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2型(PAI-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除了能有效抑制尿激酶(uPA)和双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而调节纤溶活性外,还参与了很多其它的生理病理过程,例如组织重建、胚胎发育、感染、免疫系统发育、肿瘤浸润和迁移等。更有研究表明胞内型PAI-2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PAI-2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特异性抑制剂。对PAI-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了解PAI-1发挥抑制 作用的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PAI-1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介绍了PAI-1分子中一些区域的作用以及影响PAI-1抑制活性的一些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代谢综合征患者36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44例和健康人群对照20例。观察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Ins)和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IS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浆PAI-1、Fib等明显升高(P<0.05)。代谢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组PAI-1与Fib、Ins正相关,与ISI、高密度脂蛋白(HDL)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纤溶活性异常,同时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兔组织纤溶因子及其抑制物的分布特点。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浸液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溶酶原(Plg)、纤溶酶(Pl)与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的水平。结果:肾、小肠、肺及脾等组织含较高的tPA、Plg和Pl活性,而骨骼肌、舌和胃等含高PAI-1和α2PI活性。在相关组织中,肾皮质和肾髓质显示高tPA和低PIA-1水平;Plg和Pl为肾皮质高于肾髓质,α2PI为肾髓质高于肾皮质,P均<0.05;小肠和大肠纤溶相反,tPA和Pl为小肠高于大肠,PAI-1和α2PI为大肠高于小肠,P均<0.01;肌组织纤溶功能虽低,但心肌的tPA、Plg和Pl高于骨骼肌,PAI-1和α2PI低于骨骼肌,P均<0.05。结论:不同组织的纤溶差异对了解组织止血血栓功能以及与生理机能的关系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纤溶反应体系中,Ⅰ型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U型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生理性抑制剂。PAI-1通过与t-PA的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其失活,从而调节t-PA的活性,本文着重介绍了PAI-1的基因结构及其功能,以及与t-PA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多肽。纤溶系统在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水平是纤溶活性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是纤溶过程的中心环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特异性地抑制PA(t-PA及u-PA)活性,其作用迅速,又称为快速作用抑制物。PAI在体内分布很广,对纤溶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某些栓塞病患者血浆PAI活性显著升高,因此  相似文献   

8.
陈绪林 《微循环学杂志》2009,19(4):66-66,68
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2DM)常并发血栓性病变。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及主要由肝脏分泌于血浆中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都可能参与或促进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L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 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HUVECs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LPS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LPS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 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10 mg/L)对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LPS诱导PAI-1活性在24-72 h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上调PAI-1 mRNA,24 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 h达到正常水平。而LPS组与对照组tPA活性与tPA mRNA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LPS(10 mg/L)可显著上调PAI-1 mRNA转录和分泌而不影响tPA mRNA,结果提示LPS可活化内皮细胞,诱发PAI-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而抑制纤溶系统,这有利于微血栓的形成、血栓稳定,血液凝固和DIC发生。  相似文献   

