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的不同时机对产妇会阴部疼痛及撕裂程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阴道分娩的产妇300例,根据麻醉方式将产妇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其中观察组先露部下降至坐骨棘下约0. 5cm~1cm,用1%利多卡因行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会阴切开前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在胎头拨露后,会阴侧切前给予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和切开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会阴疼痛、撕裂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会阴部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Ⅱ级及以下的比例达到56. 00%;观察组发生会阴撕裂的比例为6. 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会阴撕裂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第二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分别为(35. 64±10. 12) min和(150. 50±30. 54) 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 41±0. 32) d和(3. 18±0. 97) 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1%利多卡因行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比会阴切开前行局部浸润麻醉和切开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有较好的效果,可减轻产妇会阴部疼痛和撕裂,缩短第二产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中使用无创接生手术联合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来河北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实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300例,在抬头拨露后会阴侧切前给予浓度为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加切开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接生的基础上,开展在先露部下降至坐骨棘下约0.5cm~1cm,用浓度为1%利多卡因施行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给与适度保护接生。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会阴撕裂情况与程度状况、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第二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会阴撕裂机率为(8.0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31.33%)的低;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间段的VAS评分分别为(2.34±0.63)分、(2.91±0.42)分与(1.12±0.22)分明显比对照组在t1、t2、t3时间段的VAS评分(7.97±1.87)分、(8.23±1.94)分与(3.92±2.18)分的低;观察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为(43.27±4.66)min明显比对照组患者(56.34±6.11)min的短;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235.21±42.11)ml明显比对照组(513.75±41.56)ml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比较数据后,在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中应用无创接生加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缓解疼痛感、降低产后出血量与减少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短,产后恢复快,产妇能尽早的照顾婴儿,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降低婴儿的喂养成本,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确切,对子宫收缩、母体和胎儿无影响,同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管内阻滞麻醉在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探讨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选择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阴道分娩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对照组阴道分娩未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时会阴疼痛程度和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产程缩短、会阴疼痛程度减弱、会阴裂伤程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缩短了产程、减弱了产妇的疼痛程度、减小了会阴裂伤程度、保护了盆底结构,是一种优质的分娩麻醉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体位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程、生殖道损伤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会阴Ⅰ度裂伤、宫颈裂伤以及会阴侧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加快产程进展,顺产率高,生殖道损伤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裂伤与分娩中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进行研究,并分为研究组(会阴侧切)和对照组(自然裂伤),分娩42d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产后相关并发症、肌电位及盆底肌力。结果:排尿困难与压力排尿失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1.05±0.53)h,对照组第二产程(1.03±0.64)h,第二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研究组肌电位(2.81±2.65)μV,对照组肌电位(2.89±2.79)μV,肌电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05)。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c=1.083U,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大,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选择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科学》2019,(11):119-122
目的比较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用于经产妇和初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成功实施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的40例经产妇(经产妇组)和40例初产妇(初产妇组)。分娩镇痛实施时机:宫口扩张至2 cm~3 cm。两组产妇硬膜外腔注药后,连接电子输注泵。观察对比两组产妇镇痛前后VAS评分,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1min与5min 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结果镇痛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产妇组第一、第二产程VAS评分与初产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硬膜外腔分娩镇痛产妇与自然分娩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O_(2、)P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初产妇比较,硬膜外腔分娩镇痛用于经产妇,亦可明显降低痛感,不会造成产程延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疼痛、产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经阴道分娩初产妇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阴道分娩,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会阴裂伤情况、生产后3个月FSFI评分比较、生产后恢复正常性生活时间、性生活时性唤起时间以及每月性生活次数及干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会阴切开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SFI评分中性欲望强度、性兴奋唤起事件、性高潮出现比例、性交疼痛感受、性交时阴道湿润度及对性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产后恢复正常性生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时性唤起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48h及出院时,入组者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分娩接生技术能有效的减少会阴裂伤程度、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减少产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4月5日在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成都市脑外伤抢救中心)分娩的9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加上0.45μg/ml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根据产妇宫口扩张情况进行相应镇痛:≥3cm时用药方案同对照组,3cm时给予0.075%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观察对比两组产妇镇痛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痛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VAS与镇痛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潜伏期(368.8±79.