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对多年收集的8例Halermann—streiff综合症的研究及文献回顾,对该病的命名及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总结其临床及X线特点,主要的X线征有:①下颌骨发育不垒②牙齿异常③双侧小眼眶④头颅畸形⑤包括下颌窝异常在内的颞下颌关节前脱位⑥下颌牙根尖过于接近下颌体下缘。最后.讨论了X线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和100例下颌骨标本进行了解剖和观测。发现翼颌间隙的空间大小和下牙槽神经、下颌舌骨神经、舌神经的毗邻关系以及下颌孔的位置都有明显的变动范围。这些变动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成败有密切关系。提出进针点的部位可在下颌第三磨牙(牙合)面颊缘延长线上方0.5~1.0cm相对的颊粘模处,针刺方向与水平正中线的角度为43.7度,进针深度为22.6mm。认为常规的下牙槽神经阻滞有时会出现切牙麻醉不全,这可能与下颌舌骨神经的高位分支或舌神经与下颌舌骨神经有交通支有关。  相似文献   

3.
口底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粘膜下、肌肉、筋膜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是多个间隙的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最严重的感染之一。病变的发展可以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本病的发生及发展,对预防和治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解剖口底位于舌体之下,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上,下颌体与舌根之间的部分又称为舌下部。下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神经在舌下间隙处与下颌舌骨肌线的位置关系,为口腔临床制作稳固的下颌义齿和下颌磨牙局部义齿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5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正中矢状面切开,观测舌神经与下颌第3、2、1磨牙的关系、舌神经与下颌舌骨肌线附着点的关系。另15例血管灌注、冰冻,每隔0.5 cm行冠状切面,拍照并观测。结果 (1)下颌磨牙区舌下间隙进行解剖后测得舌神经与左、右下颌3、2、1磨牙远中面的水平距离依次增大,45°角的距离及垂直距离也依次增大。舌神经在下颌3、2、1磨牙区与左、右下颌舌骨肌线附着点的距离也是依次增大。(2)冠状切面每隔0.5 cm,测得舌神经在下颌第3、2、1磨牙区与左、右下颌舌骨肌线附着点之间的距离也是依次增大。结论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在临床制作稳固的下颌义齿和下颌磨牙局部义齿,经下颌磨牙区手术入路磨平下颌舌骨肌线从第三磨牙到第一磨牙损伤舌神经的机会越小,因此,在操作时熟悉此处的解剖位置关系有利于防止这些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对10例断根,就临床、X线后的近、远期观察,其结果表明,无感染的牙根,根尖部折断遗留时,尤其是下颌阻生智齿,位置较深,并不影响拔牙创的愈合.也无任何病变的发生。笔者认为,除下颌阻生智齿外,至于其它活髓牙的断根如有类似情况者,也可留置不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并记录136颗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和根尖开口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第一前磨牙136颗,按口内上下颌牙位分为4组。对离体牙进行处理后,观察牙根分叉情况。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开口位置。结果以无根尖分叉牙根作为单根的判断标准,上颌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均以单根为主,且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率显著高于上颌,女性上颌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单根率显著高于男性。将根分叉在根长的1/2以上作为单根判断标准,上颌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均以单根为主,且女性上颌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中单根率均显著高于男性。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开口位置顶点和非顶点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占半数,且根尖主要形状为圆形;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开口位置非顶点比例显著高于顶点,根尖开口主要为卵圆形。结论上颌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均以单根为主,且女性上颌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单根率相对较高。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开口位置顶点与非顶点各占一半,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开口位置主要为非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作一系统性的回顾分析.方法 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所有与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相关的文献以及病例报道,记录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分型、根尖孔数目和根尖孔位置.结果 1 324颗研究牙根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个牙根发生率占93.1%,2个牙根占6.6%,3个牙根占0.3%,其中未发现4个牙根的存在;5 745颗研究根管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根管发生率占75.2%,多根管占24.8%;4 650颗研究根管分型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Ⅰ型根管发生率占75.1%,Ⅱ型占2.0%,Ⅲ型占1.7%,Ⅳ型占5.5%,Ⅴ型占12.5%,Ⅵ型占0.1%,Ⅶ型<0.1%,Ⅷ型占0.5%,其他根管类型占2.6%;478颗研究根尖孔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只有1个根尖孔的占63.2%,有2个根尖孔的占25.7%,有3个根尖孔的占9.0%,有4个根尖孔的占2.1%;771颗研究根尖孔开口位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包含946个根尖孔,其中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端的占56.6%,位于根尖侧方的占43.4%.结论 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单牙根单根管为主,两牙根两根管常见,两根管中主要以Ⅳ型和Ⅴ型根管为主,其他根管分型发生率较低,但包含根管类型较多.此外,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数目变化大,约占一半的根尖孔位于根尖侧方.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全口义齿固位不良主要表现在下颌义齿,这是由于下颌牙槽嵴总面积比上颌小,获得的大气压力、吸附力也比上颌小;而下颌义齿的周界比上颌长,容易造成下颌义齿边缘封闭不好;而且舌头位于下颌口底,吃饭、说话时舌头需要运动也影响下颌义齿的固位。对下颌牙槽嵴低平、黏膜过度、唇颊内陷、舌体变大的患者来说,下颌义齿固位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30例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上对下颌舌骨神经和舌神经进行的解剖观测发现:下颌舌骨神经自下牙槽神经分支的高度、毗邻及该两神经在下颌孔处的水平距离,均有明显的变异;并发现舌神经在舌侧沟内有交通支与下颌舌骨神经相连。观察了150例下颌骨颏后副孔分布的情况。结果提示下颌舌骨神经的这些变异可能是下颌切牙阻滞不全的解部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陶俊良 《重庆医学》2015,(8):1094-1096
