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抗精神病药和安坦并用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在停用安坦后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停用安坦后,60例患中有19例出现了锥体外系副作用(EPS),其中25例偏执型中有12例出现了EPS(48%)、31例非偏执型中有7例出现了EPS(20%),经统计学处理偏执型EPS发生率显地高于非偏执型(P<0.25)。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多数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的患确无必要长期地应用安坦之类的抗胆碱能药物。另外亦提示,偏执型与非偏执型患之间可能有着迥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舒血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48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采用舒血宁片合并原抗精神病药物12周的动态观察治疗,选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症状变化和副作用。结果 舒血宁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明显疗效。临床有效率为72.9%,BPRS总分,BPRS-ANEC分量表分,SANS总分,SANS五项总评以及CGI严重程度评分无明显下降,而且能减轻原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结论 舒血宁片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并于入院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前BPRS、ITAQ、服药依从性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t值分别为5.72,3.37,5.10;出院后6个月t值分别为5.27,5.13,5.89;出院后1at值分别为4.28,4.53,5.28;均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a的复发率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23和6.79,均P〈0.05)。结论 在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Ⅱ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采用脑血管扩张药"盐酸丁咯地尔"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其远期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分别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盐酸丁咯地尔和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4周,于入院后第2天、入院后第4周末、出院后半年及1年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来评定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第四周末、出院后半年SANS量表及认知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1年的随访中记忆量表也有明显改善。结论Ⅱ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采用脑血管扩展药"盐酸丁咯地尔"有助于改善其远期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如能长期使用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偏垫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0例,均为我院精神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医护(对照组,n=40)与运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总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思维障碍因子、反应缺乏因子、抑郁因子及偏执因子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激活性因子、阳性症状量表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治疗,可避免场所和参加时间的限制,为病房内患者的需要提供了良好条件,可依据治疗师的情况和病房对治疗程式灵活设置,以使患者积极性提高,对康复起到促进作用,进而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分散内观认知疗法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对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患者114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连续30天每天2小时的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组的患者只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护士观察量表的评分对患者的疗效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SAPS、SANS、反应缺陷和偏执等症状方面,治疗后的症状显著低于治疗前,在护士观察量表中病情总估计、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而对照组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中SAPS、SANS、反应缺陷和偏执等症状方面与护士观察量表中病情总估计、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分散内观认知治疗与药物治疗联合对恢复期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很大的改善,对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特别明显,医护人员在治疗10周后进行随访治疗疗效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MECT组和非MECT组,MECT组采用MECT治疗,非MECT组采用常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1个月后作认知功能检查评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PANSS评分,其治疗后基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而MECT组的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非ME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治疗前后经WCST、CPT、WAIS-RC等认知功能测查,其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MECT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安全有效,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住院1年以上无严重躯体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实验组合并Neo Morita therapy治疗。治疗前后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1)、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NOSIN)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ANS、SDSS-1总分降低,差异显著(P〈0.01),NOSIN总积极因素分增高.总消极因素分降低,病情总估计分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结论Neo Morita therapy合并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中有明显效果.并能促进其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对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共85例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37),其中研究组采用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知力、阳性与阴性症状(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PANSS)量表评分、依从性和复发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自知力存在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存在率为68.7%,对照组存在率为37.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存在率为87.5%,对照组存在率为56.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中抑郁因子、偏执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反应缺乏因子、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分、阳性症状量表分和总分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激活因子、阳性症状量表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依从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年后6例复发,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7.0%,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消除康复的不良因素,纠正不健康认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功能的重建和恢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31例为研究组,单用利培酮治疗31例为对照组,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后1、2、4、6周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第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在第2周、第4周末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第1周、第6周末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TESS评分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评分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MECT和单纯使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利培酮合并MECT治疗比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维思通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维思通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各型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与氯氮平随机双盲对照,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精神分裂症及分型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维思通组(36例)和氯氮平组936例),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四级临床疗效评定方法评定两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维思通与氯氮平的疗效、显效时间相当,副作用低于氯氮平。结论:国产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轻微,尤其对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未定型、其它型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马丹英 《现代养生》2023,(2):148-150
目的 探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日记式心理教育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医院2021年1-11月收治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5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132例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133例药物治疗联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评价日记式心理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SDSS、SQLS量表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SDSS、SQLS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降低,表明两种干预方法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状态;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对症药物控制基础上辅以日记式心理教育能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症状控制改善效果,弥补其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降低症状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TRS患者在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CT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MECT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外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心理指导,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半年、1年末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半年、1年末随访,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分别复发2、5例;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分别复发8、15例。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长远来说。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一大学生因失恋患了情感性精神病,亲人常遭到出其不意地殴打。在精神病院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便出院治疗。因服药方法不当经常复发,三番五次入院出院。后在一次乘船时发病,不幸掉入水中溺死。 人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9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服用抗精神病药配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组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2周末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量表评分在入组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2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玉  陈新风  栗大顺  王金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74-1375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组(研究组)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4周,用简明症状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2组的BPRS评分下降显著(均P<0.01)而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2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抑郁情绪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刘臣 《中国保健》2009,(20):834-835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上的作用。方法:采用认知疗法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A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其他因子分和总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降低,B组只有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疗法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能取得较理想效果。而单纯抗抑郁剂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远期疗效不理想,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社区管理的80名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确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采用社区随访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1)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评分均降低显著(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各量表评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小结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青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奥哌)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奥哌)与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奥哌)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奥哌)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