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NF family,BAFF),经与其受体结合,对B细胞分化、成熟、生存和抗体分泌发挥重要作用,在T细胞应答过程中亦可能起着重要作用.BAFF信号是否在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值得探讨.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BAFF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生物学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6-06/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进行.对象:86例肾移植随访患者,男60例,女26例,年龄12~62岁.患者均为首次肾移植,血肌酐值在65~267 μmol/L.方法:取患者外周血,以EDTA-Na2抗凝.收集部分患者的移植肾活检标本.主要观察指标: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BAFF+、BAFF-R+、CD4+、CD8+、CD4+CD25+CD127/-low、CD134+、CD4+CD134+和CD19+ BAFF-R+的表达率,计算CD4/CD8比值;对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BAFF的表达率在0.18%~76.97%之间.将15%设为临界值,所有数据分成≥15%组和<15%组进行统计分析.在≥15%组,BAFF表达率为36.91%,与CD4/CD8比值、CD4+CD25+ CD127-/low T细胞之间不相关.然而,BAFF+细胞数与CD134+细胞和CD4+CD134+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1和P<0.05).而在<15%组,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病理诊断证实慢性排斥的移植肾组织,BAFF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胞膜.结论:BAFF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57+淋巴细胞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细胞是肾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效应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NK)是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测定肾移植稳定期和排斥反应病人血淋巴细胞CD5 7的表达 ,现报告如下。1.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 :10名健康体检者 ,年龄 2 1~5 9岁。术前对照组 :10例 ,年龄 19~ 6 1岁 ,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常规血液透析待手术者。移植稳定组 :10例 ,年龄 39~ 6 3岁 ;术后病情稳定 ,血尿素氮、肌酐均于术后 15d内降至正常 ,术后 2 0d内均未出现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移植排斥组 :10例 ,年龄 32~ 6 7岁 ;均于术后 5~ 7d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予以甲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含量,B细胞、初始B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以探讨MM骨髓中B细胞的特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9例初治MM(初治组)、17例平台期MM(平台期组)、10例对照组骨髓中B细胞(CD19+)、初始B细胞(CD19+IgD+)、记忆B细胞(CD19+CD27+)的表面BAFF受体(BAFF-R、TACI)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骨髓上清中BAFF、APRIL的含量。分析各组结果数据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初治组患者CD19+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IgD+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与平台期组无差别,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治组患者CD19+CD27+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各种B细胞表面BAFF-R受体表达在平台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TACI受体表达总体水平低,初治组患者与平台期组、对照组比较,CD19+细胞、CD19+IgD+细胞、CD19+CD27+细胞表面TACI受体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初治组骨髓上清中BAFF含量明显高于平台期组和对照组,但平台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骨髓中APRIL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M患者骨髓中BAFF含量增高,CD19+细胞、CD19+IgD+细胞和CD19+CD27+细胞表面BAFF受体的表达均增加,这可能有助于促进B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MM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 l b lood m ononuclearce ll,PBM C),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 a jor h istocom pati-b ility com p lex,MHC)结构十分复杂,其多样性由基因性和多肽性两方面构成。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  相似文献   

5.