1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vWF、t-PA、PAI-1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鹏  王建俊  徐成伟  刘春海  朱媛媛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29-30,33,F0005,F0006,F000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织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妊高征患者vWF、t-PA、PAI-1较正常非孕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妊高征各组患者vWF、PAI-1活性比正常晚孕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t-PA无明显改变。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浆vWF与PAI-1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723,P<0.05;r=0.765,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凝血及纤溶抑制功能亢进。测定血浆vWF和PAI-1水平,对于临床诊断妊高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和抑制物(PAI-1、PAI-2)在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应用RIA分别对67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各期肺癌和30例肺部相关炎症患者及30名健康献血者进行了相应的检测.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浆中uPA、uPA-R、PAI-1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PAI-2的水平逐渐降低;腺癌、鳞癌伴有浸润主支气管及肺门淋巴结者uPA、uPA-R与PAI-1水平亦显著升高(P<0.001);周围型肺癌未见淋巴结受侵者uPA、uPA-R、PAI-1与PAI-2水平异常升高.uPA、uPA-R与PAI-1在肺癌中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肺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密切,可作为肿瘤患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和葡萄糖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组实验:(1)常氧组;(2)在缺氧条件下又分为Ⅰ:缺氧对照组;Ⅱ:低浓度组:胰岛素150 mU/L、葡萄糖5.5 mmol/L;Ⅲ:中浓度组:胰岛素450 mU/L、葡萄糖15 mmol/L;Ⅳ:高浓度组:胰岛素900 mU/L、葡萄糖30 mmol/L;Ⅴ:渗透压对照组:甘露醇24.5 mmol/L。取培养4、8、12 h 3个时点,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tPA、PAI-1抗原。结果:缺氧明显增加tPA和PAI-1抗原分泌,tPA/PAI-1值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和葡萄糖能够刺激缺氧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抗原,在缺氧8 h以内,tPA/PAI-1比值明显增加(P<0.05)。随缺氧时间的延长,tPA/PAI-1值逐渐下降。结论:胰岛素和葡萄糖能够刺激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抗原,在缺氧8 h以内,tPA/PAI-1值升高,纤溶活性升高,有利于局部自发性纤溶的发生。此作用可能是IG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大鼠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s)、Kupffer细胞和内皮细胞(ECs)对纤溶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1周2次皮下注射50%CCl4、持续12周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不同时期的4种肝脏细胞进行分离;采用Northern印迹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大鼠各类肝脏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以及它的抑制物(PAI-1)和受体(uPA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Northern印迹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析均显示,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HSCs和ECs均为PAI-1、uPAR的主要产生细胞,相比之下,HSCs产生更多。结论: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HSCs和ECs对纤溶系统成分的产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HSCs则是PAI-1、uPAR最主要的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14.
国雪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1):1238-1241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PCR检测203例脑卒中患者和139名健康对照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同时应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活性,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结果 脑...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及血粘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与血粘度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患者和33例正常人进行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及血粘度的测定。结果患者组vWF∶Ag含量t-PA、PAI-1活性及血粘度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T-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与高粘状态 ,且诸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蚯蚓蛋白激酶对体内纤溶活性的增强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蚯蚓蛋白激酶制剂(LK)的纤溶增强作用。方法:采用静脉给药方法,观察LK对SD大鼠纤溶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急性作用。结果:给药后,PAI-1活性被显著抑制(P<0.01),t-PA活性则明显增强(P<0.01)。剂量1200 U/kg体重的LK,其增强t-PA作用显著大于600U/kg体重剂量LK(P<0.05)。此外,体外观察表明:LK具有明显的激活纤溶酶原(Plg)作用,且有量-效关系,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1.56-25 kU/L)。结论:结果表明,LK具备增强纤溶的特性,静脉给药作用快速而肯定。  相似文献   

17.
黄俊  刘昌慧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2):56-58,61
纤 溶系统由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 ( plasminogenac tivatorPA)和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 vatorinhibitorPAI)、纤溶酶及纤溶酶抑制物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而将其从循环系统中清除出去。PAI是纤溶系统活性主要的生理调节物 ,它在体内有多种形式 ,包括内皮细胞型 (PAI 1)、胎盘型 (PAI 2 )、尿型 (PAI 3)和连接蛋白酶 1(proteasenexin 1) ,其中PAI 1在纤溶活性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主要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PAI 1和t PA之间的平衡对维持纤溶系统正常功能十分重要。临床和流…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质量与炎症和凝血标志物有关。美国科学家研究了无症状人群的左心室质量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1型受体(sTNFRl)、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Ⅷ因子、纤  相似文献   

19.
登革2型病毒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登革2型病毒(DV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分离HUVEC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DV2感染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感染DV2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DV2感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DV2组培养液中tPA活性在12~72h显著升高(P〈0.05);DV2诱导HUVEC表达tPA 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12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h mRNA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DV2感染组培养液中PAI-1活性和PAI-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2感染可显著上调HUVEC的tPA mRNA转录,增强内皮细胞tPA蛋白的分泌,而不影响PAI-1 mRNA的转录或改变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结果提示DV2可活化但并不损伤内皮细胞,诱发内皮细胞增强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而致使纤溶系统失衡,引起纤溶亢进,这可能是诱发DHF/DSS患者急性期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体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血清和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8例肾病综合征(NS),36例非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和20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浓度,同时分析尿中t-PA和PAI-1的水平与血t-PA、PAI-1、血肌酐和24h尿蛋白总量之间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疾病出现血清t-PA、PAI-1升高,尿液t-PA、PAI-1降低,其中尿液t-PA、PAI-1的改变独立于血清,不受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纤溶活性物质的异常,其中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改变可反应肾脏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