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颖  刘业松  李聪慧  叶建娅 《河北医药》2014,(13):1934-1936
目的: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α和NF-кB的表达变化。方法56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n =8):不做枕大池穿刺注血,处死;SAH组( n =24):在第0天和第2天分二次枕大池注射自体动脉血,分别在第1次注血后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分三批处死,每组8只;假手术组( n=24):只做枕大池穿刺不注血,第4天、第7天和第14天处死,每组8只。通过计算动脉口径比判断基底动脉痉挛程度,使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TNF-α和NF-кB的表达变化。结果枕大池注血方法可以造成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 NF-κB 和 TNF-α在注血后第4天表达开始增加( P <0.01),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 P <0.01),第14天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中NF-κB及 TNF-α表达增加,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核因子-剀B (NF-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在48 h内、第7天、1个月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的变化,并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SAH组患者手术前后NF-κB与sI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痉挛患者病情越重,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越高;与轻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比较,中、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比较,重度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液NF-κB与sICAM-1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的高表达主要发生在脑血管痉挛的早期;早期监测NF-κB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sICAM-1高表达主要发生在脑血管痉挛的中期,其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有关。  相似文献   

3.
阻断NF-κB/IκB信号通路对HIBD大鼠脑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将IκB通过腺病毒载体导入体内,探讨其对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和TNF-α、IL-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I组(正常对照组),II组(HIBD损伤1d组),III组(HIBD损伤7d组),IV组(IκB干预1d组),V组(IκB干预7d组)。Western-blot检测脑细胞NF-κB的表达,了解NF-κB的活性,放免法检测TNF-α、IL-1的表达。结果:经中心静脉途径导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可降低HIBD大鼠脑内NF-κB活性,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HIBD损伤7d组比较,NF-κB活性明显减少(P<0.05);降低脑内TNF-α、IL-1含量,IκB干预1d组和7d组与HIBD损伤1d组和7d组比较,TNF-α、IL-1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中心静脉途径注入腺病毒转载的IκB基因,直接增加脑内IκB的表达,阻断炎症因子TNF-α的合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200/0.5注射液(Hydroxyethyl Starch,HE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休克组(B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C组)、2倍出血量的HES(超常量,>33 mg.kg-1)复苏组(D组)、1倍出血量的HES(常规量,≤33 mg.kg-1)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E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休克1 h后分别输入上述液体,复苏30 min后取脑。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及其表达活性。结果:在休克1 h时脑组织NF-κB的表达即有增加;C组和D组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较严重;E组NF-κB的表达增加下调,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较轻。各组NF-κB的核移位与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出血量为估计总血量的35%)时,大鼠脑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和表达增加;常规量HES复苏使NF-κB表达增加下调、核移位减少、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减轻,对脑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中  周岱  鲍耀东 《江苏医药》2000,26(11):849-85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既往Willis环处二次注血方法加以改进,在每次注血后行脑膜和颅骨修补,通过脑血管造影测定基底动脉的直径来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基底动脉壁ICAM-1的表达。结果 此模型产生了明显的脑血管痉挛效,应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天时最明显,11例有脑血管痉挛血管壁全部有ICAM-1的表达,且随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加重血管壁ICAM-1的表达也随之增强,而4例无脑血管痉挛仅1例有轻度表达。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血管壁ICAM-1表达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TNF-α/NF-κB信号转导机制及慢病毒介导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RNA干扰(RNAi)对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ADAM17 siRNA慢病毒载体、包装重组慢病毒。以NF-κB抑制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或TNF-α拮抗剂(etanercept)预处理HBE4-E6/E7细胞,以LPS刺激HBE4-E6/E7细胞24 h。以重组慢病毒感染HBE4-E6/E7细胞72 h后,以LPS或TNF-α刺激HBE4-E6/E7细胞24 h。以半定量RT-PCR检测MMP-9 mRNA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蛋白含量;以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表达;以凝胶阻滞分析实验检测NF-κB活性。结果 LPS或TNF-α刺激均明显增加HBE4-E6/E7细胞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etanercept和PDTC均明显抑制LPS诱导的MMP-9表达及NF-κB活性(P<0.05)。