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杭州市398例1.5月龄至7足岁小儿进行了铁营养状况凋查。每例小儿于采血前口服叶酸5mg/d,共2~6周,取血后补充铁剂,给铁元素2~4 mg/kg/d,共3~3.5个月。按规定服药资料完整者共296例,检得4.5月龄至7足岁小儿的铁代谢实验室各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确定缺铁诊断标准为:血清铁蛋白<11ng/ml,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73.8μg/dl,FEP/Hb>6.7μg/gm;贫血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4.5月龄~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1999~200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并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50~73岁,平均63.7岁,病程8~30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例均有甲减的典型症状,且伴有高血压和中至重度贫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怕冷和颜面、双下肢浮肿,精神差、思睡的临床表现.入院次日抽血查空腹血糖为5.4~10.9mmol/L,其中3例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3例血钾明显增高,5例肌酐、尿素均明显高于正常,1例稍高于正常,血TT30.63~0.9ng/ml(正常0.9~2.2ng/ml),TT429~51ng/ml(正常49~135ng/ml),FT30.7~3.9pmol/L(正常3.18~9.22),FT41.45~6.4pmol/L(正常8.56~25.6),TSH4.0~19mU/L(正常0~10).入院后经抗炎治疗及输新鲜血纠正贫血,输白蛋白、加服甲状腺素片20~40mg/日.3例高钾患者行血透2~3次.半月后复查,未做血透的3例患者怕冷及浮肿症状逐渐减轻,甲功系列恢复正常;3例血透患者甲低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甲功系列较前更为下降,TT30.4~0.48ng/ml,TT418~28ng/ml,FT30.28~1.6pmol/L,FT40.6~2.8pmol/L,TSH 2.8~43mU/L.   ……  相似文献   

3.
范礼佩  李留洋 《广东医学》2004,25(4):427-429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强的松、他克莫司 (FK5 0 6 )、骁悉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时FK5 0 6的合适浓度。方法  6 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FK5 0 6胶囊 ,监测服药后 12h的血药浓度 ,出院后门诊随诊 ,注意观察排斥反应、药物肝肾毒性、感染和高血糖。结果 FK5 0 6浓度在术后 1个月内为 (11± 3 5 )ng/ml,3~ 4个月为 (7 5±2 1)ng/ml,6个月以后为 (5 6± 1 7)ng/ml。术后发生排斥反应 3例 ,药物肝毒性 7例 ,血糖增高 14例 ,经减药治疗后仍有 8例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后发生肺部感染 6例。结论 FK5 0 6免疫抑制疗效可靠 ,其合适浓度范围 :在术后第 1个月应为 18~ 12ng/ml,3~ 4个月为 6~ 8ng/ml,6个月以后为 4~ 6ng/ml。未发现肾毒性 ,但有肝毒性和血糖升高 ,均可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125)I放射免疫检测广州市两所全日制托幼儿园390名7岁以内小儿的血清铁蛋白(SF)。均值为30.00±12.80ng/ml(按每岁为一年龄组),随年龄的增长,SF值越升高,SF在16ng/ml左右的,为储备铁缺乏(隐性缺铁阶段)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提示SF含量的变化对诊断隐性缺铁极为敏感。经铁强化糖浆饮料治疗后,其S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统计学处理极显著差异),故讲明SF的测定不仅作为缺铁和缺铁性贫血诊断指标,而且还可作为铁剂治疗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孕妇血清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5例正常妊娠妇女 (其中早孕 15例 ,中孕 15例 ,晚孕 15例 )的血清瘦素水平和 2 0例足月孕妇的产前、产后三天血及其羊水、脐血瘦素水平。将测定结果与体重指数 (BMI)、血压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血清瘦素水平在正常未妊娠妇女为 (7.84± 1.5 1)ng/ml;早期妊娠妇女为 (7.2 3± 2 .36 )ng/ml,中期妊娠妇女为(15 .6 1± 4.5 2 )ng/ml,晚期妊娠妇女为 (19.46± 4.5 9)ng/ml;产前妇女为 (18.92± 6 .0 3)ng/ml;产后三天妇女为(11.46± 3.17)ng/ml。妊娠中、晚期及足月产前血瘦素水平较正常未孕妇女明显升高。产后三天恢复正常。妊娠期间血瘦水平与BMI及血压无关。未孕及产后妇女的血瘦素水平与BMI正相关。②羊水瘦素水平为 (4 .84±1.2 4)ng/ml,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为 (7.83± 1.95 )ng/ml。母血瘦素水平与羊水瘦素水平正相关 ,与脐血瘦素水平、血压及产前BMI无关 ;新生儿出生体重 (3714± 45 7) g与脐血瘦素水平正相关 ,与母血及羊水瘦素水平无关。结论 妊娠期间瘦素抵抗状态 ,瘦素抵抗有助于孕妇体脂增加及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分别检测 5 7例〔其中 ,男 31例 ,女 2 6例 ,年龄 9月~ 12岁 ,平均 7 2岁〕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和 2 3例健康儿〔其中 ,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8 2岁〕血清中NO、NOS的含量 ,对比观察急性期、恢复期以及不同病原体脑炎之间血清及脑脊液中NO、NOS含量的变化。