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细胞因子-受体的持异性结合来靶向杀伤肿瘤是新一代导向杀伤策略。鉴于白血病细胞异常高地表达IL6/IL6R系统,而正常造血细胞几乎不表达抑或微量表达这一事实。我们率先在国际开展了利用IL6/IL6R系统介导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特异性杀伤高表IL6R白血病新策略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探讨。方法:1.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特异性杀伤高表IL6R白血病新策略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探  相似文献   

2.
恶性血液病的靶向杀伤治疗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利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导向传递重组细胞因子 -毒素融合蛋白 ,以达到特异性杀伤高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体恶性血液病细胞的新策略标志着肿瘤导向杀伤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它较以抗原 -抗体为主体的第一代导向杀伤策略具有如下优势 :( 1 )导向的特异性更高、杀伤力更强 ;( 2 )细胞因子与毒素蛋白通过重组后以肽链相连 ,稳定性更好(3)重组细胞因子 -毒素融合蛋白不含碳水化合物而使其在血浆中的消除速度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且对肝肾细胞的损伤显著减小 ;( 4 )基因工程可进行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4.
IL—6/IL—6R系统与重组IL—6—PE40融合蛋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L-6/IL-6R系统与重组IL-6-PE40融合蛋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学研究室(北京100039)奚永志IL-6/IL-6-receptorsystemandrecombinanIL6-PE40exotoxinfusionprotein...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IL-6D24-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IL-6D24-PE40,以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6受体(IL-6R)的肿瘤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方法 采用重叠延伸的基因融合技术将N-末端缺失24个氨基酸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D24)cDNA与缺失细胞结合区的绿脓杆菌外毒素PE40基因进行融合,构建IL-6D24-PE40融合基因。利用HB101/pBV220表达系统,实现了IL-6D24-PE40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经MonoQ柱进行层析纯化,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 IL-6D24-PE40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达到40%-60%。包涵体蛋白经分离、复性及纯化得到纯度>95%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证明,纯化的融合蛋白与IL-6抗体及PEA抗体均发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活性检测证实,IL-6D24-PE40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地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6R的U937细胞,ID50约为250ng/ml,而对不表达IL-6R的CEM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 IL-6D24-PE40融合蛋白能够选择性杀伤高表达IL-6R的靶细胞,有希望成为导向治疗高表达IL-6/IL-6R系统的某些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新型导向药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长因子受体靶向传递重组生长因子外毒素融合蛋白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最新突破。业已表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常高地表达IL_6R、GM-CSF_R和IL_3R,在白血病异常造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高表达的受体作为靶子,选择性地与重组IL_6-PE_(40)、IL_3-pE_(40)和GM-CSF-PF_(40)假单胞菌外毒素融蛋白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的治疗白血病。在这些受体中,IL_6R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仅表达于人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B7-2-PE40KDEL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72628,与理论预测值69561相比误差在5%之内;全波长扫描分析显示该目的蛋白分别在225nm和276nm处各有一吸收峰;MALT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15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在分子量为60000~80000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与我们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esternblot实验显示B7-2-PE40KDEL能与人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杀伤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的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而对不表达的CD28^-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结论: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为一全新的具有靶向B7:CD28细胞杀伤活性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IL—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增强杀伤细胞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实了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IL2-PE40REDLK、IL2-PE40KDEL、IL2-PE664GluREDLK、IL2-PE664GluKDEL对含高亲和力IL-2受体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是借助于IL-2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和PE的杀伤活性介导的,而且同一靶细胞对这些融合蛋白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对人外周血PHA体外活化的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活性,IL2-pE664GluKDEL要比IL2-PE40REDLK强约40倍,还发现若将IL2-PE融合蛋白羧基末端的REDLK氨基酸突变为KDEL可增强其杀伤细胞的活性,对ConA活化的小鼠脾母细胞的杀伤活性,IL2-PE40KDEL要比IL2-pE40REDLK强8倍。