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大块软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无方法治疗,干细胞技术出现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采用新型的支架材料“壳聚糖-胶原蛋白”结合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给动物模型是一种较新的尝试。 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P2代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同时制备“壳聚糖-胶原蛋白”支架和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用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壳聚糖-胶原凝胶填充,另一条关节用没有细胞的支架或不做处理。其中12个关节作为实验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8个关节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8个关节作为单纯支架组(未植入细胞)。造模后于2,4,8,16周进行组织学评分并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16周移植的细胞一致分化为软骨细胞,大部分软骨缺损区被新生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实验组关节修复良好。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可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关键词:壳聚糖-胶原凝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组织学变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06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具有向中胚层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等分化的能力。 目的:验证用组织工程方法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03/2007-12-30在沈阳医学院临床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20只两三月龄的健康新西兰白兔,雌雄不限。 方法:①诱导分化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加入地塞米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培养1周,再将转化生长因子β替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3周;以不加诱导剂细胞做对照。②取20只兔,建立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0只膝关节内植入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植入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植入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2,4,6,8周时处死实验组处死2只,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处死1只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学。②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③大体标本观察。④X射线观察。⑤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①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类似于软骨细胞样形态。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4周后,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P < 0.05)。③术后8周,实验组标本修复组织表面光滑,与周围软骨间界限模糊不清;X射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宽,软骨下骨质囊变得到改善;组织切片观察显示与正常软骨细胞基本上一致。 结论: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证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肾脏并可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而恢复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目的:综合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9-01/2009-12期间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肾脏疾病防治相关的文献,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肾脏疾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英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文献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肾脏疾病相关,且以近5年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重复性文章及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多种肾脏疾病的恢复,通过向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分化及促进肾脏分泌等机制对肾脏疾病起到治疗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肾脏疾病多停留在试验阶段,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模型,临床研究开展不多,主要在IgA肾病及一些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淀粉养变肾损害、转移性肾细胞癌等中应用,且大多都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1968年。Friedenstein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类可以单克隆形式增殖.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与集落方式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这类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完全不同。实验发现在体外培养这类细胞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其所处的微环境,这类细胞可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间充质来源的细胞类型分化,在体内移植后同样具有这一特性,因而将其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因其固有的侵袭生长特性,使现阶段临床所实施的各项治疗措施总难以彻底清除浸润于实质深部或远离肿瘤床部位的散在瘤细胞,而这些散在细胞也成为胶质瘤术后复发、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随着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展开,现已发现包括自杀基因、反义基因、野生基因替代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基因治疗靶的和治疗策略。但回顾多年来基因治疗所选择的转基因载体(包括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因其在目的基因转染率、表达率及恒定表达和免疫源性等方面各自存在的不足,很难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肾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研究发现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肾脏并且分化为肾脏细胞,参与损伤肾组织的修复,但对其修复作用途径尚无公认。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肾损伤的可能治疗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3/09在南昌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清洁级SD大鼠56只。雄鼠8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雌鼠48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16只/组。荧光染料DAPI为Biotium Inc产品,蓖麻血凝素为Vector Laboratories产品,BrdU为Sigma产品。 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DAPI进行标记,调整细胞数为1.5×1010 L-1。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不予结扎肾血管。缺血45 min后,细胞移植组经下腔静脉注入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输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移植后各组每天腹腔注射BrdU,其后留取血标本和肾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布,采用能与肾小管内腔壁特异结合的蓖麻血凝素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反映肾组织细胞的增殖状况,检测血清肌苷、尿素氮水平。 结果:移植后第3天可见少量DAPI阳性细胞,第4天DAP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 < 0.05),且多数DAPI标记细胞能结合蓖麻血凝素,DAPI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脏外髓质肾小管中,肾皮质和内髓质阳性细胞很少,而肾小球内则未见DAPI阳性细胞。假手术组肾组织细胞增殖非常弱,移植后第4天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移植后第2,3,4天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 < 0.05),其分布类似于DAPI阳性细胞。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 < 0.05);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苷水平移植后第1,2,3天均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移植的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并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肾脏本身的细胞增殖再生;对肾损伤后早期肌苷、尿素氮的升高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这种早期对肾功能的保护与其迁移定居到肾脏局部、分化修复损伤的肾小管无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构建种子细胞与载体材料的复合体时,种子细胞的接种密度是影响复合体成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关于种子细胞的接种密度认识尚不统一。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观察构建复合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接种密度。 方法:体外单层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不同的细胞密度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异种骨基质明胶上,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骨基质明胶中的黏附生长情况。制备SD大鼠双侧桡骨骨干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4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修复骨缺损,所用的接种细胞密度分别为1×108 L-1、5×108 L-1、1×109 L-1、5×109 L-1。各组于第2,4,8,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大鼠的术肢活动情况,X射线放射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方法,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4种细胞密度与骨基质明胶复合培养24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基质明胶上的黏附率随着细胞接种密度的增高而增高,当密度为1×109 L-1时,黏附率最高为(76.00±2.94)%,继续增加细胞密度其黏附率反呈下降趋势。复合培养7 d,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材料上均有细胞黏附生长。X射线放射学评分显示,同一组别8,12周评分均高于2周评分(P < 0.01);第4,8,12周1×109 L-1组与5×109 L-1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均高于其余两组(P < 0.01)。组织学评分结果表明,同一组别8,12周评分均高于2周评分 (P < 0.01)。结果提示,在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密度维持在1×109 L-1最佳。