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DTI技术诊断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FCD患者的临床、MRI及DTI等资料.DTI经过图像后处理,获得平均扩散系数(MD)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彩色编码张量图,于FCD的皮质下白质区及对侧相应皮质下白质区设置椭圆形ROI,测量每个ROI的MD及FA值.病灶侧与对侧MD、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以T_2 WI图像为参照,ROI设置同DTI,以ROI中的任一点作为种子点,获得通过该ROI区域的所有白质纤维束示踪图像.结果 12例患者MR平扫均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增厚及灰白质界限不清,其中7例显示皮质下白质稍长T_1、稍长T_2信号,2例皮质下白质萎缩,3例皮质下白质无明显异常.DTI分析显示FCD邻近皮质下白质与对侧比较FA值明显下降(患侧0.31±0.05,对侧0.42±0.08,t=-3.995,P<0.01),MD值明显上升[患侧(1.02±0.16)×10~(-3)mm~2/s,对侧(0.86±0.13)×10~(-3) mm~2/s,t=2.6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TT显示10例FCD患者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较对侧明确减少,2例较对侧可能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质下白质纤维稀疏,与深部白质纤维间联系减少.结论 FCD除了导致脑皮质结构异常外,也影响局部皮质下白质纤维的发育,DTI是常规MR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视放射DTI、DTT改变与视野缺损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放射异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追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改变与视野缺损间的关系.方法 对37例脑内病变累及视放射的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行3.0T磁共振DTI、DTT及视野检查,分析DTI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MS)值及平均缺损(MD)值间的关系及视放射纤维束形态改变与视野缺损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FA值降低,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变组FA值与MS值呈正相关(r=0.718),与MD值呈负相关(r=0.694);ADC值与MS值呈负相关(r=-0.625),与MD值呈正相关(r=0.538).9例视放射腹束受损表现为双侧视野同上象限偏盲,7例背束及侧束受损表现为双侧视野同下象限偏盲;21例视放射广泛受损表现为双侧视野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同向偏盲.结论视放射DTI及DTT检查与视野检查结果有高度相关性,可成为评价视放射功能及形态改变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弥散各向异性特点。方法: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MD值为1.610±0.23,高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FA值为0.236±0.06,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P〈0.01)。结论:DTI能够准确反应脑星形细胞瘤瘤周各向异性特点,DTT能够较为准确显示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检测颈椎源性疼痛(CSP)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 对45例CSP患者(患者组)和45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应用FSL软件中的TBSS方法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DTI数据集进行分析,探索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同时,将上述DTI参数与CSP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P患者胼胝体、前放射冠、左侧上纵束的FA值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同时,患者组的胼胝体、丘脑后辐射、内囊、前后及上放射冠、双侧上纵束均表现出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CSP患者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呈线性负相关(r=-0.458,P<0.01),左侧上纵束的MD值与VAS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 CSP患者部分白质纤维束呈现出FA值降低合并MD值和RD值同时升高,特定脑区的FA值和MD值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提示相应DTI参数可能成为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35例累及基底节、内囊、放射冠等白质区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患侧与健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观察CST的移位、连续性及破坏情况;采用人体肌力测试(MMT)评分标准判断脑梗死患者肌力预后情况,分析CST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梗死灶和CST的关系分为接近、部分穿行和完全穿行3种.CST接近梗死灶者,FA值轻度降低(P>0.05),临床随访无明显肌力减退;CST完全穿行梗死灶者,FA值显著低于健侧(P<0.001),预后差;CST部分穿行于梗死灶者,结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CST损伤程度与MM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17,P<0.01).结论 DTT可直观显示CST损伤情况;CST的损伤程度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两组感兴趣区(ROI)平均FA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DAI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DAI早期FA值(胼胝体压部0.647±0.069、胼胝体膝部0.615±0.043、内囊前肢0.541±0.065、内囊后肢0.639±0.035)较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48±0.045、胼胝体膝部0.729±0.058、内囊前肢0.622±0.038、内囊后肢0.667±0.027)FA值显著降低(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1)。DTT较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形态,更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结论 DTI联合DTT是DAI患者检查的敏感方法,FA值评估是DAI程度的重要依据,DDT可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纤维束与正常老年组间的差异.