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409.3±80.9)min,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146.5±38.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78.5±45.3)ml,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0分占(21.7%)高于对照组(6.5%),观察组Bromage评分2分占(8.7%)低于对照组(3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中1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0.45μg/ml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25%罗哌卡因+0.4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产程影响小,产后的出血量相对较少,对产妇运动阻滞以及新生儿影响都很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纠正骨盆倾斜度对阴道分娩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岑溪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骨盆倾斜度均≥7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产妇。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坐式或半卧式体位指导,对照组产妇不给予特殊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时间和分娩后的新生儿情况。结果:在新生儿情况上,观察组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头颅血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比重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分娩方式上,观察组中有71. 3%的产妇经阴道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中38. 8%的产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 071,P <0. 05);观察组产妇在胎吸助产、产钳助产、剖宫产上的比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3、4. 737、14. 767,均P <0. 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22. 5%)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3. 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 75,P <0. 001);在产程时间上,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 491、41. 082,均P <0. 001)。结论: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通过改变体位的办法以纠正骨盆倾斜度,能够改善妊娠结局,提高阴道分娩率和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常用方法,但局部麻醉时和术后短期内常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本文研究探讨口服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包皮环切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包皮过长患者66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商环环切)和曲马多组(传统手术/商环环切),其中对照组325例(70/255),曲马多组340例(72/268)。对照组直接予1%的盐酸利多卡因10ml行阴茎根部阻滞麻醉,曲马多组术前1h口服曲马多100mg后再予1%的盐酸利多卡因10ml行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以阻滞麻醉时疼痛评分、手术时疼痛评分、术后1h疼痛评分、术后2h疼痛评分、术后3h疼痛评分、术后24h疼痛评分对口服曲马多超前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曲马多组(传统手术/商环环切)在局麻时、术后1h、术后2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传统手术/商环环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中,商环环切组在术后1h、术后2h、术后3h、术后24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h口服曲马多可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麻醉时及术后短期内的疼痛,商环包皮环切术较传统手术在术后疼痛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AIDET标准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导乐分娩,观察组给予AIDET标准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不同时间段初产妇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初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宫口开至3cm时、产后2h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宫口开至3cm时、宫口全开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然分娩(无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ET标准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评分,减轻其分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疼痛程度,并且有效改善初产妇与新生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剖宫产瑞芬太尼对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性分析及对产妇预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产妇。研究组产妇应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照组产妇应用普通全麻。结果:研究组产妇在插管前、切皮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产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研究组产妇在插管时、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 0. 05);比较两组新生儿在1min、5min、10min时的Apgar评分发现,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时间的推进,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产妇在性欲、性唤起、性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发现,研究组产妇预后性功能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性功能无明显变化,瑞芬太尼未对产妇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结论:产妇生产过程中,全身麻醉剖宫产瑞芬太尼的效果理想,瑞芬太尼未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及预后性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性科学》2019,(11):115-119
目的探讨不同冰袋冷敷方案对分娩后会阴部疼痛的疗效差异,并分析自然分娩1h后使用镇痛药物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137例自然分娩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n=42)、10min组(n=47)及20min组(n=48)。其中对照组孕妇分娩后常规护理,10min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冰袋冷敷会阴部10min,20min组则冷敷20min。分别于术后即刻(T_1)、术后10min(T_2)、术后20min(T_3)以及术后1h(T_4)记录并对比三组孕妇会阴部皮肤温度以及当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三组孕妇术后1h后使用止疼药物的人数以及术后1d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最后分析导致孕妇自然分娩后1h使用止疼药物的危险因素。结果 T_4时20min组VAS评分与10min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对照组会阴部温度高于其他两组,而10min组会阴部温度高于20m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in组止痛效果不满意人数均少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止疼药物人数多于其他两组,而10min组使用药物人数多于20m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冷敷及会阴侧切是自然分娩结束1h后使用镇痛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47,4.176,95%CI=1.746-6.375,0.954-8.473,P0.05)。