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心血管疾病多危险因素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茂顺 《四川医学》2004,25(2):127-12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寿命延长,心血管疾病已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从基础到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对心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潘洁敏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4,27(5):367-369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1998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年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心血管病死亡率最高,为193/10万,而65岁以上人群更高达730/10万,因而心血管病的研究和防治将成为我国下世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际上心血管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3.
探讨分析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笔者通过调研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等方法对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因素、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及是否存在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等。结论:合理地安排饮食、适当锻炼、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等疾病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方法:对我院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心血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高胆固醇、Hs-CRP≥3.0mg/L、糖代谢异常、肥胖(BMI≥25)、TG≥1.7mmoL/L、蔬菜摄入量过低(〈5餐/周)、靶器官损伤、心情抑郁、不幸事件发生(≥3)、HDL≤1.04mmoL/L、体育锻炼〈1次/周及烟酒史等因素都是促进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其它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经干预后,蔬菜摄入量过低(〈5餐/周)、吸烟、饮酒、体育锻炼〈1次/周、心情抑郁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针对蓑略,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秦明照 《中国医药导刊》2002,4(5):334-335,38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相继公布,提出了“糖尿病远非葡萄糖的问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中提出了“超越以葡萄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全面防治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 我国属糖尿病中等患病率国家,而慢性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冠心病(CHD)、中风、周围血管疾病(PVD)的患病率至少高出非糖尿病的1~3倍。最近的Finnish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7年心肌梗死(MI)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的2~3倍。糖尿病作为一种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它危险因素相比更具重要性。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积极干预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对降低糖尿病患者CVD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层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弗莱明翰研究提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概念以后,心血管病研究,特别是心血管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除了对传统(经典)危险因素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外,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另外在研究手段上现在已达到了分子水平。迄今为止已知的心血管病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8.
孙敏  牟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691-693
目的了解陕西省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病因的早期科学防治,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35岁以上社区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肥胖、吸烟、饮酒、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有关。结论只有更全面地了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于伟 《吉林医学》2011,(24):5063-5063
目的:通过对居民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展开调查,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及干预活动,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选取自愿参加调查的社区居民250例,使用统一调查表调查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可能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增龄、男性、吸烟、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等(P<0.01)。结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对减少心血管病发生有利;经常性的健康教育,也可以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让老年人对此进行注意,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某医院进行调查,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之间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有53例,年龄60-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1岁,所调查的老年人伴有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部疾病等,分别有79例、34例、19例、24例,合并两种以上的有25例.对12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临床检测相结合来进行研究.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吸烟、饮酒状况、个人病史等,然后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检测.临床检测:主要包括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和血脂、血糖、尿酸等生化项目.结果 患者有体重超标的人数72例,占60.0%,情绪急躁的有65例,占54.2%,平时吸烟的患者45例,占37.5%,饮酒患者54例,占45.0%,饮食油腻的45例,占37.5%,不爱运动的有65例,占54.2%,两项指标包括两项指标都有的有34例,占28.3%.结论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跟遗传、精神过度紧张、钠盐摄入过多、肥胖超重、酗酒、缺乏适量文体活动等因素有关,因此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降低此病的发生率是很有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男性医务人员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并与北京市男性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入选某三级甲等医院35~60岁在职男职工,记录个人资料及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检查结果,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每周运动情况、吸烟史、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本研究资料完整者共373例,平均年龄44岁,≥50岁者占24.4%(91例)。参照人群为北京男性居民,资料来自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度北京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结果 (1)男性医务人员肥胖、血脂异常和缺乏运动、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北京市男性居民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医务人群的吸烟率接近北京市男性居民平均水平(45.2%和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医务人员中≥50岁者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糖尿病患病率、吸烟率均明显高于<50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医务人员中≥50岁、吸烟和超重/肥胖者合并3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77.0%、87.0%、76.0%,分别明显高于<50岁、不吸烟和体质量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医务人员的部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肥胖、血脂紊乱和缺乏运动)合并率明显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医务人员合并3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在≥50岁、吸烟和超重/肥胖者明显增高,应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李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02-1604
2004年底中国发布的结果:我国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患者迅速增加,分别有1.6亿、1.6亿、2.6亿,吸烟人群更是高达4~5亿。2005年中国发布的前3位死亡原因,心脏病占总死亡构成比为23.1%、恶性肿瘤占22.3%、脑血管病占21.3%,合并占总死亡的66.7%。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  相似文献   

13.
