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吡格列酮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5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盐酸吡格列酮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吡格列酮与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运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下降,两组之间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等指标值升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分别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甲钴胺等药物,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心功能显著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IRI、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指数(BMI)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T2DM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IR)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BMI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结果两组MMSE评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脑病的治疗中,盐酸吡格列酮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5月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抽取其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除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外,再加上安慰剂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是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利格列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利格列汀应用在经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却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加强患者的血糖稳定,控制病情,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SHR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SHR对照组,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配合生活方式组,硝苯地平配合生活方式组。吡格列酮添加到大鼠饮水中。生活方式干预为每日控制进食量并游泳6~15min,实验周期为12w。实验结束时测量大鼠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SHR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均能降低SHR大鼠空腹血糖,提高HOMA-β(P0.05),降低HOMA-IR(P0.01);单纯应用吡格列酮能降低SHR大鼠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提高HOMA-β(P0.05);硝苯地平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能低降低SHR大鼠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P0.05)。吡格列酮配合生活方式干预降压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吡格列酮(P0.05),其降低HOMA-IR优于硝苯地平(P0.05)。结论吡格列酮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可较好的调整糖脂代谢,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其调脂效果好于钙离子拮抗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濮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59例T2DM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吡格列酮,比较3个月末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末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对有效控制血糖、干预炎症过程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2 h PG、Hb A1c水平分别为(5.07±0.37)mmol/L、(7.88±0.69)mmol/L、(6.45±0.22)%,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HDL-C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取盐酸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02例体质指数(BMI)≥25 kg/m2且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T2DM患者,在重新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盐酸吡格列酮15 mg/d连用12周,对照组使用原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FBG、HbA1c、Ins、BP、TG、LDL-C及HOMA-IR较较对照组均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5 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 ,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 3 0mg(2片 ) 1次 /日和模拟二甲双胍片 (1片 ) 2次 /日 ,即吡格列酮组 ;或随机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 5 0 0mg(1片 ) 2次 /日和模拟吡格列酮片 (2片 ) 1次 /日 ,即二甲双胍组 ,所有治疗疗程 12周。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 ,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 ,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减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则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有效地降低IR和改善 β细胞功能。在改善IR方面 ,吡格列酮稍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非糖尿病患者128例,并排除糖耐量异常者,随机分成吡格列酮组(71例)和对照组(57例),吡格列酮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qd);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8个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于治疗前及随访6~8个月复查时先后分别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瘦素及血清脂联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吡格列酮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2.28%,P=0.037);冠脉支架术后6~8个月,2组血脂指标、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OMA-IR、脂联素及脂联素/瘦素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降低非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这种作用独立于调整血糖、血脂之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吡格列酮阻止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 ;高脂组喂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 ;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 ,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 10mg·kg-1·d-1。各组喂食 11周时 ,分别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动物。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喂食 11周后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试验后 3组间体重变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吡格列酮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均显著低于高脂组 (P <0 0 1)。试验后 3组间血浆Hcy也有显著差异 ,高脂组 (35 7± 14 1) μmol/L高于对照组 (9 95± 2 4 0 ) μmol/L和吡格列酮组 (8 8± 1 39) μmol/L。相关分析显示血糖曲线下面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HOMAIR、内脏脂肪含量均与血浆Hcy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5 )。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空腹血糖 (r =0 5 0 4 ,P =0 0 31)和HOMAIR与血浆Hcy相关 (r=0 30 2 ,P =0 0 4 6 )。结论 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与大鼠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H  相似文献   

12.
两组共60例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异常均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疗程12周后比较两组人群的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人群其降糖、降脂作用在治疗前后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糖耐量减低组胰岛素变化呈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减低人群的血糖水平,同时还可以获得血脂水平较大幅度的有益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两组共60例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异常均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疗程12周后比较两组人群的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人群其降糖、降脂作用在治疗前后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糖耐量减低组胰岛素变化呈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以显著改善空腹血糖异常和糖耐量减低人群的血糖水平,同时还可以获得血脂水平较大幅度的有益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19例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在饮食加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经治疗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PG、2 hPG、TC、TG、LDL、FINS及PINS均明显下降,HDL升高,吡格列酮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低于安慰剂组的发病率(8.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调节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耐量异常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压、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160例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另选取我院门诊查体的健康人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吡格列酮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血清丙二醛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Homa 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Homa 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血压合并IGT患者血压、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其机制涉及降低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6.
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组和胰岛素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每日血糖监测结果(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及睡前血糖)。计算出每组患者的达标率及治疗两周后的胰岛素日用量。治疗两周后,insulin组的血糖达标率为60%(9/15),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的血糖达标率为94.7%(18/19),两组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insulin组胰岛素的日平均用量为(23.1±11.8)μ,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胰岛素的日平均用量为(9.5±7.2)μ,两组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insulin组有1人(6.7%)停用胰岛素治疗,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有6人(31.6%)停用胰岛素治疗,两组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患者4人有胃肠道反应但可以耐受。insulin组无胃肠道反应。结论初诊的肥胖糖尿病患者,早期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使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节约胰岛素用量。同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8.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R))与盐酸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78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来得时(R))组,B组为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N)组,两组均口服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后空腹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胰岛素注射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PG(5.6±1.0)mmol/L,2 hPG(7.7±0.4)mmol/L,HbA1c(6.8±0.7)%,胰岛素平均用量(8.6±1.2)U,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联合使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优于单纯胰岛素注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