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急性泪囊炎误诊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病例报告 例1:女,2日龄.患儿因右眼下睑内侧包块伴面部出血45 h以新生儿出血症、右眼睑血管瘤收入院.查体:面部密集针尖大小出血点,右眼睑内侧可见约1.0 cm×1.0 cm×0.8 cm大小包块,呈青紫色,边界不清,质软.查血常规WBC13.3×109/L,凝血相APTT(S)50.90S,APTT(R)1.7,FIB4.609 g/L,疑诊为血管瘤,新生儿出血症.予静脉滴注青霉素、止血敏,3 d后面部出血点逐渐消退,右眼出现溢泪伴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右下睑内侧包块渐变红,并增大至1.5 cm×1.2 cm×1.0 cm,质变硬,排除血管瘤诊断,考虑为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换用先锋霉素Ⅵ静脉滴注及下泪小点注入0.1 ml,肿胀区外敷樟姜膏,1周后红肿消退,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气管插管手术病人120例,年龄11岁~75岁;手术时间2.0 h~5.5 h;术前均排除眼部结膜、角膜炎症及眼部损伤,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1.2 方法 观察组在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后,消毒前将病人上下眼睑分开,将眼膏最大剂量挤入下穹窿结膜内,提起上睑将眼睑闭合,防止眼膏挤出,不得涂在眼球中间,以免引起角膜刺激,导致反射性闭眼、眨眼将眼膏挤出,再将3M透明敷料自上而下粘于病人双睑上.注意使用贴膜时,粘贴部位保持干燥,并确保双睑紧闭,注意不要粘住眉毛[1-4].对照组全身麻醉插管后双眼不作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男,38岁.因右眼被铁锥类似物撞击后眼睑高度肿胀入院.5年前行右眼球摘除及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专科检查:右眼睑高度淤血肿胀;义眼片当时无脱落,外眦部义眼台暴露面积1.0 cm×0.5 cm,周边结膜不规则撕裂出血,并混合有羟基磷灰石粉末.  相似文献   

4.
结膜囊长期暴露于自然界且与眼睑皮肤相延续,出生数小时后就可有非致病菌侵入.结膜囊内的细菌容易引起眼内炎的发生.据报道[1~3],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眼睑和结膜囊,而结膜囊又是内眼手术的必经途径,所以内眼手术术前的结膜囊准备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术前应用抗生素、消毒及冲洗结膜囊,本文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眼膏在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脊柱手术患者眼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轻轻外翻上眼睑,将金霉素眼膏涂于睑结膜内,再用手术膜封住眼睑裂;对照组则直接用手术膜封住眼睑裂.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部持续不适感、眼睑红肿或视物模糊等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3.3%)较对照组(26.7%)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脊柱手术患者,先以眼膏涂于睑结膜内,再以手术膜封住眼睑裂可减少患者术后眼部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选择 1996-08/2004-1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异体巩膜移植治疗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眼睑全缺损患者22例(22眼).采用乙醇保存的异体巩膜代替睑板,对上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缺损患者行眼睑再造术.残留的穹隆部结膜移行覆盖于异体巩膜内侧面,左右两侧缝线固定于睑板残端或内外眦韧带处,眼轮匝肌和皮肤一起向睑缘部牵拉覆盖于异体巩膜表面,行睑裂缝合,半年后睑缘部切开.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8个月.均未见排斥反应,眼睑闭合良好,外观满意.异体巩膜移植代替睑板行眼睑再造术,能保持眼睑良好的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7.
眼睑外翻多发于人面部意外烧伤之后,由于睑缘以及睑结膜受到瘢痕挛缩的影响导致眼睑向外翻转。睑外翻是指睑缘向外翻转离眼球,睑结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1])。眼睑外翻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种情况,轻度眼睑外翻表现为仅有睑缘离开了眼球,此时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毛细作用遭到破坏容易导致患者泪溢。重度眼睑外翻表现为睑缘外翻,全部睑结膜均暴露在外,导致睑结膜在没有泪液湿润  相似文献   

8.
