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皮麻木     
<正> 刘某,女,33岁。1989年3月18日初诊。患者头皮麻木年余,屡治乏效,来院求治。现证:头皮麻木,木重于麻,麻木处浮肿,扪之发热,兼头重眩晕,口干舌苦,胸脘满闷,呕恶吐涎,肢体倦怠,酸困乏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沉。理化检查均未见异常。辨证属痰湿阻络,治以化痰祛湿通络。方选消痰饮加减:茯苓20g,半夏15g,陈皮、南星、天麻、桔梗、枳壳各12g,炒蒌仁16g,黄苓10g,细辛、甘草各6g,水煎服,日服1剂,2次分服。服药3剂,头皮麻木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3剂,头皮麻木基本消失,浮肿已去,守方连服5剂,病乃痊愈,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按:此病多由劳倦伤脾所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湿阻于经络,  相似文献   

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黄连、半夏、栝蒌组成.功能清热消痰开结,为痰热互结心下之小结胸病而设.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内科急症,收到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1 支气管哮喘傅某,男,31岁,1983年3月6日就诊.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近20年,2天前因感冒而诱发.刻下见:喘息不能平卧,喉中痰鸣,咳嗽吐白色粘痰,量多难咯,胸脘满闷,渴不欲饮,曾用抗生素等治疗疗效不显.诊见:舌暗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痰热互结,肺失肃降.治宜清热化痰开结,佐以降逆平喘.方用小陷胸汤加味:黄连12g,半夏10g,栝蒌30g,浙贝12g,桔梗12g,地龙15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咳喘渐平,能平卧入眠,咯痰爽快,但量仍多.上方稍事加减,又服3剂而愈.  相似文献   

3.
梅核气辨治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核气是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以及胸闷不舒,情绪不宁等各种症状。笔者临症以四法辨治,取得满意疗效,简介如下。1利气化痰法患者胡某,女,34岁,农民,1998年4月21日初诊。发病前半月与他人发生争吵后,遂出现闷闷不乐,食欲减退,继而出现咽中有物梗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肋满闷,咳嗽、喘急、嗳气、呕吐频作,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缓。辨为肝郁挟痰。治宜利气化痰。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12g,厚朴12g,茯苓10g,生姜6g,苏叶9g,甘草6g,旋覆花(包煎)10g,桔梗6g。服药3剂后,嗳气、咳嗽…  相似文献   

4.
蒿芩清胆汤治疗发热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蒿芩清胆汤组方:黄芩、半夏、陈皮、枳实、竹茹各10g,青蒿、茯苓各15g,青黛1~2g,滑石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若往来寒热重者加柴胡12g;胸脘满胀甚者加苍术12g,川朴10g;若咽红肿痛者加桔梗10g;头沉重甚者加郁金10g。  相似文献   

5.
例 1 何某 ,女 ,4 0岁。 2 0 0 2年 7月 18日初诊。患者自感胃脘痞塞 3年 ,加重 2个月。伴咽部堵闷 ,面容憔悴 ,烧心纳呆 ,食后腹胀痛 ,嗳气 ,大便干 ,2日 1行。舌红苔薄黄腻 ,脉弦滑。于 2 0 0 2年 4月 16日胃镜示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阳性。B超示 :胆囊炎。根据辨证 ,此属肝气不疏 ,气滞犯胃 ,湿浊之邪阻滞中焦。治当宽胸理气化痰。投以小陷胸汤加味。方药 :黄连 6 g ,瓜蒌15g ,半夏 12 g ,柴胡 15 g ,郁金 12 g ,桔梗 10 g ,青皮10 g ,香附 10 g ,白术 10 g ,枳实 10g ,厚朴 10 g ,姜黄9g ,石菖蒲 15 g ,牡蛎 2 0 g ,栀…  相似文献   

6.
李涛 《陕西中医》2000,21(10):471
<正> 治疗方法:方药:甘草15g,半夏、陈皮各6g,茯苓、木通、泽泻各10g,桔梗5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口服。 治疗结果:一般在服药3d后,病情减轻,5~8d作胸透复查,胸水消失。 典型病例:奕某,男,18岁,以发烧胸痛、咳嗽气短7d于1996年8月17日求治,查体T39℃、P120次/min、R28  相似文献   

7.
例一:吴××,男,56岁,干部。1985年8月16日诊。头重如裹,胸脘痞闷,中满不饥,午后微热,有汗不解,已近二旬。曾服中药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方,发热39℃上下,伴口干苦欲饮,饮而作吐,便溏不爽,色呈酱色,小溲短赤,舌淡红嫩胖、苔黄润薄腻,脉濡数。辨为湿热中阻,届中焦湿温,治拟辛开苦泄,佐以疏利肝胆,调畅气血。处方用黄连、生姜各6克,黄芩、姜半夏、制香附、川芎、茯苓皮、杏仁各10克,广郁金12克,枳实、通草各5克,青皮、陈皮各3克。二剂。药后体温降至37.8℃,舌苔转净,脉濡,已不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法 黄芪20g,党参、当归、酒白芍各15g,漏芦10g,通草9g,王不留行8g,丝瓜络12g,甘草6g。猪 蹄汤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加减:乳房胀硬,触之有块加穿山甲、路路通;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胸胁满闷  相似文献   

