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海波教授团队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为基础,创建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痰、瘀、郁、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脾胃亏虚”;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以抗癌解毒为核心,化痰祛湿、祛瘀散结为关键,理气解郁为要点,健脾益胃为根本。本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阐释胃癌的核心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辨治胃癌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就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在控制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思想,因此进一步探讨胃癌的病机理论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疗效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噎膈、反胃"的临床表现与胃癌极为相似,因此该文通过对"噎膈、反胃"古籍记载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古代相关胃癌病机理论,以期更好地提高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疗效,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3.
谢丽琼 《四川中医》2020,38(3):47-49
结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病机虽有"虚、痰、毒、瘀"之异,但"脾虚"才是其基础病机,并贯穿了结肠癌发病、复发、转移的始终。从能量代谢重编程、自噬及肿瘤微环境等角度揭示结肠癌"脾虚"病机生物学基础,有助于明确中医药干预结肠癌的靶点,进一步阐释"健脾益气"治疗结肠癌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浊"、"瘀血"等范畴。本文从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专方辨证施治、单味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医药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胃癌的病机特点、健脾化痰法治疗胃癌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阐明胃癌脾虚痰凝病机之常见性,运用健脾化痰法治疗之重要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机特点表现为虚、痰、瘀、毒。脾胃亏虚是胃癌发生的根本原因,痰浊凝滞则是其发展转移的关键,治疗上应以健脾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6.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胃癌前病变的逆转对预防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导致临床中认识多样、治疗方法混杂。对该病核心病机的深入认识是发挥中医药优势,有效预防胃癌的关键。本文从胃癌前病变的宏观现象、微观现象、分子机制和临床药理4个方面搜索证据,探讨了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病机及方药,初步探索了该病的核心病机确立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琦  杨少军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08-2010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观察、动物实验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医经典理论进行探讨,认为痰湿内盛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病机,痰湿体质是本病胰岛素抵抗(IR)和代谢紊乱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病痰湿证患者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中医药从痰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取得的疗效,也印证了本病"痰壅胞宫"之病机。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位在脑,病机不外乎虚、痰、瘀、火四端,但究其根本,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或生化乏源,或脾虚生痰,或统摄无权,或枢机不利。文章结合《内经》"年长则求之于府"理论,阐释脾胃虚弱是痴呆发生的重要病机,治疗以"求之于府"为切入点,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约80%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绝大多数晚期胃癌的生存率不超过5年。中医药在晚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作者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胃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治疗、现代名老中医经验、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合并证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晚期胃癌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较高,我国因为胃癌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49. 8万人。由于早期胃癌的发病特征不明显,多数到医院治疗的患者均已是中晚期胃癌,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晚期胃癌的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早期胃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胃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目前的治疗手段除手术切除、淋巴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因其中毒性低、治疗效果好、价格低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因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素体亏虚而致痰凝、气阻、血瘀与胃发为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中医治疗多以化痰解毒、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其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的水解,激发肿瘤失巢凋亡,抑制淋巴管新生,调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文章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淋巴转移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揭示中药作用的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伏气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随着疾病谱变迁,越来越多难治性隐匿性疾病可以通过中医理论伏气理论来阐释,为疑难性疾病的认识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为所共识,在临证治疗时,其源病因未明,其流病机未断,是认识和治疗肺纤维化的关键。从发病过程来看,肺纤维化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并且反复加重、缠绵难愈,这些特点均符合中医"伏邪",特别是"伏痰""伏毒""伏瘀"等致病特点。因此,可以遵循伏邪理论来探索本病的致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文章从伏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以期深入认识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治疗肺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病理基础一直备受关注,但如何运用中医解释、治疗AS领域仍较少涉及。结合AS病因、临床表现等,对比中医"痰核"理论、源流、病机,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后,认为AS斑块属于中医学"痰核"范畴,提出"脉生痰核"理论,以顺气匀血、化痰散结法为主,指导中医药防治AS,取得了临床疗效和学术进展,并形成一套适应症广泛有效的治疗方剂群。  相似文献   

15.
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绞痛治疗较为棘手,这是医学实践的发展为中医和西医提出的新问题。近10年来,团队从病机理论出发,结合秦俊岭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认为虚、痰、瘀是导致老年PCI术后心绞痛的关键,归纳了老年PCI术后心绞痛多"根于肾虚,发于痰瘀"的病机特点,研发了以"补肾开窍,化痰通络"为治疗方法的菖远汤,进一步拓展了该疾病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瘀"不同阶段呈现的交互状态,诠释在现代知识医学背景下AS的"痰浊-痰瘀-痰结"理论内核,为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发病与六淫、七情、劳倦、饮食等有关,虚、痰、瘀、毒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而痰、瘀、毒、虚和胃癌的发病之间可能存在其他环节,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真实地位及其与癌细胞内活性分子的调控及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都将是胃癌病因病机学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陈云逸 《中医药导报》2005,11(12):71-73
文章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了治疗胃癌的经验。主要包括胃癌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思路、方法,常用的治疗胃癌的专方、专药以及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机理。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成形于隋代的中医"痰"病学说,堪称是整个传统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病因病机方面的一大理论创新,并在其后历代中医学家们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中医发展史中对"痰""原发性肝癌"的概念的形成,探索及研究了"痰"之理论对肝癌形态学、病机学、症候学及致病规律等基础理论,期望能藉此研究,辨析"痰"病源流,解说当今肝癌与痰病相关之理论,为进一步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维指导。  相似文献   

20.
胃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中医药导报》2006,12(4):82-84
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是虚证论、邪实论、血瘀论三种观点,而中医药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改善胃癌癌前病变、术后的扶正辅助治疗和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胃癌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抗癌效应不强、剂型单一、治疗机理不明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