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柱凝胶法应用于血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平 《广州医药》2007,38(2):60-62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输血前检查的血型鉴定中应用.方法 对8 052例病人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其中200例与传统手工操作法同时进行血型鉴定.结果 微柱凝胶法操作标准化、灵敏度、特异性、客观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微柱凝胶卡式血型鉴定法操作简便,结果判定清晰准确,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鸿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90-4091
众所周知,血型鉴定的正确与否对患者的输血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使用的试管法由于使用的试管多,以及手工加试剂等操作步骤多而增加了鉴定过程中人为错误的概率。我院从2005年开始用微柱凝胶法取代试管法检测患者血型,现就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卡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血型鉴定、交叉配合、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及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中的检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标本用量少、结果可长期保存、可标准化等优点.笔者提取了自2005年以来用微柱凝胶卡的方法检测的40000例血型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评估微柱凝胶卡在血型鉴定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敏度,并总结了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以其准确性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强等优点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认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原法(人工加样法)操作步骤相对繁琐,用血量及试剂用量相对较大,为此,笔者在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对原法进行了改良,应用几年来,效果非常满意,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对我院258例婴幼儿患者进行正反血型鉴定,并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试管法。结论 采用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其操作简单、快速、敏感、准确性好,是血型鉴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9386次。17例Rh(-),交叉配血3948人次。结果44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中,35例是假阳性。3948人次的交叉配血中,发现38例是假阳性。38例阳性结果用聚凝胺法复做交叉配血,只出了4例阳性。结论微柱凝胶法目前是一种较先进的血型定型和交叉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验的必检项目,更是输血安全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基层医院中,血型鉴定大多仍沿用常规的玻片法和试管法。但因个体疾病、基因变异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疑难血型,用常规方法和试剂往往难以确定。随着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前检验工作中的逐渐推广,其敏感性强、结果直观的优点对疑难血型鉴定工作的结果判断分析与处理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疾病对ABO血型抗原性的影响及其血清学特性分析.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单克隆抗体血型分型试剂和RBC试剂,对100例患者和30例献血员的RBc(检测抗原)和血清(检测抗体)进行正反定型,测定血型抗原性和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9.
刘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86-8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输血血型配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就我院2008~2009年需输血的患者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同时用聚凝胺交叉配血法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结果在493例交叉配血中有7例主侧交叉不合,11例次侧不合。其中7例主侧不合样本中,4例检测出抗A或抗B,3例发现有效凝块;次侧发生不合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或弱阳性,抗体筛查阴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0.01)。结论微柱凝胶法比聚凝胺法进行血型配伍有着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对绵阳地区不同年龄段ABO血型及Rh血型的鉴定性能。方法选择该地区4 500例血型鉴定样本,同时用国产微柱凝胶卡技术和进口微柱凝胶卡技术两种方式进行ABO血型及Rh血型的鉴定,并对样本按照年龄进行分组:0-12岁组846例,13-20岁组269例,21-30岁组166例,31-40岁组356例,41-50岁组530例,51-60岁组648例,61-70岁组1273例,〉70岁组412例。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国产微柱凝胶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A抗原、B抗原、Rh抗原检测结果比较国产微柱凝胶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测定A抗原、B抗原及Rh抗原检测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2种微柱凝胶卡测定A抗原、B抗原及Rh抗原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国产凝胶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测定A抗原、B抗原及Rh抗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对不同年龄段ABO血型及Rh血型均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能够满足临床对于血型鉴定的要求,且成本较进口卡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徐爱蕾 《医学综述》2011,17(17):2658-2660
随着对输血认识的提高,血型抗体分为规则抗体和不规则抗体两类。ABO血型以外的抗体称为不规则抗体,它是临床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输血反应的诊断与预防,特别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来说,是确保其输血安全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对稀有血型系统的认识,建立一个完整的血型资料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陈华  伍燕  王娇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26):3079-308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采集其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例患儿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4例(87.1%),抗体游离试验阳性56例(90.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9例(95.2%);采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2例(67.7%),抗体游离试验阳性48例(77.4%),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2例(83.9%);两种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χ2=3.86,P=0.04;χ2=4.21,P=0.0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敏感性高于试管法,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卢磊  刘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38-39
目的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探讨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57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在157例患者中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9例(43.9%),其中ABO-HDN64例(92.8%),Rh-HDN5例(7.2%)。在64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29例,占45.3%,B型35例,占54.7%。ABO-HDN患儿A型与B型分布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6,P0.05)。出生天数≤3d的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65.2%(58/89),明显高于4~7d的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20.8%(11/53),7d的15例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新生儿血标本早期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脂质代谢与AMI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用磷钨酸钠Mg2+一步沉淀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亚组分(HDL2C和HDL3C);用单向火箭负度电泳法检测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对AMI患者(5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取血检测。结果:疾病组血清TG,apo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4,3.389,P均<0.05);而HDLC,HDL2C,apoAI水平及HDL2C/HDL3C,apoAI/apoB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996~2.762,P<0.05,0.01);结论:血清apoB水平升高可促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用免疫透射电镜技术对正常人体的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细胞的ABH物质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固定液、不同的包埋剂及不同的免疫染色方法对细胞超微结构及抗原反应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用2%多聚甲醛及0.2%戊二醛混合固定液、Epon812包埋液及免疫胶体金包埋后染色法是研究ABH物质亚细胞定位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检测了23例卵巢恶性肿瘤、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2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明显降低(P<0.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RICR)显著升高(P<0.0001)。血清中红细胞知性因子对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降低,而抑制率升高。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应用Wave Intensity技术检测临床评估高血压血瘀证的可行性。方法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高血压65例血瘀证和62例非血瘀证患者,及50例健康者检查,获取W1(前向压缩波)、W2(前向膨胀波)、NA(低振幅负向波)、时间参数(R-W1、W1-W2)等数据。结果高血压非血瘀证组的W1值较对照组增高,而血瘀证组W2、NA值较非血瘀证和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WI技术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综合评估血瘀证患者的心脏、血管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