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IL—6对大鼠急性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已报道重组大鼠IL-3和小鼠GM-CSF对LT1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本研究发现且人IL-6在1000-5000U/m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T12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及DNA合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报道重组大鼠IL-3和小鼠GM-CsF对LT1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本研究发现重组人IL-6在1000~5000U/m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TI2白血病祖细胞集落形成及DNA合成。5000U/ml对CFU-L的抑制率达52.9%,而对DNA合成则为41.3%,此外,IL-6还明显增加IL-3和GM-CSF对LT12细胞的抑制活性,对CFU-L的抑制强弱依次为IL-6+GM-CSF、IL-3+GM-CSF、及IL-6+IL-3,IL-6+IL-3+GM-CSF三因子的结合并不能增加抑制效应;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为IL-6+IL-3+GM-CSF>IL-6+GM-CSF>IL-3+GM-CSF>IL-6+IL-3。提示上述造血因子除刺激正常造血外,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与MHC-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相关抗原分子MICB (MHC class I-related chain molecules B)的融合蛋白对肝癌细胞Huh7的杀伤效果.方法 通过重叠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通过柔性肽G4S将西妥昔单抗重链C末端及人MICB胞外区基因连接,构建成工程载体,并通过毕赤酵母进行表达;流式检测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的结合能力;噻唑蓝(MTT)法检测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实验验证融合蛋白是否能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结果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毕赤酵母表达,成功获得融合抗体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说明融合蛋白Cetuximab-MICB表达及装配正确.流式细胞术检测Cetuximab-MICB与肝癌细胞Huh7的结合率为72.8%,与母体西妥昔单抗结合率(75.5%)相当.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与PBS组对照相比,西妥昔单抗、融合蛋白组对肝癌细胞Huh7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蛋白浓度为400 nmoL/L时,Cetuximab-MICB融合蛋白组抑制率(66.09%)强于西妥昔单抗组(56.54%).将免疫细胞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NK92和肿瘤细胞Huh7共孵育,通过检测LDH(lactate dehydrogenase)的释放,发现融合蛋白比西妥昔单抗更有效地介导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以PBMC为效应细胞,效靶比为100:1时Huh7细胞裂解率可以达到43.58%,优于西妥昔单抗组(37.77%).以NK92细胞为效应细胞,效靶比为10:1时Huh7细胞裂解率可以达到61.29%,明显优于西妥昔单抗组(40.54%).结论 采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成功构建并表达了Cetuximab-MICB融合蛋白.Cetuximab-MIC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Huh7的增值,并能进一步通过NKG2D途径激活NK细胞加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IL15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突变体(PEΔ293)的融合蛋白IL15PEΔ293,并且对该融合毒素进行初步的体外活性测定。方法将人IL15基因片段与PEΔ293的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融合,定向克隆在pET16b表达载体T7启动子的下游,得到表达质粒pETIL15PEΔ293。从大肠杆菌相应重组菌株中通过Ni2 NTA亲和层析纯化出融合蛋白IL15PEΔ293。以IL15受体(IL15R)阳性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O2以及IL15R阴性细胞系Jurkat为靶细胞测定IL15PEΔ293的生物活性。结果限制性分析和测序鉴定证明融合蛋白IL15PEΔ293表达质粒pETIL15PEΔ293构建正确。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IL15PEΔ293。利用Ni2 NTA亲和层析从大肠杆菌菌体总蛋白中纯化出重组蛋白。该融合蛋白对IL15R阳性细胞K562和K562AO2有明显的剂量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而对IL15R阴性细胞Jurkat没有表现剂量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融合蛋白IL15PEΔ293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的新型融合蛋白IL15PEΔ293对IL15R阳性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泌表达的抗HER2单链抗体与重构型人caspase—3融合蛋白对HER2抗原阳性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将重构型人caspase—3基因亚克隆人pCMV—eDscFv—PEII—PEIII的相应位点,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e23scFv—PEII—revcasP3,并转染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筛选并建系。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融合蛋白的分泌表达。通过共培养实验观察含有该融合蛋白的培养上清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融合蛋白基因可在Jurkat细胞中,分泌表达并杀伤SKOV3细胞。结论:分泌表达的抗erbB2单链抗体与重构型人caspase3融合蛋白能够靶向诱导SKOV3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常状态下造血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成熟及程序性死亡是由造血网络调控的,这是一个十分精密复杂而又协调的过程,涉及到各种已知的正负造血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基质细胞以及造血干/祖细胞和成熟细胞等因素。业已证明,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联合能最有效地刺激造血,该...  相似文献   

15.