目的:为下颌角截骨术设计安全、美观的弧形截骨线。方法将150例(300侧)成人离体下颌骨的下颌管暴露。观测下颌管的走行特点;测量下颌管关键点距下颌缘的距离;观测下颌孔与下牙槽弓的位置关系;依据观测结果设计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弧形截骨线。结果下颌管关键点A1、B1、C1、D1、E1距下颌缘的距离分别为(14.02±2.23)mm、(21.06±3.90)mm、(14.08±3.68)mm、(13.60±2.80)mm、(14.55 ± 3.34)mm ,各点的最大截骨宽度分别为(10.05 ± 4.00)mm、(15.06±2.88)mm、(8.08±3.88)mm、(6.09 ± 3.45)mm、(7.06±3.56)mm ;下颌孔与下牙槽弓位于同一平面的概率为96%;截骨线的后端A点不应高于下颌孔平面,3条截骨线的前端C点、D点、E点分别是经下颌支前缘、下颌牙M 2位、下颌牙P4位向下所引垂线与下颌缘的交点。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线的设计适应个性化需求,符合解剖学特征和美学要求,具有标志明确、易于操作、安全性高、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周春飞  冯坤 《上海医学》2012,35(1):69-71,3
目的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类型,为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682例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进行牙体测量,透明牙标本制作,分别对牙根及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 682例离体牙中双根牙最多,占55.13%(376/682),其中97例为C形根管,占14.22%。除外97例C形根管,585例离体牙的7种不同类型根管中,1-1型、2-1型、2-2型最多,近中根为85.64%(501/585),远中根为96.75%(566/585);近中根中双根管或单双根管混合型占72.14%(422/585),远中根中占18.29%(107/585);近中根的双根管口率为60.00%(351/585),远中根为15.73%(92/585);近中根的双根尖孔率为35.21%(206/585),远中根为13.50%(79/585)。根管侧支、管间侧支、根尖分叉的出现率分别为24.19%(165/682)、22.14%(151/682)和8.21%(56/682)。55.76%(416/746)的近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57.85%(383/662)的远中根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的类型复杂,充分了解其根管解剖对提高根管治疗效果、减少根管遗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解剖特点。方法采集维吾尔族人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105颗,锥形束 CT(cone-beam,CT)法观测牙根变异及根管分类(Weine 分类);挑选出牙体完整的离体牙标本63颗,游标卡尺法测量8项牙体形态参数。结果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齿总长度均值为18.9 mm,近中根长度均值为13.9 mm,远中根长度均值为12.8 mm;以双根型最多见(94.3%),三根型发生率较少(5.7%),未检出单根型;近中根根管多为2-2型(83.8%),远中根多为1-1型(84.8%)。结论维吾尔族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变异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张莉 《当代医学》2014,(32):1-4
目的:通过对隐裂牙患者诱发牙隐裂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揭示隐裂牙相关危险因素,为牙隐裂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证据。方法168例符合隐裂牙诊断标准的牙隐裂患者,研究分析其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发生的性别比、年龄分布、与牙体磨耗的分级的关系。另选上下颌第一、二磨牙,采用藻酸盐取印模,用超硬石膏灌工作模型,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数据图像以DICOM格式输入Efilml.8.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选取牙冠近远中序列断面近中及远中颊舌尖顶所在的断层片,测定牙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牙尖斜度对照研究。结果168例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男56.59%,女43.4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发生率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2,P=0.07)。16~30岁、31~40岁、40~50岁、51岁以上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体磨耗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隐裂牙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尖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168例患者182颗隐裂牙的发生部位、隐裂牙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牙隐裂与牙体磨耗分级的关系、牙尖斜度对隐裂牙发生影响的研究显示,隐裂牙好发上、下第一、二磨牙,无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隐裂牙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库中的下颌恒磨牙CBCT影像资料863例,记录牙位、牙根和根管数目,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①在55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中,独立远舌根和四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5.8%、51.4%,其中有48.1%第4个根管来自独立远舌根管。在双根牙中,93.9%近中根管是Ⅳ型,62.9%的远中根管是Ⅰ型。在三根牙中,94.4%的近中根管是Ⅳ型,98.6%的远颊根管和100%远舌根管是Ⅰ型。②在305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1.6%。在双根牙中,66.0%近中根管是Ⅳ型,92.3%的远中根管是Ⅰ型。