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方法。近几年,该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痛证的治疗,其疗效机制可能为用一次性使用的浮针在激痛点(肌筋膜触发点,MTrP)周围的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并留针较长时间以减除病痛。随着中医药对痛证的深入研究,关于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相关文献屡见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急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毫针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浮针组使用浮针疗法,每次留针6~8h,1次/3d,治疗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毫针对照组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并随证配穴,1次/d,治疗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西药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次,3次/d,7d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的腰部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情况,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评分、ODI指数以及C-反应蛋白、血沉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浮针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毫针和西药对照组(P0.05),毫针对照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浮针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毫针和西药对照组(P0.05),毫针对照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疗法可减轻急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改善功能,疗效优于毫针治疗和西药治疗,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浮针治疗腰痛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在疼痛门诊采用浮针疗法治疗不同疾病均有腰痛的患者,如急性腰肌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结果:不同疾病的腰痛患者均治愈.结论:浮针疗法是治疗腰痛症的有效方法,安全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唐敏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40-141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因其针刺时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层,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针"[1].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适应证广泛、疗效快捷、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浮针疗法于1996年由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发明,经过10余年的临床运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及发展,现将2007~ 2012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痛症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浮针疗法有别于一般的针灸疗法、皮肤针疗法及皮下针疗法,有其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独特,才使浮针疗法的疗效迥异于其他针法.近年来临床发现浮针疗法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方法 综述2003年5月~2013年5月,获取浮针疗法临床运用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结果浮针疗法对疼痛性疾病奏效神速、操作简便、安全、掌握.结论 浮针疗法虽有立竿见影之疗效,屡起沉疴之奇迹,但某些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浮针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余年的浮针治疗痛证临床研究加以概括总结,搜集整理十余年的浮针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综述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研究进展。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疗法。浮针疗法运用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的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层行进,以治疗临床各种痛证。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分析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中西医理论研究,归纳整理近年来浮针及其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证实浮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至今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具有操作简单且安全、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并对目前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旨在总结并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为临床上应用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揿针为揿钉型皮内针的简称,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1].使用时将揿针刺入皮下,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揿针疗法是毫针留针法的发展,可以延长针刺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至今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笔者拟将近20年来有关揿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高尔夫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组给予浮针治疗,2天1次,观察周期内共治疗3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观察周期内共治疗6次。比较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1周后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及1年随访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治疗1次后还是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治疗1次后还是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肘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增高(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治疗1次后还是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ADL评分均明显增高(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5. 00%,高于对照组85. 00(34/40)%(P 0. 05);为期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复发率2. 5%(1/40),远低于对照组7. 5%(3/40)(P 0. 05)。结论:在止痛、改善肘关节活动功能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浮针治疗高尔夫球肘的疗效较常规针刺好,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JOA评分明显升高,以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减轻,以治疗组减轻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伸展、侧屈、屈...  相似文献   

12.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经数年研究探索,首创的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是应用浮针针具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它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主要适应证为疼痛性疾病,大部分痛证可达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浮针疗法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腕踝针治疗腰痛的选穴和针刺方法,并从单纯采用腕踝针和腕踝针联合体针、推拿、中药4个方面对近年来腕踝针治疗腰痛进行了综述,指出腕踝针治疗腰痛的研究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休息、保暖、功能锻炼等,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推髌试验定位肌筋膜痛点,用浮针进行扇形扫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8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分(KMS)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浮针治疗KOA可以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患者排便过程中持续性出现的排便困难现象,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消化科疾病类型~([1]),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坚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病程达6个月以上,而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慢性功能性便秘为临床常见病,便秘  相似文献   

16.
17.
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排除已知疾病及病理变化导致的腰骶部疼痛。NLB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灸广泛应用于治疗NLBP。通过对不同的针灸疗法治疗NLBP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梳理,发现治疗方案包括针刺、电针、艾灸、温针灸、刺络放血、针刀等方法。不同的针灸疗法对NLBP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不同针灸疗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NLBP的治疗缺乏针对性优化对照研究,缺乏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因此,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方案,以期完善针灸对NLBP的特色优化方案的构建,不断提高针灸治疗NLB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普通电针),实验组41例予以浮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比对照组80%的疗效更高(P0.05);实验组疼痛症状评分为(1.65±0.15)分,对照组为(5.24±0.50)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即时起效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浮针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的颈椎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疱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疼痛超过1个月。据研究显示[1-2],带状疱疹后1个月PHN的发病率为19.2%,约62%的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PHN。疼痛缠绵不愈,顽固难除,发作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焦虑或抑郁,甚至部分患者有自杀意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浮针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慢性转归率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25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浮针组和对照组,浮针组129例,对照组127例。两组患者均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加服洛芬待因缓释片、盐酸乙哌立松片,浮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加用浮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腰部疼痛[视觉疼痛模拟分法(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指地间距(FFD)。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F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FF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浮针组VAS评分、ODI评分、FF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治疗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能够快速高效地降低痛感、改善腰背功能,降低复发率,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