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柳州市柳东新区2017—2021年学校结核病流行及处置情况,为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学校结核病疫情资料,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密切接触者筛查、预防性服药、后续发病等。结果 柳州市柳东新区2017—2021年共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5起、散发疫情168起,病例189例,年平均发病率45.09/10万,男女比例为2.44∶1,18岁以上为主(57.14%),病例集中9月(21.16%),以体检发现为主(39.15%)。聚集性疫情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tuberculin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test, PPD)强阳性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服药率65.79%;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潜伏感染者比例,聚集性疫情高于散发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P<0.01);聚集性疫情PPD强阳性潜伏感染密接者2年内进展为结核病病的比例,未预防性服药者高于预防性服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1);在未预防性服药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感染及预防服药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且依照卡介苗接种史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接种过卡介苗)与对照组(尚未接种卡介苗),各50例,且对PPD试验结果及完成治疗例数、1、2年内的发病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经PPD试验后儿童阴性率及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儿童数据,而强阳性低于对照组儿童数据,P0.05;观察组成人阴性率高于对照组,而阳性率及强阳性低于对照组成人数据,P0.05。强阳性预防服药情况中最终完成治疗例数为儿童6例、6例、5例,而成人为1例、1例、0例。完成预防治疗组儿童及成年的1、2年内发病率低于尚未完成预防治疗组数据,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属于发病的高危人群,需通过药物预防治疗以起到控制感染率的作用,对降低发病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学生结核感染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结核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效果,为加强高校结核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新生入学时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和胸透,PPD强阳性(注射局部硬结直径≥20mm)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开展预防性治疗,并对治疗与未治疗组进行发病情况的追踪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大学生结核感染情况较严重,结素阳性率平均74.2%,强阳性率平均12.4%;高校学生肺结核平均年发病率116.84/10万,结素强阳性未治疗者肺结核年发病率高达607.29/10万,是结素阴性及一般阳性者(69.81/10万)的8.7倍。结论:新生入学体检、学生中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对结素强阳性者开展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发病的保护率高达74.41%;对结素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因症就诊为主的病人发现方式、肺结核病人定点规范诊治,是控制大学院校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对其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降低结核高危人群发病率。方法 对PPD试验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3个月。结果1.PPD试验有卡痕者结核菌感染率比无卡痕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PPD试验强阳性者采用预防性化疗后其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D试验强阳性人群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试行预防性化疗是干预其发展为临床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南通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讨疫情扩散的原因,为科学制定学校结核病疫情的防控措施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该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相关资料,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首发病例症状不典型,非结核定点医疗机构对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不高,以及对结核病患者报告、转诊不及时,导致传染源的长期存在,引发本次疫情在校园内的广泛传播。本次疫情共确诊肺结核病例26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10例,主要集中在高一(1)班(学生21例,教师1例)和高一(2)班(学生4例),具有班级聚集性。本次疫情先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PPD/胸片筛查4次,共计406人次,随访监测2次,共计189人。其中第1、4次筛查中共发现胸片异常者20例,第2、3次筛查中发现PPD强阳性20例,预防性服药率为94.12%。2次随访监测发现胸片异常者2例,PPD强阳性/T-Spot阳性/一年内PPD净增≥10 mm者共31人,应预防性服药25人,实际预防性服药25人,预防性服药率为100%。结论 应加强非结核定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督查,全面实行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工作,尤其是对高感染生源地学生健康的监测及症状筛查,夯实学校主体责任制,规范疫情处置流程,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师生及家长的情绪稳定及心理支持工作,提高结核病防病意识,防止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及预防。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接触者根据卡介苗接种史分为有卡介苗接种史组和无卡介苗接种史组,对两组接触者进行X线胸透和结核菌素试验,对结核菌素强阳性给予预防性治疗。结果:有卡介苗接种史组PPD实验结果儿童阴性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卡介苗接种史组PPD实验结果儿童强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卡介苗接种史组PPD实验结果成人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卡介苗接种史组PPD实验结果成人阴性率、强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预防治疗的者中儿童1年内发病率0.00%,2年内发病率5.88%,成人1、2年内未发病。结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属于高危人群,给予相应预防对策可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PD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太湖县结防科2009年3月~2010年10月进行的306例PPD皮肤试验者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将PPD试验者分为阴性、一般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四类查验反应,观察分析受试者的反应情况。结果306人中PPD试验阴性者134人,仅2例诊断为肺结核;一般阳性和中度阳性者113人,8人最终诊断为肺结核;强阳性59人,30人诊断为肺结核,7人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2人诊断为肺外结核,余下20人未诊断为肺结核。结论试验结果作为结核病的一项辅助检查手段,对确定活动性涂阴肺结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PPD强阳与肺结核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试验(PPD)对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情况,并据此来指导临床制定肺结核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系统治疗的154例肺结核患者,对154例患者实施PPD皮试试验,根据皮试反应不同结果来分为三组,分别是阴性组、阳性组和强阳性组,三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并就患者痰菌转阴情况、X线显示的病灶吸收情况进行详尽对比。结果阴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是67.74%(21/31),阳性组为85.37%(70/82),强阳性组则为100%(41/41),强阳性组转阴率要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组间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阴性组患者痰菌的平均转阴所用时间为(12.4±2.8)周,阳性组所用时间为(6.1±2.7)周,强阳性组所有时间则是(2.7±1.2)周,可见强阳性组要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阴性组病灶未吸收率是35.48%(11/31),阳性组未吸收率是14.63%(12/82),低于阴性组(P<0.0167),而阳性组与强阳性组未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加PPD试验结果能够一定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其中以试验结果为强阳性患者的治疗转阴率最高、转阴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苏州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筛查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苏州市2016—2018年间发生的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调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胸片及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等筛查资料。结果 11起聚集性疫情共判定接触者5 443例,PPD强阳性率为14.73%,续发患者检出率为0.97%。其中,密切接触者577例,PPD强阳性率为39.51%,续发患者检出率为6.24%;一般接触者4 866例,PPD强阳性率为11.80%,续发患者检出率为0.35%。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和续发患者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一般接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础上共有81例单纯PPD强阳性接触者接受了预防性服药治疗,筛查检出的53例活动性肺结核均在定点医院进行了规范治疗。结论 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接触者的结核菌潜伏感染及患病风险较高,应及时准确判定接触者,分级逐步扩大筛查范围,对筛查后的感染者应有效落实预防性治疗,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观察、评价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微卡苗)对结核菌感染健康人群PPD(结核菌素)皮试强阳性预防性治疗的效果.②方法 对20~50岁PPD皮试强阳性健康人群分为微卡苗注射组、口服INH组和未处理对照组,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PPD皮试反应变化及发病情况.③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PPD反应:微卡苗组硬结平均直径显著减小(P<0.01),出现水泡坏死者显著减少(P<0.01),INH预防组和未处理对照组二者变化较小(P>0.05).观察1年微卡苗预防组无1人发病,INH预防组发病2例,未处理对照组发病8例.④结论 微卡菌苗对结核菌感染者有较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