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兵  王宏志  储焰南  陆燕  葛殿龙  刘玥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5):328-330+封三+32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作为人类呼出气体中存在的物质,已广泛应用于癌症呼气标志物的研究。VOCs检测具有无创、操作便捷、特异性强等优势,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中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就VOCs在食管及胃肠恶性肿瘤筛查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食管及胃肠恶性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军首届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胃肠结直肠病高峰研讨学术会议,于2011年7月7—9日在河南洛阳召开,会议由全军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解放军医学杂志社主办,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承办,来自全军及全国结直肠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465人参加了会议。全军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院长高春芳致欢迎词,解放军33分部部长滕先亮、洛阳市副市长杨炳旭为大会致贺词。本次会议的宗旨是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3.
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癌手术加速康复外科中不作常规肠道准备、不置胃肠减压管、早期进食的安全性、优越性.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09年2月结直肠癌手术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2例为加速康复外科组,21例为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及术后静脉补液时间.结果:两组均无吻合口漏,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静脉补液时间明显较传统组短.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术前不作常规肠道准备、不置胃肠减压管,能减少术前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快速康复外科中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第85医院和长海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5月结直肠癌手术病人62例为胃肠减压组(A组),62例为非胃肠减压并早期恢复进食组(B组)。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咽部疼痛、恶心、急性胃扩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B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两组病人出现急性胃扩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病人诉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明显较B组增多(P<0.01)。两组均有发生急性胃扩张并发症而需要重置胃肠减压并禁食病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安全可行,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胃肠道外间质瘤CT的表现.结果9例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中,良性1例,恶性8例.位于小网膜2例、小肠系膜4例、结肠系膜2例和腹膜后左肾上腺区1例.肿瘤最大直径5.0~14cm,平均9.6cm.肿瘤呈类圆形者7例,不规则形2例.平扫密度均匀2例,囊变及坏死7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1例,完全增强2例,不规则增强3例.边缘及中心可见肿瘤血管者2例,远处转移4例.术后随访6例肠系膜者中5例复发.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组织来源相似,故有着相似的影像表现,但因发生部位及生长方式不同,胃肠外间质瘤有其特有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对69例胃肠出血病人作了血管造影,11例静脉曲张的病人及1例失去随访者排除出研究组。其余57例(男28例,女29例)共有60人次血管造影象用于分析,年龄多数在60~80岁(4.3~84.7岁),平均59.4岁。这些病人又分为两组,①组包括48例,为已证实有大量出血、至少有一次引起突然入院的明显胃肠失血发作者。②组包括了其余9例有慢性缺铁性贫血史的病人,认为贫血是由于隐性胃肠失血引起。这些病人的血管造影结果是:①组17例正常,10例显示有活动性出血。19例为血管结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急性胰腺炎患者192例,男74例,女118例,男女之比11.59,年龄18~65岁,平均52岁。辨证分型分为实邪积结型、肝郁气滞型和胃肠湿热型。2方法及体会加强整体护理,达到施护求本。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系饮食不节,特别是肥甘厚味,或情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胃肠再生复原技术对胃肠器官生命的影响。方法给予胃肠道疾病患者和胃肠器官衰老者,规范服用胃肠胶囊并执行生物钟饮食计划,观察其胃肠道黏膜形态、胃肠功能、胃肠道症状的改变,分析胃肠胶囊对胃肠器官以及人体生命活力的影响。结果胃肠的良性疾病(溃疡、炎症)实现了生理性复原,衰老胃肠恢复了年轻状态,所有受试者胃肠器官的生命活力均增强。结论胃肠再生复原技术不仅能够使胃肠内的成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保障胃肠器官生理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正常,而且还可以实现胃肠器官的"二重生命",在加强和保障胃肠器官基本生命的同时,激活胃肠器官再生生命活力,是胃肠疾病及胃肠衰老首选的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高原地区结肠破裂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的经验。方法 :2 1例结肠破裂和 4例升结肠贯通伤患者行穿孔修补术 ;3例贯通伤亦行修补术 ,2例贯通伤行肠管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用庆大霉素、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并放置双套管引流。围术期加强抗感染 ,术后行肛管扩张胃肠减压 ,并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人血白蛋白、氧合液及静脉高营养。结果 :3 7例患者均无死亡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1例。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 ,加强围术期抗感染和术中肠道腹腔处理 ,术后切实可靠的胃肠减压 ,双套管负压吸引及支持治疗是预防并发证 ,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发病机制及胃肠再生复原技术防治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规范。方法通过对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断依据的分析,提出早期、全程、规范应用胃肠再生复原技术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结果 胃肠再生复原技术可以达到止血和促进溃疡创面生理性无瘢痕愈合的目的。结论 胃肠再生复原技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可靠、持久,可有效保护胃肠黏膜并促进损伤胃肠黏膜生理性再生复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胃肠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胃食管反流病确诊患者50例作研究样本,纳入试验组;并纳同期于本单位接受健康体检,且评估为健康的健康者50名入对照组.2组均由同一医疗团队执行彩色多普勒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比较2组胃食管反流时间与次数差异.