材懋贤  唐孝达 《华西医学》1989,4(3):273-275
本文观察肾移植受者经环孢素A(CsA)治疗后,B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发现其对B细胞无显著影响,而使T细胞总数及其亚群T—Sens、T—Res均有降低,与原用传统免疫抑制剂比较,T细胞总数的下降更为显著,认为这可能是CsA能较好地抑制排斥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肾移植受者免疫细胞的研究一直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缺少对肾移植受者术前全面、系统的免疫检测研究。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分布。方法:纳入准备接受初次活体肾移植受者共15例作实验组;以18-40岁健康志愿者15人作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与结论:T细胞亚群:肾移植受者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余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细胞亚群:肾移植受者CD19+/淋巴细胞、CD19+CD5+/淋巴细胞、CD19+CD27+/淋巴细胞均低于健康者,而CD38+IgD-/CD19+高于健康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B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NK及NKT细胞亚群的比较:肾移植受者NKG2A/NK细胞、NKG2A/NKG2D均低于健康者、而NKG2D/细胞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NK/淋巴细胞、NKT/淋巴细胞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肾移植受者移植前进行免疫细胞亚群流式分析,可以了解受者移植前免疫状态,对移植后免疫监测起基础对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狼疮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狼疮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FA-1表达.结果狼疮肾炎活动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FA-1表达高于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7.49±1.17vs2.67±0.65、2.21±0.32,P值均小于0.01),而非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LFA-1表达与狼疮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746,P<0.01).与狼疮活动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0.705,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538,P<0.01).结论LFA-1分子与狼疮活动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以作为狼疮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汪萍  沈立松  张冬青 《检验医学》2010,25(6):442-446
目的通过测定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在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LyS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联性。方法流式细胞术对9例不同型别的MM患者及11例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以及7名正常人外周B淋巴细胞表面BLyS及其3种受体BLyS受体(BAFFR)、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B细胞成熟抗原(BCMA)进行分析。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例MM患者、23例MGUS患者、20名健康者血清BAF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M、MGUS及正常对照组外周B淋巴细胞膜表面均表达BAFFR,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表面受体结合BAFF情况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结合能力最强。TACI在MM及MGUS组低表达,其中M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浆BCMA高表达,MM组与正常对照组或与MGU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LyS水平MM组高于MGUS组(P〈0.05),MGUS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BLyS及其受体BAFFR、TACI、BCMA可能与MM的发病机制有关。血清BLyS可作为MM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蒋红梅  韩小娟  刘若英 《临床荟萃》2005,20(18):1062-1063
氟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具有两面性,既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了人体正常代谢活动,但当摄人过多,超过生理需要量时又对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由于人群长期饮用高氟水、食用含高氟食物,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就流行范围之广和罹患人数之多而言,地方性氟中毒病无疑是当前对我国危害最重的地方病。不仅影响骨骼和牙齿,而且还累及包括心血管、中枢神经、消化、  相似文献   

10.
T淋巴细胞亚群在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人类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感染类型及愈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感染时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并根据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分析其与感染类型和愈后的关系。结果:(1)机会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普通感染组和术前(P〈0.05),CD4^+/CD8^+比值亦显著降低(P〈0.05)。而普通感染者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多在正常范围,且与术前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CD4^+细胞计数和(或)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别是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可以初步判断肾移植受者感染类型及预后,并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2 549例次临床护理回顾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回顾1978年6月至2003年3月2549例次肾移植患的护理。方法 收集和分析2549例次肾移植患的临床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肾移植患治疗、预后、生存率、感染率及远期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1)制定肾移植术后利尿期补液顺序表。(2)建立患体内致病微生物监测体系和不断改进消毒隔离技术。(3)制定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蛋白饮食治疗方案。(4)加强心理护理。(5)指导早期康复活动。结论 完善的肾移植术后护理措施对患的治疗、预后有积极影响,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自编肾移植患者依从性问卷的结构,为测量肾移植患者依从性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 对805例在上海市6家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随访门诊随访的肾移植患者进行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自编肾移植患者依从性问卷包括4个维度:用药依从性、生活习惯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结论 自编4个维度的肾移植患者依从性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可作为测量肾移植患者依从性的有效工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self-developed "The Compliance Scale Amo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tool to evaluat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compliance. Methods 886 follow-up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of six organ transplantation centers in Shanghai were surveyed by "The Compliance Scale Amo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Results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yielded a 25-item four-factor model termed medication compliance, life habits compliance, self-monitoring compliance, follow-up compliance. Conclusions The self-developed "The Compliance Scale Amo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could be a useful tool for evaluating compliance amo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ITP)患者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调节性T(Treg)细胞的变化.