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又称手足口综合征、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夏季疱疹综合征。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 ,主要是肠道病毒 71型 (Enterovirustype71,EV71)和柯萨奇A16 (CoxsackioA16 ,CVA16 )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 ,以手足臀等处皮疹及口腔黏膜疱疹或者溃疡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本病一般每年 5~ 9月 ,夏秋季节 ,湿热交蒸之际多见 ,传染源为患者或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及粪便 ,主要经飞沫、唾液、粪便、日常接触传染 ,少数通过饮水、食物、昆虫间接触传染。发病年龄多为 4周岁以内的儿童 ,可能与其脏腑娇…  相似文献   

3.
该文参阅大量文献,分天行厉气,伏气内发,外邪侵肺,热积心脾,熏蒸于上,三焦传变,将养过温,小儿特殊体质等7个方而对手足口病疾病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类分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改变,甚至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是本病的研究重点。传统中医无手足口病的专属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应属中医“风温”、“时疫”、“疫疹”、“温毒”、“火毒”、“疫毒”等范畴。笔者更倾向为湿温。在临床观察基础上,通过传统中医温病辨证体系分析,笔者认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核心病机与《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中所述热毒动风及心阳式微、肺气欲脱有所不同,应属湿热疫毒内陷厥阴和湿热瘀阻血脉两种变证。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和辨证模式.方法:采用比较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研究手足口病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理论分析.结果:认为手足口病的疾病归属宜“疫疹”为妥,病邪性质为温热夹湿,感邪门户虽然符合口鼻而入,但不排除皮毛外感(强调邪袭卫表的临床表现,而口鼻而入强调的是上呼吸道的临床表现).根据证候学调查,基本符合“肌表-经脉-脏腑”传变假说(“温邪外感,首犯太阴,顺传脾肺,逆传心肝”),并提出“不传、顺传、逆传”等三种传变模式,建议根据病程分为表证期、里证期、恢复期/坏证期,各期通过证素分析提炼出主要病机、次要病机,以便确立基本证候和兼夹证候,再根据“理法方药”原则采取相应的“主方加减”论治策略.结论:手足口病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和传染病学的进展,丰富、发展和总结符合中医特色的证治规律,为诊疗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浅谈小儿泄泻的病机及治疗甘培尚甘肃省永登县中医院(730300)主题词泄泻/中医病机儿童辨证论治小儿泄泻其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2个月以上,病情较重,治疗较为棘手。祖国医学关于泄泻的述说颇多,《内经》有:“洞泻”之说,《幼科金针》云:“泄者,如水之泄...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病因为湿热。病位心肺脾胃,病性多属实证、热证,常以卫气营血的规律传变。中医治疗该病常采用辨证论治和中成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中又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所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受饮食不规律,生活节奏紊乱,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影响,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并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sub-health)。这一发现被后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相似文献   

10.
梅尼埃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对症支持治疗.采用中医辨证,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为防治和减少梅尼埃病的发作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脾有密切关系。在生理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皮肤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赖于脾气的敷布及气血的濡养。在病理上,脾主湿而恶湿,而湿为长夏之主气;夏季也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故皮肤病的发生常与湿邪侵犯或湿邪内生密切相关。皮肤病从脾进行辨证论治,能够更好的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或疱疹持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总病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8.70%,对照组痊愈率39.13%,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或疱疹持续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HFM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科萨奇A16型(CVA16)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臀、口腔等部位丘疹、疱疹和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性肺水肿,危及生命[1]。由于其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对婴幼儿  相似文献   

14.
重型手足口病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蓉  杜松 《世界中医药》2013,8(2):164-166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中"温疫"范畴,由温热挟湿疫毒感染所致。重症手足口病多由普通型发展而来,病位在肺、脾、心、肝,发病符合中医温病的发展规律,初起以肺卫为主,可见卫气分证,极期入营血,内陷心肝,热入心包,肝热动风则见高热、神昏、抽搐、颈项强直等危象;疫毒入里犯及心肺,肺失宣降,水气停滞,水气上凌心肺则见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张口抬肩、呼吸节律改变;热邪灼伤肺络,血溢脉外,或疫毒热邪耗气伤阴,心肺气脱,气不摄血则见咳吐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疫毒热邪耗气伤阴,日久及阳,心阳外脱,则见身热、神昏或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逆冷等内闭外脱危候。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手足口病仍然在菏泽地区肆虐,笔者在菏泽市中医医院发热病房工作,负责收治手足口病患儿,在此期间,观察了大量手足口病患儿,发现手足口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主要发生于6月~6岁小儿,全年可见,主要在春季3、4、5三个月流行,其临床特点是常见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出现疱疹和溃疡,甚则可见高热、抽搐、昏迷,最重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手足口病,中医占籍并无明确记载.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其病因病机,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参考温病学的某些著作,结合笔者的个人见解,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西医不同方法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宁夏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5月12日~2011年11月20日收治的117例手足口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中医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在皮疹消退及缩短发热时间,改善症状方面优于西医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银翘散治疗手足口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怀  谢爽  魏志敏  张梅  孟连柱 《河北中医》2009,31(10):1497-1498
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和病证传变规律,其临证治疗应以清热化湿、祛暑解毒为基本原则,抓住肺、脾、心三脏,慎防传变。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振华 《江苏中医》1998,19(11):29-30
  相似文献   

20.
叶柏教授治疗胃脘痛,组方刚柔相济,醇和平正,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卫兼顾,虚实同理,临床将胃脘痛分为4型论治:中虚气滞证,治宜补气健脾,佐以理气;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胃阴亏虚证,治宜滋养胃阴;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健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