结果 患儿急性期血浆中NO、NOS分别为 6 75± 2 2 4ng/ml和 34 5 6± 7 82U/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 4 4 7± 2 14ng/ml和 2 4 6 5± 6 84U /ml(P <0 0 1)和高于对照组的 (3 78± 0 74 )ng/mland (17 86±4 5 4)U/ml(P <0 0 1) ;急性期脑脊液中NO、NOS分别为 7 5 6± 2 2 4ng/ml和 36 5 6± 7 88U/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 4 2 6± 2 0 2ng/ml和 2 6 35± 4 78(P <0 0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病人血浆、脑脊液中NO、NOS的含量与其他不同病原体脑炎中的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血浆、脑脊液中NO及其合成酶生成增加 ,但不同病原体脑炎中的含量变化相比无明显差异 ,提示NO作为内源性调质 ,参与病毒性脑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42岁。因恶心、手抖、气促1个月于1981年1月21日入院。体检:贫血貌,血压140/80,无水肿。实验室检验:尿蛋白++,尿盘状电泳低分子蛋白。BUN 69mg/dl,Cr 8.3mg/dl,C_(cr)40L/24h。从4月29日起患者每日尿量虽>1,600ml,但4个多月内血钾持续>5.6~6.7mEq/L。给低钾饮食,每日静注速尿200mg,服降钾树脂和甘露醇,血钾未降至正常。血氯110mEq/dl,CO_2CP29Vol%±。血浆肾素基础状态0.3~0.34(正常0.55±0.47ng/ml/h),激发状态0.47~0.52(正常3.84±2.74)。血管紧张素Ⅱ基础状态0~3(正常4~4Bpg/ml),激发状态0~12(正常10~90)。尿醛固酮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0例经CT诊断。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垂体腺瘤,讨论临床和CT特点及相互关系。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4~61岁,平均35岁,男11例,女19例。17例有内分泌异常.泌乳闭经综合征11例,9例泌乳素>21ng/mg(正常<21ng/mg)。肢端肥大症3例,生长激素>0.9ng/ml(正常人<0.9ng/ml)。柯兴氏综合征3例,血清皮质醇>200μg/ml(正常40~200ng/ml)。压迫症状有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前列腺癌患者,全部经去势手术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各1例,血PSA呈逐渐上升趋势。给予多西紫杉醇75mg/m2,第一天;卡铂AUC5(300~400 mg/m2),第一天;21—28天为一个周期。结果:12例随访2~26个月,平均17个月。入组后接受治疗1~6个周期。3例患者PSA值降至正常水平<4ng/ml,7例PSA值下降超过50%,有效率83.3%,有效患者PSA从治疗前(67.8±35.9ng/ml)下降至(14.2±5.7ng/ml),有效持续时间6~19个月,平均1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8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余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明显排尿症状女性小儿的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 :对无明显神经损害和排尿症状 ,因上尿路或其他疾病需进行手术治疗的 4 0例女性小儿 (婴幼儿 10例 ,2d~ 2岁 ;儿童 30例 ,2~ 12岁 )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其中 10例婴幼儿进行影像膀胱压力测定。结果与结论 :在无明显下尿路症状的女性婴幼儿中 ,逼尿肌不稳定 (DI)发生率为 1/ 10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DSD)发生率为 4 / 10 ,可表现为间断排尿 ;残余尿量为 (6±3)ml,变化范围较大。儿童残余尿量为 (6± 4 )ml,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5 .5± 1.4 )kPa ,DI发生率为 6 .6 % (2 /30 )。婴幼儿和儿童的膀胱容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范围为 18~ 35 0ml,但小于预测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Leptin isa protein hormone which consistsof1 6 7amino acids,which is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 byadipocytes under the modulation and control of obgenes.Its main function is to balance the energyintake againstexpenditure of body.Recently,a directhormonal modulation of circulating leptin levels hasbeen suggested.Hormoneswith metaboliceffects suchas insulin,cortisol and thyroxine have been identifiedas possible regulators of leptin expression and thecomplex interplay of them in the modulation of 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程度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ELA SA测定60例正常婴幼儿(不包括新生儿)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浆BNP水平在婴儿及幼儿有无年龄差异,同时测定6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室间隔缺损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血浆BNP水平正常婴儿及幼儿分别为18.46±14.08 pg/m l,17.70±12.28pg/m 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22,P>0.05),婴幼儿无年龄差异,血浆BNP水平随缺损的增大呈逐渐增高趋势,小型(<0.5cm)及大中型(≥0.5cm)缺损患儿的血浆BNP水平的均值分别为31.87±15.30 pg/m l,65.12±44.78pg/m 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36.03,P<0.001)。