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模拟失重条件下飞船内噪声对豚鼠耳蜗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条件下,飞船内稳态噪声对豚鼠耳蜗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豚鼠随机分为单纯失重组16只、失重+稳态噪声组16只。后肢悬吊法模拟失重,暴露于模拟飞船内在天飞行段的噪声环境,共5天。实验前、实验结束后即刻和实验结束后3天测试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取耳蜗标本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实验结束后即刻ABR阈值较实验前及实验结束后3天均增高(P〈0.01);实验结束后3天ABR阈值较实验前高(P〈0.05);实验结束后即刻及实验结束后3天失重+稳态噪声组ABR阈值均较单纯失重组高(P〈0.01)。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实验结束后即刻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受损。实验结束后3天,单纯失重组少数耳蜗各回内、外毛细胞的损伤程度比实验结束即刻加重;失重+稳态噪声组耳蜗各回内毛细胞损伤较实验结束即刻重,外毛细胞损伤较实验结束即刻轻。实验组各时间段内毛细胞的损伤均重于外毛细胞,自第一回至第四回毛细胞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耳蜗毛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均可见空泡样改变,线粒体分布减少,细胞核固缩,可见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两种细胞死亡现象。结论失重及失重+稳态噪声均可造成豚鼠耳蜗形态和功能损伤,后者造成的损伤更重。失重对耳蜗毛细胞损伤以内毛细胞为重,损伤从底回至顶回逐渐加重。实验结束后3天较实验后即刻的听功能有所恢复但内毛细胞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和噪声对大鼠听功能及耳蜗Corti器损伤的协同作用。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失重组、噪声组和失重+噪声组,每组12只。失重组以Morey -Holton法模拟失重环境,噪声组暴露的噪声环境为模拟航天载人飞船内复合噪声,包括72±2 dB SPL的持续稳态噪声和160 dB SPL的脉冲噪声,失重+噪声组则同时暴露于上述失重及噪声环境中,空白组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暴露1周和2周后,每组随机选出6只大鼠行ABR阈值检测后取材行 HE染色、免疫荧光(DAPI)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耳蜗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暴露2周后大鼠ABR阈值较暴露1周时升高,失重+噪声组ABR阈值最高( P<0.01),其次为噪声组。HE染色示暴露1周和2周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耳蜗Corti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失重+噪声组最严重。免疫荧光染色示暴露1周后大鼠耳蜗毛细胞死亡方式以肿胀坏死为主,失重+噪声组最严重(肿胀率10%),其次为噪声组(肿胀率3.33%);暴露2周后大鼠耳蜗外毛细胞以核缺失为主,失重+噪声组缺失率最高(缺失率13.6%),其次为噪声组(缺失率12.7%),失重组毛细胞缺失以内毛细胞为主。扫描电镜示,失重+噪声组毛细胞静纤毛损伤最严重,其次为噪声组,再次为失重组。结论模拟失重和噪声环境对大鼠听功能的影响有协同作用,且这种协同作用对耳蜗Corti器有显著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和耳蜗核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出生后不同时间及成年豚鼠听性脑干反应、耳蜗核结构、各亚核团细胞形态、细胞面积和密度,测试了出生后12、24、48小时和成年豚鼠各5、5、9、28只的听性脑干反应,部分作脑干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耳蜗核及各亚核团细胞形态,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前腹侧核和后腹侧核细胞面积和密度,发现(1)新生豚鼠除ABR反应阈较成年豚鼠高平均10dB外,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无显著差异。(2)跟猫、沙土鼠和蝙蝠一样,新生豚鼠和成年豚鼠耳蜗核也可分为三个亚核团:背侧核(DCN)、前腹侧核(AVCN)和后腹侧核(PVCN)。(3)豚鼠耳蜗核各亚核团内细胞分型也跟猫相似,AVCN内有大球细胞、小球细胞和球形细胞;PVCN内有章鱼细胞、多极细胞和球形细胞;DCN内有颗粒细胞、锥形细胞和巨细胞。(4)成年豚鼠各亚核团平均细胞密度较新生豚鼠明显降低,出生12小时到成年鼠AVCN和PVCN细胞密度分别减少25.13%和22.17%。(5)新生豚鼠AVCN细胞平均面积是成年组的83.36%,PVCN是成年组的93.04%。比较本实验测量的细胞密度和面积的改变和猫出生后到成熟耳蜗核细胞的资料,分析差异较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电钻噪声对豚鼠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耳科电钻噪声对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8只豚鼠耳后切口置于电钻噪声连续暴露30分钟和60分钟,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记录技术评价电钻噪声暴露前后不同时间豚鼠听功能的变化。