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丽琼  施有为 《广东医学》2003,24(9):955-95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对 14 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 (IVST)及左室厚壁厚度 (PWT) ,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 (LVMI)。按脉压 (PP)和平均动脉压 (MBP)进行分组比较 ,以MBP≤ 110mmHg及 >110mmHg分成两组 ,再以PP≤ 60mmHg及 >60mmHg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 ,PP不同 ,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 ,PP相同 ,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 ,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 ,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脉压增大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代容  何泉 《重庆医学》2013,(4):391-392,39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9~2011年该院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3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采用常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量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PPI、PP、SBP、DBP、平均血压(MB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发现有冠心病者220例(66.3%),而非冠心病者112例(33.7%)。0.40相似文献   

4.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脉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调查1222老年人的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分为超重(BMI≥25 kg/m2)非超重(BMI<25 kg/m2)两组来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脉压(PP)变化.再把体重指数按BMI<20、BMI20~22.49、MI22.5~24.99、BMI25~27.49、BMI27.5~29.99、BMI>30kg/m2来观察SBP、DBP、MBP、PP以及AGE的变化.结果:超重与非超重者SBP、DBP、MBP、PP差异均有显著性.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逐渐增加,在老年人中舒张压的增幅要比收缩压小,故脉压增幅逐渐增大,也是呈现连续性的过程,而与年龄无关.结论:老年人脉压高低与体重指数大小有关联.保持适当的低体重指数不仅对控制血压有利,而且对预防血管硬化也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2型糖尿病脉压与年龄及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血肌酐<2.00mg/d1的住院患者,检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SBP及PP在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是增加的,在老年组也是如此,而DBP在老年组是下降的趋势。多因素回归分析升高的PP与增加的PP明显相关(p<0.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PP与年龄、蛋白尿程度及大动脉硬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孕妇196例,分别按照PP(<55mmHg与≥55mmHg)和PPI(<0.36与≥0.36)进行分组,分析不同PP和PPI分组时的患病率以及PE、PP与PPI的相关性.结果:PP≥55 mmHg组和PPI≥0.36组PE的患病率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MAP、PP、PPI、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与PE病情严重等级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PP、PPI与PE明显相关,提示PP、PPI可反映子痫前期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郑红宇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33-934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脉压、脉压指数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 mg,每天1次,对照组则继续服用原降压药物不变,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压(SBP、DBP),并计算脉压(PP)、脉压指数(PPI),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_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_2),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SBP、DBP、PP、P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虽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_1、C_2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仅观察组C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普伐他汀对血压、脉压无显著作用,但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休息15分钟后进行血压检查,患者去坐位,血压测量仪器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选择右上臂肱动脉,以Korotkoff第一音作为收缩压的记录值,依此连续测量3次,每隔30s测量1次,以Korothoff第五音为舒张压的记录值,依此连续测量3次,每隔30s测量1次,均取平均值.HTH结果:不同脉压的高血压患者在平均动脉(MBP)、收缩压(SBP)、年龄、舒张压(DBP)、心电图异常例数(ECG)等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脉压的高血压患者在体重指数(MB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醇(TG)和心率(HR)以及空腹血糖(FPG)等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TH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与平均动脉(MBP)、收缩压(SBP)、年龄、舒张压(DBP)、心电图异常例数(ECG)等具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具有密切的关系,可将脉压作为高血压病症相关患者心电图异常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动脉硬化组40例与非硬化组21例。比较2组中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脉压(d PP)、夜间脉压(n PP)及动态脉压(APP)。再将其按靶器官损伤程度分为A、B、C 3组,比较其上述APP参数。结果动脉硬化组24 h SBP、d PP、n PP及APP较非硬化组显著升高和增大(P<0.05),24 h DBP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加重,动态脉压参数也不同程度增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PP增大及收缩压升高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导致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16例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脉压时冠心病发病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1 6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 ( PP)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糖尿病 )暴露比例上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根据脉压 PP<5 0 mm Hg,5 0 mm Hg≤ PP<80 mm Hg,PP≥ 80 mm Hg 3组间经方差分析 ,SBP,DBP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和 ( P<0 .0 5 ) ;而 MBP之间无差异 ( P>0 .0 5 )。随着 PP值增大 ,SBP逐渐增大 ,DBP逐渐降低。 3 3组间随着 PP值增大 ,冠心病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经卡方检验( P<0 .0 5 )。结论 :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中 ,随着脉压增大 ,SBP增大 ,DBP降低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 ,PP与冠心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敬军 《河北医学》2006,12(12):1225-122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l)与尿白蛋白(A lD)的关系,评价脉压和脉压指数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为4组,测量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和PPI;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ALB和血脂的水平。结果: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均无显著差异;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尿ALB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水平密切相关,在评定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方面价值比高。  相似文献   

14.
