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大约90%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发生于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临床上较少见,多数发生于腹部,发生于胸腔者更为罕见。因其可引起高血压,手术中血压波动剧烈,若术前未做出诊断,手术风险极大。现就作者遇到的2例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并结合国内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2例,并总结国内相关文献14例.结果 肿瘤位于左侧纵隔5例,右侧纵隔10例,中纵隔1例.恶性者3例.同时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3例,术前确诊5例.术中挤压肿瘤均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切除肿瘤后血压均急剧下降,其中肺水肿、心脏停跳1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者14例,剖胸探查者2例.结论 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罕见,术前误诊率高,术中血压波动剧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血压的控制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3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中24例经腰切口,9例经腹切口(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32例采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验良性58例.恶性7例.结论 B超、CT结合临床症状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较为复杂,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根据中心静脉压补液扩容,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均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报道(附国内14例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2例,并总结国内相关文献14例。结果肿瘤位于左侧纵隔5例,右侧纵隔10例,中纵隔1例。恶性者3例。同时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3例,术前确诊5例。术中挤压肿瘤均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切除肿瘤后血压均急剧下降,其中肺水肿、心脏停跳1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者14例,剖胸探查者2例。结论胸腔异位嗜铬细胞瘤罕见,术前误诊率高,术中血压波动剧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血压的控制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伪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伪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具备以下特点:突然血压升高,伴随躯体不适症状,并非由紧张、情绪悲伤、恐惧或恐慌等直接引起,2例患者具有创伤史或消极的对应方式,排除嗜铬细胞瘤及酷似嗜铬细胞瘤症状体征的疾患,2例患者给予缬沙坦,2例患者给予美托洛尔,1例可疑抑郁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结果 4例患者治疗有效,发作性高血压终止或有效控制,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伪嗜铬细胞瘤有别于嗜铬细胞瘤及酷似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状况,β、α1受体阻滞剂、心理治疗必要时联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有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8~1993年共收治2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病例1,女,32岁,因恶心、呕吐伴上腹痛2天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史。体检T36.4℃,P76次/分,Bp13.3/8.0kPa,左中腹可触及一包块,长4.0×3.0cm,质韧、光滑,移动欠佳,有压痛。心电图正常。可疑为肠系膜或大网膜绞窄。入院当天在连硬外麻醉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见于脊柱左侧,腹主动脉前,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的腹膜后有3×2.5cm肿物,呈紫褐色,肿瘤与腹主动脉有严重粘连。当进行钳夹分离时,病人突然大叫,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加快,血压骤高病人迅速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急行心脏按摩,心跳恢复,血压回升。立即终止手术。病人于10小时后死亡。病理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 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嗜酸细胞瘤,随访4~61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肾脏良性肿瘤中少见的一种,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病理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征和高血压等。该病是一种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患者可以由于长期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危及生命,但如果可以早期诊断、治疗,它又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由于嗜铬细胞瘤涉及多系统,表现多样,不易诊断,所以对其深入探讨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征和高血压等.该病是一种较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患者可以由于长期高血压造成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危及生命,但如果可以早期诊断、治疗,它又是可以临床治愈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由于嗜铬细胞瘤涉及多系统,表现多样,不易诊断,所以对其深入探讨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  马玉洁  邢涛  范国燕  宋彗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09-1810
目的了解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诊治情况,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5例膀胱嗜铬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除术.结果术前确诊4例,术后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10个月~12 a,1例术后16个月转移,死于脑出血,其他4例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血尿、高血压、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B超、CT、MRI、131I-MIBG作定位诊断,尿4-羟-3甲氧扁桃酸(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密切监测尿儿茶酚胺含量,可以了解有无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11.
儿童儿茶酚胺增多症其实体主要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增生、肾上腺外 (异位 )的嗜铬细胞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 ,属于APUD细胞 ,即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 ,可产生多种生物胺及多肽物质。嗜铬细胞瘤可以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 ,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儿童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很少见 ,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 % ,可以发生在儿童期的任何年龄段 ,但以 6~ 14岁多见。男孩略多于女孩 ,为 3:2。儿童表现特征为 :肾上腺外 (异位 )及多发嗜铬细胞瘤比成人多。Zimmerman报告…  相似文献   

12.
徐勇  崔国明 《工企医刊》1995,8(3):72-73
我院自1967—1992年共诊治嗜铬细胞瘤12例,均为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17—51岁。病程最常的5年,最短为3个月。1年内确诊为8例,2年确诊为4例。多具有头痛、心悸、多汗、高血压等典型症状。眼底检查为高血压改变。其中有  相似文献   

13.
王涛  蒋峰 《现代保健》2009,(19):127-129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良性者20例,边界清晰;恶性者1例,边界不清或清楚。肿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平扫有16例呈等密度实性肿块,5例瘤体平扫密度不均,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有大小不等的中心性或不规则液化、坏死、囊变区。经增强后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尤其是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且门脉期多数仍呈持续强化,而坏死区无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行搜索性CT平扫、增强扫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例1,男,61岁。因右上腹包块1年,近期渐增大而就诊,病程中无高血压等特殊不适。查体:T36℃,P72次/min,BP16/10kPa,脐旁右上方触及1直径约6cm圆形包块,质硬、光滑、无压痛,包块活动度不大,B超诊断:腹部囊性包块。血糖正常,尿糖阴性。其它无异常。在连硬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瘤体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2000年和2002年收治嗜酸性膀胱炎2例,现报道如下. 例1 女,28岁,严重尿频、尿急1.5年,伴有排尿困难(曾多次导尿)、尿线细无力及腰痛,偶有尿痛,抗炎治疗无效.体检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pH值5.0,蛋白(+)/μl,红细胞(+++)/HP;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总结 1990 -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嗜铬细胞瘤 33例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33例 ,男 11例 ,女 2 2例 ,年龄 7~73岁 ,平均 38岁。病程 1个月~ 11年 ,平均 2 .3年。临床表现高血压者 30例 (91% ) ,收缩压 170~30 0mmHg ,舒张压 110~ 180mmHg ,其中阵发性高血压者 15例 (45 % ) ,无高血压者 3例 (9% ) ,其他可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1 2 实验室检查 尿香草基扁桃酸 (VMA )为 13~ 5 6mg/2 4h(正常 <12mg/2 4h) ,30例高于正常 ,血儿茶酚胺 6例 ,其中 4例肾上腺素增高 ,5例去甲肾上腺素增…  相似文献   

17.
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均通过膀胱镜检查获得定位诊断并均经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6例痊愈,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结论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尿香草扁桃酸测定是主要的定性检查手段,膀胱镜是最主要的定位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同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瘤,极为重要,术式选择应依据病灶大小及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49例(52枚)术前超声声像图.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嗜铬细胞瘤单侧肾上腺发病38例,双侧肾上腺者3例,异位者4例,漏诊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2.3%(48/52).肿块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较小肿块内部均匀,较大肿块回声不均,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是该疾病的常见特征,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掌握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控释片在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25例患者术前采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控释片(可多华)控制高血压。结果除1例持续性高血压患者需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药物降压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结论多沙唑嗪控制片可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手术效果满意,其中良性7例,恶性1例.随访3~60(23.56±6.18)个月,7例良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恶性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后2年出现高血压症状并广泛转移死亡.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少见,诊断比较困难,对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警惕本病可能.24h尿香草基扁桃酸(VMA)测定对本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手术治疗为首选,术前应控制血压、扩充血容量,术后监测血压、尿VMA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并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