结论:CBCT可评价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独立远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two-rooted mandibular premolar morphology using full-mouth periapical film seri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bilateral incidence, so as to provide a clinical anatomical basis for root canal treatment in mandibular premolars. Methods A total of 201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ental treatment and had full mouth periapical radiographs at the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2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ree experienced dentists reviewed the patients' periapical films and classified the root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premolars bilaterally. The incidenc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double roots were recorded and calculated, including confirmed and suspected bucco-lingual root types.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morphology of two-rooted 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s, of the 2015 cases with complete root formation, two-rooted first premolars were detected in 120 cases, with a total number of 159 teeth.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eeth,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double roots was 4.03% (159/3972). In terms of the morphology of two-rooted 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s, of the 2015 cases with complete root formation, two-rooted second premolars were detected in 24 cases, with a total number of 33 teeth.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eeth,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double roots was 0.85% (33/3880). Conclusions The roots of mandibular premolars display specific morphological patterns. Based on a large sample, we observed and calculated not only the occurrence rate of bucco-lingual and mesio-distal double roots in first and second mandibular premolars, but also the incidence of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double roots within the same mandible. These findings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mandibular premolars for endodontic, prosthodontic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对50颗根尖弯向近中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断根率高的原因和预防进行了分析。断根原因:(1)牙挺旋转用力方向中含有较大的远中方向的力量;牙根尖近中的牙槽骨面阻力很大,两方面的力量使牙根沿着根尖转弯处、牙槽骨的反作用力方向折断。(2)牙片根尖的畸形显示不清,导致错误的牙挺用力位置和用力方向。预防措施:(1)术前认真分析X线片阻生牙的阻力所在,特别是根尖有无近中弯曲,选择去除各方面阻力的最佳方案。(2)去除近中弯曲的根尖阻力:牙挺的近中舌侧方向的旋转用力与楔入力量配合并且去除向远中方向的用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下颌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来压低下颌第一磨牙。测量磨牙的压低量、颊舌向的位置变化、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磨牙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磨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压低3.5mm,疗程5.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7mm/月;磨牙牙冠近颊尖、远颊尖分别颊向移动1.2mm、1.3mm。磨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均被压低到了恰当的位置,为对颌牙的修复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畸患者萌出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翻瓣后高速牙钻机去骨分牙的方法拔除16例32颗青少年正畸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并对拔除时间、去骨的高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16例32颗青少年正畸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均在23+2min顺利拔除,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干槽症等并发症。结论:因正畸需要萌出期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高速牙钻机去骨分牙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陈思宇  陈青娅  刘健 《安徽医学》2021,42(6):613-61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川渝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 调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前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从中选取根尖孔发育完全且未行根管治疗或修复治疗的影像,详细记录其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其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75例患者,包括107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97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以单根为主(99.26%),其余均为双根(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全部为单根.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主要为单根管(74.16%)和双根管(24.44%),还有少量3根管(0.63%)和C型根管(0.74%);下颌第二前磨牙则以单根管(98.88%)为主,仅检出少量的双根管(1.12%),未见拥有3根管和C型根管的牙根.按照Vertucci分类,I型根管是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的根管构型,其次为V型根管.结论 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多样;下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管;CBCT可以用于复杂牙根和根管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