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 分析白银市2018—2020年肿瘤登记平台与医疗机构发病漏报情况。[方法] 应用捕获-再捕获(CRM)方法开展白银市2018—2020年肿瘤登记发病漏报调查,计算全市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总体漏报率。调查白银市综合医疗机构肿瘤漏报情况,计算医疗机构漏报率。对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相关负责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分析漏报原因。[结果] CRM法估计白银市2018—2020年肿瘤发病11 249例,矫正发病率为216.14/10万,漏报率为14.51%;医疗机构总体漏报率为16.48%,市、县级医院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对面访谈调查发现,市级A医院在HIS系统中对肿瘤报告对象进行了强制上报控制,漏报个案均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其他5家医疗机构则主要以白银市常见恶性肿瘤为主;市级C医院有漏报自查制度,但只将住院患者纳入自查,未对门诊患者进行自查,仍存在漏报。[结论] 为了获得可靠、完整的肿瘤登记数据,可通过收集医保部门数据进行补充;医疗机构设置HIS系统自动拦截报告功能、定期组织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自查以减少漏报,对提高报告数据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席云峰  惠春霞  陈文婕 《中国肿瘤》2018,27(10):749-756
摘 要:[目的] 分析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2016年收集内蒙古自治区9个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以及人口资料,按照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纳入7个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资料,按照地区(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年龄别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将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 Segi’s标准人口结构作为标准计算标化率。[结果]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7个肿瘤登记地区覆盖人口2 318 958人(城市地区为1 242 451人,农村地区为1 076 507人)。报告新发恶性肿瘤病例5850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3479例。恶性肿瘤发病率252.27/10万(男性292.39/10万,女性210.68/10万),中标率192.70/10万,世标率189.95/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150.02/10万(男性194.02/10万,女性104.42/10万),中标率114.44/10万,世标率 112.87/10万。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为肺癌,其次是肝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62%。死亡第1位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86.94%。[结论] 肺癌、肝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应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癌症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索以医保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方法] 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选择某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根据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指标和特点,建立以医保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模型,据此提取肿瘤登记指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肿瘤登记指标,分析优势与不足。[结果] 通过以医保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模型的实施,获得了某市医疗保险人群2010~2014年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比率、死亡率、生存年限和生存率、医药费用等肿瘤登记相关的流行病学指标与疾病负担数据。[结论] 借助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可建立和实施新的以医保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模式,弥补现有肿瘤登记工作的不足,且医保信息系统具有数据详细、可靠的特点,可获得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疾病负担数据。但是,需要加强政策方面的协调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肿瘤登记报告质量,减少数据漏报,掌握准确的全死因及肿瘤发病资料。[方法]应用户籍人15队列与登记资料匹配横向连接核对,质量控制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结果]抽样磁县三个乡镇24个行政村2002~2007年登记数据;全死困上报1984例.队列核实后补充118例,漏报率为5.6%;恶性肿瘤发病上报例数为1084例,补充漏报41例,漏报率3.6%。[结论]采用人口户籍队列的方法,对减少漏报,提高肿瘤登记资料完整性,监测肿瘤上报数量、质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王静  袁浩冉  丁高恒  吴俣婷 《中国肿瘤》2022,31(10):774-781
摘 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8年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流行特征及2010—2018年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数据质量审核评价标准,收集整理甘肃省经质量控制合格的15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食管癌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性别、城乡和年龄组分层计算食管癌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利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计算2010—2018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结果] 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新发食管癌病例975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7.17%,发病率为18.15/10万,发病中标率为13.12/10万,发病世标率为14.93/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1.81%;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死亡病例60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8.03%,死亡率为11.32/10万,死亡中标率为8.16/10万,死亡世标率为9.57/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95%。2010—2018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发病中标率APC为-8.60%(P<0.05),死亡中标率APC为-10.2%(P<0.05)。[结论] 甘肃省食管癌的整体发病和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为甘肃省负担较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现有的防控措施基础上应更加针对性地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工作,以降低甘肃省食管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肿瘤登记工作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海滨  池洪珊  彭绩 《中国肿瘤》2010,19(7):427-429
