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芽肿性肝炎过去甚少被人注意,近年来国外文献陆续有所报导。随着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的广泛开展,本病的发现率亦不断增加。据报告在一般医院的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材料中,本病的发现率为3—10%;许多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或难以解释的慢性肝脾肿大及其他诊断不明的病例,往往最后证实为肉芽肿性肝炎。鉴于本病与多种原因有关,临床表现又多种多  相似文献   

2.
肉芽肿性肝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复习文献,其发生率约为5~10%,可见并不罕见。现将我们所遇一例报道如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病历摘要男患冯××,住院号180784,47岁,江苏邳县人,某厂工程师,于1985年4月26日  相似文献   

3.
一位78岁的老年妇女,因治疗高血压,在接受长期甲基多巴治疗的同时,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波状热,入院7天后突然死去,尸检发现:在其肝脏、脾脏、淋巴结和骨髓内有广泛的肉芽肿,心脏和肾脏也出现了具有肉芽肿特征的间质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9例Wegener肉芽肿及10例中线坏死性肉芽肿作了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临床资料表明:二者均多见于男性中青年,发病过程均较缓渐;Wegener肉芽肿侵犯器官较广,可波及肺、眼、皮肤、肝、脾、肾等,而中线坏死性肉芽肿则均局限于上呼吸道,极少例外,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是在人类中流行最广泛的一种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Wright 推算在71个国家约有1.25亿人患该病,有5.2亿人受到感染的威胁,每年因患此病而降低生产率所造成的损失估计有6.4亿美元(此尚不包括公共卫生规划、医疗的补偿费用(1)。虫卵性肉茅肿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损害,主要发生在肝脏、肠道、肺、脑及泌尿系统。该病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于虫卵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所引起的,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的免疫病理过程,表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虫卵肉芽肿的最后结局是导致肝脏广泛的干线型纤维化,肝硬化和门脉系统高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血吸虫病性肝脾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肉芽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织学名词,为机体对胆固醇结晶异物刺激的组织反应,可发生于颞骨气房的任何部份,临床上以兰色鼓膜和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是耳科一罕见之症。 胆固醇肉芽肿的名命较多,且较混乱。如兰色鼓膜(Shambaugh 1929),黑色胆脂瘤(Birell 1956),浆液性乳突炎(Sheehy 1656)。临床上遇有不明原因的兰鼓膜称之为特发性血鼓室(O'Dennell 1949)或特发性兰鼓膜。1949年Ranger报告二例兰鼓膜,并作了乳突凿开术,发现患者乳突内有胆固醇肉芽肿,鼓窦内有棕褐色的稠厚  相似文献   

7.
Wegener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少见。现报告以皮肤损害为主的1例。男,59岁,住院号107202。因反复畏寒、发热、皮肤溃疡1月余,近20天加重,于1987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常觉口干、咽痛,少许鼻衄,乏力,胃纳减退。一个月前右大腿后皮肤有一如拇指头大的溃疡,无红肿痛,后渐扩大,并在胸、腹、背部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坏死性肉芽肿在面部特别是鼻咽部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临床及病理上过去常称之为坏死性肉芽肿。本病初起时,常表现为轻度鼻阻、牙龈炎和咽炎。症状缓进,继之溃烂,组织坏死形成顽固性的侵蚀性溃疡,经久不愈。溃疡的破坏性极大,鼻中隔和硬腭常遭破坏,并可向面部穿通,甚至造成整个面部的损坏,破坏血管,诱发大出血。副鼻窦、颧骨、眼眶也常受侵犯,且可沿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喉头、气  相似文献   

