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父母都很看重和孩子的交流,但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饶舌”的聆听。有的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的“无稽之谈”嘲笑一通:有的家长喜欢开口就教训,耍家长威风;还有的家长在孩子报喜时,将孩子与更优秀的人比较,变相打击。就这样,孩子与家长交谈的欲望就一点点地被掐灭了。  相似文献   

2.
正1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平时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比你乖,那个同学比你学习好"等,孩子慢慢地就会拿自己跟别人比,"幼儿园里的某某小朋友有奥特曼,我也要买"。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若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时经常采用与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残疾孩子家长状态焦虑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西安市残疾孩子家长进行状态焦虑与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①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长在状态焦虑水平方面的差异性显著(F=-2.12,P=0.039),性别、自评影响程度差异对孩子家长的状态焦虑无统计学意义(F=0.48,P=0.601);②性别、受教育程度对孩子家长的生存质量无统计学意义,自评影响程度在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差异显著(F=13.13,P=0;F=8.048,P=0.001;F=7.006,P=0.002;F=7.242,P=0.001)。结论残疾孩子家长整体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生存质量水平较低且自评影响程度是残疾孩子家长状态焦虑、生存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还指在心理上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那么,作为家长,除了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该如何在儿童时期实施"心健康"教育呢?关心有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平时不应该过分地关心孩子。对孩子关心过度,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我是小皇帝"、"我是小公主"的"霸主心理",错误地认为家里和周围的人都应该为他们服务,听他们的"号令",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的畸形心理。所以,大人对孩子的关心一定要掌握一个度,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形成这样一个清晰认识:这个世界是平等的,你关爱别人,别人才会关爱你。  相似文献   

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的模仿天性,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个性、人格、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行为不恰当,必将影响到孩子个性、人格、习惯的健康形成,其消极后果,是今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弥补的。 时下,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譬如,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轻德重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智力水平高,将来就能在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秘密不愿意透露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等都是他们“侦察”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了私家侦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行为非常反感,但也只能无奈地感叹。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甚广,所谓“防…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项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这种"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双职工家庭里,父母同孩子接触的时间少,一些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心理活动不了解,往往不是百般依顺、过分溺爱,就是简单粗暴、管教过严。这两种倾向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是不利的。要想教育得当,首先必须做有心人,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从中悟出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样你就会懂得怎样同孩子们进行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交流,进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张园 《心理与健康》2008,(10):55-55
一些做父母的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对孩子苦口婆心的一番教育,有时竞抵不上孩子的同学或小朋友的一句话管用。难道孩子不懂得父母在为他们好?难道自己的孩子就那么“孺子不可教”?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纵容娇惯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他们以为只要我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将来就会孝顺我。但事实说明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1.
表扬孩子是家长在教子过程中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手段。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表现好就应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研究表明:表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积极的心理效应,使用不当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效应。对孩子过多地表扬,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不必要的表扬,或时机和方法不当的表扬,则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大概是人际间最经常发生的批评了。批评和表扬,都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对孩子的人生发展具有深刻久远的影响。对孩子,不能一味地表扬,更不能一味地批评。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批评的正确观念,掌握批评的技巧和艺术,在教育孩子时,尽量别用这些方式: 一、与其他孩子相比较 不少家长批评孩子时喜  相似文献   

13.
正从事教育工作的这几年,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咨询关于"吃手"的问题。有一些孩子2岁多了,吃手吃得厉害,家长想尽了各种办法:打、骂、涂辣椒水、拿针刺……可孩子还是停不下来,甚至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却还是在睡觉的时候喜欢吃手,家长很是焦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几个月的小宝宝喜欢把手塞在嘴里"品尝",大人看到后,会立马把他的小手拽出来,一边打小手,一边说:"脏,不能吃。"  相似文献   

14.
现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对家长不理解,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 专家认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为孩子营造说话空间。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爱好兴趣等出发,创造机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当父母为孩子  相似文献   

15.
童“尿床”,专业上又叫儿童遗尿症。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尿床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不以为然型,理由是:孩子尿床太正常了,谁家孩子小时候没在床上画过“地图”?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好了。另一种是羞于启齿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尿床属于“家丑”,不敢跟外人讲,更不敢带孩子看医生。这两种心态,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实际上,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孩子还经常尿床,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焦虑状况与父母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焦虑状况、父母期望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3名内江市城镇中小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其父母进行了对孩子的学业、未来职业、个性的期望调查。结果1焦虑状况结果表明,38.4%的中小学生有1组及以上的症状,恐怖倾向为17.54%、身体症状为13.74%、冲动倾向为12.66%,排在前3位;2男女被试在焦虑总值上有显著差异(χ2=7.078,P0.001),不同年龄阶段被试存在显著年级差异(χ2=20.235,P0.001);3父母对孩子有着很高的学业期望及未来职业的期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中小学生的焦虑状况有关(t=20.235,P0.001)。结论中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父母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中小学生的焦虑状况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有关,与父母如何传递自己的期望及在子女没有达到家长期望时采取何种教育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儿童营养不良可导致情绪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营养不良会导致发育不良、消瘦、贫血、消化不良等多种病症。在临床上,以这些病症来判断孩子营养不良症实属易事。但这却是以孩子健康损害为代价的,不免为时过晚。实际上,孩子营养状况不良往往在疾病发生前就出现一系列征兆,情绪异常即为信号之一。作为家长,如能及时从现象上把握实质,抓住契机,“对症下食”,完全可以防患于未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爱同伴、爱老师。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开始被注入各种的情绪,如果积累正面的、积极的情绪比较多,孩子则会更阳光、乐观,自然更懂得爱自己,并学会爱别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积极引导,让孩子学会表达爱,心里充满爱。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家长的精心呵护,而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许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容易出现误区,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几种不良教育。1予取予求不管孩子要的只是小玩具还是价值不菲的高档游戏机,总是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会惯坏他们。很多家长认为拒绝孩子的要求使自  相似文献   

20.
有很多做父亲的常常认为抚育孩子是母亲的事,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他们把辅导孩子作业、参加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以及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等都推给孩子的母亲,自己则忙于工作,对孩子的许多情况不管不问。有研究表明,女孩子缺乏父爱则数学不好,而男孩子缺乏父爱会产生情感障碍。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偏颇,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