运用同侧上睑板移植修复下睑板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祥文  冯先琼 《华西医学》2003,18(4):549-550
目的:探讨使用带结膜的同侧上眼睑板修复下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带结膜蒂的上眼睑板转位移植于下睑,代替下睑板,修复下眼睑缺损,并观察睑板成活修复后的眼睑形态,活动度并发症。结果:25例25眼病人移植的睑板部成活,形态好,活动度无影响。结论:自体同侧上眼睑板是修复下眼睑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
我院门诊于1998年始采用银杏叶片口服治疗眼睑黄色瘤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64眼,女28例56只眼,男4例8只眼;年龄23~56岁;眼睑内侧黄色瘤,最大1.6×1.2cm2,最小0.5×0.4cm2,形态不规则,瘤体稍隆出皮肤质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在治疗睑板腺阻塞的作用。方法在患者结膜囊内点爱尔卡因麻药一滴,以减少按摩时的不适,消毒过的HOZE板上涂抹少量消炎类眼药膏润滑,将HOZE板轻轻放入患者眼睑内,用HOZE板撑起眼睑,另取一根玻璃棒按摩睑板腺,按摩方向从睑缘远端向睑缘睑板腺开口处,按摩力度以能挤压出分泌物为宜,直至将睑板腺按摩分泌物挤压干净,按摩结束后,结膜囊内点消炎类眼药水一滴。结果120例患者共240只眼进行首次按摩;75例计150只眼,睑板腺按摩时挤出牙膏状分泌物后;32例计64只眼,在上睑或下睑挤出颗粒状分泌物;13例计26只眼,睑板腺按摩时挤出奶黄样分泌物。分别经过不同次数的睑板腺按摩,分泌物达正常的蛋清样。结论睑板腺按摩可以疏通睑板腺开口,清除睑板腺异常分泌物,可显著地减轻睑板腺阻塞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隐匿性眼睑结膜异物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方法:报告8例隐匿性眼睑结膜异物导致的角膜损伤.结果:8例均以角膜刺激症状就诊,误诊为角膜炎,检查见2例角膜混浊,角膜染色8例均阳性.裂隙灯下检查于角膜损伤相对应的睑缘或睑板下沟找到异物.结论:对反复发作的角膜刺激症状或角膜炎患者,应警惕隐匿性眼睑角膜异物的可能,及时行裂隙灯检查及角膜染色助诊,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张林 《新医学》2001,32(3):173
笔者1987年以来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改良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获得满意效果。本组112例,142眼(其中30例为双侧)。男68例,女44例,年龄最小3 岁,最大26岁。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方法:①用甲紫按设计高度画出皮肤切口标志;②翻转上睑在上穹窿及睑板上缘结膜下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行水压分离,在睑板上缘内、外侧各作5 mm 纵形切口,用虹膜恢复器潜行分离结膜及提上睑肌,并穿入一根缝线作标记;③切开皮肤,并在切口下切除一条眼轮匝肌,暴露睑板;④用肌肉夹将提上睑肌夹起,沿睑板上缘将其剪断,此时可见结膜面穿入的标记线,分别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耳软骨移植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眼睑修复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眼睑肿瘤患者于肿瘤切除后充分分离残余的皮肤、眼轮匝肌、睑结膜至穹窿,固定耳软骨将眼睑皮肤、轮匝肌与结膜对位缝合,于穹窿部做褥式缝合,牵引固定于对侧皮肤处.结果 25例中随访20例,随访2~5 a.20例保持了眼睑的正常功能,眼睑活动自如,闭合完全,无内翻倒睫.结论 用自体耳软骨行眼睑修复再造,既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痛苦,又达到恢复眼睑功能和美容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例1:男,26岁.自幼于右侧胸背部发现海绵状肿物,随年龄逐渐增大,就诊前20天肿块溃破出血不止,经多次加压包扎血止.体检见右侧胸壁有一巨大质软肿块、上至腋窝,下至肋弓,前达胸骨缘,后及脊柱中线,大小为42cm×20cm×7cm.中央有明显血管瘤结节浸润皮肤,边缘分界不清.诊断右侧胸壁海绵状血管瘤,于1988年8月15日在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血管瘤由大量扩张的血管窦组成并侵及肋间肌各肌层.沿血管瘤边缘正常肌肉组织向肿瘤中央基底游离,剥离受侵的肋间肌时大量出血,止血较困难,受侵的肋间肌作姑息性部分切除,在离体的肿瘤表面取中厚皮片,覆盖创面作一期植皮.因大量输血、输液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对症处理后控制.术后1个月部分皮片坏死作二期植皮痊愈.随访5年,局部无复发.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海棉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5.