[目的]分析与评价深圳市肿瘤登记工作现况及存在问题,提高登记质量。[方法]通过对深圳市2000~2009年肿瘤登记资料和质控督导,统计分析肿瘤漏报率以及构成比等质控指标。[结果]深圳市肿瘤登记处2000~2009年共报告新发病例数55973例,男女性别比1.12;死亡病例数8838例,男女性别比1.58;平均漏报率3.67%;病理诊断比例(MV%)75.00%;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3.52%(DCO%);恶性肿瘤死亡例数与新发病例数之比(M/I)为0.16;肿瘤部位不详或原发部位不明(继发)的病例比例(O&U%)2.79%。[结论]建立在完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基础上的肿瘤信息,对于制定肿瘤防治策略和规划乃至公共政策、法律法规都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肿瘤登记报告体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郭肖利  陈琼  徐慧芳  刘茵 《中国肿瘤》2024,33(5):358-365
摘 要:[目的] 分析2019年河南省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各肿瘤登记处上报且质控合格的肺癌发病与死亡资料,结合全省户籍人口数据,估算2019年河南省肺癌分城乡、性别、年龄组别肺癌发病/死亡例数、粗率、中标率、世标率、构成比、0~74岁累积率。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8软件,计算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肺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9年河南省肺癌估计新发病例56 892例,粗发病率为51.95/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7.85/10万和38.06/10万,占全省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73%。河南省估计肺癌死亡病例43 625例,粗死亡率为39.83/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27.93/10万、28.11/10万,占全省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6.35%。河南省2019年男性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中标发病率为52.95/10万,中标死亡率为41.73/10万;女性:中标发病率为23.50/10万,中标死亡率为15.09/10万)。肺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在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2010—2019年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的肺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波动均呈平稳趋势,但城市地区男性在2014—2019年间肺癌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分别下降4.6%和4.7%,农村地区男性中标死亡率每年下降4.7%。2010—2019年间,40~49岁年龄组男性、女性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河南省肺癌发病与死亡水平依旧较高,疾病负担较重,后续应继续加强肺癌防控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沈飞琼  杨金华  李其龙 《中国肿瘤》2019,28(10):764-768
摘 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4年肝癌的发病及死亡状况,为肝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数据,计算并分析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的粗发病和死亡率、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等指标。[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新发病例共计16 345例,粗发病率为27.90/10万,中标发病率为16.59/10万,世标发病率为16.18/10万;死亡病例共计16 463例,粗死亡率为28.11/10万,中标死亡率为16.26/10万,世标死亡率为15.94/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结论] 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仍较高,肝癌的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王晓锋  付瑞瑛  林红 《中国肿瘤》2022,31(5):348-354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年大连市城区新发癌症病例采用两轮综合随访模式获得的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大连市肿瘤登记处2015年新发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分别于2018年1—5月和2021年1—6月期间开展两轮综合随访,以获取患者生存结局信息。综合随访模式采用被动随访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描述并分析不同随访方式获得癌症患者死亡结局的比例。[结果]第一轮随访研究最终纳入患者11 626例,追踪到4 897例(42.12%)死亡患者;其中,通过死因监测系统追踪3 882例(33.39%)死亡患者,通过公安户籍补充追踪993例(8.54%)死亡患者,主动随访更新死亡信息22例(0.19%)。第二轮随访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为11 938例,合计追踪到死亡患者6 053例(50.70%);其中通过死因监测系统和公安户籍系统更新死亡6 041例(50.60%),主动随访补充死亡信息12例(0.10%)。分癌种来看,随访结局为死亡的癌种比例最高的是肝癌(87.63%),最低的是甲状腺癌(2.20%)。[结论] 在大连采用被动随访与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可精准获得癌症患者生存结局。通过人群肿瘤发病登记数据与公安户籍、死因监测、医保数据、医院诊疗记录匹配的被动随访方式可追踪到95%以上患者生存结局。随访结果将为进一步评估该地区癌症患者生存率、优化我国城市地区人群癌症随访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分析我国胃癌发病变化趋势,预测2020年全国胃癌发病率和发病数。[方法]提取2000~2014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有连续数据的22个肿瘤登记处的胃癌发病数据,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胃癌发病情况的趋势。对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拟合对数线性模型并预测各年龄组2020年的发病率,结合联合国的人口估计值预测2020年全国胃癌发病情况。[结果] 2000~2014年肿瘤登记地区胃癌发病率趋势平稳,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为0.2%;标化率下降明显,AAPC为-2.9%;发病数上升明显,AAPC为2.8%。2020年预计全国胃癌发病率为24.30/10万,新发病例数约为34.6万(男性23.7万,女性10.9万)。[结论] 我国胃癌发病率已趋于平稳,但总发病数还将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数据来自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肿瘤登记资料,采用全国2000年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进行人口标化。[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新发病例共7735例,死亡病例6315例。食管癌的发病粗率为13.21/10万,中标率为7.62/10万,世标率为8.29/10万。食管癌的死亡粗率为10.78/10万,中标率为5.69/10万,世标率为6.65/10万。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和年龄均呈正相关。发病在0~39岁年龄段处于较低水平,在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77.91/10万。死亡主要见于40岁之后,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为89.33/10万。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浙江省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开始呈下降趋势,但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需进一步加强对食管癌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罗丹  刘琼  马旭 《中国肿瘤》2019,28(2):105-109
