低去势大鼠腰椎骨内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提高去势大鼠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髋关节表面置换术(RSAH)对股骨近端及髋臼侧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单侧RSAH病人26例,于术后1年行髋关节手术侧及健侧的股骨近端和髋臼的骨密度检查,参考Taylor及Wilkinson方法分别将术后股骨近端及髋臼分为6个(1~6区)和3个(A1~A3)兴趣区,测量各兴趣区骨密度,用t检验对各区手术侧与健侧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侧的股骨近端5、6区的骨密度值大于健侧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4区的骨密度值在手术侧与健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侧全部区域中髋臼头侧(A1区)密度值,手术侧小于健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与健侧的髋臼内侧及尾侧(A2、A3区)的骨密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存和恢复,而髋臼侧骨质有丢失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双焦点骨牵张术Ⅰ期修复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6只犬以多功能生物撞击机的二级撞击机系统致伤,清创后即刻植入钛质内牵张器,7天后开始骨牵引,速率为1mm/d,0.5mm/次,2次/d,连续10天。在牵张结束后的2、4、10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骨区骨密度;在固定期10周后使用三点弯法测量牵引区的抗弯强度并进行骨密度测量,均以未致伤侧下颌骨作为对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都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张,伤口愈合良好,平均下颌骨牵张长度为(9.62±0.7)mm。放射线观察显示:固定期10周后,牵引区已无明显的透光区,有皮质骨形成。组织学观察:牵张结束后即可见牵张骨端边缘有少量新生骨形成,牵张区充满胶原纤维组织;固定期10周后,牵引区两端骨小梁呈网状,基本平行于牵引长轴,可见形成的成熟皮质骨。三点弯法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牵张组的常温抗弯强度和骨密度与对照组抗弯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牵引术Ⅰ期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骨缺损是可行的,新骨形成依靠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方式,新生骨质经放射线、组织学观察与正常骨质类似,抗弯强度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坚固内固定对兔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70天龄新西兰白兔10只,右侧下颌骨为实验组,造成下颌骨体部骨折同时行钛板固定;左侧下颌骨为对照组,不造成骨折,仅植入定位钛钉.术后3个月取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及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组钛板固定区域颊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3种术式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稳定胸腰椎骨折86例行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随机分为3组:A组(传统内固定)经骨折相邻的上下位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B组在A组基础上行伤椎椎弓根短钉内固定;C组在A组基础上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果 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或内固定取出后,比较椎体前后缘比值及Cobb角,B、C两组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P〈0.05);比较内固定失效率,B、C两组优于A组(P〈0.01)。结论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在取出内固定后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矫正后凸成角,防止椎体塌陷,减少内固定失败、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旋刀片式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淄博院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2组患者均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采取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骨密度及骨愈合状况,同时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及骨折愈合情况分别为-2.15±0.13、73.91%及-1.96±0.10、93.48%,均优于对照组的-2.30±0.16、54.35%及-2.11±0.14、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骨密度均有显著改善,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氏针分叉后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将克氏针后半段分叉后固定和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TossyⅢ开型肩锁关节脱位50例。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21例,男14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2例。锁骨钩钢板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左侧12例,右侧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治疗费用、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2~2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按Karlsson标准评定: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2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3.1%,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12.8±1.4)cm,B组(9.8±1.2)cm。A组术中出血量(134.9±12.3)ml,B组术中出血量(128.9±11.4)ml。A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5770±750)元;B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12830±950)元。结论克氏针分叉后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符合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但前者费用更低,后者创伤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病因,总结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经验.方法 总结2006年8月-2010年8月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8例骨不连患者.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在3~7个月内牢固连接,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是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固定组(n=65)和关节置换组(n=60)。内固定组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以及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同时,采用Tecnobody PK254P平衡康复系统评估两组前后标准差(SD)、运动长度及运动面积以及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XCOP、YCOP及左右SD、前后运动速度、左右运动速度。结果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如关节/伤口感染,内置物松动,心血管疾病,肺部、尿道感染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内固定组的20.00%(P<0.05)。术后6、12个月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BGP、PTH、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关节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前后标准差(SD)、运动长度及运动面积均大于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XCOP、YCOP及左右SD、前后运动速度、左右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术后平衡能力较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者各具优势,医师应根据临床实际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对比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2007年-2011年收治的82例颌骨骨折患者随即分为颌间牵引钉纽和牙弓夹板组,牙弓夹板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牵引治疗,颌间牵引钉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术后疗效;并在5个时间点测定DI、GI、CPITN指数。结果:经治疗后颌间牵引钉组总有效率为85.37%,牙夹板组总有效率为和78.02%,颌间牵引钉组总体疗效优于牙弓夹板组(Х^2=10.015,P〈0.05);2组的DI、GI指数经治疗后均上升,但牙弓夹板组上升显著(P〈0.01);术后两组CPITN指数。颌间牵引钉纽基本无变化,牙弓夹板纽显著升高(P〈0.01)。结论:领间牵引钉领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领骨骨折治愈率高、治疗过程安全且对牙周组织不良刺激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兔下颌骨骨折愈合中下齿槽神经缺失对骨痂血管生成和矿化成骨的影响,探讨神经在颌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分作失神经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组和单纯下颌骨骨折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d、7d、14d和28d获取骨痂,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对标本行形态学观察,对比两组CGRP、VIP表达情况;通过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检测骨痂早期新生血管密度,四环素免疫标记法检测骨痂后期矿化成骨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痂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实验组中CGRP、VIP表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早期血管密度和后期矿化成骨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下齿槽神经缺失影响骨痂的血管生成和矿化成骨量,不利于下颌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MINI)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98例非粉碎性内外踝双骨折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MINI组和ORIF组,MINI组53例,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23~59岁,平均37.5岁;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