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更适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6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造影前、后的指导及护理配合等.结果 通过护理指导,所有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检查.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 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有效防治措施,本文回顾分析1985年以来我院开展725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结果:有6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性28例,呕吐21例,头晕、胸闷并心率失常9例,面部及全身皮肤搔痒7例,过敏性休克2例。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有9.24%病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因而做好造影前的常规问诊和体检工作及在造影室内装备抢救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眼底血管荧光素钠造影引起荨麻疹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袁毅  张毅恒  吴艳秋  刘秀清 《吉林医学》2009,30(17):2029-2030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2008年11月28日以“视物模糊”为主诉就诊,门诊初步诊断为“眼底病”建议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及心、肝、肾疾病,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美多丽散瞳后20min后,取20%荧光素钠0.1ml加生理盐水5ml,  相似文献   

6.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从被检者前臂正中静脉快速注入,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是眼科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能真实记录眼底动态变化,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和疗效观察,至今已成为眼科常用的检查项目。我科1996~2003年为1022例患者实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是近20年发展起来观察眼底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技术,亦是眼内疾病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观察分析眼底血管形态,血液循环。眼底出血,炎症渗出的部位及范围……等细微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科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珊 《广西医学》1998,20(5):781-783
为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有效防治措施。本文回顾分析了1985年以来我院开展725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结果;有67例出现不良反应及有效其中恶性28例,呕吐21例,头晕,胸闷并心律失常9例,面部及全身皮肤痒7例,过敏性休克2例。  相似文献   

10.
<正>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能较准确、详尽地观察眼底组织挫伤的部位、范围、层次、程序,对挫伤性眼底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有独到之处,为临床治疗及推测预后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不同程度的眼钝挫伤患者进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现将1988年9月至1996年9月收集的26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对18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fluorescein fundsangiography,FFA)是当前诊断眼底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FFA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重要事项.本文对我院接受FFA检查的4298例病人中出现不良反应的诊断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ophy,FFA)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眼科特殊检查方法,由于所用荧光素钠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临床应用相对安全,所以已成为研究各类视网膜血管疾病以及黄斑病变的常用方法[1]。但因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受药物本身的纯度、浓度、注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出现晕厥或过敏性休克,所以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医生护士及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我院自2006年1月~11月,共对859例患者实施了FFA检查,其中1例患者突发晕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这项新技术是借助眼底照像机清晰地观察眼底血管的动态变化 ,从而有助于眼底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我院为 484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检查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密切观察病情 ,患者均顺利通过了检查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程序内容和效果评估,为标准化的程序护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临床有非常明确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适应证的患者126例,分组实施程序护理。结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实施程序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它有可能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那一组患者筛选出来,有预期地减少可能的损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程序内容,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不同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208例眼底有病变或怀疑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年龄阶段眼科疾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率基本相同,共有六种眼科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病变、色素上皮病变、视神经乳头病变、脉络膜病变和外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可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眼科疾病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造影前护理、造影时护理及造影后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后葡萄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37例后葡萄膜炎患者(69眼)均在临床检查眼底、裂隙灯、三面镜及必要的病毒学检查确诊,并均于治疗前行眼底彩照、FFA检查。结果 小柳-原田综合征12例,23只眼,其中1例1眼,合并糖尿病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2眼;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例,2眼;Eale’s病8例,16眼;Behcet病12例,24只眼:鸟枪弹丸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例,2眼。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发现临床上难以发现的病变,对确定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助于分析掌握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价治疗的效果、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随访观察,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王建宏  赵菊芳 《新疆医学》2007,37(5):278-279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indusfluorescingangiography,FFA)是采用将能发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了解眼底的循环结构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为眼底疾病诊断及治疗,均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随着该项检查的普及,如何快速、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眼底照相机连续照相,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观察眼底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