结果 电钻噪声暴露后各组动物ABR阈值、潜伏期和波间期较暴露前略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耳科电钻就当前临床应用的强度、时间及范围内来看,其噪声强度尚不会影响豚鼠的听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豚鼠颈交感神经节对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神经元分布;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耳蜗血流、听性脑干反应的情况;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噪声性听损伤模型,观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损伤导致的听觉阈移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给予逆行追踪剂后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1周后,术侧耳蜗底回血管纹处血流较对侧升高,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无明显变化;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导致的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交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交叉听力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对8只听觉正常的及鼠,观察交叉听力对其耳蜗动作电位和听怀脑干反应测试结果的影响。先手术造成其左耳全聋,然后用四种方法分别记录ABR反应阈和Ⅰ波潜伏期。结果发现,术耳虽已全聋,但该侧给声强度达10dBHL以上时仍可记录到ABR,而AP未能引出,代之出现的却是清晰的ABR波形。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短期铅暴露对成年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的影响。方法将24只听力正常的成年黑目花色豚鼠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6只),分别用含醋酸铅浓度为2 mmol/L的铅水进行喂养0、15、30及60 d,所有动物均在实验结束时测试双耳ABR并断头采血检测血铅浓度。结果各组动物的血铅浓度分别为A组(58.91±7.76)μg/L、B组(659.00±62.71)μg/L、C组(733.00±68.96)μg/L、D组(701.80±54.75)μg/L。各组动物由click诱发的ABR阈值分别为A组(25.91±3.75)dB SPL、B组(23.57±5.56)dB SPL、C组(26.88±5.94)dB SPL、D组(25.63±5.00)dB SPL,各组动物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0 dB SPL 的click声刺激下,随着铅暴露时间的延长,I波潜伏期出现延长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及60 d与对照组相比,III波振幅出现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铅暴露(2个月内)对成年豚鼠ABR阈值无明显影响,但铅暴露时间超过30 d,从耳蜗传导到中脑的听觉信号强度开始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豚鼠在卡那霉索(KM)致聋后和对照组进行了碳酸酐酶(CAH)组织化学活性研究,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和听觉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豚鼠用KM后听力发生变化时耳蜗CAH的变化。探讨了耳蜗内、外毛细胞区及血管纹CAH的变化及其与听功能的关系。结果指示,KM所致听力损伤与耳蜗CAH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及飞船舱内中等强度稳态噪声对大鼠听功能影响的时效关系.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失重组、噪声组、失重+噪声组和对照组,各24只鼠,每组大鼠再按暴露时间随机分为1周、4周组,各12只鼠,最后在暴露结束后即刻(P0)测听并处死一半大鼠作为暴露即刻组,另一半脱离暴露环境7d后(P7)测听并处死作为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正常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值的差异,为利用豚鼠进行听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正常听力豚鼠12只(24耳),在戊巴比妥钠镇静状态下,分别行ABR和ASSR测试.ABR为click刺激声,刺激率为11.1次/s,记录ABR的Ⅱ渡反应阈值.ASSR载波频率(CF)为0.5、1、2、3、4、6 kHz,调制频率(MF)为154 Hz,记录各载频的反应阅值.结果 正常豚鼠ASSR反应阈值高于ABR反应阈值,CF:0.5.4 kHz时.ABR与ASSR阈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CF=6 kHz时,两阈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常豚鼠ABR与ASSR阈值间存在较大差值,但ABR与6 kHz的ASSR阈值间无显著差异.故对豚鼠进行听阈评估时,要注意两者间由于ASSR载波频率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年龄组豚鼠随机分甲、乙两组.甲组按年龄3、6、12个月龄分为甲_1、甲_2、甲_3组(统称自然衰老组);而乙组仅取3个月龄的豚鼠(下称人工促衰老组),于眼球后注射促衰老制剂持续32天.各组行测听(ABR)后处死,测其心、脑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ed,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并于扫描电镜下行内耳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2个月龄豚鼠内耳组织学呈现自然衰老典型改变,且ABR、MDA、SOD各指标均与老年各指标的改变相一致;3个月龄人工促衰老组无论在内耳组织学的改变及ABR、MDA、SOD与12个月龄豚鼠相比亦基本一致.表明采用豚鼠制作模型以研究老年性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红目豚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山羊抗GLAST抗体为标记物,观察正常豚鼠耳蜗中GLAS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内、外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均有GLAST阳性表达。