9.
王金光 《中医研究》2001,14(5):62-62
笔者采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 3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男性 12例 ,女性 2 4例。 19岁~ 30岁 10例 ,31~ 4 0岁 2 0例 ,4 1~ 5 2例 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咽中如有物阻 ,咯之不出 ,吞咽不下以及胸胁满闷、气急作痛 ,或湿痰咳嗽或呕吐 ,苔白润或滑腻 ,脉弦缓或弦滑。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以行气开郁 ,降逆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半夏厚朴汤药物组成 :半夏 10g ,厚朴 10g ,茯苓 15g ,苏叶 10g ,生姜 10g。加减 :若胸胁满闷气急作痛 ,气机郁滞甚者加疏肝理气的柴胡、香附、青皮 ;咯痰稀薄色白胸满气逆者…  相似文献   

10.
李文艳 《河南中医》2003,23(10):72-73
1 梅核气杨某 ,女 ,5 3岁 ,2 0 0 1年 10月 17日就诊。述因与儿媳妇发生争吵纠纷 ,咽喉部有异样感觉伴有阻塞感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 ,曾到五官科检查未发现咽喉阳性体征。伴有颈部如钮紧扣 ,频频清嗓 ,胁肋胀痛 ,胸脘痞闷 ,舌质淡 ,体胖 ,苔白腻 ,脉沉弦。诊断为梅核气。证属痰气互结 ,肝郁气滞。治宜理气化痰 ,疏肝解郁。方药 :柴胡 12g ,半夏 12g,茯苓15g,石菖蒲 12g,郁金 15g ,桔梗 9g,杏仁 10g ,瓜蒌 15g ,白芥子 10g,陈皮 12g,甘草 6g。水煎服 ,药进 6剂 ,咽部阻塞感明显减轻 ,续服 10剂 ,精神舒畅 ,阻塞异物感消失。按 :梅核气为临…  相似文献   

11.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王某某 ,女 ,52岁 ,农民 ,1996年11月 6日初诊。述 1996年 1月开始 ,每日早晨双手指僵硬、疼痛 2 h以上 ,遇冷更甚 ,入冬尤剧。伴脘痞、纳差。检查见双手掌指及指间共有 12个关节肿胀、畸形、压痛、被动屈曲及伸直均感疼痛 ,舌质淡胖、苔白滑 ,脉弦滑。实验室检查 :血沉 4 0 mm/ h,类风湿因子 ( ) ,X线摄片示关节软骨面破坏。证属饮流关节 ,治宜温肺化饮 ,通络止痛。处方 :麻黄 (不去节 ) 15g,桂枝 10 g,干姜10 g,细辛 10 g(久煎 ) ,法半夏 10 g,赤芍 10 g,五味子6 g,炙甘草 10 g,伸筋藤 10 g。水煎服 ,日 1剂。服 5剂…  相似文献   

12.
一、悬饮阎某,男,18岁。病历号14890 1971年4月25日初诊。患者右胸憋闷疼痛二月余,近3日加剧,且咳痰黄稠,发热恶寒,盗汗,纳差腹胀,口干多饮,饮则胁肋胀甚,便干尿少。见其面色萎黄,神情烦躁,声低气怯,舌淡红质干,苔白腻夹黄,脉滑寸细数。x线检查:右下四前肋间一片密实阴影,肋膈角消失,考虑胸膜腔积液。辨证为悬饮内滞,胸阳痹阻,郁久化热。法宜化痰逐饮,疏通胸阳,清肺化痰,方药:葶苈子、杏仁、薤白、白术各  相似文献   

13.
李淑英 《北京中医》2003,22(5):49-49
1 胸痹案王某 ,男 ,6 0岁 ,干部。 1996年 6月 2 1日诊。主诉胸闷痛、头晕。每于劳累或思想紧张时发生阵发性胸闷 ,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向左肩及左上肢放射 ,每次约持续 5~ 10min不等 ,伴心悸 ,气短 ,恶心 ;胃纳差 ,小便黄 ,大便结 ,舌质红 ,苔白腻而厚 ,脉弦滑数 ;血压 14 3/ 83mmHg ,心电图提示 :心肌供血不足。证属胸痹 ,由胸阳不振 ,痰浊上乘所致 ,治宜宣痹通阳 ,化痰通络。处方 :陈皮、半夏、川芎各 10 g ,瓜蒌 30 g ,薤白 12 g ,丹参 15 g ,枳实、元胡各 12g ,茯苓 15 g ,檀香 10 g ,甘草 8g。水煎服 ,1剂 /d。服药 1周后心前区疼痛…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生半夏、旋复花、太子参、藿香各10g,生姜20g,陈皮6g,茯苓15g,柿蒂10攻。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胃热者加黄芩;胃寒者加丁香;肝气郁结者加柴胡。 治疗结果:痊愈(呕吐呃逆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随方1月以上未见复发)91例;治愈率86.5%,显效(主证1月内有复发)10例,好转(主症状及伴随症减轻)3例。半年随访54例未见病情复发。 病案举例:1:张某,女,55岁,1990年9月8日初诊。自诉呕吐反复发作半年余,经某医院胃镜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现呕吐不止,胸胁满闷,胃脘不舒,  相似文献   

