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是衡量冠状动脉微循环的新指标,于2003年由Fearon团队首次提出,在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方面较CFR更为准确,目前在冠心病患者微循环状态评价方面起到了愈加重要的作用. 1.冠状动脉微循环简述 冠状动脉微循环包括前微动脉、...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其心外膜动脉血流正常,仍然有1/3的患者没有达到心肌微循环灌注。微循环功能障碍被认为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始作俑者,可以独立预测远期死亡的发生[1]。近年来提出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是目前评价微循环功能相对简单的定量指标。通过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同样的设备可以测定IMR。以下就IMR在PCI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具有重要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疾病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冠状动脉微血管,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些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其中微循环阻力指数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评价。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技术准确、安全、简单易行,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就微循环阻力指数的建立、发展、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易于操作,并可同时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以综合评估心外膜冠状动脉和微循环的功能,与其他有创性和无创性方法相比,其不受血流动力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IMR的理论基础、操作技巧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微循环是冠状动脉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受损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1-3]。最早用于评估微循环状态的参数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但CFR受血压、心率、心外膜狭窄病变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影响,重复性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4-5]。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1年内再住院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入组48例,根据PCI治疗后测量的IMR值分为3组:A组IMR≤25(n=18);B组IMR为25~32(n=16);C组IMR≥32(n=14)。收集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浓度,PCI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dimension,LVEDd),术后1年内再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3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血清NT-Pro BNP浓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734.83±1 009.40)pg/m L vs.(4 929.68±1 611.52)pg/m L vs.(7 480.64±2 082.78)pg/m L,F=35.449,P=0.000]。术后3组间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0%±5.99%vs.52.31%±4.35%vs.49.29%±4.68%,F=3.376,P=0.043)。三组间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间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8%±5.21%vs.54.43%±3.69%vs.46.43%±5.33%,F=16.744,P=0.000);术后1年3组间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4±1.95)mm vs.(50.63±2.68)mm vs.(52.14±2.69)mm,F=6.875,P=0.002]。3组术后1年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4.804,P=0.001);3组再次住院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5,P=0.002)。结论 STEMI患者PCI治疗后测量IMR能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1年内再住院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是很多心脏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状态是评价很多心脏疾病,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实际微血管阻力(TMR)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稳定期冠心病患者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证实IMR与TMR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日趋细化,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有效地治疗心外膜血管的狭窄,但微循环的功能障碍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微循环阻力指数是一种操作简便、可靠的评估微循环的方法,现就微循环阻力指数的测量方法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冠状动脉主支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是患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血管病变的检查、评估和干预手段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作为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病变则是最终导致患者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对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来说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然而既往30年来的研究表明,冠脉微循环异常也有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冠脉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内弹性膜和中膜平滑肌发达,具有较强的收缩力,能使管腔明显地缩小或扩大从而调节和分配心脏各部位的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价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状态,并分析影响IMR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01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排除功能性病变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进行IMR检测。以IMR≥25 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分析IMR异常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共在116支冠状动脉靶血管中测量了IMR,IMR为14.2(11.4,19.9)U,17例(16.8%)患者IMR≥25 U。高血压、服用钙拮抗剂(CCB)的患者IMR较高(P均0.05);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的患者IMR较低(P均0.05)。IMR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FR呈正相关(r=0.203、0.203、0.207,P均0.05),而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呈负相关(r=-0.20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LVEDD、他汀类药物、CCB为IMR的独立相关因素(β=1.177,P=0.003;β=-7.015,P=0.002;β=-8.568,P0.001;β=3.250,P=0.017)。结论:近17%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存在IMR反映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空腹血糖、LVEDD、应用他汀类药物及CCB可能是影响IMR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的老年患者147例,其中高血压组87例,对照组60例,多普勒压力导丝测定前降支IMR,对比2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和心脏彩色超声结果,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析IMR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组ACR、LVMI、舒张功能不全、基线平均传输时间、充血平均传输时间、IMR明显高于对照组[31.52±18.57 vs 17.13±11.32,P=0.008;(83.3±18.2)g/m~2 vs(78.4±11.6)g/m~2,P=0.045;56.3%vs25.0%,P=0.005;(0.89±0.37)s vs(0.77±0.44)s,P=0.032;(0.56±0.16)s vs(0.28±0.16)s,P=0.001;31.32±7.22 vs 24.54±6.55,P=0.00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42 vs 3.24±0.3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R、LVMI、舒张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组IMR升高的危险因素(OR=4.12,95%CI:3.63~4.61,P=0.04;OR=1.99,95%CI:1.75~2.23,P=0.03;OR=4.75,95%CI:4.48~5.02,P=0.04)。