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俊杰  刘晓东 《药学进展》2020,44(11):828-836
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循环系统和脑部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一种动态界面,主要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及一系列转运体和紧密连接蛋白构成,它们形成了一种致密的屏障,维持脑部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但同时也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的开发造成了困难。血脑屏障的体外模型有成本低、易操作、条件可控等优点,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体内实验的结果,减少在体实验成本,更符合伦理学,可用于脑部病理生理的研究和药物的筛选。综述了血脑屏障的组成和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常用的细胞及其特点,旨在为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血脑屏障(BBB)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环境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BBB的存在,许多CNS药物难以进入脑组织发挥药效,严重影响CNS疾病的治疗。基于细胞的体外BBB模型是研究CNS药物递送的重要工具。现已开发利用小鼠、大鼠、牛、猪和人的脑内皮细胞用于建立体外BBB模型。然而,由于物种的差异,不同种属来源的体外BBB模型在转运体、受体和紧密连接等蛋白表达上的差异是显著的。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几种不同种属的体外细胞BBB模型,为研究者选择BBB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栋  徐寒梅  胡加亮 《药学进展》2021,45(6):473-480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是由各种复杂的缺血性、出血性、炎症性、神经退行性和发育性疾病引起的,是一类具有普遍性且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治疗CNS疾病的一个主要障碍是血脑屏障,它是一种保护大脑的、动态的、适应性强、功能高度复杂的天然屏障,许多具有治疗活性的药物被发现,但是由于其无法跨越血脑屏障,最终很难转化为有效的临床成果。综述跨血脑屏障实现药物脑递送的策略:干扰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或外排系统、提高候选分子的血脑屏障透过性和载体偶联药物的脑递送,旨在为CNS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模拟在体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并评价其形态和功能,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跨血脑屏障特性研究提供体外实验的模型依据。方法:将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和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接种于经明胶包被的Transwell多聚碳酯膜内室和外室,进行非接触双室共培养,建立细胞培养水平的BBB模型,分别考察模型形成前后BBB光镜、扫描电镜和细胞的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s)。结果:BMVEC培养至汇合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呈单层平铺生长并产生紧密连接,TEERs值较未形成屏障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构建的BBB体外模型在形态学、跨内皮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在体BBB的基本特性,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跨BBB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BBB)稳态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脊髓侧索硬化病、癫痫、卒中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均能观察到BBB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BB中的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限制了内外源性化合物的转运,使药物投递至中枢神经系统极其困难。本文综述了脑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基膜的形态和功能改变,连接蛋白和转运体的结构和表达异常,以及RNA干扰、模拟肽、纳米材料和高频聚焦超声等新技术对BBB渗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化疗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脑瘤及脑转移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对其治疗方面,血脑屏障被认为是阻止化疗药物进入脑组织进而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但临床研究发现,脑瘤及脑转移瘤患者的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至少被部分破坏。本文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传统的化疗药物及近几年内一些化疗新药透过血脑屏障的药动学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几种方法。结果及结论:随着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新方法的出现及新的化疗药物的发展,化疗将在脑瘤及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药物神经毒性是指由药物引起的对神经系统功能和/或结构的损害。神经毒性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研究和评价神经毒性的模型主要指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体外模型包括二维单细胞培养(神经细胞系、原代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三维多细胞培养(再聚集脑细胞),以及器官型培养(类器官、器官芯片)等。体内模型包括传统的哺乳动物模型和非哺乳动物模型。非哺乳动物模型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也逐渐被广泛地用于神经毒性评价,主要包括线虫、斑马鱼、果蝇等。仅靠单一体内模型或体外模型无法完整全面地评价药物神经毒性,因此对于不同的药物,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模型组合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东华  周建平 《药学进展》2001,25(5):260-265
综述了药物克服血脑屏障,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达到脑靶向目的的研究进展。从药物透穿血脑屏障的途径、药物传输系统及给药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穿透机制包括被动转运、载体介导的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吸收介导的转运和外排泵活性的抑制。药物传输系统分为前药系统、大分子载体给药系统、微粒给药系统和植入输注系统。给药方法有脑室内注射、植入疗法和静脉给药等。  相似文献   

9.