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BNP水平与室间隔缺损大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4,P<0.001),并设定BNP临界值,计算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发现最佳灵敏度及特异度的BNP水平是30~35 pg/m l。结论:血浆BNP水平与室间隔缺损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选定恰当的BNP临界值可为室间隔缺损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为患儿长期随访提供一个客观的生化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目前深圳市龙岗区1~3岁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293例1~3岁幼儿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 20 ng/ml (50 nmol/L)检出率为14.3%,其中3岁组儿童检出率最高达27.5%(P<0.01);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30 ng/ml (75 nmol/L)检出率为38.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30 ng/ml (75 nmol/L)检出率为47.4%;1岁及2岁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水平均高于3岁组幼儿(P<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大于2岁的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不应忽视维生索D的补充,2岁前补充维生素AD滴剂依从性不好的幼儿应及时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适时补充维生索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TNF-α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3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53例正常妊娠妇女空腹血清TNF-α水平(2组中分别分成4个妊娠阶段:孕25~28周、孕29~32周、孕33~36周、孕37~40周)。结果①正常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血清TNF-α水平均随孕周的增长而升高;②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个阶段的血清TNF-α值分别为(7.92±1.68)ng/L、(9.46±2.40)ng/L、(10.87±2.38)ng/L和(11.51±4.55)ng/L。各项均显著高于同孕周正常妊娠妇女。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清TNF-α水平随孕周增长而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推测TNF-α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不同年龄组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4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新生儿组、1个月~2岁组、3~6岁组、7~12岁组),每组120例。观察各组出现堵塞、外渗、脱出、静脉炎的时间,并对各组出现症状的时间做组间方差检验。结果新生儿组与7~12岁组之间相比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无差异(P>0.05),但分别与1个月~2岁组、3~6岁组相比,出现症状的平均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6岁组与1个月~2岁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使用效果不同,新生儿组、3~6岁组、7~12岁患儿中适宜推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脐血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或产时感染所致败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 72例脐血清 ,其中正常脐血清 5 2例 ,败血症 2 0例。结果 :正常脐血组IL 6 :中位数 0 .0 2 4ng/ml(范围 0 .0 2 2 1~ 0 .0 5 31ng/ml)、TNF α中位数 1.12ng/ml(范围 0 .10~ 3.85ng/ml) ;败血症组IL 6 :中位数 0 .173ng/ml(范围 0 .0 2 6 6~ 1.2 5 89ng/ml)、TNF α中位数 5 .6 1ng/ml(范围 0 .6 5~ 12 .6 0ng/ml) ;经秩和检验 ,正常脐血组IL 6、TNF α与败血症组有明显差异 (P<0 .0 1) 。结论 :脐血IL 6、TNF α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 ,且IL 6比TNF α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杨潍嘉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31-132,137
