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101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不置入支架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即刻及术后6~9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9.01%(100/101),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6~9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5.65%(88/92),发生稳定型心绞痛者2.17%(2/92),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17%(2/92),MACE发生率1.09%(1/92).结论:分叉病变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不置入支架的手术策略,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双支架与单支架在分又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双支架治疗(36例);另一组仅在母血管植入支架而对分支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术(28例),术后行造影检查。结果:两组术后造影成功率方面(95.4%:82.1%),6个月再狭窄率(33.3%:46.4%),需再血管化治疗(19.4%:21.4%)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冠脉分叉病变双支架与单支架治疗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单支架与双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11期)、CNKI、VIP和Wan Fang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起截止2015年8月,搜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后,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RCT,共39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总死亡率(RR=0.71,95%CI:0.44~1.13,P=0.15)、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RR=1.14,95%CI:0.91~1.43,P=0.26)、支架内血栓形成率(RR=0.67,95%CI:0.41~1.10,P=0.11)、主支血管再狭窄率(RR=1.23,95%CI:0.89~1.69,P=0.21)及分支血管再狭窄率(RR=1.41,95%CI:0.95~2.09,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支架组心肌梗死(MI)发生率显著低于双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8,95%CI:0.55~0.84,P=0.0004)。真性分叉病变的亚组分析表明:单双支架策略治疗的TLR、主支及分支血管再狭窄率无差异(P均0.05),但双支架组MI发生率仍高于单支架组(RR=2.47,95%CI:1.49~4.08,P=0.000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单支架策略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优于双支架策略,其有效性不劣于双支架策略。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接受了主支CYPHERTM支架及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76例中有35例行吻合球囊扩张术,主支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分支残余狭窄<50%,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8.3±1.9)个月,有1例患者心绞痛复发,无心肌梗死或死亡。冠状动脉造影的随访率81.6%,主支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08±0.02)mm,分支血管晚期管腔丢失(0.20±0.05)mm。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26%。结论:应用主支CYPHERTM支架和分支血管球囊扩张的方法治疗分叉病变安全、可行,并可有效防止主支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叉病变单支架术和双支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单支架术(单支架植入组)、50例行双支架术(双支架植入组)。单支架植入组仅主支植人支架,边支不植入支架;双支架植入组运用mini-crushing技术行双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分叉病变的手术即刻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30%、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四个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在单支架植入组发生率高于双支架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13/52)vs.12.0%(6/50),P〈0.05];其余几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单支架植入组1例(1.92%)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2例(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6个月后.单支架植入组8例(15.38%)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双支架植入组7例(14.00%)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单支架术与双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短期观察临床疗效基本无差异,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者的一项荟萃分析提示,在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双支架技术无法改善临床转归和血管造影评价的预后,而单支架技术与术后心肌梗死风险降低相关。该研究7月29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相似文献   

7.
曹道俊 《山东医药》2008,48(19):131-131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发生率为20%~30%,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此类病变极具挑战性.本文总结了我院53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rush与Culotte策略在真性分叉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流体力学的角度评价采取两种术式后分叉局部血流动力学的不同改变。方法:连续入选300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并随机分配至Crush治疗组或Culotte治疗组,进行1年的临床和造影随访。主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两组分叉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Crush治疗组和Culotte治疗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和5.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ush治疗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于Culotte治疗组患者(P<0.05),分别为12.7%和6.0%。Crush治疗组中分叉区域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力的面积分值显著低于Culotte治疗组[(5.01±0.95)×10-4N vs.(6.08±1.16)×10-4N,P<0.01]。结论:Crush技术及Culotte技术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边支导丝保护(keep it open,KIO)技术以及无边支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的16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3组,采用JBT组58例,采用KIO技术治疗组59例,采用无边支保护技术治疗者45例(无边支保护组),比较3组患者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放射线曝光时间、PCI治疗后即刻影像学效果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JBT组患者无边支丢失发生,KIO组及无边支保护组患者各有1例发生边支丢失。JBT组手术时间及放射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均较KIO组及无边支保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JBT组MACE总体发生率为12.07%,低于KIO组的27.12%和无边支保护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BT组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为18.21%±4.40%,低于KIO组的22.34%±5.17%和无边支保护组的23.4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BT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为48.33%±4.60%,低于KIO组的70.41%±8.53%和无边支保护组的75.6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BT处置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且术后随访表明其对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影响小且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本研究采用国产DES治疗38例分叉病变,观察即刻效果以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0年1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共38例、45处病变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结果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特征冠脉造影显示,按照Lefevre等分叉病变分型标准45处病变均为Ⅰ型,即为真性分叉病变,主干与分支开口均有狭窄,而且分支开口于病变段。