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一种能够评估胃肠器官衰老情况,反映胃肠器官形态学变化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评价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北京荣祥再生医学研究所会员按自然年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分为1~6组,入会时分别进行SB胶囊内镜检测,并截取典型图片,用IPP软件测量近端空肠的绒毛长度、密度及黏膜皱襞厚度,计算黏膜指数,综合判断胃肠器官衰老情况;入会后执行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计划,规范服用美宝胃肠胶囊和美宝膳素,并定期复查SB胶囊内镜,比较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前后胃肠衰老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入会时近端空肠绒毛密度、长度、宽度及黏膜皱襞厚度和黏膜指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后,各年龄组受试者近端空肠绒毛密度、长度、宽度及黏膜皱襞厚度和黏膜指数与入会时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施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后,胃肠呈现出年轻化状态。结论胃肠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逐渐衰老的状态,但这种衰老可以通过胃肠器官再生复原与还童技术延缓,甚至复原或还童,使胃肠器官在形态学上回归并维持年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充盈法对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2例,所有患者皆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进行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同时以胃镜下病理组织诊断作为诊断的标准,对比分析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检出率。结果其中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明显扩张,幽门管保持持续开放状态、胃潴留。十二指肠溃疡时,十二指肠充盈时间受到限制,时间明显被延长,球部发生变形。。胃肠超声充盈及胃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及十二肠梗阻的检出率分别为36.96%、33.70%、16.30%,33.70%、33.70%、18.48%,两种检查方法在对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及十二肠梗阻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胃肠超声充盈及胃镜检查对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及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对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胃肠超声充盈法检查有利于降低消化道内气体及内容物的影响,对十二指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MSCT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结果 79例中,CT定位正确66例(83.54%),其中定位食管2例,胃44例,小肠11例,结直肠7例,胃肠道外2例;CT确诊58例(73.4%),其中食管1例,胃41例,小肠9例,结直肠6例,胃肠道外1例;误诊主要疾病是平滑肌瘤、胃/肠癌、胃/肠淋巴瘤、纤维瘤等.10例(12.66%)伴发其他肿瘤,其中6例伴发其他肿瘤的间质瘤和1例间质瘤伴发神经纤维瘤病漏诊.结论 对肿块与胃肠道关系的错误判断和对间质瘤伴发肿瘤的认识不足是误、漏诊的主要原因;多方位观察、充分充盈胃肠道的薄层增强CT扫描可准确评判肿块与肠管的关系及其供血血管的来源;充分认识间质瘤伴发其他肿瘤的特点,有助于提高CT对GIS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模拟与数字遥控胃肠机在实际应用中单次曝光剂量及单个被检体完成造影检查所接受的曝光剂量,以求得数字胃肠机的合理使用.方法 以200 mm水模为模体,分别在模拟胃肠机和数字胃肠机上做10次自动点片摄影,记录每一次曝光的摄影条件、曝光剂量并比较2台胃肠机在摄影条件及曝光剂量的差别.结果 与模拟遥控胃肠机相比,数字遥控胃肠机的摄影电流要小得多,摄影电压基本相同,但操作者对单个被检体图像采集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模拟遥控胃肠机.结论 尽管数字遥控胃肠明显具有曝光剂量低的优势,但如果应用不当亦会将优势丧失殆尽.故而合理使用数字胃肠机,降低受检者的吸收剂量是业界同仁应该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胃肠综合征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在783名运动员中进行有关训练及比赛中胃肠综合征表现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阳性者进行胃肠道临床检查。将64例被确诊为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训练过程中,令对照组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症状时停止训练;而实验组运动员将运动量调整为低强度,但不停止训练。结果:运动员胃肠综合征主要以运动性胃肠综合征为主。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多见于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项目,并以女性及训练年限低的运动员多见。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发作时采用调整运动量和低强度运动的方式,有助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评估多功能胃肠线圈导管在98例结直肠狭窄支架置入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共有98例结直肠狭窄需支架置入的病人使用该导管进行内支架置入术.其中直肠狭窄者24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狭窄者13例.乙状结肠狭窄者38例,降结肠狭窄者6例,横结肠狭窄者11例,脾曲狭窄者3例,肝曲狭窄者2例,升结肠狭窄者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吻合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胰头肿瘤、胆管下段肿瘤应用吻合器行胆肠、胃肠吻合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顺利实施胆肠、胃肠吻合,吻合时间15~25 min,平均21 min,未发生术中门静脉、肝动脉等血管损伤,术后无吻合口漏、出血及狭窄等并发症,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胃肠吻合器在PD胆肠、胃肠吻合中应用操作简单易行,吻合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胆管扩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胃肠起搏在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道的电起搏细胞。ICC自发发放的节律性慢波决定着胃肠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目前胃肠起搏已应用于胃轻瘫综合征、病态肥胖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本文介绍了胃肠起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胃肠对溃疡型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溃疡型胃癌34例,手术前1周分别行MSCT和数字胃肠检查。所有MSCT图像(包括轴位、CTVG、SSD、Ray sum)和数字胃肠图像(经后处理的多相位图像)分别由2位胃肠组放射医师实行双盲阅片,阅片结果分别与手术标本及病理比较。结果:34例患者的38个溃疡,MSCT检出35个,数字胃肠检出37个;MSCT定位正确35个,数字胃肠定位正确37个;MSCT定性正确35个,数字胃肠定性正确37个。对34个进展期癌的BormannⅡ、Ⅲ型分型,MSCT正确31个,数字胃肠正确22个。结论:在溃疡型胃癌的检出、定位、定性方面,MSCT与数字胃肠无显著性差异,在BormannⅡ、Ⅲ型分型方面,MSCT明显优于数字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