目的了解桂林市重型地中海贫血治疗状况。方法搜集桂林市区7家医院以及所辖12个县人民医院定期输血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128例中能规范输血且开始去铁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去铁方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铁蛋白(SF)检测值及不同年龄组患者的SF值。结果本组75例患者规范治疗30例,占40%。其中,足疗程联合组15例,足疗程单用地拉罗司(DFX)组15例。足疗程联合组和足疗程单用DFX组降低SF浓度的去铁效果明显优于不足疗程联合组(P〈0.05)。三组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岁组SF浓度为(2678±783)ng/mL,6~〈13岁组SF浓度为(3478±1074)ng/mL,13~28岁组SF浓度为(4391±1165)ng/mL,对各年龄组SF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SF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市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输血量增多,铁过载情况逐渐加重,这些患者采用规范、足疗程去铁治疗能明显降低铁过载。而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规范治疗受到一定制约。需政府加强对其的补助。  相似文献   

18.
胎膜早破孕妇羊水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羊水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 ,IL - 6)水平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 2 4例正常足月妊娠未临产孕妇羊水中的IL - 6浓度 ;两组孕妇均于产后留取胎膜送病理检查 ,确定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胎膜早破组羊水IL - 6浓度为 0 .60 7± 0 .2 7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0 .2 30± 0 .0 89ng/m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 ;经病理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组羊水IL - 6为 0 .478± 0 .2 85ng/ml,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为 0 .30 9± 0 .2 31ng/ml,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羊水IL - 6水平显著升高 ,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绒毛膜羊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atestatin)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SHR 组)及其相应的正常大鼠(WKY) (WKY 组)作为研究对象。在大 鼠不同的发育阶段(6、12 和 16 周龄)检测心率、血压及血浆 catestatin 水平。以心率作为交感神经活性的标 志。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catestatin 的浓度,尾套法检测大鼠的血压及心率。结果??SHR 组各个周龄的血压、心率 均高于相应周龄的 WKY 组大鼠。SHR 组血浆 catestatin 浓度高于 WKY 组( P <0.05) ,随着周龄的增加,SHR 组血浆 catestatin 浓度逐渐升高, 6 周龄为(1.60±0.54)ng/ml, 12 周龄为(1.76±0.26)ng/ml, 16 周龄为(3.03± 0.57)ng/ml。而 WKY 组大鼠则保持不变,6 周龄为(1.10±0.28)ng/ml,12 周龄为(1.05±0.21)ng/ml,16 周 龄为(1.17±0.12)ng/ml,两组血浆 catestatin 的浓度变化趋势有差异( P <0.05) 。12 周 SHR 组大鼠尾静脉注射 catestatin,30?min 后心率由(417.6±20.9)次 /min 降到(378.1±15.6)次 /min( P <0.05) ; 但血压未下降。结论? catestatin 具有抑制心率的作用, 可能具有代偿性抑制交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影响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增高的因素.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164例,按年龄将D-二聚体分为:≤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四组;按D-二聚体参考值上限232ng/ml,将D-二聚体分为三组:低值组(<100ng/ml)、中值组(100-232ng/ml)和高值组(>232ng/ml).实验室方法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各年龄组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D -二聚体与年龄呈正相关(r=0.38,P<0.05),回归方程为LogD -二聚体=1.38+0.01×年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纤维蛋白原、平均红细胞体积是D-二聚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影响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因素是年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平均红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