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报道实用超声引导心包腔或胸、腹腔穿刺进行腔内灌注化疗药液,治疗恶性肿瘤并浆膜腔转移43例,取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本方法具有穿刺准确、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可协助临床观察疗效或评价疗效提供依据,是腔内化疗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接受全身化疗的4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中31例行药物灌注,14例未行药物灌注。结果行药物灌注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未灌注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性高、疗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PMP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2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腹胀,腹部CT、超声检查提示腹腔积液,部分患者结核抗体及肿瘤标志物阳性,首诊误诊为腹腔恶性肿瘤性质待查4例,肝硬化腹腔积液3例,卵巢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各2例,腹膜转移瘤可能1例。其中消化内科误诊8例,妇科、肿瘤科误诊各2例。入我院后,结合腹部超声、CT检查表现,行超声引导下腹膜穿刺活检见黏液成分或黏液柱状上皮细胞,诊断为PMP。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PMP,7例术后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随访8~48个月,9例复发,其中4例未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者8~16个月复发。结论 PMP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腹部超声、CT、腹腔穿刺活检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主,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对癌栓治疗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在HIFU及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性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 20例患者无1例发生门静脉周围药物漏出、肝包膜下及腹腔内出血、穿刺后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化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结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旭  姚瑶 《新医学》2011,42(1):34-36
目的:比较皮下埋植化学治疗泵及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给药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学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化学治疗泵组及超声引导穿刺组各35例,分别采用皮下埋植化学治疗泵及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给药,比较两组完成腹腔化学治疗疗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化学治疗泵组完成腹腔化学治疗151例次,穿刺一次成功143例次(94.7%),超声引导穿刺组完成腹腔化学治疗199例次,均一次性穿刺成功(1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化学治疗泵组(P〈0.01)。化学治疗泵组因化学治疗泵原因终止该种方式腹腔化学治疗者6例(17%),超声引导穿刺组35例均完成全疗程腹腔化学治疗(100%),超声引导穿刺组全疗程完成率明显优于化学治疗泵组(P〈0.05)。化学治疗泵组发生并发症6例(17%),超声引导穿刺组无1例发生感染、出血、肠穿孔、膀胱损伤、腹腔穿刺部位肿瘤转移等并发症,超声引导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化学治疗泵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给药用于卵巢恶性肿瘤腹腔化学治疗,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化学治疗疗程完成率高,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高于皮下埋植化学治疗泵。  相似文献   

8.
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与传统采用在CT、X线引导下经背侧穿刺和体表超声引导下经腹腔穿刺来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由于腹腔神经丛与胃腔仅一壁之隔,穿刺距离近,定位更准确,损伤和并发症减少,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故内镜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最适于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腹痛,是晚期胰腺癌安全、高效、经济的镇痛方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在少量胸腔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6例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分成两组,A组87例,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B组79例,超声定位后行传统胸穿。结果A组平均抽得积液量348ml,明显高于B组233m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超声检查,A组胸腔内无明显积液,B组仍见少量积液。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少量胸腔积液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抽液彻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孔余霞 《全科护理》2015,(6):561-56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浅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造影病人,均为肥胖、化疗、水肿等穿刺困难病人,进行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穿刺。观察平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方法]超声引导下浅静脉穿刺时间为8.5 min±3.5 min,平均穿刺次数1.025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病人满意率100%,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浅静脉穿刺较传统盲穿法安全、准确、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1.
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8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均联合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结果 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透的阳性率分别为89.7%、32.0%;30.7%的患者合并其他器官损伤;58例(74.4%)行单纯修补术,18例(23.1%)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例(2.5%)行断端修整吻合术。4例因迟发性小肠破裂再次手术治疗。本组死亡3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 性腹腔穿刺在闭合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式选择宜根据术中情况灵活掌握;围手术期抗生素的正确应用对减少术后迸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树民  刘蓓 《临床医学》2007,27(2):9-10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对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伴腹腔积液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3例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进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例病人均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病情平稳,虽有脏器功能不全和全身、局部感染的发生,但很快都被纠正、治愈,无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特点,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To position a safe gastric puncture point prior to th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a technique using an abdominal plain film with a gastric insufflation was assessed. After insufflated with 500 ml of air, an abdominal plain film was obtained before PEG in 84 patients. The body of the stomach near the angularis, equidistant from the greater and lesser curves, was defined as the optimal gastric puncture point. The location of the puncture points varied greatly, being situated over the right upper quadrant in 31% of patients, left upper in 59%, right lower in 5% and left lower quadrant in 5% of patients. The marked puncture points on abdominal film in some patients were shown to be partially covered by colon or small bowel loop, lie high under the costal margin, or low beneath the umbilicus. An abdominal plain film utilising a gastric insufflation technique prior to PEG may help to determine optimal gastric puncture site selection. Use this technique in clinical practice might hasten procedural time, provide better assurance to the clinical doctor, and provide an added margin of safety for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14.
黄宇松  林凤若  许素莲  杨雯 《现代护理》2007,13(20):1902-1903
目的探讨序贯法外周静脉留置术在产后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5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法组66例和传统法组59例,序贯法组采用序贯法外周静脉留置术,传统法组采用传统的留置针静脉穿刺法,2组患者均选择桡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可见回血为穿刺成功的观察指标,分别统计2组患者穿刺成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序贯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5.15%,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3.9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序贯法可明显地提高产后出血患者静脉留置术的成功率,为抢救产后出血患者快速建立静脉留置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提高产后出血的治愈,挽救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子囊型肝包虫囊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实时超声引导和监视下经皮经肝穿刺硬化治疗12例子囊型肝包虫囊肿的经验。穿刺成功率100%,总有效率100%。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超声随访观察平均11个月,最长者已逾28个月,未发现针道或腹腔种植扩散的迹象,亦无一例复发。作者认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子囊型肝包虫囊肿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卓著,是一种基本上可替代传统手术疗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257例弥漫性肾病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活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肾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快速自动肾穿刺活检弥漫性肾病患者 2 5 7例 ,所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以检出肾小球作为取材成功 ,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结果 左右肾下极共进针 62 2次 ,获 3 95 2个肾小球 ,平均每例进针 2 .42次 ,取材成功率 97.2 8% ,左肾下极取材成功率略高于右肾下极 ;不同进针次数取材成功率不同 ,且随着进针次数增加 ,取材成功率亦增大 (P <0 .0 5 )。病理类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多见。结论 超声引导下快速自动肾活检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患者静脉穿刺的影响,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1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75)与实验组(n=75)。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在常规穿刺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结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由原来90.7%提高到98.7%(P<0.01),同时降低了患者投诉率。结论心理干预能增加护患之间的感情,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患者(300例次下肢造影)按检查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次下肢造影。观察组逆心穿刺内踝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对两组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采用逆心穿刺内踝旁侧大隐静脉,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且血管显影效果不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EUS-FNA)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使胰腺实质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技术(needl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nCLE)可将共聚焦  相似文献   

20.
B超引导自动活检枪肾活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并发症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肾下极近外缘处皮质较厚部位,在B超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活检取材成功98例(96.1%),出现并发症9例(8.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不同取材长度、穿刺次数与活检成功率无显著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穿刺次数、年龄为促进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脏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肾活检成功率与取材长度、穿刺次数无关,而年龄、穿刺次数增加能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