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IMR升高,与蛋白尿、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1929年,Krogh《毛细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的发表,拉开了人们对微血管研究序幕。微循环的病理改变在重症患者脓毒血症、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等病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过程中,微循环的检测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1]。本文主要就目前微循环检测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及微循环检测对于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一、微循环的检测方法及评分(一)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1.正交极化光谱成像(OPS)和测流暗视野显微成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状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就诊并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心绞痛或疑似缺血性胸痛病人100例,记录体质指数(BMI)、临床诊断、冠心病危险因素、目前服药情况;通过导管技术测量心肌IMR,记录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血流分级及灌注心肌显色(MBG)分级;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栓素B_2(TXB_2)水平;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分析上述指标和IM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1例,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29例,糖尿病31例,高血压68例。CAG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共检出115支靶血管,基线狭窄率73%(49%~91%),各靶血管PCI术前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1支靶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FFR平均0.87±0.03。UAP和SIHD病人I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LVEDV和LVESV增大病人IMR值较非高血压、LVEDV和LVESV正常者升高(P0.05);服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病人IMR值较未服用者降低(P0.05);累计病变血管越多、TIMI和MBG分级越高,IMR值越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IMR与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NO、VEGF、LVEDV和FF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XB_2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服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是IMR独立负相关因素(P0.05),TIMI分级、MBG分级是IMR独立正相关因素(P0.05)。结论微循环阻力指数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中该类冠心病微循环状态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6-03该院收治的56例拟行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研究组服用尼可地尔,均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IMR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IMR为(16.87±4.71),低于对照组的(26.2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可有效降低IMR,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栓塞指数(CTI)在肺栓塞(P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通过双源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187例PE患者,132例为急性PE,55例为慢性PE;急性PE中,低危组46例,中危组86例,高危组0例。通过CT影像计算CTI,结合PE危险分层绘制两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得到最佳诊断阈值,按对应的CTI将急、慢性PE患者分别划分为2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急性PE中,低危组平均CTI为(37.5±27.4)%,中危组平均CTI为(50.8±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PE平均CTI为(23.1±21.9)%。2CTI与危险分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3(P=0.004),最佳诊断阈值对应的CTI为60%。3急、慢性PE患者CTI在性别、年龄分布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急性PE中,与CTI60%组相比,CTI≥60%组出现呼吸困难及晕厥症状比例更多,心率更快,PaO_2、SaO_2、PaCO_2降低,P(A-a)O_2增高,WBC、NEUT、Hs CRP增高,cTnI、BNP、D-二聚体增高,RA、RV、RV/LV增高(均P0.05)。2组在收缩压、舒张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慢性PE中,与CTI60%组相比,CTI≥60%组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比例更多,PaO_2、SaO_2、PaCO_2降低,P(A-a)O_2增高,HsCRP、D-二聚体增高,RA、RV、RV/LV增高。急性、慢性PE中,CTI≥60%组的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均高于CTI60%组(P0.05)。结论:CTI与PE危险分层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ROC曲线的最佳诊断阈值所对应的CTI为60%。以60%为界,CTI可良好区分急、慢性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说明CTI在急、慢性PE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高血压及其导致的靶器官损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高血压-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这一病理生理的认识提高,对动脉硬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研究显示动脉硬化检测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动脉硬化靶器官损伤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文章主要对AASI在高血压患者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指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其是未来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强预测因子。冠脉微循环的结构、功能完整性对存活心肌的恢复和永久性损伤的防止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脏磁共振近来被认为是无创评估心肌微循环功能的金标准,其无辐射、无衰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别率及动态追踪对比剂分布的特点,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与随访6个月时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进而预测患者术后1年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 纳入TARGET STEMI OCT China研究中符合caIMR测量的患者30例,测量直接PCI术后即刻(caIMR0)及随访6个月(caIMR6)冠状动脉造影的caIMR值,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对STEMI患者1年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caIMR0(41.70±12.22)U,caIMR6(28.74±10.05)U。caIMR6与caIMR0的差值△caIMR(–12.96±13.08)U。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aIMR与术后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23,r=–0.414),△caIMR对患者长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协方差分析发现,靶病变血管为左前降支(β=10.18,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