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热下利案     
钱××,女,41岁。患发热腹泻七天,数治无进步。现状:脱水面容,口渴冷饮,干呕无汗,体温40.4℃,月经走过半月,尿少而黄,大使色黄臭秽,日七、八次,肛门灼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属肠热下利。宜泄热清肠。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  相似文献   

2.
寿宁县渺洋村吳正琴孙,二岁,病下利,目閉,身冷。前医認为少阴証,投以理中、四逆之剂,势轉危篤,請我会診。診其脉,寻按均不可得。据前医云,脉絕已半日矣。余細思,若脉絕半日,豈有生机尚在?其中必有原因。遂启齿观察,見其舌苔黃燥;再視其肛門,周围紅赤巽常;驗其大便,則甚粘膩;下利虽頻,而量极少,与少阴之下利清谷大相悬殊。此系伏热,热深厥深,故見身冷脉伏。内眞热而外呈  相似文献   

3.
临床见身热下利者,多以葛根芩连汤治之。然余用甘温法治愈一例,聊陈于此,冀同道鉴之。黄×,男,早产儿。产后20天因发烧,腹泻伴呕吐入院。经西医治疗,吐止,但烧、泻不减。越六日邀余诊之,即处葛根芩连汤二剂,无效,体温仍在37.5~39℃,腹泻频繁,大便清冷不甚秽臭,小便清而略黄。母诉:患儿出生后大便从未成形,且进食稍多即吐。更见面黄肌瘦,全身衰弱,遂改用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4.
李××,女,72岁,住院号:4435。1976年10月14日因饮食不慎,腹痛腹泻,排出血水样大便,一天三十多次,每次量少带粘液,里急后重,发冷发热,时而高达40℃以上,无抽搐,病后尿少、口干苦,无呕吐而急诊入院. 初诊:出血性肠炎并失水.即予注射氯霉素及补液,  相似文献   

5.
暑热下利     
病者:雷金西主子,男性,四岁,住碼头鎮新街村,时間五月中旬。原因:体貭素来薄弱,适值炎夏;天暑地热,因保护不周,偶感其气而生病。得病之初,經数医疗治,认为感暑夾湿,投以香薷飲、四苓散、和苦寒利湿药,均无效驗。后易一医,見其腹泻不休,虛为脾虛下陷,予七味白朮湯,泄泻反頻,口渴益甚,小便减少。因症候轉剧,病家  相似文献   

6.
胃痛一证,临床多以脾胃虚寒、肝脾不调、气滞血瘀等为常见,而阴虚挟热者往往易被医者所疏忽,笔者在临证中,观察到此型胃痛实不乏其例。该患者为素体阴虚肝旺,或多食炙煿辛热之品,木逆克土,热积胃中,耗伤阴液。阴虚则生热,热盛更伤阴,阴虚与热邪,循环往复,相助为患。且胃痛之人,每因食白菜、芋  相似文献   

7.
<正> 下利一证,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以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二:一是表里同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于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使  相似文献   

8.
下利一证,为古之病名,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用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两方面:一是表里同病,即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予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致外邪内陷,表现为下利不止,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皮肤干涩,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一派里虚证,这时应用“逆流挽舟”、扶正达邪、领邪出表的办法,每能奏效。试举例如下: 下利初起解表为先大凡下利初起,多兼有外感表证,治应先解其表,方用荆防敗毒散或葛根汤,每能收表解利止、邪从汗衰之效。曾治一余姓患者,  相似文献   

9.
李忠堂 《中医研究》1994,7(1):13-15
对《伤寒论》论下利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及其治疗原则和主要方剂作了归纳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女,36岁。患下利脓血症已十余年,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久服中西药而罔效。刻诊:每日下利二至三次,凌晨必腹痛解便一次。便无恶臭,时挟少量脓血,小便正常,下午倦怠无力,腿软思眠,面色稍白,形体微胖,舌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伤寒论》第307条曰:“少阴病,二三  相似文献   

11.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伤食挟外感     
詹开杜,男,三岁。春间因饱食线面和猪肉后,发生泄泻呕吐,精神倦怠。第二日经某西医给磺胺类药及消化剂,服后吐泻仍未愈。第四日经某中医投以姜川连、公丁香、炮北姜、肉豆蔻、缩砂仁、焦白术及柿蒂等温胃止泻和降逆止呕药亦不瘥。第五日又服  相似文献   

13.
阴虚挟痰     
戴姓,男,住康定路.初诊:脉来急滑搏指而间见歇止,舌苔颇糙.气阴耗竭,痰火乘留,刻刻防其脱厥.用药棘手,姑拟标本兼顾.处方:北沙参二钱、橘白二钱(同炒),冬瓜子皮各六钱,制远志七分、小川连三分(同炒),杏仁钱半(去皮尖打),苡仁三钱,荸荠梗二钱,广郁金钱半、川贝二钱(同杵),蜜炙桑皮钱半,赤白苓  相似文献   

14.
1993年以来,笔者自拟白虎疏风清热活血汤,治疗风热挟瘀剧烈头痛168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68例中男80例,女88例,年龄在18~52岁之间,均系采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缓解者。病程1~10月。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主证:头胀剧痛,甚则如裂,痛处固定,如锥如刺,面红目赤,渴喜冷饮,便秘溲黄,舌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后世医家的论述及方中药物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文中的"下利"应遵从原文,为"后阴下利"。  相似文献   

16.
吴××,男15岁,住玉门市玉门镇公社东渠五队。门诊号:10759。住院号:819670。主诉:发烧、腹疼一月余。现病史:患者发烧发冷,自汗、盗汗,午后较重,现已十多天。患者精神差,神志清,面色灰黄,体质较瘦,营养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所述下利,概括了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载有其条文六十余条,六经皆有,就治法而言,因病因病机不同,兼证各异而大相径庭.此治法法中有法,法随证变,为后世医家治利所常用和遵从,疗效卓著.本文拟对其下利治法予以归纳和探讨,以期领悟医圣仲景认病之细、辨证之精、治法之灵.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计五十余条,涉及到六经的范围.兹试作简要辨析:1.太阳下利是指既有太阳表证,同时又有下利.其表现形式有三:一是两感于邪,开始即与他经合病而见下利;二是出现于误下之后;三是脾胃素虚,不耐外邪侵袭所致.2.阳明下利在热性病中,多为胃家实,所谓"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古人称之结者自结,下者自下,其利下多为稀粪黄水,与邪热内陷、下迫大肠而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下利条文,总结仲景治疗下利方药及证治规律。结果显示《伤寒论》治疗下利有30个方,《金匮要略》有11个方,除《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重复的7个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下利共34方。根据治则治法对34方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方中所用的56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下利首重顾护脾胃正气,灵活运用清泄里热,寒热平调,通因通用,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燥湿运脾治法。  相似文献   

20.
从脾虚挟湿挟瘀论治Ⅱ型糖尿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治疗多以肾虚、肺燥、胃热立论,并以滋阴清热为大法。然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不少Ⅱ型糖尿病患者燥热之象及“三多”症状并不典型,仅表现为形体肥胖或由胖趋瘦,困倦乏力,肢体酸软,口干而不喜饮,或饮而不多,或有自汗,或小便次多,大便干或烂,纳谷不旺,或体检时才发现血糖增高,经糖耐量试验测定才确诊为Ⅱ型糖尿病。对这一类型的糖尿病,以脾虚挟湿挟瘀(简称“一虚两挟”)立论施治,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5岁~76岁,其中5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