方法 对2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和相匹配的22例正常老年人行DTI成像,采用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法在DTI参数图,包括部分各向异性图(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图(mean diffusivity,MD)上测量脑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FA值及MD值,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D组双侧钩束、后扣带束及上纵束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双侧后扣带束及右侧上纵束的MD值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PD的病理改变不仅存在于黑质纹状体系统,也累及白质纤维.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DTI及DTT在脑梗死白质纤维束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滨  陈文辉  乔松  许琦  赵国库   《放射学实践》2010,25(3):267-270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为脑梗死后患侧肌力恢复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53例脑梗死患者按不同发病时期分为4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系数(FA)值,并观察梗死灶白质纤维柬的改变,按照皮质脊髓束(CST)移位、连续性及破坏程度在DTT图像上的表现分为3级。结果:超急性期梗死侧FA值(0.35±0.04)与健侧(0.37±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侧FA值分别为0.17±0.07、0.14±0.06和0.09±0.05,分别低于健侧相应部位的FA值(分别为0.39±0.08、0.36±0.08和0.33±0.0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肌力改变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s=0.76,P〈0.05),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可以通过重建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结论:DTI及DTT技术能较好的评价不同时期脑梗死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皮质脊髓束(CST)不同程度华勒变性(WD)微结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7例单侧运动区脑梗死患者,依据CST信号和体积是否异常将WD分成三组,Ⅰ组:CST白质纤维束无信号及形态学改变,共17例;Ⅱ组:CST白质纤维束呈高信号,但无萎缩,共12例;Ⅲ组:CST白质纤维束呈高信号伴萎缩,共18例.所有患者DTI数据经分析处理,在CST患侧和健侧内囊后支、大脑脚、中脑、延髓层面走行区获取FA、MD、λ1、λ2+3值,将各组WD不同部位健侧与患侧DTI各参数指标行t检验,将大脑脚层面神经生物学指标与NIHSS和MI评分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Ⅰ组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λ1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FA、MD、λ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FA、MD、λ1、λ2+3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Ⅰ组患者大脑脚区CSTrλ1与NIHSS评分存在负相关(r=-0.747,P<0.01),rλ1与运动力指数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 DTI判断CST W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特征,其中λ1可以作为早期发现WD微结构变化以及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神经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DTI在涉及皮质脊髓束缺血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涉及皮质脊髓束的缺血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1.5TMR成像系统,对30例累及内囊后肢或放射冠的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均行DTI序列(b值=0,500s/mm2)及颅脑MRI扫描,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应用纤维束跟踪软件(Siemens Standar 12 dirs)进行后处理。结果:梗塞灶FA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降低,ADC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升高,皮质脊髓束穿过梗塞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皮质脊髓束未穿过梗塞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结论:DTI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无创性显示皮质脊髓束与缺血性梗塞灶的空间关系,帮助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与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1.
颅内肿瘤DTI及DTT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初步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白质关系的价值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9例高级别胶质瘤、11例转移瘤、14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患侧感兴趣区Dcavg、FA、1—VR、RA值,部分求出与对侧相应部位兴趣区比值,行组间统计学分析;三维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并与肿瘤图像融合.探讨患侧皮质脊髓束形态与肌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实性部分、瘤周水肿、水肿周围“正常”白质的Dcavg、FA、1—VR、RA值及各参数比值组间比较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肌力与皮质脊髓束形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DTI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补充信息,而DTT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史以及癫痫对儿童白质发育成熟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67例进行过头颅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的住院患儿.