结论常规分娩后采取20min冰袋冷敷方案能有效缓解孕妇产后会阴部疼痛,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而未使用冷敷及会阴侧切为孕妇自然分娩后1h使用止疼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与围刺联合威伐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在常规疱疹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围刺和威伐光治疗。联合组A在采用围刺、威伐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B在采取围刺、威伐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评分)、焦虑评分(SAS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A、联合组B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42),联合组A、联合组B治疗前后SAS评分差值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7),两个联合组之间治疗前后VAS、SAS评分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外治及物理治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对于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者焦虑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性科学》2019,(12):52-55
目的为了提高高危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探讨和研究应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的要求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接收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的设为观察组(n=60),接受硬膜外麻醉方式的设为对照组(n=60),比较不同的麻醉方式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取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评估指标(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效果明显占据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产妇的剖宫产术中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既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又能够减少术中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助产士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经阴道试产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以助产士为主导的责任制助产护理干预。比较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情绪评分、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新生儿娩出1min、5min时,观察组的Apgar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8%(观察组)、84%(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助产士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改善母婴结局,还可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使其在产后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霸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行阴道分娩、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PCIA分娩镇痛,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PCIA+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0min、镇痛后60min、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胎心率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以及脐动脉血血气指标。结果①研究组镇痛后60min、宫口开全时VAS疼痛评分和MAP低于对照组,镇痛后10min、宫口开全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分娩镇痛前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60min后,AD及NA血浆浓度均有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产程时间及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分娩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3例(25.6%)、皮肤瘙痒26例(28.9%);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5.6%)、皮肤瘙痒7例(7.5%),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⑤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情况,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NBNA评分以及脐血pH值、PaO2、PaCO2、HCO3-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好于瑞芬太尼单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妇,观察组产妇接受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拒绝接受分娩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T_1),第二产程(T_2)、第三产程(T_3)时的疼痛情况,同时观察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并在产前及产后48h检测血浆催乳素浓度,探讨自控镇痛对血浆泌乳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各产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8h,两组产妇血浆催乳素浓度均较产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缓解产妇各产程的疼痛,减少分娩疼痛对于血浆催乳素的影响,减少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单独或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192例单胎、头位、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产妇。观察组孕妇以0.125%罗哌卡因,对照组孕妇以0.09%罗哌卡因配伍0.3μg/ml舒芬太尼的配方,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分娩疼痛强度评定。采用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记录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胎儿脐带血血气分析指标和Apgar评分。结果两组孕妇镇痛前即刻NRS评分[9.1(8.6~10.0)vs9.0(8.3~10.0)]、第二产程NRS评分[4.3(3.9~5.6) vs 4.4(4.0~6.2)]及第一产程[9(8~10) vs 10(9~10)]、第二产程[8(7~10) vs 9(8~10)]VAS镇痛满意度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组内比较,两组第二产程NRS评分均高于第一产程[4.3(3.9~5.6)vs 2.1(1.7~3.1),4.4(4.0~6.2)vs2.5(1.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一产程NRS评分高于对照组[2.5(1.9~3.9)vs2.1(1.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0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9(9.38)vs 2(2.08)],1分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87(90.62)vs 94(97.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脐带血PaO_2、PaCO_2、HCO~(3-)、碱剩余、pH值、血乳酸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1.04) vs 8(8.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比较,罗哌卡因单独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对母胎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美容缝合术后联合优质护理对产妇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阴道分娩且行会阴侧切美容缝合术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观察组),各75例,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8.62±1.64)天,平均住院时间(3.65±0.5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8±1.35)天和(3.87±0.6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会阴侧切美容缝合术后联合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术后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