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6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检查人员50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人员的脉压、脉压指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27±17.55)mmHg、(0.46±0.07)mmHg,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60±17.75)mm№、(0.45±0.07)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10.62)mmHg、(0.40±0.06)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01).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70~79mmHg,分别占28.09%和23.53%,对照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50~59mmHg,占33.6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I最大的分布范围在0.40~0.49之间,分别占51.06%和58.82%,对照组PPI最大分布区在<0.45,占52.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7.02%和62.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患者的PP、PPI亦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PP、PPI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PPI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的缺陷,能更好地反映脑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2 4 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测压和超声心动描记检查 ,按平均动脉压 (MBP) <113mmHg和MBP≥ 113mmHg分为二组 ,再以脉压 (PP)≤ 6 0mmHg ;6 1~ 80mmHg;81~ 10 0mmHg ;>10 0mmHg分为四个亚组 ,并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检测 ,包括A峰流速 ,E峰流速 ,A/E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 (LV IVRT)。结果 :①MBP相同时 ,随着脉压的增加E峰差异不显著 ,而A峰、A/E、LV IVRT逐渐增大 ,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②PP相同时 ,MBP〈113mmHg与MBP≥ 113mmHg两组间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MBP≥ 113mmHg组的SBP、DBP均高于MBP>113mmHg组 (P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PP关系密切 ,PP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房构型改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左房构型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记录并计算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脏各参数进行测量,包括左房内径(LAD),左房内径指数(LADI),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将PP≥60mmHg的患者33例列为A组,PP<60mmHg患者30例列为B组.结果A组中LAD,LADI显著大于B组(P<0.01).LADI与SBP,PP和LVMI呈密切正相关(r分别为0.58,0.52和0.51前者P<0.001,后2者P<0.01),与年龄、病程相关性相对较弱(r分别为0.38和0.3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PP与左房构型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最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ax),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脉压及脉压指数,观察两组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差异以及IMTmax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IMTmax与PP及PP密切相关(r分别为0.357和0.412,P均<0.01).结论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最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ax),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脉压及脉压指数,观察两组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差异以及IMTmax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IMTmax与PP及PP密切相关(r分别为0.357和0.412,P均<0.01).结论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和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86例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按 2 4小时平均压 (MBP) <110mmHg和≥ 110mmHg分为两组 ,再按脉压 (PP)≤ 5 3mmHg ,5 4~ 99mmHg ,≥ 110mmHg分为 3个亚组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将所有病例分为左室肥厚 (LVH)组和无LVH组 ,并对动态血压各参数与LV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PP增加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 ;PP相同MBP分别为 <110mmHg与≥ 110mmHg两组比较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均无明显差异 ,而MBP≥ 110mmHg组 2 4小时白昼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 <110mmHg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LVH组 2 4小时、白昼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 2 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显著高于无LVH组 (P <0 0 1和P <0 0 5 ) ;所有病例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 ;白昼收缩压变异明显大于夜间收缩压变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A组出现异常心电图66例,B组出现异常心电图42例,C组10例中出现异常心电图4例,A组的异常率较高,C组的异常率较低,主要的心电图异常以ST-T改变为主。结论:脉压作为评价高血压发病风险与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治疗除有效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外,同时还需积极缩小脉压(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