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动脉盗血频谱的分类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和分析TCD显示一侧椎动脉呈盗血血流频谱同时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22例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TCD对椎动脉盗血严重程度分级,CTA和MRA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病例分为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单纯椎动脉盗血3组,并分析3组间临床指标和椎动脉TCD参数。结果 22例病例中,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者1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者7例,单纯椎动脉盗血5例。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组、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组、单纯椎动脉盗血组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0%、40%、60%,右侧发生率分别为10%、57%、40%,隐匿型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43%、60%,平均年龄分别为68岁、68岁、78岁。单纯椎动脉盗血组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流速(48±34)cm/s,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组、锁骨下动脉狭窄伴患侧椎动脉纤细或狭窄组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流速(9±14)cm/s,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219,P=0.026)。利用测量患侧椎动...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动脉狭窄可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椎动脉及上肢动脉的血流频谱会有明显变化,引起后循环和上肢缺血症状。本文研究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椎动脉及上肢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1资料与方法选我院2012-01—2014-05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患者58例,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42±17.36)岁。使用Philips 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L12-5探头,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侧支代偿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重度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SS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跌倒等,活动同侧上肢后症状加重;DSA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2例;侧支代偿途径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1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8例,颈外动脉-枕动脉下支-椎动脉肌支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9例。8例患者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因锁骨下动脉闭塞及对侧椎动脉中度狭窄而接受对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症状减轻;随访3个月~2.5年,症状无复发。结论重度SSS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头晕,侧支代偿途径主要为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可纠正血流动脉动力学紊乱,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动脉狭窄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06—2011-02我院1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同时合并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的患者Ⅰ期行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16例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锁骨下动脉狭窄,Ⅰ期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18%,颈动脉支架置入后9例出现心率下降,11例出现心率、血压同时下降,围手术期未出现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术后过度灌注脑出血等并发症。术后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随访5~24个月,1例术后1a复出现缺血症状,复查DSA提示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内成形术,症状消失。结论前后循环动脉狭窄同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降低医疗费用,避免二次手术创伤,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狭窄337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291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280条、椎动脉起始段狭窄207条、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15条、大脑前动脉狭窄100条、大脑后动脉狭窄70条.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动脉颅外段是最常见的动脉狭窄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狭窄331例,颅外动脉狭窄134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15例.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仍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最近三年,多发病变、颅外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上升,值得关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6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1例,大脑中动脉M1段3例,椎动脉颅内段2例。狭窄程度60%-95%。在全麻或局麻下,以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在微导丝导引下将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结果6例均手术成功,5例患者狭窄血管恢复到正常管径,1例椎动脉狭窄未达到正常管径75%的患者用球囊进行后扩张,达正常管径的90%。结论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即刻效果满意,5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与术前病灶相关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和80.6%,对锁骨下动脉狭窄为60.0%和98.7%,对椎动脉狭窄为33.3%和89.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分叉部、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为93.0%、92.8%和82.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分叉部位血管狭窄的有效方法;而其对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较低,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以及支架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纳入2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5±9)岁。总的技术成功率为92.9%,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23例(82.1%),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例(17.9%),有2例发生并发症,无介入相关的严重脑卒中和死亡。平均随访(24±18)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和临床相关事件5例。术后12、24个月和随访结束时首次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2.4%、82.5%和78.8%,无临床相关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2.5%、78.6%和70.5%。结论血管内支架可安全和有效地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合并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给68例TIA患者进行颈部B超、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中56例有明显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56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28例。大动脉狭窄性TIA44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8例;栓塞性TIA1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腔隙性TIA4例;血管痉挛性TIA2例。结论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其与TIA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治疗已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得到逐步应用,文献报道涉及的主要为颅内动脉主干的狭窄,如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等,而对颅内动脉分支狭窄(A2、M2)的治疗报道较少,本文结合4例临床病例对颅内动脉分支狭窄的血管内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锁骨下动脉狭窄主要临床表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11月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支架植入均获成功,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率<20%,椎动脉呈顺向血流,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完全消失,同侧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无一例出现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术后10天至6个月时,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病因情况,以期正确认识该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狭窄部位变化情况,并选取同时期非脑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作参考,总结病因变化情况。结果在分布特点上,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占64.5%)、大脑中动脉M1段(占50.5%)、椎动脉起始(占39.5%),与其他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慢性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起始部及虹吸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起始,病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跌倒发作的疗效.方法 对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跌倒发作患者(例1为基底动脉的中部、起始部,左椎动脉起始部及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例2为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予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共释放6枚支架,例2应用保护伞.术后随访9个月~2年.结果 术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例1随访9个月,术后6个月起因不规律服药,3个月后死于脑干梗死;例2术后1年复查DSA,无发生再狭窄,随访2年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跌倒发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内盗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植人术对16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脑动脉重度狭窄引起的盗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1例为锁骨下动脉盗血,5例为颈内动脉盗血;术后随访并采用Malek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支架植人后即行DSA检查,影像学见7例狭窄血管基本恢复正常,6例狭窄〈10%,3例残余狭窄〈20%,平均随访10个月,其中发生前循环梗死2例,后循环梗死3例。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脑动脉重度狭窄引起的脑内盗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由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的近心端发生狭窄或闭塞,因虹吸作用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流逆流入锁骨下动脉,对侧椎动脉血流也部分被盗取,经患侧椎动脉进入锁骨下动脉,供应患侧上肢,主要引起周围和中枢两组临床症状,周围症状主要为患侧脉搏弱,患侧上肢麻木和酸胀感,其中枢症状主要是头晕。头晕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有脑缺血症状的经TCD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的21例病人,行DSA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例,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烟雾病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中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全1例,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8例脑梗塞患者中已经出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两例,但均已出现侧枝循环的建立,另6例均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2例脑干梗塞患者均有椎动脉的狭窄。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7-2009年诊治的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92例ICVD患者的临床和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主要供血动脉颅外段病变发生率(82.6%)高于颅内段动脉(66.3%);多支动脉及前后循环同时病变的发生率较高(79.3%、57.6%);颈动脉系统常见狭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外段(57.6%)、大脑中动脉(34.8%),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狭窄部位是椎动脉颅外段(57.6%)、椎动脉颅内段(20.7%)。可干预危险因素越多,颅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越高,但无显著性差别(χ2=7.1;P=0.069)。结论 ICVD患者以颅外段动脉狭窄多见;颈动脉系统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好发于椎动脉颅外段。伴不同可干预危险因素组颅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特点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检查结果,明确脑供血动脉狭窄发生率、狭窄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现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8例(43.09%),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6例(25.41%),颅内、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者57例(31.49%)。198处颅内动脉狭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72处(36.55%);214处颅外动脉狭窄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7处(35.9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71处(33.18%)。分析可能引起同一侧枝循环途径的病变共174处,发现侧枝循环118例,Willis环代偿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软脑膜吻合支。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侧枝循环代偿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颅外动脉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外段。侧枝循环途径以Willis环最常见,软脑膜吻合支次之,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发生侧枝循环代偿。  相似文献   

19.
89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35—78岁,平均53岁。其中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8例合并左侧胚胎大脑后动脉6例;右侧颈动脉狭窄35例合并右侧胚胎大脑后动脉5例;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6例。狭窄80~85%占47%;狭窄85%以上占53%;高血压31例;糖尿病11例。  相似文献   

2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因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同侧椎动脉反流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症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