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入导向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索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外。,内动脉,灌入溶栓药物,治疗12例1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结果:介入治疗后、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活动自如,骨质逐步修复。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微循环障碍引起,介入导向溶栓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 104 U,罂粟硷30 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 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 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医 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研究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经中医 介入治疗的96例11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7年,按Ficat分期0期0例,Ⅰ期38例,Ⅱ期79例。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和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病人1~3年,比较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在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方面明显(P<0.01)。结论中医 介入疗法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安向红  姜金凯 《医学信息》2009,22(4):310-312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川芎嗪组方经动脉给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随访观察治愈过程股骨头的影像变化。方法对6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等组方介入治疗,经1-7年的随访,观察股骨头坏死区的影像变化并评价治愈标准。结果应用后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关节活动及行走有明显的改善,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供血动脉分支增多、增粗,部分血管溶通;股骨头骨质破坏区边缘由模糊变清晰、硬化,破坏区内出现不规则的硬化至整个坏死区硬化,再出现骨质吸收,骨小梁塑型,呈现应力近正常骨纹理。结论复方丹参、川芎嗪等组方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确切,经随访股骨头破坏区完全修复需5~7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行钻孔减压后局部植骨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2006年,采用髓心减压植骨配合局部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2例(64髋),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和髋关节功能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髋部疼痛减轻明显,髋关节伸屈和内外旋转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和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9个月,采用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判定,总优良率82.3%。结论钻孔减压植骨配合局部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缓解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减压彻底,有利于血管长入,促进股骨头坏死区的骨修复,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6.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2例、骨囊肿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20侧)及骨不连1例。结果:股骨颈骨折术后3~4个月愈合3l例,另l例过早负重致骨折移位而失败,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2例股骨颈骨囊肿术后4~6个月痊愈;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优良17例,优良率为94%;1例胫骨骨不连术后7个月痊愈。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与骨膜瓣带蒂转移,是治疗股骨颈骨折、骨囊肿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三维立体构筑的技术方法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对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6髋进行薄层扫描,利用Inspace软件和NeuroDSA软件进行影像重组和三维立体构筑,并在X、Y和Z轴上旋转,观察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对I期坏死患者采用单纯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扩张血管及溶栓药物进行介入治疗;对II期及股骨头外形完整的III期患者首先采用介入治疗,然后经环钻剜出坏死骨植入混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松质骨.结果:容积重组图像显示早期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解剖形态基本正常,股骨头表面可见凹凸不平.股骨头坏死区的体积I期(8髋)为(1218.97±449.93)mm3,II期(22髋)为(3671.19±1316.83)mm3,股骨头完整的III期(6髋)为(7874.18±2381.22)mm3.根据HHS评分,疗效优23髋(63.89%),良10髋(27.78%),可3髋(8.33%),差0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够立体构筑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并在不同层面上对坏死区的大小进行测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行钻孔减压后局部植骨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6~2006年,采用髓心减压植骨配合局部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2例(64髋),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和髋关节功能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髋部疼痛减轻明显,髋关节伸屈和内外旋转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和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9个月,采用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判定,总优良率82.3%。结论钻孔减压植骨配合局部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缓解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减压彻底,有利于血管长入,促进股骨头坏死区的骨修复,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9.
臀中肌肌骨瓣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臀中肌肌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臀中肌肌骨瓣移植加克氏针、螺纹钳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18例。结果:本组18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5a,无股骨头坏死、骨折不合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屈曲活动轻度受限2例。结论:臀中肌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义缺血坏死的可能性,避免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过早地行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0.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细胞凋亡:为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指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着自身的规律结束其生命的过程,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不是在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股骨头坏死及酒精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就是因为大量酗酒而引起的一种股骨头坏死,是脂类代谢异常导致的结果。 背景:目前对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仍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髋疗法,病变晚期股骨头塌陷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患者只能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明确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保髋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细胞凋亡学说在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究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Embase数据库,在标题和全文中以“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d apoptosis”或“bone cell,apoptosis,gene,signal”或“osteonecrosis,alcohol”为检索词,纳入与骨细胞凋亡在酒精诱导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中作用相关的研究文章。排除重复及较陈旧的文献。共40篇外文文献符合标准。 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学说中的骨细胞凋亡学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逐步成为人们研究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的焦点。骨细胞凋亡在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53、B细胞淋巴瘤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等多种与骨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是调控骨细胞凋亡的关键。但由于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人们对酒精诱导骨细胞凋亡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相对缺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ORCID:0000-0001-5838-5618(黎金焕)  相似文献   

11.
