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 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荧光抗体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 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 CRP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马楠  李国智 《吉林医学》2013,(32):6689-6690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胶乳颗粒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CRP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D-D水平,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IL-6、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下肢周径差较治疗前减小,血清IL-6、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IL-6、D-D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测定IL-6、D-D水平可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监测病情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80例骨折并发下肢DVT患者为DVT组,以同期80例骨折患者未发生下肢DVT为非DVT组.检测两组D-D、Hcy水平,分析其诊断下肢DVT的价值.结果 DVT组D-D、Hcy水平均高于非DVT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特征及干预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血管外科2017年收治的DVT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检测DVT患者干预前后血清IL-6、D-D、CRP水平以及凝血功能四项,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D-D、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DVT患者治疗后a PTT、PT、T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Fbg变化不明显。结论下肢DVT患者干预后血清IL-6、D-D、CRP均明显下降,高凝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D二聚体(D-D)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就诊收治的可能患有肢静脉血栓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住院无DVT并发症的患者86例作对照组。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做定量的检测。比较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评析D-二聚体在DVT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血栓组PT、a PTT、TT、Fbg显示呈高凝状态(P0.05);肢静脉血栓组的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阳性率为97.95%。结论通过检测血浆中D-D含量在诊断DVT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10例疑似DVT患者为对象,根据超声检查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检测患者D-D、FXIII水平,分析其与DVT的关系。结果DVT组D-D高于非DVT组,而FXIII低于非DVT组(P<0.05)。D-D诊断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阶段点分别为0.901(95%CI:0.830~0.950)、100.00%、76.19%、5.44 mg/L;FXIII诊断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阶段点分别为0.891(95%CI:0.818~0.943)、91.49%、76.19%、84.63;联合检测诊断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最佳阶段点分别为0.975(95%CI:0.926~0.995)、89.36%、98.41%、0.47。联合检测诊断DVT的价值高于D-D、FXIII。结论DVT患者D-D、FXIII的水平异常联合诊断有助于提升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D二(D-D)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治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急性期下肢DVT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d、第5d、第10d,第20d检测血浆D-D,并取迁延期下肢DVT20例检测血浆D-D作对照。结果急性期下肢DVT形成的D-D水平明显增高,与迁延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且治疗后D-D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结论检测血浆D-D可作为诊断急性期下肢DVT及溶血栓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超声联合检测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5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第7 天行D-二聚体检测与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将D-二聚体浓度≥1 000 μg/L视为阳性,对D-二聚体阳性而超声阴性患者重复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X线下肢静脉造影共检出47例患者为DVT,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DVT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80.5%;超声检查DVT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100.0%;若两者相结合敏感性可高达91.5%,特异性为100.0%.超声检查中央型DVT敏感性为95.2%,检查周围型DVT敏感性为81.3%.结论 D-二聚体与超声相结合诊断下肢DVT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髋部骨折患者常规筛查DVT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g)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6例DVT患者(A组)、56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B组)、56例健康体检者(C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D-D和Fbg血浆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D-D和Fbg血浆浓度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VT患者进行D-D和Fbg血浆浓度检测,可提高DVT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动态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4例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1、15天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发病时间(t)在t<3、3≤t<7、7≤t<11、11≤t<15、t≥15范围内的DVT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5.71%、96.88%、91.67%、75.00%、60.00%.患者在溶栓治疗第1天时D-二聚体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第1、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随后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7天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1、15天D-二聚体含量继续下降,与溶栓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于急性DVT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并无明显特异性,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指导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溶栓疗效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含量与冠心病类型以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为观察1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为观察2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为观察3组,同时以同时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观察对象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并进行疾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P0.05),四组观察对象的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s-CRP和D-二聚体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以及临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44-14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0.01)。结论 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09例PIH患者为PIH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36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41例(子痫组)。以同期63例门诊产检或住院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全自动分析系统定量测定血浆中D-D和CRP含量。结果 PIH组D-D和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D-D=12.31,P<0.01;FCRP=57.63,P<0.01);PIH各组间D-D及CR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子痫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PIH组血浆中D-D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786,P<0.01)。结论 PIH患者血浆中D-D和CRP含量能够反映PIH患者的病情,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PIH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D-D)及CRP检测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肺血栓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患者(DVT+PE组)和91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DVT组)的超声血栓特征,结合血浆D-二聚体及CRP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ROC曲线检验三者联合诊断DVT合并PE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栓性质(急性、慢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1,P<0.001),两组D-二聚体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4,P<0.05),两组CRP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50,P=0.009)。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分别以D-二聚体=1205.0ng/ml、CRP=83.55mg/L为诊断DVT合并PE最佳临界值时,敏感性分别为89.9%和60.0%,特异性分别为37.0%和75.3%,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683和0.679。以D-二聚体=1085.5ng/ml、CRP=51.035mg/L作为血栓急性、慢性最佳临界值时,敏感性分别为78.0%和63.4%,特异性分别为60.5%和84.0%,AUC分别为0.738和0.801。结论联合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及CRP检测可提高诊断DVT并发PE的敏感性,可作为肺栓塞高危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调节蛋白(TM)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并发DVT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未发生DVT患者8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D-D、aPTT和TM水平变化及分析其与乳腺癌术后并发DVT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D-D、aPTT、T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 D-D和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D-D、TM和aPTT组的特异性、阳性率和敏感性显著高于单一检测;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D-D、TM和aPTT水平与乳腺癌术后并发DVT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对D-D,TM和aPTT水平对乳腺癌术后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同时与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对照,并对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将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500ng/ml作为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标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评价指标如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阴性预期值为100%、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D-二聚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髋/膝关节术后疑似下肢DVT患者195例,根据Wells评分分为高风险(Wells评分>1分)、低风险(Wells评分≤1分);D-二聚体>500 μg/L为阳性;以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计算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排除下肢DV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95例患者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7例(19.0%),排除下肢DVT 158例(81.0%)。195例患者中,高风险52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2例;低风险143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5例。195例患者中,D-二聚体检查阳性56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1例;D-二聚体检查阴性139例,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6例。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诊断下肢DVT 49例(Wells评分高风险且D-二聚体检查阳性),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32例;可能为下肢DVT 9例(Wells评分低风险,D-二聚体检查阳性或者Wells评分高风险,D-二聚体检查阴性),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4例;排除下肢DVT 137例(Wells评分低风险且D-二聚体检查阴性),其中压缩超声检查及随访确诊下肢DVT 1例。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排除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65.3%、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排除下肢DVT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