阴文丽  薛军  吴迪  范煜东 《医学综述》2014,20(18):3329-3331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血管疾病患者是脑卒中的潜在高危人群,降低心血管患病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对我国脑卒中防控效果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血压、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该文通过分析以上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这些危险因素促进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机制及危险程度,从而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传堃  鲁跃华  安闽生  李珂  葛正庆  陈琴 《四川医学》2004,25(12):1310-13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 (ISR)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及ISR对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对 2 0 8例观察对象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脂、血尿酸 (UA)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不同ISI水平将 2 0 8例观察对象 4等分组 ,分析比较 4组之间各危险因素水平差别及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别。结果  4组之间 ,年龄、BMI、WHR、SBP、甘油三酯 (TG)及UA均值随ISI水平逐渐降低而逐渐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值随ISI水平降低而逐渐降低 (P均 <0 0 5 ) ;随ISI水平逐渐降低≥ 2个危险因素个体所占百分比逐渐升高 (P =0 .0 0 0 )。ISR与BMI、TG、HDL c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γ =0 .2 5 5 2~ 0 .45 93 ,P =0 .0 0 0~ 0 .0 47) ,并独立于年龄及性别 ;男性ISR与WHR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并独立于年龄及BMI(γ =0 .2 5 5 2、0 45 93 ,P =0 .0 0 0、0 0 47) ;女性ISR与WHR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及BMI影响 ;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男性WHR对ISR作用最显著 ( β =0 .2 93 ,P =0 .0 0 5 ) ,女性BMI( β =0 .3 0 6,P =0 .0 0 0 )及年龄 ( β =0 .198,P =0 .0 2 8)对ISI作用最显著。ISR与UA、SBP及总胆固醇 (TC)的相关性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探讨.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2月来唐山市第三医院行健康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80例,入院行一般项目、查体、生化指标检测,测定其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记录其心绞痛、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情况.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中发生心血管疾病者14例,发生率为17.5%.单因素的Logistics同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TC、TG、HDL-C、心绞痛、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均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TC、心绞痛、心律失常是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2.246、1.868、3.273、3.053,P<0.05).结论 了解围绝经期所触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应积极关注该类妇女的健康,并实行相应的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晓  苏华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3):168-17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CKD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占该类患者总死亡率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7.
王晓华 《医学争鸣》2008,29(7):595-595
1临床资料选择在职及离退休干部共300(男261,女39)名,年龄30~86岁.纳入标准:①计算相应的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正常参考值为20-24 kg,超过24 kg为超重,超过28 kg为肥胖;②连续吸烟1 a以上为有吸烟史;③患者本人的既往史、系统病史、家族早发心脑血管病史;④按1998年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大会制定的标准:血压≥140/90 mmHg为高血压[1];⑤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为糖尿病;⑥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两者其中之一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均诊断为脂质代谢异常,即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军队干部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来院疗养的军队干部454人,测定血尿酸、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腰/臀比,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论男女,血尿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女性在绝经期(≤50岁)以前血尿酸水平与其他各年龄段及男性相比差异有...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1997年全国死因统计顺位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成为城镇居民前三位死因,预计到2020年,亚洲国家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比1990年增加1倍,再次向人们敲响心血管疾病的警钟。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4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发心血管疾病(CVD)将患者分为单纯RA组(对照组,n=227)和RA伴发CVD组(研究组,n=67)。采用t检验或χ2分析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体质量指数(BMI)、饮酒、病程、DAS28评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 (ApoA)、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DAS28评分、TG和D-D是RA伴发CVD的危险因素(均P <0.05)。因此认为,病程长、疾病活动性高、TG和D-D升高是RA伴发CV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此类临床特征的RA患者应警惕CVD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