15.
寒厥治验1则     
张某,男,48岁,1978年9月26日会诊.输精管结扎术后头昏闷,微咳,手术结节肿痛(如葫豆大).某医先后以五味消毒饮、银翘散、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知柏地黄汤等配合青霉素肌注治疗无效,病情日渐加重.今晨昏仆在地,不省人事,故邀会诊.诊见神识昏蒙,颜面红赤,四肢厥冷,时呕清水,大便稀溏,日2~3次,尿淡黄量多,齿、苔黑滑,舌红紫胖嫩,脉浮大数无力(136次/分),稍按则无.诊为寒厥.证属中虚寒极,阴盛阳浮.有欲脱之势.急拟温中散寒,破阴回阳,化湿降浊,益气固脱.处方:川明参60g,附子(洗盐切片,先煎30分钟)、龙骨、干姜各20g,广藿香、法半夏、桂枝各12g,砂仁(后下)、白蔻(后下)各10g,茯苓、焦术各18g.初前取浓汁200ml,少量频饮,1小时服尽;2、3煎分别取汁150、100ml,各2/小时服尽.尽剂,昏闷止,神识清,四肢略温,面色暗滞无华,头身重病.胃院冷痛,齿、苔黑滑稍退,脉沉细无力.上方去龙骨,加吴萸10g,灵仙18g,  相似文献   

16.
高宏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50-250
三仁汤为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之证 ,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因湿热中阻所致诸疾 ,疗效尚佳 ,此举一二。1 便秘女 ,2 6岁。便秘反复发作 6年 ,曾服泻下、润肠剂 ,停药则发 ,遂来就诊。症见“大便 4~ 6日一行 ,艰涩难下 ,口中粘腻 ,食之无味 ,身困乏力 ,胸脘满闷 ,舌质淡红 ,苔腻微黄 ,脉濡细 ,证属湿热中阻 ,以三仁汤化裁治疗。处方 :杏仁、白豆蔻各 1 0 g,薏苡仁2 0 g,砂仁 3g,半夏、厚朴、木通、苍术、滑石各 1 0 g,枳壳 1 5g,甘草 3g。水煎服 ,日 1剂。随证加减 ,服药 1 8剂 ,诸症皆消 ,随访年余 ,未发。按 :患者因湿热中阻 ,脾失…  相似文献   

17.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锦川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61-961
笔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证 36例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药用 :半夏 6 g ,白术 15g ,天麻10 g ,陈皮、茯苓各 15g ,甘草、生姜各 5 g ,大枣 4枚 ,桃仁、红花、全瓜蒌各 10g。若呕吐频繁加代赭石 15 g ,竹茹 10g ,和胃降逆止呕 ;脘闷、纳呆腹胀  相似文献   

18.
舒鸿飞  俞小平 《新中医》1999,31(9):49-49
1 下病上取愈癃闭郑某,男,70岁,1997年6月8日初诊。小便不通1天。初则小便点滴不畅,茎中疼痛,渐致欲解不出,点滴皆无,窘迫不堪。伴胸脘满闷,倦怠少气,汗多,口干不欲多饮,舌红、苔薄黄而滑,脉弦细。脉症合参,诊为癃闭,证属湿热蕴结,气化不利,兼气阴两虚。急则治标,治用“提壶揭盖”法。处方:桔梗6g,琥珀(打碎、冲服)3g。2剂,每天1剂,水煎服。当天上午服头煎后即有少许尿液排出,服完第2剂后小便通畅。现觉倦怠少气,口干,多汗,小便色黄,茎中灼热。此为气阴两虚,余热未清。拟益气养阴,兼清余热。处方:党参12g,麦冬15g,五味子10g,滑石18g,…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克咳喘合剂气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 6 0例 ,结果 4 5例获得临床缓解 ,11例好转 ,4例减轻。其法 :麻黄、枳壳各 10 g,杏仁、茯苓各 12 g,甘草 6 g。加减 :痰热型加生石膏 30 g,川贝、葶苈子各 10 g;寒饮型加法半夏 12 g,干姜 6 g,五味子 10 g。每日 1剂 ,水煎 2次 ,共煎取浓缩药液 6 0 ml,分 3次作气动雾化吸入治疗。中药气雾吸入治疗慢支急发60例@蒋希勇!222100$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小陷胸汤治疗小儿厌食症,收到较好疗效,举例如下:例1.李×,男,3岁。1987年9月15日诊。纳少厌食已一月。患儿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心下疼痛、拒按,口干渴饮,便溏不畅,舌苔黄厚,脉滑。处方:黄连3克,半夏5克,瓜萎实、茯苓各10克。守方6剂,纳食复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