摘 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4年卵巢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评价其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根据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数据,计算并分析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卵巢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年龄标准化率等指标。[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间共报告新发卵巢癌病例2255例,占同期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2.51%,中标发病率为5.33/10万,世标率为5.08/10万,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不同的变化趋势,35岁之后发病率迅速升高,65~岁组发病率达到顶峰(16.03/10万),70岁以后开始下降。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卵巢癌死亡754例,占同期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98%,中标死亡率为1.54/10万,世标率为1.53/10万,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后死亡率迅速升高,75~岁组死亡率达到顶峰(8.19/10万)。[结论] 浙江省卵巢癌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但死亡率仍然有持续上涨的势头,应进一步加强卵巢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晶昱  周衍  林永添 《中国肿瘤》2021,30(4):241-249
摘 要:[目的] 分析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对10个符合评价标准的登记地区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人口标准化率根据全国 2000 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 Segi’s 世界人口结构计算。[结果] 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恶性肿瘤病例18 359例,死亡病例10 560例;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68.12%,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1.62%,死亡发病比(M/I)为0.58。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粗发病率为284.19/10万(男性316.79/10万,女性250.43/10万),中标率为208.13/10万,世标率为202.62/10万,累积率(0~74岁)为23.20%,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粗死亡率为163.47/10万(男性217.03/10万,女性107.99/10万),中标率为112.93/10万,世标率为111.46/10万,累积率(0~74岁)为13.11%,城市地区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脑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8.21%。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脑肿瘤和胰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1.58%。[结论]肺癌、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是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的主要恶性肿瘤,同时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上升明显,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开展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于1990年3月中旬对萧山市级3所综合性医院进行了恶性肿瘤的漏报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医院恶性肿瘤报告率为21%,漏报率为79%。经基层卫生院肿瘤医师报告与站登记处核实后的病例登记率达36.97%漏报率为63.03%。其中企事业单位病例漏报79.3%,城镇居民病例漏报90.9%,农村居民病例漏报53.2%。现将调查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云卿  朱洪挺  胡春生 《中国肿瘤》2021,30(10):754-758
摘 要:[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浙江省永康市胃癌的发病与生存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3—2018年永康市肿瘤登记处上报于浙江省癌症中心/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的肿瘤登记资料,计算胃癌发病例数、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0~74 岁累积率、35~64岁截缩率、年龄别发病率、5年患病率和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2013—2018年永康市共报告新发胃癌1 154例,粗发病率32.06/10万,中标率为18.57/10万,世标率为18.19/10万。胃癌发病率在0~39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逐渐上升。发病部位中贲门癌占比10.57%(122/1 154),远端胃癌占比42.98%(496/1 154);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新发胃癌的71.40%(824/1 154)。胃癌患者5年患病率为73.47/10万,5年生存率为31.8%±1.5%。[结论] 永康市处于胃癌高发区域,且胃癌患者生存率低,应开展胃癌致病因素宣传教育,并针对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65岁以上男性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马晶昱  肖景榕  周衍 《中国肿瘤》2018,27(3):167-173
摘 要:[目的] 描述分析2013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和评价方法,对9个符合评价标准的肿瘤登记地区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结果] 2013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恶性肿瘤病例12 386例,死亡病例8129例;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68.93%,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0.84%,死亡/发病比(M/I)为0.66。全省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51.18/10万(男性307.84/10万,女性193.32/10万),中标率为196.26/10万,世标率为192.28/10万,累积率(0~74岁)为22.71%;粗死亡率为164.85/10万(男性227.33/10万,女性101.04/10万),中标率为125.53/10万,世标率为123.91/10万,累积率(0~74岁)为14.64%。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甲状腺癌、子宫体癌和前列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8.02%。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脑肿瘤、白血病、胰腺癌和子宫体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32%。[结论] 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是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的主要癌肿,应作为福建省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根据2016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估计我国201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全国上报2013年肿瘤登记数据的347个登记处数据进行评估,255个登记处的数据符合标准。