转运蛋白在药物血脑屏障转运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脑屏障上存在多种转运蛋白,能够影响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行为及在脑内的分布程度。对转运蛋白在药物血脑屏障转运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可深入地解析药物在血脑屏障上的动态并更有效地调控药物转运行为,有助于了解血脑屏障上转运蛋白与底物药物的相互作用,指导脑靶向与非脑靶向药物的研发设计。本文对转运蛋白在药物血脑屏障转运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所谓血脑(或血脑脊液)屏障是指有选择性的调节各种物质进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透过介面。它与CNS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讨论血脑屏障对CNS感染的发生、免疫和治疗的影响。现分别叙述如下。一、血脑屏障构成CNS内环境的组织间液包括细胞间液和脑脊液(CSF)两部分,其成分相似,互相交通,同称为CNS血管外间隙。均占CNS容积的20%。均来自脉络丛,CNS及其被膜的毛细血管。CNS血管外间隙的液体成分和其他组织间液迥异(见表一)。形成CNS这种独特内环境的是由一系列生理功能和解剖上的介面来实现的。这些介面借助于弥散、主动运转和细胞的胞饮作用,调节着血液中液体、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作为一种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伴随着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所特有的结构,对维持大脑内环境稳定以及分子转运起着重要作用。在糖尿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血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炎性因子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血脑屏障损伤,进而引起脑内神经元受损,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稳定血脑屏障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策略之一,对血脑屏障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相关中药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兔属兔科兔形目,是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的非啮齿类哺乳动物模型之一,但是其相关研究较啮齿动物少,对不同种属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有助于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生育力与早期胚胎发育毒性试验、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围产期发育毒性试验和体外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等方面综述了家兔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家兔在药物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环境等的影响,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肺部吸入制剂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副反应少,是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的理想剂型。肺部吸入制剂包括气雾剂、粉雾剂、软雾剂等。从肺部吸入制剂的分类、装置应用、体内外评价对肺部吸入制剂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部吸入制剂在治疗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肺部疾病中的应用广泛。肺部吸入制剂主要包括吸入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吸入喷雾剂和吸入溶液,其体外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递送剂量及递送剂量均一性,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喷雾模式和喷雾形态;体内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药动学研究与放射性核素成像。就肺部吸入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吴慧仪  龙晓英 《药学实践杂志》2017,35(6):481-484,489
体外脂解模型能模拟体内胃肠道生理环境,较好地反映脂质制剂口服后在人体肠道的性质,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筛选和评价口服脂质制剂的新方法。综述脂质制剂的特性、胃肠道消化过程、体外脂解模型的应用及脂解液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脂解模型在脂质制剂口服吸收机制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肾脏、肺、心脏等单器官芯片模型及多器官芯片模型不断出现,但如何准确评价器官芯片的性能,推动其向药物研发及注册监管的应用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器官芯片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法规要求,总结了国际上主要药品监管机构开展的器官芯片认证和验证工作的现状,通过解读国际专家共识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就器官芯片的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后续器官芯片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雅倩  刘晓东 《药学进展》2018,31(8):574-580

血脑屏障(BBB)通过其特有的紧密连接结构和多种药物外排转运体表达以达到限制外周物质进入脑内,保持脑内环境稳态作用。在BBB上主要介导药物/毒物外排的转运体是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包括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ABC转运体可促进脑内毒物外排或限制毒物入脑,防止脑内毒物蓄积,但这也是多种中枢疾病治疗药物难以入脑,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近来研究显示一些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疾病、糖尿病和肝损伤均可改变BBB上ABC转运体功能与表达,使药物脑内分布改变,导致药物中枢活性或毒性增加。概述几种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肝损伤等疾病状态下,BBB上ABC转运体功能与表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各疾病状态下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新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纳米粒穿透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8%的药物无法进入脑组织,是制约神经系统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纳米粒载药系统能够透过BBB,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是实现脑内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但其透过BBB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白.自从2001年Kreuter提出关于纳米粒(nanoparticles,NP)透过BBB的6点可能机制后,针对此机制并进而提高载药NP入脑效率的探讨已成为热点之一,文中就目前NP穿透BBB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Large water fluxes continuously take pla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partments of the brain as well as between the brain parenchyma and the blood or cerebrospinal fluid.Disturbances in this well-regulated water homeostasis may have deleterious effects on brain function and may be fatal in cases where water accumulates in the brain following pathologies such as ischemia, haemorrhage, or brain trauma.The molecular pathways by which water molecules cross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are not well-understood, although the discovery of Aquaporin 4 (AQP4) in the brain improved the understanding of some of these transport processes, particularly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