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万古霉素为糖肽类抗生素,由于其治疗指数窄、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故监测血药浓度结合临床实施个体化给药极为重要[1]。我们采用去甲万古霉素作为内标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完全分离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快速而简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药师对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同时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在肾动能不全患者体内不易排泄,易蓄积。通过连续三次测得血药浓度,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减少药物毒性,提高使用疗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在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上有病原学依据而应用万古霉素的病例资料,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将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2例设为治疗组,未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的8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肾毒性和耳毒性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48例患者血药浓度过高或过低,调整给药剂量或间期,血药浓度调整在正常范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5.2%和79.1%,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0%和22.1%,肾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毒性发生率分别为0%和3.5%,耳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根据峰浓度、谷浓度,调整给药方案,能提高疗效,减少肾毒性、耳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7例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本院2005~2011年207例次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监测血峰、谷浓度103例次,峰浓度和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各占65.31%和42.60%。35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患者中监测血峰、谷浓度104例次,峰浓度和谷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各占32.65%和16.36%。〉60岁组的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均显著高于〈18岁组(P〈0.05)。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2%。结论: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刘瑶  明丹丹 《今日药学》2022,(11):863-866
目的 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万古霉素剂量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以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为例,探讨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同时从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及药代动力学等角度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异常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未达标,但临床治疗有效。结论 建议特重度烧伤患者万古霉素剂量调整应综合患者情况并密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探讨万古霉素在新生儿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ypersil-ODS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钾(0.05mol.L-1,pH3.21)(10∶90),检测波长为236nm,流速为1.00mL.min-1;新生儿重症感染病例30例,用万古霉素治疗7~14d,给药剂量按每次10~15mg.kg-1,观察给药前后患儿肝、肾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BUN、CCr)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儿万古霉素的峰(坪)浓度和谷浓度。结果:30例患儿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的谷浓度的平均值为(5.8±3.4)mg.L-1,峰(坪)浓度的平均值为(30.9±12.0)mg.L-1,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万古霉素对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在血药浓度的监测下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结果共监测1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62.3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3.56%;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4.1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万古霉素是临床用于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一线用药,其药物动力学特性受多因素的影响,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较大,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血药浓度偏低。为优化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本文检索文献,总结部分特殊群体中导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偏低的因素并给出相关剂量调整建议。总的来说,可通过给予个体化的负荷剂量、采取缩短给药间隔或持续输注的后续给药方式、结合贝叶斯法监测AUC等方式来优化万古霉素给药。  相似文献   

9.
660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和屯苯巴比妥血药浓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结果共监测660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62.12%;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26.97%;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0.9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决策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前期建立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决策树为基础,在分层解读前加入标本评价环节.收集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病例,以改进后的决策树为指导,采用SmartDose软件预测血药浓度,辅助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在决策树的标...  相似文献   

11.
泊沙康唑作为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受性好,因而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泊沙康唑口服制剂达峰时间为3~5 h,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8%,其体内药物代谢受食物、用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导致个体间血浆药物浓度变异性大,而泊沙康唑血浆药物浓度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故推荐临床开展泊沙康唑治疗药物监测,以保证其稳态谷浓度大于有效浓度。目前常用于泊沙康唑浓度检测的方法有微生物检定法、化学荧光法及色谱法,其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灵敏、准确、简单,为药物浓度检测“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推荐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作为特殊情况下治疗COVID-19的药物,其相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尚未确立,有必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以确保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避免或减轻毒副反应,并为药物毒副作用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将临床用药从经验模式提高到比较科学的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于液相色谱法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以及相应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为本次COVID-19治疗药物的TDM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丙戊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型癫痫的治疗,但其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有效血药浓度达标率低。有效血药浓度是保证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重要前提,临床常采取血药浓度监测来提高丙戊酸血药浓度达标率,以保证癫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丙戊酸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丙戊酸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和丙戊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4方面做一综述,为开展有关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尤其是长期住院、反复感染及重症感染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结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细菌学培养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值、疗效、肾功能情况等),对我院ICU 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86例患者共298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ICU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9.07%;合理使用率44.19%,基本合理使用率34.88%;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66。血药浓度监测首次达标率45.35%。出现6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我院ICU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使用基本合理,其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万古霉素质控血浆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稳定性,应用Westgard多规则理论评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TDM)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取万古霉素标准品12.20mg,50%甲醇溶解后加入空白血浆基质液,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4.88,24.40,40.02μg·mL-1的万古霉素质控血浆,在连续25个工作日内对75个低、中、高质控浓度进行监测,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采用Westgard多规则进行质量评估。结果:万古霉素低、中、高室内质控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59%~0.86%、3.90%~5.67%,回收率分别为98.90%~102.11%、102.93%~106.91%,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绘制的质控图显示低、中、高浓度质控血浆均未出现失控。结论:自制万古霉素质控血浆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利用室内质控评价体系对TDM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可以保证血药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DUE),优化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病例,参照国内外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建立严格的DUE标准评价万古霉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在196例患者中,用药指征、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用药指征符合率为27.5%,用法、用量及疗程符合率为52.0%,药物相互作用项目的符合率为33.1%。有9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药物监测,谷浓度达标率(10~20 mg·L-1)为42.3%。结论:开展万古霉素药物利用评价,有利于提高万古霉素用药的合理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文献,统计监测例次、监测依据、监测方法、给药方案、首次采血时间、谷浓度范围、不良反应。结果:纳入14篇文献,1273例新生儿的万古霉素TDM 1968例次。多数文献明确了以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监测依据,测定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71.80%),92.38%的TDM采用了说明书的给药方案,73.68%的TDM采用4~5个维持剂量采血;21.24%的TDM谷浓度平均值在10~20 mg/L之间,78.76%的TDM谷浓度平均值<10 mg/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4%。结论: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数量较少,且60%以上的谷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范围内,加强TDM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用药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万古霉素谷浓度监测202次,平均血药谷浓度(14.36±8.12)mg/L,浓度小于10 mg/L的有68例次(33.66%),在10~20 mg/L的有100例次(49.51%),大于20 mg/L的有34例次(16.83%);肾功能正常与异常组间,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大,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针对肾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医生和药师需审慎评估给药剂量;临床医生应根据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师对2013–2014年婴幼儿病区使用万古霉素的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用药剂量。此文章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万古霉素在新生儿中监测的必要性以及临床药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分析表明,对新生儿常规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极其必要,而临床药师对使用万古霉素的患儿进行用药监护,参与到临床治疗方案调整当中,可以增加万古霉素使用的有效性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