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诸多研究已经报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具部分功能的类肝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 目的:总结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09-12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衰竭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衰竭”或“肝干细胞,肝脏疾病” 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中英文共37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用于肝衰竭治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转分化和细胞融合。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逐渐开展应用至肝衰竭治疗中,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动员后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复合后注入关节腔内,探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 2006-08/2007-11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3月龄,雌雄不限,体重2.0-2.5kg。购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SCF)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2月龄兔外周血后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鉴定后,取P3代细胞冻存备用。分别于3月龄兔双膝关节股骨内外髁负重区制造软骨缺损区。以透明质酸钠为细胞载体材料,将它与MSCs混合制成细胞混悬液,于术后一周开始关节腔内注射(0.5ml),每周一次,连续三次。与透明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治疗后12周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处修复情况、新生组织类型及有无免疫反应。结果:①兔外周血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的形态相似,能够进行原代培养。②膝关节内注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后未见红肿等现象发生,关节活动良好。③治疗后12周时,试验组部分缺损区基本被软骨样组织填满,表面较平整光滑。但部分边界尚可见,浅层纤维化较明显。外周血MSC组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同种异体外周血MSCs较为安全。动员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短期内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直接植入、复合细胞植入以及加入生长因子植入。近年来,复合细胞植入和加入生长因子植入的研究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 目的:观察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及口腔研究室完成。 材料:取成年牛长骨骨骺端,经脱脂、脱蛋白、煅烧处理后制得煅烧骨。将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加到煅烧骨上制备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将富血小板血浆因子滴加到将要植入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上,制得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 方法:用牙钻在Wistar大鼠左侧下颌骨下缘备出1.0 cm×0.8 cm大小缺损,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将煅烧骨直接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将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将含富血小板血浆因子的煅烧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中。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组煅烧骨在4,8,12周的成骨情况。 结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组煅烧骨在4,8,12周3个时间点的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煅烧骨及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煅烧骨(P < 0.01),对照组和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之间的成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的煅烧骨可以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创伤之一,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其损伤还可造成心血管和代谢的运动适应性减退和失用性肌萎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无排斥反应等优点为其在膝关节损伤的防治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应用,旨在为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1994-01/2010-05的文献资料,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膝关节损伤” 为中文检索词,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ports, knee injuries” 为英文检索词。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共选取了34篇论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结论: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特性、临床应用以及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运动性膝关节软骨、肌腱、肌细胞和半月板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取材方便、创伤小且易于从骨髓中分离等的优点为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促进其肌腱的修复和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分离方便,扩增迅速,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合自体移植的特点,同时是骨组织工程中合适的种子细胞。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并利用转基因或其复合支架修复骨缺损所具有的优势。 方法:检索1990/2009 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在骨缺损方面的应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s,Repairing,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28篇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文章从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优势,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及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适当的支架材料结合,或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导入外源目的基因诱导成骨的基因治疗来修复骨缺损的方法,给骨缺损的治疗带来光明的前景。但同时也存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存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合适的条件,哪些因子能有效促进新骨形成,载体材料及体内植入方式,以及如何将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的方法结合起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参与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内骨组织工程是在骨或非骨部位植入具有骨诱导活性的生物材料,利用机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去构建组织工程骨,以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所具备的优良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为骨移植开辟新的治疗途径。然而,其相关干细胞来源尚不清楚。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是否参与生物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 方法:分离纯化雄性beagle犬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雌性beagle犬体内,建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期将双相钙磷陶瓷植入受体犬竖脊肌内。6周后,获取骨构建物标本,利用原位荧光杂交技术对骨移植物Y染色体进行示踪。 结果与结论:原位荧光杂交结果显示Y染色体在骨构建物中有荧光信号表达,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募集到异位生物材料处,形成骨组织。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是生物材料异位诱导成骨干细胞来源之一。 关键词:双相钙磷陶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5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心、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应用。 目的:对国内外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12/2009-12关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超顺磁性氧化铁,干细胞,标记,磁共振成像”或“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tem cells, lab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近5年内文章内容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4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4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以往通过光镜识别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中,必须用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从体内取得组织才能进行细胞探测,这显然不适合进行动态观察,更不适用于临床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可以有效地进行活细胞标记,而这种标记方法不会影响细胞的活力、生长、分裂、迁移、分化等生物学功能,对细胞没有毒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用MRI进行活体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15.
Totally three articles focusing o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under hypothermia, gene-modified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simpl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于运动性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目前有关脊髓损伤的研究尚不充分,且缺乏对其机制及其良好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特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运用于脊髓损伤的应用,为制定运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1/2010),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ports Knee injurie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1/2010),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性脊髓损伤”为检索词。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到85篇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实验设计科学性较差的文献,共25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反应性分泌各种营养因子及生长因子,以增强神经的保护作用和促进局部微血管再生,从而起到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但运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缺血、缺氧、运动性自由基的产生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其结果的相关问题仍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予以一一证实。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