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李××,女,72岁,住院号:4435。1976年10月14日因饮食不慎,腹痛腹泻,排出血水样大便,一天三十多次,每次量少带粘液,里急后重,发冷发热,时而高达40℃以上,无抽搐,病后尿少、口干苦,无呕吐而急诊入院. 初诊:出血性肠炎并失水.即予注射氯霉素及补液, 相似文献
5.
6.
胃痛一证,临床多以脾胃虚寒、肝脾不调、气滞血瘀等为常见,而阴虚挟热者往往易被医者所疏忽,笔者在临证中,观察到此型胃痛实不乏其例。该患者为素体阴虚肝旺,或多食炙煿辛热之品,木逆克土,热积胃中,耗伤阴液。阴虚则生热,热盛更伤阴,阴虚与热邪,循环往复,相助为患。且胃痛之人,每因食白菜、芋 相似文献
7.
8.
下利一证,为古之病名,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用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两方面:一是表里同病,即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予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外邪内陷,表现为下利不止,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皮肤干涩,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一派里虚证,这时应用“逆流挽舟”、扶正达邪、领邪出表的办法,每能奏效。试举例如下: 下利初起解表为先大凡下利初起,多兼有外感表证,治应先解其表,方用荆防敗毒散或葛根汤,每能收表解利止、邪从汗衰之效。曾治一余姓患者,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993年以来,笔者自拟白虎疏风清热活血汤,治疗风热挟瘀剧烈头痛168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68例中男80例,女88例,年龄在18~52岁之间,均系采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缓解者。病程1~10月。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主证:头胀剧痛,甚则如裂,痛处固定,如锥如刺,面红目赤,渴喜冷饮,便秘溲黄,舌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后世医家的论述及方中药物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文中的"下利"应遵从原文,为"后阴下利"。 相似文献
16.
吴××,男15岁,住玉门市玉门镇公社东渠五队。门诊号:10759。住院号:819670。主诉:发烧、腹疼一月余。现病史:患者发烧发冷,自汗、盗汗,午后较重,现已十多天。患者精神差,神志清,面色灰黄,体质较瘦,营养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所述下利,概括了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载有其条文六十余条,六经皆有,就治法而言,因病因病机不同,兼证各异而大相径庭.此治法法中有法,法随证变,为后世医家治利所常用和遵从,疗效卓著.本文拟对其下利治法予以归纳和探讨,以期领悟医圣仲景认病之细、辨证之精、治法之灵.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计五十余条,涉及到六经的范围.兹试作简要辨析:1.太阳下利是指既有太阳表证,同时又有下利.其表现形式有三:一是两感于邪,开始即与他经合病而见下利;二是出现于误下之后;三是脾胃素虚,不耐外邪侵袭所致.2.阳明下利在热性病中,多为胃家实,所谓"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古人称之结者自结,下者自下,其利下多为稀粪黄水,与邪热内陷、下迫大肠而泻 相似文献
19.
20.
从脾虚挟湿挟瘀论治Ⅱ型糖尿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治疗多以肾虚、肺燥、胃热立论,并以滋阴清热为大法。然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不少Ⅱ型糖尿病患者燥热之象及“三多”症状并不典型,仅表现为形体肥胖或由胖趋瘦,困倦乏力,肢体酸软,口干而不喜饮,或饮而不多,或有自汗,或小便次多,大便干或烂,纳谷不旺,或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增高,经糖耐量试验测定才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对这一类型的糖尿病,以脾虚挟湿挟瘀(简称“一虚两挟”)立论施治,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5岁~76岁,其中50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