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9例痛风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行四肢关节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离法处理图像,依据关节内有无尿酸盐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对两组尿酸盐沉积差异及双源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双源CT双能量扫描显示研究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临床诊断痛风结节患者均存在尿酸盐结节沉积,4例临床初诊未发现痛风结节而双源CT双能量检测出3例尿酸盐结晶沉积,总检出率高达96.55%;双源双能量CT检查对尿酸结节沉积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查体。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检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诊断痛风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确诊痛风患者和1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结果共30例痛风患者DECT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单关节受累17例,多关节受累13例,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明显;12例高血尿酸患者,DECT检查发现4例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具有简便、无创、快捷、灵敏、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作为痛风诊断、疗效评估及痛风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90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DECT 检查,且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ECT扫描见尿酸盐结晶沉积171例,诊断敏感性为90.00%;171 例DECT均可见尿酸盐沉积,见弥漫性绿色影,共发现542处,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及附近结缔组织内,双足及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及腕关节及肘关节病灶数分别为321、206、12及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径线<5 mm尿酸盐结晶共417 处(76.94%),5~10 mm共108 处(19.93%),>10 mm共17 处(3.14%);结晶形态多数不规则,部分呈点状。结论双能量CT 对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检测率高,与病理穿刺一致性高,且对非典型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显示率高,可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付华  陈小华  丁爱民  邱国庆 《当代医学》2021,27(32):156-158
目的 分析宝石能谱CT对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无明显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显示无任何疾病的60名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宝石能谱CT检查,分别测定3组足踝关节不同部位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并分析血尿酸与尿酸盐沉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研究对象骨皮质及骨松质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且对照组的关节旁软组织中的尿酸盐沉积浓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盐沉积浓度呈正相关(r>0,P<0.05),血尿酸水平与骨松质及骨皮质尿酸盐沉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宝石能谱CT在痛风患者足踝关节尿酸盐沉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显示尿酸盐沉积程度,为临床上早期诊断痛风病症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能CT检测高尿酸血症(HUA)儿童双足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UA患儿42例,对27例有关节症状的HUA儿童(有症状组)和15例无症状的HUA儿童(无症状组)进行双侧足踝双能CT检查,比较两组HUA患儿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结果有症状组足部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为92.6%高于无症状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患儿发现尿酸盐结晶54处,最常沉积部位依次为第1跖趾关节(25.9%)、踝关节(14.8%)、跟骨(13.0%),无症状组患儿发现尿酸盐结晶24处,最常沉积部位依次为跟骨(28.0%)、第1跖趾关节(16.0%)、第1趾骨(16.0%)。结论双能CT提示有关节症状和无症状HUA患儿均可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可以作为发现HUA患儿关节尿酸盐结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儿童HUA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CT科室中探究以双能CT成像技术进行尿酸盐结晶检测进而作为痛风诊断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以数字表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40例我院收治疑似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中,12例为对照组未检测出痛风,28例观察组确诊为痛风,对比两组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结果尿酸盐结晶阳性率上观察组占比85.7%(2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2/12),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中沉积部位在手腕有50.0%(12/24),在踝关节有25.0%(6/24),在足部有25.0%(6/24)。分析双能CT成像技术的指标,其灵敏度为92.9%(26/28),特异性为96.4%(27/28),诊断准确率为96.4%(27/28)。结论选择双能CT成像技术进行尿酸盐结晶检测从而指导痛风诊断,特异性高、灵敏度高,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双能量CT对足部痛风石常见沉积部位进行分析,并对痛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患者的足部双能量CT扫描检查资料。将根据痛风石沉积部位分为关节组、韧带/肌腱组,并分别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双能量CT共发现51例患者有痛风石沉积。关节组最常见受累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75%,73/198),其次是踝关节(33.9%,32/198)。韧带/肌腱组中最常见受累部位依次是跟腱(39.3%,37/99)、腓骨肌腱(16.1%,14/99)。结论足部痛风石常见受累关节及韧带/肌腱分别为第一跖趾关节及跟腱,足部痛风石的沉积部位与特殊解剖部位、生物力学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