9.
恶性肉芽肿     
报告恶性肉芽肿14例,包括韦格纳氏肉芽肿5例,特发性中线肉芽肿9例。本文着重讨论了韦格纳氏肉芽肿与特发性中线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指出某些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蕈样肉芽肿又名为蕈样霉菌病 (简称MF)。在皮肤恶性淋巴瘤中为较常见疾病。但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简称GMF)系MF的一种亚型 ,报道较少 ,现遇 1例 ,曾因认识不足而发生误诊。现报告如下。患者女 ,4 9岁 ,12年前因四肢肿胀 ,全身皮肤发红脱屑伴低热、咳嗽收入院治疗。查体T38℃ ,颈部、腋下腹股沟均可触及豆大淋巴结。肝脾未触及。全胸片无异常。血常规、骨髓象均为正常。皮肤科情况 :双臂双下肢伸侧见有高出表皮的浸润性斑块多处。形态不规则。斑块表面有数量不等的结节呈红色。表面皮肤呈鱼鳞状改变。取右胫骨前皮肤做活检。病理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本文对19例MG 和11例MF 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病形态上有相似性,可能系同一病原在不同部位(皮肤、粘膜)引起的相似病变,故提出共同病理学诊断条件供讨论。2.通过对ALC 和转化淋巴细胞形态的对比观察推论,ALC 可能是粘膜或皮肤接触某种抗原刺激后导致的细胞免疫紊乱的形态表现;因两病都原发于上皮下,故建议称上皮下淋巴瘤。3.最后讨论了两种病的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在血管肉瘤中常见的良性表现部分易和真正的良性血管病变相混淆;相反,各种良性血管增生在组织学上也可能难以区别于血管肉瘤。本文报告一例少见的良性血管病变——静脉内化脓性肉芽肿。病例报告:12岁,男孩,2月来发现右颈部有一硬结,曾认为是颈静脉的一部分。检查时,于右颈部皮下组织可扪及—1.5厘米结节,无触痛,质硬,可移动。经试用抗菌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线肉芽肿综合征(midline granuloma syn-drome,简称 MG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一些在病理学方面相关的疾病和症候群的总称。它多发生在面中部,并以上呼吸道炎症、坏死,肉茅肿为主要特征。多年来,对 MGS 沿用的名称繁杂,其诊断和分类亦意见不一。本文是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对 MGS 的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可能病因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炜 《重庆医学》1993,22(4):239-240
1957年报道了首例慢性肉芽肿病(下称CGD),是儿童的吞噬细胞功能的先天性缺陷,病理学上显示为炎症性肉芽肿,最后常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72年Liebow等首先记载了淋巴瘤样肉芽肿(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简称LYG),其临床及组织学表现类似Wegener肉芽肿(简称WG)与不典型淋巴瘤。组织学特征为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不典型淋巴—网状细胞,呈血管中心性(angioc-enfric)及血管破坏性(angiodestrucfive)浸润的坏死性肉芽肿(1~14)。病变主要累及肺,其次是皮肤、神经系统及肾间质(1~3,5~7,12)。最初发现有些LYG可转化为免疫母细胞肉瘤或不典型淋巴瘤,认为本病可能与淋巴瘤有  相似文献   

19.
梁健刚 《广东医学》1994,15(3):190-190
文献报道,原发喉部的真菌病,较为少见,原发于声带并肉芽肿者更为少见,国内文献未见有报道。去年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69岁,因声嘶3天,伴呼吸困难1天而入院。检查:T36.8℃、R24次/分、P80次/分、BP16/9.5kPa,神志清,呈急性病容,吸入性呼吸困难Ⅰ—Ⅱ°,心肺腹无特殊发现,X线胸片无特殊,耳、鼻、咽未发现特殊,间接喉镜检查见披裂充血水肿,双侧声带充血,高度水肿,可见半透明肉芽样广基性肿物,表面有灰白色不洁的分泌物,声带活动受恨,声门狭小,约2mm,即给予抗生素、激素,局部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次日检查:声带充血水肿稍减轻,但双侧声带肉芽样肿物未见缩小,即于表麻间接喉镜下行肿物摘除,送活检。病理报告为(声带)组织呈慢性炎,粘膜间质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伴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内见真菌菌丝,考虑为“曲菌”感染。最后确诊为喉真菌病、声带肉芽肿。停用抗生素,口服酮康唑,10%氯化钾,用5%碳酸氢钠雾化喷喉,7天后间接喉镜检查,仅见声带轻度充血,肿物消失,声带边缘光滑,声嘶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 例2,女,68岁。持续声嘶7天,伴呼吸困难4天而  相似文献   

20.
一、概说肉芽肿与肉芽组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须严加区别。临床上常见的是在创口修复过程中形成的肉芽组织。这种组织的外观呈鲜红色、细颗粒状、湿润而嫩,触之易出血;镜下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即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的形成通常是一种修复过程,所以,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