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阶段心理干预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和多阶段心理护理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Gens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入组2年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且与常规心理护理组比较,多阶段心理护理组SAS[(65.74±3.95)分比(61.13±3.87)分]、SDS[(70.14±5.69)分比(65.59±5.70)分]和Gensini评分[(40.33±4.30)分比(35.14±3.61)分]下降更显著(P均=0.001);多阶段心理护理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13.75%比31.25%,P=0.008)。结论:在再血管化治疗后给予冠心病患者多阶段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 [(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 [(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姿势控制和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及FAC分级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治疗4周后,联合训练组下肢FMA评分[(22.61±1.84)分比(25.84±1.67)分]、BBS评分[(23.28±1.92)分比(28.82±1.36)分]以及FAC分级[(2.96±0.71)级比(4.02±0.46)级]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姿势控制训练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平衡,提高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改良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12周后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12周后两组FMA、MBI、BBS、6MWD均明显增加,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改良康复组FMA[(53.23±5.13)分比(60.67±5.67)分]、MBI[(57.83±6.11)分比(69.93±6.74)分]、BBS[(41.45±4.12)分比(50.53±4.56)分]、6MWD[(179.46±24.62)m比(211.34±26.71)m]增加更显著,SAS[(50.75±2.56)分比(41.11±1.53)分]和SDS[(51.34±3.35)分比(40.78±2.11)分]得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积分上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改良康复组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和康复运动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和6min步行距离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均明显提高,康复运动组6min步行距离和日常生活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运动组BNP[(525.3±113.2)pg/ml比(252.2±114.5)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LVEF[(43.46±9.12)%比(47.24±8.46)%]、6min步行距离[(286.6±46.2)mm比(582.5±55.3)mm]和日常生活评分[(65.12±17.6)分比(82±14.8)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吸气肌训练(IMT)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运动能力、内皮功能及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慢性HFpE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与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综合IMT训练),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踝肱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6MWD[(288.33±24.66)m比(329.85±35.50)m]、FMD[(4.52±0.41)%比(4.80±0.45)%]均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1.24±0.19)mg/L比(1.01±0.21)mg/L]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baPMV、ABI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综合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运动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路径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PCI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NSTEMI PCI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路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康复路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1.7%比75.0%,P=0.01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路径组SAS[(50.3±4.8)分比(31.9±4.3)分]、SDS评分[(49.6±4.1)分比(32.7±3.8)分]降低更显著,生活质量评分[(72.9±5.8)分比(83.6±6.3)分]提高更显著(P均=0.001)。康复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0.0%比26.7%,P=0.018)。结论: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给予康复路径治疗,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94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氨氯地平)和联合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91.49%比74.47%),P=0.02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BP、DBP和FINS水平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FPG水平显著降低,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BP [(144.02±11.24)mmHg比(129.75±10.07)mmHg]、DBP [(85.20±7.27)mmHg比(75.72±8.13)mmHg]、FPG [(7.14±0.47)mmol/L比(6.72±0.51)mmol/L]和FINS [(19.28±3.24)μU/ml比(16.18±2.39)μU/ml]水平降低更显著,血清25-(OH)D3水平[(26.37±3.87)μg/L比(32.48±4.22)μg/L]升高更显著,P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712。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糖代谢,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为40h;常规治疗组(100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评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体外反搏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时平板运动试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89%比70%,P<0.05);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2.16±0.69)级、(2.01±0.56)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CCS心绞痛分级[(2.72±0.46)级、(2.26±0.72)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SAQ评分[(65.96±11.78)分、(70.81±8.81)分比(76.49±8.65)分]、6MWD[(339.44±83.37)m、(380.46±87.99)m比(427.93±63.32)m]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疗法,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网膜素-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各60例,两组均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等干预基础上给予不同药物。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清网膜素-1、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血脂(除HDL-C显著升高外)、血清ET-1、Hcy水平均显著降低,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血清NO、网膜素-1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血脂(除HDL-C显著升高外)、血清ET-1[(136.42±15.57)μg/ml比(116.57±13.28)μg/ml]、Hcy[(15.46±3.25)μmol/L比(10.58±3.11)μ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IMT[(1.43±0.21)mm比(1.26±0.19)mm]、斑块面积[(22.53±1.28) mm~2比(20.67±1.14) mm~2]显著减小,血清NO[(102.43±12.37)μmol/L比(129.84±13.36)μmol/L]、网膜素-1[(176.57±45.20)μg/ml比(198.73±45.38)μg/m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采用银杏酮酯滴丸并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压、降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为2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比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以及血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168例患者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共68例,占40.48%。感染组患者的WBC[(9.87±0.95)×10~9/L vs(6.42±0.84)×10~9/L]、RDW[(13.92±0.98)%vs(13.05±1.02)%]、PDW[(11.78±1.02)%vs(11.01±0.94)%]和BNP[(852.68±9.35)vs(215.71±10.04)pg/m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LVEF水平[(56.49±7.82)%vs(60.02±6.18)%]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感染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25例,未感染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5例,感染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36.76%vs 5.00%,P0.001)。