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时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的一过性明显变化 ,临床常采用扩容、减少药物用量等方法来预防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预注小剂量麻黄碱对异丙酚诱导时所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4 0例食道癌手术病人 ,男2 2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 72岁 ,ASAⅠ -Ⅱ级 ,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史 ,ECG检查无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表现。1 2 麻醉方法和分组 :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均为 2 0例 ,术前 30分钟均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和苯巴比妥钠 0 1g ,组Ⅰ病人诱导采用芬太尼 5μg kg- 1、氟哌啶 0 1mg …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 ,诱导时常会出现明显的低血压。本文探讨麻黄碱对异丙酚诱导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 -Ⅱ级 ,无高血压、心脏病史 ,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的患者 90例 ,年龄 5 1.7± 13.9岁 ,体重 5 3.6± 9.1kg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0例 ,3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肌注鲁米那钠针 10 0mg和东莨菪碱 0 .3mg。在全麻诱导前 1min ,A组静注生理盐水 3ml,B组静注麻黄碱 0 .1mg/kg ,C组静注麻黄碱 0 .2mg/kg。全麻诱导均采用…  相似文献   

3.
将24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分成2组对比研究异丙酚(P组)和硫喷妥钠(S组)全麻诱导时对知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均下降。P级改变幅度较小。且DB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05);气管插管时,P组血压心率上升的幅度较小,与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认为异丙酚的作用强于等效剂量的硫喷妥钠,对抑制杆管时心血管反应优于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异丙酚、硫喷妥钠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探讨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优、缺点、方法:观察40例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应用异丙酚、硫喷妥钠的手术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异丙酚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快于硫喷妥钠组,异丙酚与硫喷妥钠对循环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异丙酚稳定心率的作用强于硫喷妥钠。结论:异丙酚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七氟醚异丙酚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可行性 ,探讨此过程中数量化脑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30例择期手术患者 ,静注异丙酚 1~ 2mg·kg- 1 ,并吸入七氟醚一段时间后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 2′各时点BIS、SEF、SBP、DBP、MAP、HR及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结果 :所有病人气管插管顺利 ,所需时间为 (13 6± 3 8)min ,诱导后BIS、SEF、SBP、DBP、MAP显著下降 ,HR下降不明显 ,气管插管时BIS、SEF、SBP、DBP、MAP、HR显著升高 ;诱导时出现轻微肢动 3例、咳嗽 1例、喉痉挛 1例。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联合可用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并可减少七氟醚刺激所致并发症 ,还可显著抑制病人脑电活动及降低血压 ,但不能完全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所致心血管及脑电兴奋作用 ,BIS、SEF可间接反映其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是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诱导快、麻醉深度易控、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毒性小、苏醒快而完全的优点;但该药可引起血压降低,心动过缓。近年来,临床对其副作用的防治办法进行了许多探索。麻黄碱是一个温和的α和β受体激动药,可产生血管收缩和心肌兴奋的作用,从而可预防异丙酚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的麻黄碱对异丙酚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是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全麻诱导药物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病人20例,麻醉诱导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kg和阿曲库铵0.6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3mg/kg。详细观察记录病人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本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诱导后、插管前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诱导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依托咪酯的顺序注药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上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异丙酚、硫喷妥钠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探讨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的优、缺点。方法:观察40例ASAⅠ~Ⅱ组全麻诱导应用异丙酚、硫喷妥钠的手术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异丙酚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快于硫喷妥钠组(P<0.05),异丙酚与硫喷妥钠对循环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异丙酚稳定心率的作用强于硫喷妥钠。结论:异丙酚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药。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捍平  柴伟  杜洪印 《医学争鸣》2001,22(7):590-590
0 引言 我们观察氯胺酮对异丙酚静脉复合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以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做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0例 ASA ~ 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 .男2 0例 ,女 10例 ,年龄 18~ 5 5岁 ,体质量 49~ 75 kg,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 ,B组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 ,每组 15例 .1.2 方法 术前 30 min im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mg. A组诱导为 iv异丙酚 2 mg· kg- 1 ,氯胺酮 1mg· kg- 1及维库溴胺 0 .1mg· kg- 1 . B组为 iv异丙酚 2 m g· kg- 1 ,芬太尼 2 μg· kg- 1 及维库溴胺 0 .1mg…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主要是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全麻诱导药物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病人20例,麻醉诱导采用目前最常用的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kg和阿曲库铵0.6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3mg/kg。详细观察记录病人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本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诱导后、插管前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诱导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依托咪酯的顺序注药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应引起临床上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脊麻是简单、易行的传统麻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但其可引起比较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黄碱是否能缓解小儿脊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适合的临床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呼循环功能的变化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 方法 90例心肺肝肾功能政党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异丙酚(P组),硫喷妥钠(S)组,乙咪酯(E)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注P、S或E,琥珀胆碱1.5mg/kg、芬太尼2μ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血压(SBP、DBP、MAP)诱导后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其中P组对血压的影响最小,E组最剧。心率(HR0P组较稳定,S组诱导后持续性增快,插管内5min渐恢复,E组在插管即刻、1min显著性增快。脉率血氧饱和度(SpO2)各时值、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P组诱导后、插管后1min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丙酚对循环的抑制轻于硫喷妥钠,对减轻插管是地的应激反应优于乙咪酯,是目前应用较多、较好的全麻诱导药。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8例患有冠心病择期手术病人 ,男 1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2 .4 +5.8岁 ,平均体重 65.4 +5.2kg。术前常规服用硝酸盐类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和 β受体阻滞剂。不伴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肺、肝、肾功能均正常 ,手术部位为上腹部。术前用药为安定 10mg。入室后行内踝隐静脉穿刺 ,静滴乳酸林格氏液 ,行面罩闭式环路内吸氧。 18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异丙酚组 ) 9例 ,静注异丙酚 2 .0mg/kg ;B组 (硫喷妥钠组 ) 9例 ,静脉硫喷妥钠 5.0mg/kg ,肌松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监测心电图 ,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  相似文献   

15.