例1,男,47岁,以"双下肢水肿伴淋巴结肿大20d余"为主诉入院。既往于40年前曾患肾病综合征,口服激素对症治疗1年后缓解,尿蛋白转阴。入院前20d,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尿少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尿沉渣检查:尿蛋白(+++)。入院查体:BP110/60mmHg,双眼睑水肿,睑结膜略苍白,右侧颈后及腋窝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可推动,最大淋巴结约为2cm×3cm。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律齐,腹软,双下肢水肿。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08×109/L[标准值:(3.97~9.15)×109/L],嗜酸粒细胞绝对值2.48×109/L[标准值:(0.05~0.5)×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5%(标准值:0.5%~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是皮肤中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之一,以婴幼儿多见,新生儿发病率为1.1%~3.8%,好发于头面部,约占60%。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各有其局限性。1998年7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36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婴幼儿365例,男111例,女254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223例占61.1%,海绵状血管瘤92例占25.2%,混合性血管瘤50例占13.7%。瘤体位于头面部277例,颈部23例,口咽部10例,胸前区23例,上腹部19例,背部10例,手指间3例。瘤体面积最小1cm×1cm,最大3cm×5cm。2.治…  相似文献   

17.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笔者从1993年起用点刺放血治疗本病48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1.5岁,其中1.5~12岁58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其中除5例单眼发病外,余为双眼发病;疗程最短2天,最长7天。按病人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刺血组48例,对照组48例。1.2临床症状:眼有异物感、灼热感、沙涩不适、畏光、流泪、痒痛。眼睑红肿,眼睑、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分泌物多并附着于睫毛根部,球结膜下出血呈片状。严重者可遍及全部球结膜,或睑结膜有滤泡…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女,4岁.因左下眼睑肿物6d到我院就诊.查体:左下眼睑无红肿,可触及绿豆大小硬性结节,无触痛,睑结膜局限性充血,余未见异常.诊断为睑板腺囊肿(左下),在局麻下行左下眼睑睑板腺囊肿切除术(自结膜面切开),术中患儿哭闹明显.术后结膜面切口处出现渗血,术后8、9d出血次数增加且不易止血,术后10 d门诊以左下睑板腺囊肿术后出血收入院.入院当天16:00、23:00、次日7:00手术切口处渗血20 ~ 50 ml不等.  相似文献   

19.
张磊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55-5055
以往预防角膜损伤的方法有:结膜囊内涂抹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等;胶布固定上下睑,有作者改良后制作蝶形胶布粘贴于上下眼睑.虽取得较好的保护角膜的效果,上述办法存在缺陷:单纯涂抹抗生素眼膏,易随着眼球及眼睑的运动,眼膏丢失;普通胶布固定不牢,浸湿后易脱开;蝶形胶布虽较好固定眼睑,但是非无菌敷料,有存在污染术区的可能.我们改良上述办法,使用3 M无菌的透明敷料粘贴眼睑共计177例,无一例术中脱落,取得较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结膜吸吮线虫病误诊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膜吸吮线虫(T he laz ia ca llipaeda)又称东方眼虫,偶可寄生于人眼,现将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1岁9月龄,因被发现左眼红肿、睑裂变小、分泌物多,畏光、患儿喜揉眼5个月余于2008-04-03就诊。曾在当地卫生院诊为结膜炎给予抗炎眼水点眼,病情无好转。眼部检查:左眼睑轻度肿胀,泪器正常,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内有少量黄白色粘稠状分泌物,睑结膜表面粗糙,并有数处散在出血点,翻转上睑见外眦及上穹隆部数条乳白色半透明线状虫体在快速蠕动。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湿棉签逐条粘取,共取出6条。患儿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眼底检查不配合。右眼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家养有犬、猫,既往无传染病史。头胎、足月、顺产。患儿生活环境一般,卫生条件较差。诊断:左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经鉴定,雄一雌五,虫体经测量大小为:雌虫14.55 mm×0.50 mm,15.40 mm×0.49 mm,16.73 mm×0.52 mm,16.80 mm×0.51 mm,17.15 mm×0.51 mm;雄虫12.10 mm×0.45 mm,平均(15.46±1.44)mm×(0.50±0.02)mm,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