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6~117个月,平均51个月.人组患儿中,8例有HIE病史,8例早产,36例癫痫.DTI数据采用基于白质骨架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提取11个感兴趣区域内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包括中脑的大脑脚、内囊前后肢、内囊的壳核后部分、丘脑后放射、放射冠、上纵束、下额枕束缚/下纵束、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癫痫的严重程度根据其对发育的影响进行评分.对不同白质束的FA值进行ANOVA检验.年龄、早产、HIE病史和癫痫评分这些因素对各纤维束FA值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的纤维束间FA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62.676,P=0.000).除了内囊的壳核后部分和胼胝体压部,多数纤维束的FA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放射冠的FA值表现出随年龄增加的统计学趋势(P=0.065).HIE病史与大脑脚,内囊的壳核后部分,丘脑后放射和上纵束的FA值呈现负相关关系(r=-0.212,P=0.036;r=-0.29,P=0.017;r=-0.326,P=0.005;r=-0.269,P=0.021).早产和癫痫评分这两个因素与纤维束的FA值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TBSS可以用于儿童DTI数据的分析.HIE病史是可以引起儿童白质发育成熟障碍的一个确切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研究平原与高原健康成人的脑白质微细结构差异.方法 对16名高原健康成人和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0名平原健康成人行DTI检查,应用TBSS方法分析两组受检者脑白质纤维DTI的相关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扩散系数(AD)、平行扩散系数(RD)、平均扩散系数(MD).对两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两侧上纵束、两侧上放射冠、右侧内囊前肢、内囊豆状核后肢、右侧丘脑辐射线(包括视辐射线)的AD值显著增高(P<0.05,FWE校正);MD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是胼胝体体部、右侧上纵束、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内囊前肢(P<0.05,FWE校正);RD值显著升高的脑区是胼胝体体部、右侧上纵束.结论 通过DTI及TBSS分析,高原健康成人相对于平原健康成人脑白质纤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成人视放射磁共振DTI和DTT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研究正常成人视放射的各向异性程度和视放射纤维束的构象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和34例枕叶病变累及视放射的患者进行MR常规及DTI序列检查,重组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追踪软件进行视放射纤维束成像。结果彩色编码张量图均清晰显示视放射,正常视放射的FA值分别为左侧0.509±0.027、右侧0.504±0.028,MD值分别为左侧(0.756±0.049)×10^-3mm^2/s和右侧(0.734±0.045)×10^-3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T显示的视放射纤维束构像和走行特征符合经典神经解剖学研究。20例枕叶陈旧性梗死患者可见视放射继发Wallerian变性,FA明显降低,MD明显增高;3例脑膜瘤患者视放射完整无破坏,呈被推移改变,FA轻度降低,MD轻度增高;3例胶质瘤、1例淋巴瘤、6例转移瘤和1例结核性脑脓肿均显示视放射被破坏、中断,其各向异性消失。结论DTI、DTT可清晰显示视放射纤维束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各向异性特征,对提高视放射病变的显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视功能与视放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量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正常的脑白质(NAWM),以及探讨其相关的微观病理改变。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仪,对34例Ms患者和2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分别测量MS组和对照组的9个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平均弥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这9个部位包括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后肢、侧脑室旁白质、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以及小脑中脚。比较两组NAWM之间的MD和FA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MS组的NAWM的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胼胝体体部、内囊、侧脑室旁及额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更为显著(P〈0.01);MS组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胼胝体体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枕叶白质及内囊、侧脑室旁发现明显降低(P〈0.05),以后4个部位更为显著(P〈0.01),而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小脑结合臂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TI定量研究可以探测到多发性硬化的NAWM所出现的微观病理改变,表现为水分子的平均弥散幅度明显升高,以幕上明显,并且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等白质纤维明显失去正常的方向性。DTI在对白质损伤程度的量化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FT)技术对评价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皮质脊髓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临床确诊为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和1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幼儿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重建皮质脊髓束图,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商(TMQ)对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按轻、中、重度功能障碍对患儿进行分组。