将入选的登记处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别以及恶性肿瘤类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结合2013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标准人口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和Segi’s标准人口结构为标准。[结果] 2013年纳入分析的255个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226 494 490 人(其中城市111 595 772 人,农村114 898 718 人)。病理诊断比例(MV%)为67.89%,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1.81%,死亡/发病比(M/I)为0.62。据估计,全国2013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死亡病例222.9万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 /10万(男性293.79/10万,女性246.21/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90.17/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 186.15/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1.60%。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83.79/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93.53/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55.27/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85.42/10万。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3.83/10万(男性201.67/10万,女性124.06/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09.95/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08.94/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2.33%。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61.48/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04.57/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66.57/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16.42/10万。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新发病例的66%。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70%。[结论] 肿瘤登记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基础,可为制定中长期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我国城乡地区肿瘤负担差异明显,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CTL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及60例不同临床分期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 CTL细胞相对百分比、凋亡情况及CTL细胞表面Fas(CD95)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CTL细胞相对百分比含量高于健康体检者[(26.4%±9.2%) vs (19.7%±4.7%),P<0.05]。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 AnnexinV+CTL细胞凋亡率高于健康体检者[(25.3%±6.5%) vs (12.1%±6.5%),P<0.05]。肝细胞肝癌患者Fas+CTL细胞含量高于健康体检者[(62.2%±18.5%) vs (42.6%±16.5%),P<0.05]。Fas表达与CTL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不同TNM分期患者CTL细胞凋亡能力不同,随着病情程度恶化,细胞凋亡水平增加[(27.7%±5.9%) vs (20.6%±5.1%),P<0.001]。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TL细胞的百分比增加,提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存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但是基于Fas/FasL途径的CTL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可能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杰  朱丽萍  杨旭丽 《中国肿瘤》2018,27(4):241-245
摘 要:[目的] 评估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按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和评估标准,对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共339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纳入标准,分析全国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结果] 2014年,339个肿瘤登记地区覆盖人口为288 243 347人(城市地区144 061 915人,农村144 181 432人)。皮肤黑色素瘤病理学诊断比例为95.95%,仅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0.48%,死亡/发病比为0.53。2014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新发皮肤黑色素瘤病例数为6761例,粗发病率0.49/10万,中标发病率为0.35/10万,世标发病率为0.34/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0.04%。城市地区发病率为0.54/10万,中标发病率为0.36/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0.44/10万,中标发病率为0.33/10万。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皮肤黑色素瘤死亡病例数3637例,粗死亡率0.27/10万,中标死亡率为0.17/10万,世标死亡率为0.17/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02%。城市地区死亡率为0.32/10万,中标死亡率0.19/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0.21/10万,中标死亡率0.14/10万。[结论] 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和死亡在城乡地区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城市地区50岁以上人群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吴丹  左政  刘杏 《肿瘤学杂志》2019,25(9):813-816
摘 要:[目的] 调查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横断面调查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间的肿瘤住院患者565例,采用PG-SGA行营养状况评估。 [结果] 565例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其中,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46.5%,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36.5%。男性肿瘤患者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及重度营养不良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均<0.001)。≥65岁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比率明显高于<65岁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发生重度营养不良比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分别为27.4% vs 16.4%,45.9% vs 16.4%(P<0.05)。[结论]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尤以男性、老年患者、晚期肿瘤及消化道肿瘤患者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