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猝死是难以预测的突发性事件 ,老年人发病居多。本文就老年人心脏猝死的发病现状、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动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62例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在老年人猝死的病因中占据首位,有的献报道可占老年人猝死的90%.为探讨老年人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对62例老年人SCD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急诊腹部手术后猝死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腹部急诊手术后猝死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急性腹部手术后猝死的患者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龄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术后体位改变及急腹症的发病在猝死中起主要作用。而与手术关系不明显。结论 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防止老年人发生腹腔急诊术后猝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人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来收治老年性AMI与同期收治的中青年AMI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以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人AMI发病特点与中青年AMI发病特点明显不同,老年人AMI多有明确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老年人AMI无痛型、不典型多见,并发症多,特别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预后差,病死率高。结论对AMI要提高认识,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旧城区院前猝死发病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旧城区院前猝死3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广州旧城区院前猝死病例以≥70岁老年人多见,好发于秋冬季节,起病以昏迷、呼吸困难、晕厥多见,复苏成功率低.结论:旧城区院前急救需要重视高发季节及相关主诉,院前复苏成功率低可能还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及家属消极复苏态度相关,应进行早期干预及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及早发现心肌梗死,防止发生并发症和猝死。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献、问卷调查及与患交谈,对47例60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 47例60岁以上尤其是65岁以上心肌梗死患,32例患典型表现不是胸痛,而是气急、胃肠道症状、休克、呼吸困难等。结论 老年人对自身疾病反应差,所以,不能以有无胸部疼痛作为鉴别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依据,要加强心电监护,强调做好整体护理,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云岗地区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有效提高该地区老年人猝死的防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岗地区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十年间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时间、地点、死因、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表现等.结果 本组6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3:1,此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年龄69.9岁.约4/5猝死发生在家中,死因主要为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对该地区老年人猝死应以预防为主.有明确冠心病病史者及慢性心力衰竭者应及早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尽早行导管消融治疗或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仪.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猝死的病例。除老年人外,婴儿和青壮年也占有一定比例。有的猝死者患有心脏病或其它疾病,也有不少无明显病兆的年青人。猝死病例多发生于院外,若迅速获得抢救可望生存,但绝大部分由于错过抢救时机或抢救无效而死亡。为了解猝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文结合有关资料的复习,简要介绍有关猝死方面的一些问题。 1.猝死的定义 意想不到的突然死亡叫猝死。骤然发生于短瞬间或于紧急症状出现后1h内死亡的较多为心源性猝死。而在起病后6h内死亡的多被认为非心源性猝死之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猝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社区老年人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急救知识讲座,行为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老年人2年内猝死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老年人由于改变生活方式,懂得急救知识,病情危急时获得及时抢救,猝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人的猝死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药物过敏与猝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而且老年人过敏反应导致猝死的抢救难度较大。常玲[1]总结135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15例老年人中复苏失败致猝死者达14例,说明猝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作者查阅了46年来国内有关老年人药物过敏后猝死的文献,进行总结。1 资料与方法手工检索1949~1994年国内主要医学杂志中≥60岁病人因药物过敏导致24小时内死亡的12例(12篇文章),按发生年代排序,将致敏药物、年龄、基础疾病、猝死时间、既往药物过敏史、死亡原因逐一列出(附表),重点分析老年人药物过敏后…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心性猝死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心性猝死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探讨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仇地文猝死,又称暴死、急死,按WHO规定,以症状或体征出现后6~12小时内死亡者,即可称为猝死。它发展迅猛,病情凶险,是临床观察中最严重的病情变化,也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  相似文献   

12.
新疆青年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青年冠心病(<45岁)与老年人不同,有其自身特点,大多无先兆,起病急,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3.
一、猝死的定义 猝死,顾名思义是指非预料中的突然死亡,是指非外因所引起的死亡。 关于猝死定义的分歧意见在于由发病至死亡的时间。有些人主张把由发病起24小时内死亡的,都叫做“猝死”。显然,这种定义下猝死的原因就可以非常之多。另一种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为标准,但很多人仍认为时间过长。目前较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心脏病学家,主张以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标准。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高发病,是临床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致心肌梗死或猝死.故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进展,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运用低分子肝素钙、普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塞临床多见,往往是老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临床报告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塞占老年人心肌梗塞的20%。有资料表明,无痛或胸痛不典型发作是老年人心肌梗塞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泉  陈刚  韦毅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7):728-730
猝死(SD)是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h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h,但也有人将发病〈24h死亡者归入猝死之列。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突然死亡。在美国估计每年猝死人数为30万-35万。我国统计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9/10万,年猝死人数为54.5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增多,其中,冠心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一,而冠心病又易发生心脏猝死,因此,了解老年心脏猝死发生的规律性,有助于进行医护干预,指导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预防保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分析87例猝死患者资料,提出护理对策。猝死患者以30~59岁组及≥60岁老年人为主;分布于临床各科室,其中消化科、心内科较多,猝死多在寒冷季节发生,时间多在下午和晚上;多数患者就诊或住院时间短,以5 d内居多。为此,对中老年患者、初诊及新入院患者加强猝死风险筛查,增加风险告知,加强特殊时间段的猝死风险管理,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及急救技能,以防止猝死发生及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和高发病,是临床变化快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致心肌梗死或猝死.故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进展,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普伐他汀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 13例中,老年人11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和Ⅲb型各3例。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8例,以Ⅰ型和Ⅱ型多见;休克4例;1例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隐匿,但其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夹层动脉瘤的根本措施。对于老年人,应定期查体,防治急性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