以及BAFF对Treg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方法 检测21例慢性活动性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AFF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中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治疗前ITP患者的BAFF水平[(599.70±199.40)pg/ml]较正常对照[(454.50±132.50)pg/ml]明显升高(P<0.05),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1.56±6.73)%](P<0.01);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ITP患者的BAFF水平[(296.9±119.7)p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5.94±2.22)%](P<0.01),且高于正常对照[(4.08±1.08)%](P<0.01).ITP患者BAFF水平和Treg比例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P>0.05).体外实验显示,rhBAFFO组和rhBAFF20组Treg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慢性ITP患者的BAFF水平增高,Treg细胞数量减少.大剂量地塞米松可降低患者的BAFF水平,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BAFF对Treg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和血型分布等。【方法】对143例肾移植患者的家族情况及血型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差异具非常显著性,男女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36岁患者占65.0%。患者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占40.5%、A型占32.9%、B型占18.9%、AB型占7.7%;Rh阳性占99.3%,Rh阴性占0.7%。肾移植患者与一般人群ABO血型、Rh血型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和Rh血型与肾移植病例无明显相关。肾衰多发生在35岁之后。男女性别的差异可能因女性就医受社会、经济等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感染原因、特点、诊断厦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感染41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30例,治愈率73.17%,行移植肾切除3例,死亡8例.分别占7.32%和19.51%。未治愈病例细菌培养+药敏检查均为多重耐药的菌株,多合并真菌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感染是术后早期最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手术早期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对其防治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慢性期不同病原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慢性期不同病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肾移植术后不同病原所致的肺部感染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及其相互关系。结果:87例肺部感染中,细菌性肺炎37例(占42.5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4例(占12.64%),卡氏肺囊虫肺炎6例(占6.89%),肺结核19例(占17.24%),真菌性肺炎11例(占20.70%)。除肺结核外,病程2-6周不等,其他感染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性感染与其它特异性感染之间的临床症状有差异(P〈0.05);60岁以上的患者预后差(P〈0.05);真菌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病死率高于其他感染(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慢性期可并发多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不同年龄、不同病原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国人在服用0.75g·次~(-1),2次·d~(-1)的固定剂量的霉酚酸酯后,肾移植术后1周内霉酚酸(MPA)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对15例第1次尸体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1周内的MPA药物动力学特点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效液相(HPLC)测定MPA血浆浓度。结果:术后第1天口服单剂0.75g霉酚酸酯后MPA AUC(0~24h)均值为25.907μg×h·ml~(-1),变异系数达62.02%。术后第5天MPA AUC均值为30.283μg×h·ml~(-1),变异系数达37.48%,MPA的清晨服药前浓度平均值为1.2088μg·ml~(-1),变异系数为67.8%。MPA C_0与MPA AUC_(0~24h)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性并不令人满意。建立了一个由C_(0.5h)、C_(2h)、C_(6h)、C_(8h)组成的简易MPA AUC方程。y=0.923×C_(0.5h) 1.652×C_(2h) 3.062×C_(6h) 5.035×C_(8h) 1.890。结论:在服用同一剂量霉酚酸酯的情况下,MPA AUC、MPA C_0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因此有必要对MPA AUC进行监测。单独测定MPA C_0可能不完全反映患者体内MPA的作用量,必要时仍需要进行MPA AUC监测。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32例,全部病例均摄有胸部X线片,其中13例同时行胸部CT检查。【结果】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5例:12例早期胸片无改变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进而12例均表现为两肺间质性肺炎;3例直接表现为两肺间质性肺炎。②肺结核11例:6例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5例表现为单纯片状浸润病灶。③真菌性肺炎6例:4例为肺曲霉菌病。2例表现为两肺多发片状影伴空洞形成、1例表现为多发小结节影、1例表现为单发团块状影;2例肺毛霉菌病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小片状影,部分融合。【结论】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征性。CT扫描对早期发现病变及鉴剐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须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胰肾同期移植术式选择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液膀胱引流(BD)与肠道引流(ED)两种胰肾一期移植(SPK)手术方式,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原因和处理方式。【方法】12例Ⅰ型糖尿病(IDDM)合并尿毒症患者施行了SPK,最初2例为BD术式,另10例为改进的ED术式。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 霉酚酸酯(MMF) 皮质激素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25单抗四联诱导治疗.以后改为三联维持。抗凝治疗使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12倒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移植胰、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停用外源性胰岛素。4例出现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3例治疗后逆转,1例移植肾功能丧失。手术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分别经引流换药治疗后二期愈合;肾周血肿2例.经手术探查清理后好转。多与抗凝剂短期应用过量有关。远期并发症:2例BD术式患者长期存在化学性膀胱炎.其中1例发生2次反流性移植物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好转。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移植物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进的ED—SPK术式安全、简单,远期并发症少,是治疗IDDM合并尿毒症的理想方法;但应积极预防术后早期出血、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防治。方怯:对13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1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即无尿者2例,11例在术后1周内无尿。急性肾小管坏死者11例,其中发生左心衰1例,发生左心衰及肺部感染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13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12例肾功能于47d内恢复到正常,1例略高于正常值。结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