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肥胖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并成为当今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20%~30%,肥胖率为5%~ 15%[2].2010年中国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继续增加,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3].为了解近10 a来泰安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展趋势,笔者对1999-2010年泰安市儿童体检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了解1周、上学日、周六周日视屏时间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学生共2 670名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测量并连续记录1周运动行为日记.分析不同时段视屏时间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8%,上学日视屏时间超过3h的学生仅占2.13%,但周六周日视屏时间超过3h的学生升至16.10%.在控制混杂因素后,1周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388和1.590倍,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553和1.775倍.未发现周六周日不同视屏时间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不同.结论 1周日均与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h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应关注学生在上学日和周六周日的视屏时间.  相似文献   

3.
程欣  黄徐根  陈会康  刘笑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97-160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肥胖流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严重威胁到个人身体健康,并对社会、家庭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肥胖的流行已经不仅局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肥胖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我国的肥胖流行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7.3和4.8百分点;6~ 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分别上升5.1和4.3百分点,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青少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但在过去的50年中,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以每10年5%的速度飞速增长,现在大约25%的青少年超重肥胖[3].研究发现,全球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在2006年得到遏制但仍然持续上升,其中发达国家有23.8%的男孩和22.6%的女孩超重肥胖,发展中国家有12.9%的男孩和13.4%的女孩超重肥胖[4].青少年肥胖不但和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癌症及骨骼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5],而且还会对青少年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影响[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5—6月选择南京市36所学校4~12年级学生(9~17岁儿童青少年)共4 401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将调查对象划分为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体力活动水平和视屏时间,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力活动和视屏时间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7.7%(1 219人),体力活动充足率为21.1%(930人),视屏时间较短率为96.3%(4 237人)。体力活动充足以及视屏时间较短的学生BMI值分别低于体力活动不充足以及视屏时间过长学生。体力活动不充足且视屏时间过长组超重肥胖的发病率最高(39.7%)。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不充足且视屏时间较短组以及体力活动充足且视屏时间较短组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为体力活动不充足且视屏时间过长组的0.54倍(95%CI=0.37~0.77)和0.64倍(95%CI=0...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7~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组合达标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促进学校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依据《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对946名7~18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时间的达标情况进行分类,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行为达标情况及行为组合达标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结果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21.56%;身体活动、视屏行为和睡眠达标率分别为24.84%,38.69%和57.08%,3类行为组合达标率为6.77%。校正年龄、性别、城乡和民族后,睡眠达标及睡眠与视屏行为组合达标分别与超重肥胖风险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3,0.58,P值均 < 0.05),但其他行为及行为组合与超重肥胖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达标率较低,充足睡眠或有助于降低超重肥胖风险。今后研究需注意睡眠和视屏行为的潜在联合作用以及两类行为在儿童超重肥胖防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变化,肥胖人数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亦逐年增高[1].近20年来,7~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了0.6 kg/m2,腰围增加了1 cm,超重肥胖率从8.1%上升到18.0%,腹型肥胖率从15.3%上升到28.9%[2].肥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最突出的营养问题[3-4].肥胖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肥胖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的检出率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且随着超重的程度增加,检出率亦呈上升趋势[5-6].此外,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也是成年人罹患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7].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2].近40 a来,儿童肥胖以发达国家为首正在向全球范围蔓延.据WHO估计,2010年约有4 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其中发达国家占800万,发展中国家高达3 500万[2].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3],但自2000年进入快速流行期后,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4].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4.5%,肥胖率为2.1%[4].基于儿童肥胖的严峻形势,国内外诸多学者都着力于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和干预模式的研究,现就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探讨小学生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与超重与肥胖之间的关联,为防控小学生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三~五年级1 1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通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超重与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问卷调查学生视屏行为和中高等强度活动,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以及两者不同组合对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影响.结果 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h组和超过2h组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4%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8,P<0.01).每天中高等强度活动达到1h组和未达到1h组的超重肥胖率均为10.1% (P=0.988).将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组合后分为4组,4组的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8,P<0.01),其中平均每天视屏行为时间超过2h且中高等强度活动未达到1h组最高(2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视屏行为时间超过2h和每天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未达到1h对超重与肥胖的交互项无统计学意义(P=0.582),两者的OR值分别为2.45,1.27.将学生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进行组合后,以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h且中高等强度活动达到1h作为参照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同时存在每天视屏行为时间超过2h且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未达到1h时,对于超重与肥胖的OR值达到2.94(P=0.005).结论 三~五年级小学生视屏行为时间和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独立、联合作用于学生超重肥胖.在今后对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与控制中,除关注中高等强度活动时间外,对于视屏行为同样需要合理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付志聪  张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9):1427-1432
在短短40年内,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肥胖人数增加了10倍以上,从1 100万增加到1.24亿,儿童肥胖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与此同时,我国儿童肥胖率也在不断攀升,甚至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14%和7.26%,分别较1985年增长了近10和55倍,超重、肥胖合计人数也由615万增至3 496万.有研究表明,与健康体重者相比,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3].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还具有延续到成年期的倾向,从而增加成年后患多种慢性病与早逝的危险.国际肥胖联合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总人数及因此带来的慢性病患病人数都将排在世界第1位[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和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体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2019年11月借助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参考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指南对京津冀地区4 262名中小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睡眠状况、视屏时间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的关联。  结果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03%;其中超重检出率12.01%,肥胖检出率10.02%。男生(26.09%)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1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 < 0.01);城市(24.09%)和汉族(22.74%)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乡村(21.05%)和少数民族(1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0,7.63,P值均 < 0.05)。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为24.85%,视屏时间合格率为38.69%,睡眠时间合格率为57.09%。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时间3项均不合格的比例为21.68%,1项合格和2项合格分别占42.80%和28.77%,3项均合格的仅占6.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合格与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呈负相关(OR=0.72,95%CI=0.52~0.98);与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均未合格者相比,2项合格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57,95%CI=0.36~0.87)。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合格率较低,保障睡眠时间将对超重肥胖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应注重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在以后的防控和干预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所获得120 275名7~18岁中小学生资料,使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1%(男生为9.1%、女生为5.2%)、超重率为12.2%(男生为14.6%、女生为9.8%),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在9岁、女生在16~17岁稍有上升);乡村儿童青少年肥胖进入增长阶段,肥胖率为4.6%,超重率为9.6%;汉族儿童青少年和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肥胖率高2.3%,超重率高3.2%;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城市超重、肥胖率检出率最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地域差异,华北、东北地区最高,分别高达27.9%和27.0%,而西南、华南地区较低,为13.4%和12.9%。结论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男性、小学生、乡村、汉族、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流行率较高,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防控学生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学生睡眠时间和视屏时间与肥胖之间的相关性,为防控小学生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于北京某城区12所小学选取三~五年级共1 889名学生并划分为肥胖及非肥胖组,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视屏时间及其他肥胖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及视屏时间对学生肥胖的影响。结果 27.83%和77.08%的学生睡眠和视屏时间能达相应标准。每天睡眠时间≥9 h与<9 h、视屏时间<2 h与≥2 h的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9.46%和25.88%、18.09%和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和23.35,P均<0.01)。根据睡眠时间9 h和视屏时间2 h两两组合进行分组,四组学生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P <0.01)。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发现相较于睡眠时间<9 h和视屏时间≥2 h的学生,睡眠时间≥9 h和视屏时间<2 h的学生肥胖率更低[肥胖率37.25% vs 17.39%,OR=0.48(95%CI:0.28~0.81),P=0.011]。结论 仅27.83%的三~五年级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达到国家卫生要求,每天睡眠时间≥9 h且视屏时间<2 h的学生更不容易肥胖。在学生肥胖干预项目中应加强对睡眠及视屏时间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成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前全球有1.55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3000万~4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1].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其全球流行趋势已引起高度关注[2].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3].同时,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我国的青少年肥胖发展速度比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3-4].所以,有学者预测,如不加以控制,到2010年我国7~18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比例男性将达到18.46%,女性为9.18%[5].  相似文献   

