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24-926
目的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156例,其中术后发生下肢DVT患者78例(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下肢DVT患者78例(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5种凝血标志物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PAP、TM、t-PA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浆T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敏感度、特异度最好,其次为TM、t-PA和PAP。结论血浆PAP、TM、t-PA、D-D水平检测有助于妇产科手术后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其诊断价值自高至低依次为D-D、TM、t-PA和PAP。TAT由于受术后抗凝药物应用的影响,不适合应用于DVT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病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浆TAT、vWF、D-D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初诊时血浆TAT(52.76±17.42 ng/ml)、vWF(197.93%±32.07%)、D-D(542.75±377.14 ng/ml)比正常对照组TAT(2.75±0.77 ng/ml),vWF(67.28%±18.65%),D-D(41.96±6.57 ng/ml)含量明显升高(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血浆TAT、vWF、DD含量均高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病人(P〈0.01),经维甲酸治疗7 d后下降,21 d后可达正常。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血管内皮受损、体内存在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应根据不同机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下肢骨折发生DVT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80例下肢骨折无DVT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分析其与患者DVT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升高,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153)、TAT(OR=11.057)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D-D、TAT评估患者发生DVT情况。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止血调节临床检验试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止血调节临床检验试验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72例DVT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前体蛋白(TpP)和D-二聚体(D-D)。计算各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和准确性;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各检验指标的诊断效率。结果除ET-1外,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electin、F1 2、TpP和D-D的AUCROC显著高于ET-1、TM和TAT(P<0.05),TpP具有最高的AUCROC,但与P-selectin、F1 2和D-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评价的指标中,TpP敏感性、阴性预期值和准确性最高,D-D特异性和阳性预期值最高。结论止血调节指标D-D和TpP水平的增加分别提示纤溶和凝血,二者联合检测为排除和诊断DVT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止血调节临床检验试验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72例DVT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前体蛋白(TpP)和D-二聚体(D-D).计算各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和准确性;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各检验指标的诊断效率. 结果 除ET-1外,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electin、F1+2、TpP和D-D的AUCROC显著高于ET-1、TM和TAT(P<0.05),TpP具有最高的AUCROC,但与P-selectin、F1+2和D-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评价的指标中,TpP敏感性、阴性预期值和准确性最高,D-D特异性和阳性预期值最高.结论 止血调节指标D-D和TpP水平的增加分别提示纤溶和凝血,二者联合检测为排除和诊断DVT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MM患者43例(MM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M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栓早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变化,筛选出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特异性监测指标及其最佳检测时机,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纳入各类骨科大手术病例21例,健康对照21例。手术病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和7 d采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P-选择素(P-selection)、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用重复性测量方差分析和单变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后7 d康复顺利、无明显血栓并发症。(1)PT、aPTT手术前后7 d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TT术后3 d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但仍在参考范围以内(16~18 s)。(2)D-D、Fbg浓度术后持续升高,术后7 d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D-D 446.6±94.20 g/L vs 135.38±87.25 g/L,P0.01;Fbg 5.17±1.50 g/L vs 3.48±1.06 g/L,P0.01)。(3)vWF、TAT和P-选择素术后3 d较术前明显升高(vWF,127.08±7.20%vs 121.38±5.55%,P0.01;P-选择素77.96±8.84 ng/ml vs 73.88±5.16 ng/ml,P0.01;TAT 16.84±6.30 ng/ml vs 11.00±5.41 ng/ml,P0.05)。tPA术后3 d较术前下降明显(17.37±3.48 g/ml vs 21.39±6.65 g/ml,P0.05)。结论常规凝血三项(PT、aPTT、TT)对于监测术后血栓前状态价值不大。D-D、Fbg术后非特异升高,对监测术后血栓形成价值有限。患者术后3 d vWF、P-选择素和TAT处于最高水平,tPA处于最低水平,提示患者术后3 d血栓前倾向严重,建议临床选择vWF、P-选择素、tPA和TAT等特异性指标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临床抗凝干预,防止术后血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VT组(n=16)和非DVT组(n=64)。检测患者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并分析其诊断下肢DVT的效能。