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脊髓圆锥均低于正常水平,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4例,脊髓纵裂2例,椎管内脂肪瘤2例,脊髓空洞症1例。结论:MRI为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椎管内外伴发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对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谭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29-8929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Tethered cord syndrome)的MRI表现及其在T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TCS患者的MRI表现及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圆锥尖部位置低于L3椎体中部以下,脊髓受牵拉固定。39例TCS患者中,脊髓膨出及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8例,椎管内脂肪瘤或脂肪沉积14例,脊髓终丝增粗15例,脊髓纵裂8例,脊髓空洞或软化灶7例,脊柱侧弯半椎及融合畸形11例,皮样囊肿4例,合并畸胎瘤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探讨MR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TCS患儿的临床和MR资料,MRI检查采用矢状位T1、T2加权和轴位T1加权成像,部分加做冠状位T1加权成像;对每例患者的脊髓圆锥水平、终丝粗细、脊柱脊髓改变和并存的其它异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1例中20例脊髓圆锥低于腰1-2椎间平面(测量17例患 者的终丝,15例可见增粗);7例脊髓可见空洞或软化样改变(19例可见有脊柱异常)。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包括椎管脂肪瘤11例,脊髓纵裂4例,脊膜膨出2例,脊膜脊髓膨出并脂肪瘤4例。结论:MR能够清晰显示TCS的病因,以及并存的脊柱脊髓先天异常和继发的脊髓改变,是确诊TCS的首选检查方法,对TCS的术后随访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31例TCS患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TCS中伴有骶管内皮样囊肿7例(22.5%);脊髓空洞7例(22.5%);脊髓膨出17例(55.2%);椎管内脂肪瘤15例(48.3%),隐性脊柱裂15例(48.3%);皮毛窦5例(16.1%);皮下脂肪瘤15例(48.3%);畸胎瘤2例(0.46%);脊髓纵裂3例(0.96%);终丝增粗12例(38.3%)。MRI脊髓圆锥末端均低于L2椎体下缘。结论 MRI是诊断TCS及其伴病变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术之一;MRI应作为脊髓栓系和脊柱闭合不全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在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诊断TCS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6例TCS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特点。结果:脊髓低位15例,脊髓纵裂2例,皮样囊肿2例,终丝增粗9例,脊柱裂、腰骶椎分节不全13例。结论:CT与MRI对明确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显示TCS病变全貌及伴发畸形,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影像学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5例脊髓低位,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0例,椎管内脂肪瘤3例.脊髓纵裂2例,皮样囊肿2例,脊柱裂、腰骶椎分节不全15例。结论MRI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引起栓系的原因及伴发畸形.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保华  赵鑫  张小安 《临床医学》2011,31(6):111-111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脊柱、椎管、脊髓异常,终丝变异、变短、增粗、紧张而使脊髓圆锥受到牵拉,处于低位,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征候群。X线、CT和超声等对其诊断较为困难,MRI具有高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的优势,为TCS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2月至2013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经手术确诊的TCS患儿25例,对其术前超声、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超声诊断TCS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25例经手术证实的TCS中,超声定位脊髓圆锥终止位置的符合率为96%(23/24),MRI符合率为100%(25/25)。超声显示脊髓振动减弱4例,脊髓振动消失21例,其中2例超声显示脊髓振动减弱者术中所见脊髓振动消失,超声显示脊髓振动消失诊断TCS的符合率为91%(21/23)。超声显示脊髓骶尾段形态与MRI完全相符,其中存在脊髓膨大4例,无脊髓膨大13例,脊髓末端鼠尾状8例。超声检查结果:25例TCS伴发畸形,其中脊膜膨出7例,伴脂肪瘤3例;脊髓脊膜膨出14例,伴脂肪瘤5例、脊髓积水1例;椎管-表皮瘘3例,均伴脂肪瘤;单发脂肪瘤1例。与手术结果比较,超声检查将2例脊髓脊膜膨出误诊为脊膜膨出,漏诊1例脊膜膨出伴发的脂肪瘤,MRI漏诊2例椎管-表皮瘘。结论婴幼儿脊柱超声检查可准确定位脊髓圆锥终止位置、精确显示脊髓形态。与MRI比较,超声检查可反复实时直观显示脊髓振动情况来判定脊髓栓系与否。超声检查具有便捷性、可重复操作以及费用低等优势,因此可作为诊断脊髓栓系的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MR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TCS患儿的临床和MR资料 ,MRI检查采用矢状位T1、T2加权和轴位T1加权成像 ,部分加做冠状位T1加权成像 ;对每例患者的脊髓圆锥水平、终丝粗细、脊柱脊髓改变和并存的其它异常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 1例中 2 0例脊髓圆锥低于腰 1~ 2椎间平面 (测量 17例患者的终丝 ,15例可见增粗 ) ;7例脊髓可见空洞或软化样改变 (19例可见有脊柱异常 )。