14.
探讨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州、红河州7~18岁汉族学生7 200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睡眠时间等调查.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8%和5.7%.经x2检验,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逐渐降低;好片和差片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中片,城市超重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农村;不同动态和静态活动及睡眠状况中仅体育锻炼时间≥1h的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1h者,睡眠不足者的超重率显著高于睡眠充足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人口学因素、动态活动及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控制人口学因素、静态和动态活动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睡眠状况对儿童青少年超重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不足儿童青少年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1.954倍,男生睡眠不足者超重的风险是睡眠充足者的2.429倍(P值均<0.05).结论 睡眠不足是儿童青少年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通过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睡眠状况,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21%;2014年已增加到54.77%,城镇常住人口已达74 916万人[1].随着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建成环境等结构快速变化,我国学龄儿童的生活方式向静态转变,体力活动下降,增加了超重、肥胖等发生的风险并可能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近30 a来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上升.1981-1985年间我国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0.4%,2006-2010年间已经分别增长到13.1%,7.5%[2].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相比2005年,学龄儿童视力不良率、肥胖检出率仍持续增加[3].  相似文献   

16.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外文化大量引入等社会背景下有其独有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呈暴发式增长.1985-2010年,我国7 ~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1].肥胖给人类尤其是儿童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由其引起的成年期肥胖及其他各种慢性病更是重要的长期后果之一[2].全面掌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肥胖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肥胖为一种具有潜在不良健康后果的全球性疾病,且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对健康构成威胁. 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20%~35%,且儿童肥胖与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1]. 在中低收入国家,儿童青少年超重的总体患病率为17.3%,肥胖患病率为8.6%[2]. 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在20世纪呈现低流行状况,但2014年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达19. 4%[3].肥胖的病因复杂,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 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一种新的致肥因子( obesogen) ,而母亲孕期PAEs暴露是儿童童年期肥胖的危险因素[4] ,丰富了人们对肥胖病因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了解宁夏地区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选取9 853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6.0,6.0~6.9,7.0~7.9,≥8.0 h/d的比例分别为13.9%,35.6%,22.3%和28.2%,睡眠不足(<8.0 h/d)的比例为71.8%.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报告睡眠持续时间充足(≥8.0 h/d)的比例逐渐降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7.4%和2.0%,随睡眠时间的增加而减少(x2值分别为82.020,29.301,P值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睡眠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以睡眠时间≥8.0 h/d为参照组,睡眠时间<6.0 h/d和6.0~ 6.9 h/d对超重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667(1.224~2.270)和1.363(1.046~1.777).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成都市7~1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为预测该地区超重肥胖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获得成都市中、小学各2所7~15岁儿童青少年有效数据2 144份.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以及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结果 根据WGOC标准和IOTF标准,成都市7~15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0.68%,12.92%和6.53%,3.17%.不同性别学生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P<0.05);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10~12岁和7~9岁,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10~12岁.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且超重和肥胖出现低龄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判定。结果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中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0%(男生:12.8%,女生:9.0%)和7.7%(男生:9.7%,女生:5.5%),农村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男生:9.3%,女生:7.4%)和5.2%(男生:6.2%,女生:4.1%)。按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分,高、中和低家庭收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分别为12.3%、10.7%和8.2%,肥胖率分别为8.6%、7.2%和5.7%。结论 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患病率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