背景:实验显示双膦酸盐对预防股骨头塌陷起到积极作用,但临床应用结果存在一定争议,且由于系统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多,近期对局部应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目的:综述双膦酸盐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由2位共同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双膦酸盐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bisphosphonates,systemic therapy,topical therapy,osteogenesis,bone destruction,bone remodeling",中文检索词为"股骨头坏死、双膦酸盐、系统、局部、成骨、破骨、骨重塑",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62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双膦酸盐对成骨细胞既有抑制作用也有激活作用,目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研究显示低浓度双膦酸盐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高浓度起到抑制作用。长期系统应用双膦酸盐会有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而局部应用双膦酸盐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仍停留在实验阶段,且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浓度及药效持续时间都尚未确定,在临床应用前仍需进一步的高质量实验研究来阐明。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simulate an ideal animal model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especially collapse models. OBJECTIVE: To establish femoral head necrosis model of double-foot large bird emu so as to simulate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human.   METHODS: A total of 30 adult emus were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and received radiofrequency heating alternately to simulate femoral head necrosis models. After 3 cycles of freezing, local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and method of radiofrequency heating was alternated for closed loop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injury and radiofrequency heating injury. At 6, 12 and 16 weeks 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gross observation, X-ray, histology examination and MRI were conducted. Effects of model induction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fter liquid nitrogen cold-hot alternating method, emu at 12-18 weeks gradually suffered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signs and imaging findings. X-ray film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MRI examination showed the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human femoral head necrosis, and the model had good repeatabil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liquid nitrogen cold-hot alternating method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with a good collapse rate, and can be used for mechanism research and treatment evaluation of osteonecr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经乳胶灌注防腐成人下肢标本20侧及新鲜成人下肢标本2侧,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方位及分支类型,测量股深动脉及各分支长度和外径以及各分支起始部的角度.结果 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36.4%)和后外侧方(36.4%)发出,旋股内侧动脉从股深动脉发出(72.7%),从股动脉发出(27.3%).各主要血管的长度为:股深动脉(19.22±10.19) mm,其根部距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8±11.78)mm;旋股内侧动脉(12.56±6.17) mm;旋股外侧动脉(13.93±11.04) mm.各主要血管的外径为:股深动脉(5.20±1.57)mm,旋股内侧动脉(3.64±0.99) mm,其升支(2.66±0.99)mm;旋股外侧动脉(4.48±1.19) mm,其升支(2.12±0.59) mm.旋股内侧动脉升支以与主干成接近90°的夹角;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115.82°夹角.结论 熟悉股动脉应用解剖,有利于完善这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治疗骨缺损的传统治疗模式。由于骨组织是可再生组织,医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工程修复手段,探索再生医学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医用前景。 方法:从组织工程医学关注的几个前沿领域,包括 “干细胞、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骨科生物材料、人工假体置换、植骨移植”等出发,检索与这些组织工程技术手段修复股骨头坏死相关研究的文献,时间限定为2000-01/2011-12,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对3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着再生医学的进步,组织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包括: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炎症因子与股骨头坏死分析、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各种高分子生物骨支架材料修复股骨头坏死、人工骨植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但目前组织工程在股骨头坏死治疗过程中仍处在动物实验和经验性治疗水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干细胞;生物材料;髋关节置换;植骨;生物力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34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骨细胞凋亡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是股骨头坏死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 目的:总结细胞凋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CNKI数据库1990-10/2011-10文献,检索词分别为“steroid,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cell apoptosis”和“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选择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细胞凋亡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文章从细胞凋亡的定义与检测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细胞凋亡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变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等几方面进行了叙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相关的凋亡基因主要有:Fas及FasL Fas蛋白、Bcl-2家族、p53基因、一氧化氮、Caspase、核因子κβ。激素是一种细胞凋亡诱导剂,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Fas;Bcl-2;P53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38  相似文献   

16.
背景:拟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目前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假体设计是否达到成熟、是否能引起股骨头坏死。 目的:观察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头表面置换后的组织形态变化。 方法:60只健康大白兔行左股骨头表面置换,右侧为正常对照侧。分3,6,9,12周共4次分批处死取股骨头标本行大体、光镜、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股骨头表面置换后,股骨头骨质仅在与骨水泥接触界面(骨-水泥界面)有小范围的骨细胞坏死和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以及骨吸收;与金属假体接触的界面(骨-假体界面)亦有轻度小范围骨细胞坏死和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但无骨吸收表现;在远离骨水泥和假体的股骨头中心部位既无骨坏死表现,亦无骨吸收表现,组织表现与正常未手术骨质相同。结果可见股骨头表面置换不会引起正常股骨头的坏死,股骨头坏死与术式及假体本身无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表面置换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安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脂肪源性干细胞都有很强的成骨能力,对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治疗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 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髓芯减压组,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 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组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兔股骨头坏死区域的组织修复旺盛,新生骨小梁较多且逐步强化,X射线未见明显的囊性变和股骨头塌陷发生。在8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小梁及骨髓组织生长较单纯脂肪源性干细胞组更旺盛。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因子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植入股骨头坏死模型后成骨较多,修复坏死区域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