45处病变均成功进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植入术。结论国产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国产药物支架较进口支架价格低,便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冠心病治疗中,分叉病变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和非分叉病变比较,分叉病变不但治疗技术复杂,成功率低,而且再狭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1]。Culotte技术是治疗分叉病变的一种常见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远期效果理想,但适应证受血管直径限制。我们将其改良,使其操作更加简便,几乎可以治疗所有解剖结构的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为数不多的随机研究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双支架技术并未提供更多的益处.在主支血管内置入支架,必要时在分支血管内置入另一枚支架(Provision T支架术)仍然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20%~30%的真性分叉病变需双支架技术,即便是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双支架技术的应用也不应减少.如果病变弥漫性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和近中段血管,分支血管直径>2.5mm且供血范围较大,术者应选择双支架技术.目前尚无资料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双支架技术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采用双支架技术时,必须完全覆盖病变和进行最终球囊对吻.患者对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的预后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en JL  Gao RL  Yang YJ  Qiao SB  Qin XW  Yao M  Xu B  Liu HB  Wu YJ  Yuan JQ  Chen J  You SJ  Dai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89-1092
目的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分支开口有严重狭窄且分支口径≥2.50mm的分叉病变患者为本研究的入选对象。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共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的患者112例,113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62例(54.9%),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32例(28.3%),回旋支/钝缘支18例(15.9%),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1例。113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64处,“T”型支架置入27处;改良“Y”型支架置入11处;对吻支架置入5处;“V”型支架置入和Culotte技术置入各3处。结果入选112例患者113处分叉病变中(226处病变)使用Cypher或Cypher select DES 91个,TAXUS DES 74个,Firebird DES 67个。64处分叉病变采用Crush技术置入双支架后60处(93.7%)完成了最后的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介入治疗成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包括死亡、AMI、再次血管重建)为0.89%(1/112)。112例均完成了9个月的临床随访,无死亡发生,1例发生AMI由晚期血栓形成所致。48例完成了9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42.9%),8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再次行介入治疗,总再狭窄发生率为16.7%(8/48)。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8.04%(9/112)。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mm且口部有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治疗是安全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是满意的。与Cypher DES相比较,TAXUS DES的再狭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量创新的治疗方式被不断引入心脏介入治疗中,相较于金属支架,植入血管后数年内可完全吸收的生物支架因促进内皮功能修复、血管重建及减少支架内晚期血栓形成等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具有潜在的优势。现就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经验进行详细综述。BRS不推荐运用于分支血管近端直径2.5 mm和近、远端主支血管内径差异0.5 mm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双支架策略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BRS+BRS是否较BRS+药物洗脱支架带来更高心血管获益目前证据有限,备受关注的COBRA研究有望对此进行阐述。同时,考虑到BRS较药物洗脱支架存在更高的分支闭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更强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增加心血管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自2012-01至2014-01我院心内科113例住院患者,共121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9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支架置入前、后主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2.12±1.07)mm和(3.24±0.87)mm,分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1.44±0.73)mm和(1.82±0.6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手术成功率为100%。入选患者中11处(9.1%)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近端夹层,5处(4.1%)分叉病变出现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其中1处(0.8%)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闭塞。平均随访时间(8.3±3.1)个月,其中1例(0.8%)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无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对治疗分支血管存在明确病变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患者71例,72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45例(62.5%),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20例(27.8%),回旋支/钝缘支6例,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又病变1例。72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42处,包括标准Crush技术16处和改良Crush26处;“T”型支架置入19处;改良“Y”型支架置入5处;“V”型支架置入3处和Culotte技术3处。结果入选71例患者中男性59例(83.1%),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岁。72处分叉病变中(144处病变)使用Cypher或Cypher Select DES 59个,TAXUS DES48个,Firebird DES 25个和金属裸支架24个。72处分叉病变置入双支架后60处(83.3%)完成了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AMI、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为1.4%(1/71)。71例中16例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随访,无死亡和AMI发生,1例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对角支口部完全闭塞,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6.3%(1/1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mm且口部有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治疗是安全的,近期临床疗效十分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显示也是满意的,但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药物支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介入治疗中颇具挑战的领域之一。介入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导丝、球囊不易进入分支血管,以及由于斑块移位导致分支血管急性闭塞等技术问题。与非分叉病变相比,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PCI中,分叉病变治疗占4%~16%,因边支血管存在着闭塞的风险,PCI术后,边支血管≥2.0mm闭塞的主要并发症是急性心肌梗死,故其介入治疗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