分析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左右两侧皮质脊髓束FA值的不对称差异度(△F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束成像图显示偏瘫患侧皮质脊髓束稀疏、受压变形、移位和部分中断;配对资料t检验显示偏瘫组患侧各兴趣区FA值均较健侧对应部位显著减低(P<0.01)。偏瘫组各部位△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皮质脊髓束两侧的△FA均数与总运动商(TMQ)评分呈负相关(r=-0.764,P=0.004)。患侧皮质脊髓束在示踪图上的损伤分级与总运动商(TMQ)分组间具有相关性(χ2=6.942,P=0.018)。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和白质纤维束成像在评价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脑内皮质脊髓束的变化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幻听患者的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 应用西门子3.0T MR对A组32例精神分裂幻听患者及B组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2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并使用基于非参数的随机排列检验(RPT)对2组FA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幻听组左侧钩束、下额-枕束及左侧丘脑前辐射区的左侧额叶白质、左侧内囊前肢及左侧外囊F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CE-corrected).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左侧钩束、下枕-枕束及左侧丘脑前辐射区的白质纤维损伤,提示左侧额叶与左侧丘脑、左枕颞区的白质纤维连接异常导致了精神分裂幻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中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BSS)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神经精神量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1例女性SLE患者(SLE组)及45名与其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健康志愿者(HC组)进行DKI检查,测定有统计学差异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差异脑区FA、MD及MK值与神经精神量表间的关系。结果 与HC组相比,SLE组患者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双侧前、上放射冠、丘脑后辐射、外囊、上纵束及右侧后放射冠FA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膝支、双侧前、上、后放射冠、丘脑后辐射、上纵束及左侧外囊MD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后肢、双侧前、上放射冠、双侧丘脑后辐射、外囊、上纵束及右侧后放射冠MK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胼胝体体部的FA、MK值呈正相关(r=0.5487,P<...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中特定的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mTL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单侧mTLE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1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 T MR扫描仪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采集。采用Trackvis软件对受检者颞叶相关的5对白质纤维束进行追踪显示,测量其整体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将两组mTLE患者的左、右侧纤维束FA值分别与对照组相应侧纤维束FA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最后将病例组纤维束FA值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左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扣带束(t=2.458,P<0.05)、上纵束(t=2.112,P<0.05)、下纵束(t=2.093,P<0.05)的FA值减低;右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下纵束FA值减低(t=2.384,P<0.05)。左侧mTLE组左侧钩束FA值与始发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64,P<0.01),与发病时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678,P<0.05)。结论 DTT可用于颞叶癫痫相关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测,并有助于mTLE定侧研究,加深对mTLE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性利用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估14例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脑部灰白质结构改变,分析疾病表征及脑内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4例临床诊断考虑为MND患者作为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正常,14例年龄、性别和左右利手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扫描以及T13D和DTI扫描。应用Freesurfer软件对T13D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全脑皮层厚度差异。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和基于白质模板分割法分析DTI数据,比较全脑白质结构差异。显著差异白质结构特征值与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reesurfer结果显示MND患者右侧颞上回和左侧额中回下部局部局限性皮层厚度减低(P<0.05,非FDR校正)。TBSS结果表明胼胝体至运动皮层区域皮质脊髓束FA值和F1值呈显著性降低(P<0.05,FEW校正),而相应区域F2、L1、MD等值未见明显差异,特别是左侧上放射冠白质纤维,其FA值显著性降低(P=0.007),并与ALSFRs评分正相关(r^2=0.723,P=0.004)。结论无明显认知障碍MND患者主要表现为轻微灰质结构改变,白质结构特别是胼胝体至运动皮层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结构完整性损伤,运动功能皮层信息上下传导受阻。上放射冠FA值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未来可用于监测疾病严重程度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