江华勇  周其富  陈忠华 《浙江医学》2016,38(11):846-848,85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II级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择期腹部手术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1组(复合硫酸镁10mg/kg)、M2组(复合硫酸镁20mg/kg)和D组(对照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M1组和M2组患者在插管前2min分别静脉推注硫酸镁10mg/kg和20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前、插管后1、3、5min时点的心率(HR)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时间和需要药物干预情况。结果3组患者SBP、DBP、HR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D组插管后HR增快大于M1、M2组相同时点(P<0.05);插管前低血压及药物干预M2组多于M1和D组(P<0.05或0.01),插管后的高血压及药物干预D组多于M1和M2组(P<0.05或P<0.01)。结论麻醉诱导期复合应用硫酸镁(10mg/kg),不增加气管插管前低血压的发生,同时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狭窄择期瓣膜置换术病人20例,分别在异丙酚(P组)或咪唑安定组(M组)诱导时,用Swan-Ganz导管热释法测定和计算血流动力学及氧供氧参数。结果: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在P组注药后下降,气管插管后开始回升;M组注药后下降,并延续至气管插管后2min,HR和MAP在P组下降程度大地M组;SVRI,LVSWI,RVSWI下降程度P组小于M组;两药牧可导致氧耗、氧供下降,氧耗减少程度大于氧供减少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预防或减轻异丙酚麻醉诱导时低血压的有效方法,笔者于1997年7月~1997年12月对3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比较了平衡盐液扩容和麻黄碱对异丙酷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三资料与方法将30例ASAI或且级、术前来服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1,10例)、扩容组(组三,10例)和麻黄碱组(组皿,1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s和苯巴比安钠0.is。诱导剂均为异丙酚(2·5mg·kg1)、芬太尼(4ug·kg一句和晓相胆碱(1,5mg·kg’)。组!诱导开始前15min内快速输往平衡盐液12ml·kg‘,组匾使用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硫喷妥钠混用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A组诱导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8 mg/kg、异丙酚2.0 mg/kg、琥珀胆碱1.5 mg/kg;B组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8 mg/kg、1.0%异丙酚与2.0%硫喷妥钠1∶1混合液(剂量为异丙酚1.0 mg/kg、硫喷妥钠2.0 mg/kg)、琥珀胆碱1.5 mg/kg.记录诱导前、诱导后和插管后1,3,5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结果:诱导后两组病人SBP、DBP和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P<0.01),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插管后两组病人SBP、DBP和MAP较诱导后明显增加(P<0.05,P<0.01),但均未超过诱导前水平(P>0.05).两组病人各时期H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0%异丙酚与2.0%硫喷妥钠按1∶1比例混合后用于麻醉诱导(剂量为异丙酚1.0 mg/kg,硫喷妥钠2.0 mg/kg),可减轻诱导后血压下降的程度,与芬太尼4 μg/kg伍用,可有效控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是否应对此类患儿制定更为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案。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个月的患儿50例,根据是否存在室间隔缺损分为室间隔缺损组和非室间隔缺损组,每组25例。两组患儿均予依托咪酯0.2~0.3m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室间隔缺损组患儿给予镇痛药舒芬太尼2μg/kg,非室间隔缺损组患儿给予镇痛药芬太尼2μg/kg。分别在麻醉诱导即刻、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2min、气管插管后5min各时间点,记录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输出量(CO)。结果气管插管后2、5min,室间隔缺损组的HR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和气管插管时(P值均<0.05),MAP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值均<0.05);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后5min的HR显著低于同组气管插管后2min(P<0.05)。非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2、5min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值均<0.05),气管插管后2min的HR和气管插管后2、5min的MAP均显著高于同组气管插管时(P值均<0.05)。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2、5min的CO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值均<0.05),气管插管后5min的CO显著低于同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2min(P值均<0.05)。非室间隔缺损组气管插管后5min的CO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即刻(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的麻醉诱导方案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使患儿在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时于异丙酚中加入麻黄碱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3 0例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3组 ,第Ⅰ组为对照组 (2 0ml异丙酚中加入 0 .9%氯化钠 2 0ml) ,第Ⅱ、Ⅲ组 2 0ml异丙酚中加入 10、15mg的麻黄碱 ,连续观察SBP、HR及SpO2 ,分别记录诱导后 1min、2min、3min、4min、5minSBP及HR值。结果 Ⅰ组诱导后SBP与诱导前比较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HR呈下降趋势 (P <0 .0 1)。Ⅱ组病人诱导后SBP和HR较平稳 ,SBP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Ⅲ组病人SBP和HR较诱导前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麻黄碱能预防异丙酚诱导所致的低BP和HR减慢 ,而且 2 0ml异丙酚加入 10mg麻黄碱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