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CPIS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1.58±0.23)vs(1.01±0.19),P0.001]。结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提示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下肢肌力与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电刺激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持续康复运动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及神经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87.23%比68.09%,P=0.026);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力评分[(1.96±0.45)分比(1.43±0.41)分]显著下降,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24.54±3.76)分比(29.98±3.82)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BI)[(69.02±6.29)分比(79.46±6.35)分]、博格平衡量表(BBS)[(44.56±5.71)分比(52.14±5.79)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3.92±0.46)分比(4.61±0.49)分]、Tinetti步态测量表评分[(6.57±1.13)分比(8.06±1.24)分]均显著增加(P均=0.001)。结论:持续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增强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肌力,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00例,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0例)、阿托伐他汀组(180例)、辛伐他汀组(6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他汀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脂(除HDL-C水平均显著升高外)、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IMT、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P均0.01);治疗后,与辛伐他汀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血脂(除HDL-C水平升高更显著外)、hsCRP[(7.05±2.48) mg/L比(5.09±2.48) mg/L比(3.98±2.78) mg/L]水平、NIHSS评分[(4.89±1.85)分比(4.34±1.75)分比(3.98±1.99)分]、mRS评分[(2.56±0.58)分比(2.39±0.48)分比(2.01±0.41)分]显著降低,IMT[(1.32±0.54)mm比(1.13±0.51)mm比(0.88±0.33)mm]、斑块面积[(21.2±4.8)mm~2比(19.2±3.5) mm~2比(16.7±3.9) mm~2]显著减小,且瑞舒伐他汀组上述指标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抑制血管炎症的发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三种他汀类药中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最好,阿托伐他汀次之、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身心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综合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各50例。疗程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不同方式护理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01);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康复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程度[(5.2±2.1)分比(3.6±1.1)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39.8±4.1)分比(35.6±6.3)分]、心绞痛发作频率[(11.3±2.2)分比(9.1±2.1)分]、SAS[(25.4±3.5)分比(15.8±3.2)分]及SDS[(37.8±4.1)分比(25.0±3.3)分]评分下降更显著(P均=0.001),护理满意度(42.00%比64.00%)明显提高(P=0.028)。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心功能状态,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作用。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治疗前、后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早期康复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完全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52%比18%),P均=0.001;治疗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早期康复组MRSS[(5.87±1.21)分比(2.69±1.01)分]、SAS[(49.96±3.98)分比(44.56±3.12)分]、SDS[(49.89±3.85)分比(45.38±3.15)分]得分及SDSS各项维度得分均显著降低,SF-36[(89.76±7.23)分比(93.98±8.09)分]得分显著增加,患者总满意率显著提高(70%比90%),P0.05或0.01。结论:PCI术后早期康复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并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降压药联合应用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08-10-2011-10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58.9±10.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仅给予后述降压药治疗)和观察组(依那普利5mg,2次/d和吲达帕胺2.5mg,1次/d,如有药物不良反应则改用氨氯地平5mg,1次/d或尼群地平10mg,3次/d,同时给予氟西汀20mg,早晨服1次),每组50例,治疗8周。疗程结束时观察血压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3月后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未能降到高血压治疗目标值。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36.0±4.0)比(155.0±3.2)mmHg]和舒张压[(79.0±3.1)比(92.0±1.5)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降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比64%,P<0.01)。治疗后观察组SAS(38.9±9.1比54.6±7.6)和SDS(37.9±9.1比58.8±10.6)评分均降低(均P<0.01),而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的体力状况、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的得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者效果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物理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ADL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AS I级(16.33%比34.69%)、I~+级(26.53%比48.98%)比例显著升高,MAS II级比例(42.86%比14.29%)显著降低(P0.05或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MAS分级情况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16.79±4.52)分比(20.58±4.44)分]、下肢FMA评分[(19.77±5.06)分比(24.62±6.47)分]、ADLS评分[(49.16±11.20)分比(58.82±11.48)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降压对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12周。测量比较三组总有效率、血压达标情况、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 (CysC)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139。与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时间显著缩短[(10.84±2.79)月比(10.75±3.31)月比(8.20±1.46)月,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UAER、Scr、血清CysC和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2周后,与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UAER [(130.55±12.72)μg/min比(135.63±17.64)μg/min比(112.25±13.34)μg/min]、Scr [(79.32±6.13)μmol/L比(80.25±5.97)μmol/L比(68.04±5.56)μmol/L]、血清CysC [(1.14±0.23)mg/L比(1.21±0.26)mg/L比(0.76±0.17)mg/L]及BUN [(5.16±1.13)mmol/L比(5.79±1.03)mmol/L比(4.23±0.56)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氨氯地平组BUN水平显著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或0.01。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757。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对肾功能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药方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CI术后患者150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和运动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两组均接受干预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得分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2周后运动训练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WD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NYHA分级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干预后SAQ各项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训练组干预后LVEF [(54.19±7.75)%比(60.63±9.28)%]、6MWD [(437.49±21.37)m比(453.26±31.76)m]以及SAQ各项得分升高更显著,LVEDd[(5.24±0.83)cm比(4.72±0.78)cm]和NYHA分级[(1.78±0.72)级比(1.43±0.67)级]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运动训练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67%比18.67%),P=0.027。结论: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治疗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