抗胶质瘤重组免疫毒素SZ39(ScFv)-PE40的GST融合表达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SZ39(ScFv)-PE40,为抗胶质瘤重组免疫毒素的下游研究与开发准备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方法:将已构建的SZ39(ScFv)-PE40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5X-1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为95000u左右,与融合蛋白GST-SZ39(ScFv)-PE40的分子质量理论推算值相符;Western blot证实在相应的分子质量处出现特异性显色印迹;凝胶灰度扫描显示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结论:重组免疫毒素SZ39(ScFv)-PE40也可以与GST融合表达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IL-6D24-Linker-PE40重组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IL-2和IL-6融合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IL-6/2融合蛋白(FPIL-6/2)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其等电点,并对该蛋白的表位、柔性和抗原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ELISA测试结果表明:融合蛋白IL-6/2含有IL-2和IL-6两个结构域,可分别与IL-2和IL-6单克隆抗体结合,且两个结合无明显空间排阻效应,这与计算机的表位、柔性和抗原性分析结果一致。从计算机模拟也可以看出FPIL-6/2的抗原性与IL-2和IL-6的一致性,而且接头区抗原性较低,这为该蛋白的实际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IL-6/2融合蛋白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其等电点,并对该蛋白的表位,柔性和抗原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ELISA测试结果表明;融合蛋白IL-6/2含有IL-2和IL-6两个结构域,可分别与IL-2与IL-6单克隆抗体结合,且两个结合无明显空间排阻效应,这与计算机的表拉,柔性和抗原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人工构建的病毒肽/HLA-A2复合物与抗转铁蛋白受体(CD71)单链抗体融合蛋白(HBC-A2/scFv)介导病毒特异性CTL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HBC-A2/scFv融合蛋白结合到高表达CD71的肿瘤细胞表面,利用加载HBC抗原肽的 T2细胞在体外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 HBC-A2/scFv融合蛋白可结合于CD71阳性的肿瘤细胞K562、HepG2及U937表面,结合率分别为:37.30%±8.25%、27.20%±3.88%和21.80%±6.49%.体外诱导产生的CTL/HBC能杀伤结合有HBC-A2/scFv的K562、HepG2及U937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未结合HBC-A2/scFv的对照组(K562:42.08%±1.14%vs 8.07%±1.39%;HepG2:49.72%±1.59%vs12.46%±1.26%;U937:39.72%±3.26%vs 7.13%±1.48%).结论 HBC-A2/scFv融合蛋白能介导病毒特异性CTL杀伤肿瘤细胞,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whether the HBC-A2/scFv fusion protein mediates killing of tumor cells by viral 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Methods The fusion protein was attached to the CD71-expressing, HLA class Ⅰ negative tumor cells. And then, cytolysis by viral peptide-specific CTLs which were generated by co-culture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from HLA-A2 positive donors with inactivated T2 cells pulsed with the viral peptide were tested by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releasing. Results The fusion protein can attach the active viral peptide/HLA-A2 complex to K562, HepG2 and U937 cells through binding of CD71 scFv to CD71 (37.30% ±8.25%, 27.20% ±3.88%, 21.80% ±6.49% ) and mediate cytotoxicity of viral peptide-specific CTLs against those cells in vitro ( K562: 42.08% ± 1.14% vs 8.07%± 1.39%; HepG2: 49.72% ± 1.59% vs 12.46% ± 1.26%; U937: 39.72% ± 3.26% vs 7.13% ±1.48% ). Conclusion This viral peptide/HLA-A2 complex targeted by CD71 scFv is able to redirect viral peptide-specific T-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20.
IL-6D24-Linker-PE40重组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毒素IL-6D24-Linker-PE40融合蛋白及其接头设计的合理性。方法;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系统-GOLDKDEY软件,对IL-6D24-Linker-PE40重组毒索融合蛋白柔性、抗原性、亲水性、表位等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计算机模拟预测,并做Westem blot分析进行验证。结果:IL-6D24-Linker-PE40分别保留了IL-6D24和PE40的表位特征,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