结果DVT组PAP、TM、t-PA、D-D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TA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PAP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81(95%CI:0.789~0.943)、68.75%、93.75%;TM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17(95%CI:0.715~0.895)、87.50%、73.44%;t-PA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19(95%CI:0.717~0.896)、93.75%、64.06%;D-D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04(95%CI:0.700~0.884)、68.75%、85.94%。四者诊断下肢DVT的效能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996(95%CI:0.947~1.000)、100.00%、93.75%。联合检测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AUC高于PAP、TM、t-PA、D-D单独检测。结论检测血浆PAP、TM、t-PA、D-D有助于诊断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四者联合检测可提升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危重疾病患者中选取2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出现作为依据,分为甲(出现血栓性疾病)、乙(未出现血栓,但基础疾病相同)两组,对其炎性因子和凝血标志物进行检测,对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危重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结果甲组患者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降钙素原)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0.3360、42.6325、57.5695,P0.05;甲组患者D-D(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PIC(溶酶-a_2纤溶酶抑制剂)、TAT(凝血酶一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M(血栓调节蛋白)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1296、20.1296、9.6338、15.6398、18.8857,P0.05;甲、乙两组t-PAIC水平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15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凝血标志物中的TM和炎症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和IL-6、CRP以及PCT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0.251、0.291。结论危重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纤溶与凝血系统活化现象,机体炎症水平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和凝血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炎与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溶栓前后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纤溶活性改变与DVT患者溶栓后高血栓复发率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55例DVT患者溶栓前后血浆标本的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纤溶酶原活性抑制剂-1抗原性(PAI:Ag)、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Ag)、VIII促凝活性(Ⅷ:c);35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AT:A、PLG:A、t-PA:Ag在溶栓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升高(P〈0.05或P〈0.01),其中AT:A、PLG:A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t-PA:Ag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A、D-D、VIII:C、vWF、TM:Ag在溶栓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后下降(P〈0.05或P〈0.01),其中PAl:A、D-D、VIII:C、vWF、TM:Ag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痊愈组AT:A、PLG:A、TM: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D下降幅度最大。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可反映患者疗效,凝血系统机能紊乱、纤溶-抗纤溶系统失衡与DVT患者溶栓后血栓的复发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期DVT患者38例,恢复期患者63列,对照组45例,实验室中分别测定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水平。结果急性期t-PA:A和恢复期的Plg、t-PA:A、t-PA:Ag、PAI-1均比正常降低(P<0.05,P<0.01):而恢复期Plg、t-PA:A和PAI-1比急性期降低更明显(P<0.05,P<0.01)。结论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DVT患者纤溶功能均较正常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等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40例ACI患者和35例年龄相当健康正常人,检测血清NO和血浆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活性;结果:ACI患者N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TAT、PAP、D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Fg、FDP、AT与正常对照组未有显著差异;结论:ACI患者血管处于紧张状态,凝血、纤溶系统均处于激活状态,NO、TAT、PAP、DD是监测ACI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和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心绞痛、脑血栓患者止血与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其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2例心绞痛和40例脑血栓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和脑血栓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t=2.17,2.32,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AT和D-D较稳定型明显升高(t=2.41,2.38,P<0.05);脑血栓患者急性期以TAT升高为主,而亚急性期D-D含量明显高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稳定期)(t=2.24,2.28,P<0.05).结论 心绞痛、脑血栓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选择DIC发生率最高的造血系恶性肿瘤51例(急性白血病16例、慢性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26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不同时期收集血标本205份,以FDP为主要项目,探讨FDP与血液系分子标志物:TAT、PIC、D—dimer、TM各位在DPC前期诊断中的应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FDP是反映凝血、纤溶两方面活化程度的指标,但TAT、PIC、D-dimer较FDP更敏感地反映凝血、纤溶活性化,可以作为DIC前期诊断的指标。此外,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TM的增高,可能与白细胞中蛋白酶的分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常早期妊娠凝血4项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了解妊娠后凝血、血栓形成、抗凝和纤溶状态的改变.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定期产检的105例妊娠10~12周的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82例正常未孕者为对照组.