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包括椎管脂肪瘤 11例 ,脊髓纵裂 4例 ,脊膜膨出 2例 ,脊膜脊髓膨出并脂肪瘤 4例。结论 :MR能够清晰显示TCS的病因 ,以及并存的脊柱脊髓先天异常和继发的脊髓改变 ,是确诊TCS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TCS的术后随访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脂肪瘤患者脂肪瘤内神经纤维的显示及MRI分型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RI诊断为脊髓栓系合并脂肪瘤患者脂肪瘤内神经纤维的MRI图像与临床表现。结果本组共23例TCS合并脂肪瘤患者MRI均可以明确神经纤维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等解剖学特征。MRI简单型共7例,包括单纯脂肪瘤1例、粘连型6例;MRI复杂型共16例,包括包绕型4例,包绕并融合型12例。MRI显示复杂型TCS合并脂肪瘤患者较简单型患者更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P=0.007)。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TCS合并脂肪瘤的分型及其内的神经纤维,其对手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4例脊髓拴系综合征(7例经手术证实)的MRI和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145例中10例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占71.4%,而一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者仅占14.2%,在脊髓拴系的合并病变中,以神经管闭合不全和脂肪瘤居多,占71.4%。在71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例中,其手术所见与MRI表现符合,符合率达到100%,证明MRI对一种快速、可靠、无损伤的诊断方法。笔者认为,在X线平片显示有骶椎型的同时,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TM)首次发作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56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首次发作的临床、MRI影像学特征(至少2年的随访结果以协助最终诊断)。结果 (1)56例ATM患者首次发作后必须至少1次随访并随访时间超过2年,临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MS)19例(19/56,33.9%),视神经脊髓炎(NMO)10例(10/56,17.9%),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3/56,5.4%),类感染病因4例(4/56,7.1%),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20例(20/56,35.7%)。(2)所有患者均有脊髓病变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深浅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MRI特征:颈髓18例,胸髓17例,颈胸髓受累13例,胸腰髓受累8例;33例病变脊髓轻度肿胀,23例脊髓形态未见异常;病灶平均长度为4.7个脊髓节段,病灶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29例,27例占据面积小于脊髓横断面的2/3;15例脊髓病变区无强化,41例病变区呈条状、斑片状等强化。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AT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价值,评价其诊断胎儿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准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10胎产前超声诊断TCS,后经新生儿脊柱超声、MRI或尸检证实;与羊膜腔穿刺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相对照,回顾性观察其超声表现,判断脊髓圆锥下缘位置及有无合并症.结果 10胎脊髓圆锥位置均低于L3水平,均合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岁雄性实验猴,行双侧T12肋间动脉栓塞致脊髓梗死的动物模型,连续动态观察MRI改变。回顾分析了9例患者脊髓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MRI表现。结果:实验猴,9例患者MRI矢状位T2WI显示脊髓中央区高信号,轴位T2WI显示脊髓内“H”型高信号及脊髓前角高信号(“猫头鹰”眼征),T1WI在急性期脊髓增粗,慢性期脊髓变细萎缩。结论:MRI是脊髓梗死唯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脊柱损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评估常规x线平片、cT及MR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及MR检查的脊柱损伤患者的病例。结果:cT与MR在显示椎间盘病变与椎体内细小骨折线优于X线平片,CT在显示椎弓与椎板骨折上优于X线平片与MR,MR在显示脊髓损伤上优于X线平片与cT。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但最好同时辅以cT检查,明确脊柱损伤的类型。对于怀疑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2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SCIWFD)病例的总结,探讨此种特殊型颈髓损伤的病因病机,以指导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急诊早期诊断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12-2010-03收治的12例CSCIWFD病例的急诊治疗过程。即分析所有病例受伤机制及入院后颈椎X片、CT和MRI病例资料及诊疗思路后,并急诊处理后的疗效。结果:12例CSCIWFD患者早期临床确诊后经迅速的治疗,无论是对后期的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奠定了诊治基础,病情均有明显好转。按ASIA标准分级:B级1例恢复为D级;C级8例中,3例恢复至E级,5例至D级;D级3例均恢复为E级,其中脊髓损伤保守治疗者11例,手术治疗者1例。结论:CSCIWFD作为一种特殊型颈髓损伤,需要仔细分析受伤机制,在X线、CT未显示骨折脱位的情况下,综合病史应考虑到颈髓损伤并早期作出临床诊断,及时运用药物治疗,以利于患者达到最佳恢复效果。切勿因等待MRI结果而错失最佳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