结论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主要分布于内、外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组织化学法,通过观察NADPH-黄递酶的活性了解一氧化氮合酶在豚鼠耳蜗内分布。方法 经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固定后,取出耳蜗,经3%依地酸脱钙后,作厚10μm冰冻切片,用辅酶Ⅱ孵育液在37℃条件下孵育l小时。结果 发现在耳蜗内、外毛细胞底部与耳蜗神经末梢接头处及毛细血管球内皮细胞有明显NADPH-黄递酶活性,此外在内、外柱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也有NADPH-黄递酶活性反应。结论 NO在维持耳蜗正常神经传导及毛细血管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水合氯醛麻醉对成年豚鼠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清醒状态(w aking state,W)及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CH)麻醉状态下对20只健康成年雄性白色豚鼠进行短声(click)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以引出率最高的波来判断反应阈值,比较两种状态下90 dB peSPL刺激声强下ABR各波的潜伏期、波间期及不同强度下的Ⅱ 、Ⅲ 、Ⅳ波振幅及引出率.结果 20只豚鼠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与清醒状态下ABR反应阈分别为25.50±2.76、28.5±3.66 dB peS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下ABR各波潜伏期较清醒状态均延长,Ⅲ 、Ⅳ 、Ⅴ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 、Ⅱ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合氯醛麻醉状态下Ⅰ-Ⅴ 、Ⅲ-Ⅳ 、Ⅳ-Ⅴ波间期较清醒状态下延长(P<0.05),而Ⅰ-Ⅱ 、Ⅱ-Ⅲ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合氯醛麻醉状态和清醒状态均显示波Ⅱ振幅及引出率最高;水合氯醛麻醉状态波Ⅱ 、Ⅲ振幅在高强度刺激声时较清醒状态高,而波Ⅳ振幅较清醒状态低(P<0.05).结论 水合氯醛麻醉及清醒状态下豚鼠ABR反应阈无明显差异,但水合氯醛麻醉会使豚鼠ABR的波Ⅲ 、Ⅳ 、Ⅴ潜伏期明显延长,并对振幅产生影响;豚鼠ABR波Ⅱ出现率最高,可以Ⅱ波判断反应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外淋巴液,观察两组术后3、6、9天ABR反应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3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9天无恢复;对照组术后第3天8只动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6天和第9天全部动物引出ABR波形,平均阈值分别为62.50±5.25、47.50±6.18dB 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AST抗体灌注后时间延长,实验组内、外毛细胞及纤毛出现不同程度缺失,透射电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及神经末梢胞浆、线粒体空化,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早期征象.对照组的损伤较轻,与ABR阈值改变相一致.结论 耳蜗内GLAST抗体灌注后出现耳蜗毛细胞、神经末梢的损伤及ABR波形消失,提示GLAST抗体阻断耳蜗Corti器中的GLAST,导致谷氨酸的神经毒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不同亚型的定位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兔抗大鼠AQP1、AQP2、AQP3、AQP4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相应AQP蛋白亚型在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在耳蜗组织中,AQP1、4广泛分布于耳蜗的各个区域,如血管纹、螺旋韧带、Corti器、螺旋缘、螺旋神经节等,AQP3除了在血管纹表达呈弱阳性外,其余区域的表达与AQP1和AQP4相似,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在内淋巴囊组织中,AQP1、AQP3和AQP4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纤维组织均呈强阳性表达,只是AQP3的表达强度稍弱于AQP1和AQP4,而AQP2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组织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水通道蛋白1、3、4以相似的方式广泛分布于豚鼠耳蜗和内淋巴囊组织中,而AQP2则仅表达于Reissner膜,提示不同亚型的AQP可能在不同区域协同作用参与内淋巴的调节,从而保持内耳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听觉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觉功能有无损伤。方法对19例OSAHS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试两组无显著性差异;OSAHS患者ABR的波Ⅲ及波V潜伏期延长,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OSAHS患者.ABR I-Ⅲ和I—V波间期延长,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OSAHS患者长期的夜间反复缺氧会导致听觉功能的损伤,ABR可监测OSAHS患者听觉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