测定凝血常规4项(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D二聚体(D-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2)].结果 Fg、F1 +2、TAT、GMP140、D-Ⅱ、PAI-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分别为4.00 g/L、0.66 nmol/L、179.95 μg/L、9.42 μg/L、201.51 μg/L、0.047 g/L,后者分别为2.52 g/L、0.31 nmol/L、39.46 μg/L、19.13 μg/L、125.02 μg/L、0.006 g/L.结论 正常妊娠早期血液凝血功能明显增高,抗凝水平略升高、纤溶活性及抗纤溶活性亦出现明显亢进,4者在较高水平保持平衡,血小板活化状况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79例肺癌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的肺癌FDP和DD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溶栓的肺癌患者血浆FDP水平与DD呈线性相关(P<0.001)。各组间t PA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大小肿瘤组织间t PA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大小与t PAI-C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凝血活性与纤溶活动是一致的,t PAI-C或许提示了肿瘤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代炼  陈莉  封彦楠  肖永琴 《西部医学》2024,36(6):866-870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254例危重症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VTE分为VTE组(106例)和无VTE组(148)。使用高灵敏度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量患者空腹静脉血中TAT、PIC、TM和t-PAIC水平。使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和VT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它们在区分VTE中的诊断效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患者的28 d存活率。结果 在纳入患者中,VTE发生率 41.7%,包括16.5%肺血栓栓塞(PE),20.5% 深静脉血栓(DVT)和4.7%其他(静脉导管或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无VTE组相比,VTE组入院时血管加压药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CRP水平、TAT、PIC、TM、t-PAIC、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TAT、PIC、TM、t-PAIC与危重症患者VTE密切相关(P<0.05)。在4个凝血标志物中,tPAIC的最低曲线下面积(AUC)为0.615,TAT的最高AUC为0.711。当应用TAT、PIC、TM、t-PAIC的组合时,AUC增加到0.814,敏感性增加到74.1%。在4种凝血标志物中,TAT、PIC和TM高水平患者的28 d存活率显著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 TAT、PIC、TM、t-PAIC联合在评估危重症患者VTE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并优于单一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红  伍国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44-1647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起病后48h内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5例,全部病例均排除肝病及血液病史,1月内未服抗凝药及影响纤溶活性药物。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排除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及高血压病。在常规检查治疗前,立即静脉采血,置于枸橼酸钠(CATD管)抗凝液的试管中,3000rpm/min离心10min,收集血浆。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AT-复合物(TAT),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抗原含量(AT-Ⅲ)分别与对照组30例健康者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AT-复合物(TAT),抗凝血酶抗原(AT-Ⅲ)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中凝血酶-AT-复合物浓度为3.48±0.74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52μg/L(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30.76±10.3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4.65ng/ml(P<0.01);抗凝血酶抗原含量浓度152.44±30.1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9.67±40.16mg/L(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有凝血增强及纤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含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e,AECOPD)诊断的临床意义,为AECOPD治疗过程提供血清学依据.方法 观察组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患者,对照组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别采静脉血,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TAT、PAP、D-D 7项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中D-D、TAT、PAP的含量与对照组中的D-D、TAT、PA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显著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在诊治AECOPD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注意监测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对防治AECO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可能协助低密度脂蛋白(LDL)预测冠心病准确性的血浆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方法: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5例,平均年龄(61.78±5.60)岁;健康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40±7.60)岁。使用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水平,全面测定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内的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分别分析它们与LD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M、tPAIC及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0.04),TAT及PIC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是否患冠心病预测能力相似。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与LDL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5),其它指标与LDL不相关。结论:血浆TM水平的检测可能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协助LDL水平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