慢病毒介导的ADAM17 RNAi明显降低LPS诱导的HBE4-E6/E7细胞上清液中TNF-α蛋白含量(P<0.05),亦明显降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但不能降低TNF-α诱导的MMP-9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PDTC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结论 TNF-α/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控LPS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MMP-9的表达,ADAM17通过调节TNF-α释放在其信号通路上游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变化规律,从侧面反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在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稳定的兔CVS模型,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技术等方法,观察兔基底动脉的超微结构变化及PDGFR-β的表达时间窗,并通过测量管径的变化来判断CVS的严重程度。结果电镜结果提示SAH组的基底动脉部分内皮细胞脱落,紧密联接打开,内皮间隙扩大;内弹力膜扭曲、断裂;平滑肌细胞胞浆空泡状,排列紊乱;外膜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管腔狭窄呈急性期收缩和迟发性痉挛双相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对照组的PDGFR-β无阳性表达,SAH组的PDGFR-β表达升高,在第5、7天时最为明显(P<0.01),第10天后表达稍下降,但仍高于对照(P<0.05)。结论 PDGFR-β在SAH后CVS中基底动脉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序性,提示PDGF-BB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κB和iNOS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GSPE组,于缺血2 h再灌注6、24、48 h时断头取脑,选取视交叉前后各1 mm的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κB(I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观察GSPE对其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NF-κB的表达较GSPE组显著增加(P<0.01),而IκB表达却显著减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GSPE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iNOS的表达,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中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与其抑制因子IκB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对NF-κB/IκB信号途径、ICAM-1和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应用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动脉中胞核NF-κB p65亚基和胞浆IκBα表达变化;免疫放射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ICAM-1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组与对照组比较胞核NF-κB p65和血管壁ICAM-1表达明显增强、血P选择素明显升高(P<0.05),胞浆中IκBα表达明显减弱(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高胆固醇组比较NF-κB p65和血管壁ICAM-1明显表达较弱、血P选择素明显减少(P<0.05),胞浆IκBα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NF-κB/IκB信号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P选择素、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大鼠内毒素腹腔感染时循环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循环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性;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循环中性粒细胞I-κB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伊文氏蓝(Evan’Blue)方法测定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大鼠内毒素腹腔感染时循环中性粒细胞中I-κB水平降低,NF-κB活性增加.应用生长激素可进一步降低I-κB水平并增加 NF-κB活性.感染时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合并应用生长激素则明显增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毛细血管损伤.结论:感染时应用生长激素可加重肺组织的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感染时应用生长激素提高循环中性粒细胞中NF-κB活性和促进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液中的表达程度与时间关系.方法AP组20例,对照组12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AP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 h~48 h、48 h~72 h、>72 h)NF-κB激活高于对照组(P<0.05).24 h内NF-κB明显激活,为(54.07±18.17)%,24 h~48 h达高峰,其值为(70.03±5.62)%.48 h以后逐渐减弱,7 d后NF-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NF-κB)明显激活(P>0.05).结论AP患者早期外周血中NF-κB明显激活.可望用NF-κB抑制剂,抑制NF-κB激活,控制AP炎恶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核因子-κB激活在临床急性胰腺炎中的检测(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液中的表达程度与时间关系.方法:AP组20例,对照组12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AP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 h~48 h、48 h~72 h、>72 h)NF-κB激活高于对照组(P<0.05).24 h内NF-κB明显激活,为(54.07±18.17)%,24 h~48 h达高峰,其值为(70.03±5.62)%.48 h以后逐渐减弱,7 d后NF-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NF-κB)明显激活(P>0.05).结论:AP患者早期外周血中NF-κB明显激活.可望用NF-κB抑制剂,抑制NF-κB激活,控制AP炎恶化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损伤后核因子-κB(necul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 Wistar 大鼠60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与CCK-8组。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核内 NF-κB 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NF-κB 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测量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创伤组各时间点 NF-κB的活性以及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高,而 CCK-8组 NF-κB 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脑水肿也有所减轻。结论急性脑外伤后,脑组织 NF-κB 的表达明显增加,CCK-8可以通过抑制 NF-κB 的活性有效的减轻继发性炎性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三七总皂苷对烫伤后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勇  黄文华  彭代智 《医药导报》2001,20(5):279-28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三七总皂苷对严重烫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影响,阐明三七总皂苷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影响的机制,探索体外运用该药的最佳剂量。方法以1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小鼠为模型,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NF-κB的活性,反转录PCR测TNF-αmRNA的表达。结果烫伤后巨噬细胞内NF-κB活性与TNF-α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三七总皂苷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NF-κB活性与TNF-αmRNA的表达,以0.8mg*mL-1的剂量最明显,两者变化趋势相类似。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降低TNF-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痉挛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脑局部血管收缩及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的脑血流表现以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痉挛为主、大脑后动脉次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痉挛少见,以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增高,阻力指数、脉动指数(PI)稍高于正常为特点.而无其他参数及频谱图像的改变,痉挛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血管的痉挛,以双侧血管痉挛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藻蓝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6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藻蓝蛋白进行治疗,现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棱因子-κB,IL-6免疫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变化,以及藻蓝蛋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神经细胞凋亡于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逐渐增加,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分别与再灌注1d和2d达到高峰,其变化规律与NF-κB和IL-6表达一致。应用藻蓝蛋白后,神经细胞NF-κB和IL-6表达显著减低,神经元调亡明显减少。结论藻蓝蛋白具有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下调NF-κB和IL-6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胰腺癌、2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NF-κB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和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1);NF-κB和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浸润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NF-κB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来促进胰腺癌的浸润、转移。检测两者表达有助于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活性变化及地塞米松(Dex)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U Dex,10只)、模型组(ALI NS,10只)和对照组(NS,10只)三组,实验组在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模型组在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药6小时后留取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检测其NF-κBP65、IκB-α蛋白的相对含量,并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ALI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IκB-α表达显著降低。Dex能明显下调NF-κBP65的蛋白表达,上调IκB-α表达,并能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 NF-κBP65活化在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ex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减少了肺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淡水淹溺后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NF-κB、TNF-α的表达及其与淹溺应激引起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70只,其中正常对照(Ⅰ组)、溺水致死(Ⅱ组)、溺水后存活(Ⅲ组)3h、6h、12h、24h、40h各10只,剥取脑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的表达。结果:Ⅰ组脑组织结构清晰,无水肿、出血、坏死病灶;Ⅱ组脑实质疏松,小血管周隙增宽,部分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变性;Ⅲ组随溺水后存活时间的推移,脑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其中24h脑水肿最重,40h个别脑实质小灶性液化性坏死。Ⅱ组脑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5),并高于Ⅲ组,与3h、6h、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6h时NF-κB表达显著增加(P<0.05);12h时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淡水淹溺后存活大鼠发生脑损伤时NF-κB和TNF-α高表达,提示NF-κB、TNF-α与淹溺应激所致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素-8(cholecystokinin-8,CCK-8)对高血压性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核因子-κB ( Necular Factor Kappa B ,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假手术组( n =12)、脑出血组( n =24)和CCK-8治疗组( n =24)。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方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EMSA)检测核内NF-κB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测量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NF-κB的活性以及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和CCK-8治疗均有明显增高( P <0妹.05)。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CCK-8可以有效的抑制NF-κB的活性,这对于减轻NF-κB在脑出血后介导的继发性炎性损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