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红英 《吉林医学》2013,34(5):889-890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问题。方法:对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起病急;对有反应差、面色苍白、心音低钝、安静状态下心动过速的患儿应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肌三联检查;心肌酶及心电图异常者,行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发症以心肌损害常见,临床上要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卓美瑛  杨宜珍 《广东医学》1994,15(4):233-234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近年有报道轮状病毒性肠炎于疾病早期,部份病例出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为了认识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变化与临床症状、病毒型别间关系,我科于1990年10月~12月间将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的4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进行心肌酶学检查,并对其与临床表现、基因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1990年10月~12月间住院腹泻患儿54例,于入院第1日收集粪便标本送广州卫生市防疫站病毒室作轮状病毒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阳性40例(74.5%),电泳法(PAGE)阳性39例(72.22%)。其中长电泳型(RNA长型)19例,短电泳型(RNA短型)16例,不能分辨4例。总共经病毒病原学检查获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44例。男27例,女17例。发病年龄2个月~2岁5个月,其中6个月~1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12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心肌酶测定、心电图检查,并与同期其他病因引起腹泻的83例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2例中78例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尤以为LDH及CK-MB升高更明显,平均分别为264.8u/L和59.6u/L,且合并脱水性酸中一半得比单纯肠炎心肌酶增高明显。16例(20.5%)心电图异常改变。10例为单纯性心肌炎,4例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1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碧莲  姚霖  杨黎焱  姜彦 《吉林医学》2010,31(17):2566-256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指导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3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表现上面色苍白及精神萎靡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伴有心肌酶或心电图的异常,心肌酶异常多见。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特异性,诊断上依靠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查心肌酶及心电图,对并发心肌损害者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167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林琴  邓春  易岂建 《重庆医学》2004,33(9):1377-137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指导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方法对167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120例(71.9%),其次是T波改变34例(20.4%),其它还有束支传导阻滞、各种早搏、不同类型AVB、窦性心动过缓等.心肌酶谱均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异常.结论轮状病毒对心肌危害性大,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减轻心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杨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39-2540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对7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88%(69/78),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较敏感。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主要是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5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1年3月收治的5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心肌酶AST、LDH、CK、CKMB增高43例(79.6%),其中4种酶均增高14例,3种酶均增高24例,2种酶均增高20例,单项增高38例。结论:轮状病毒可引起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轮状病毒 (Rotavirus ,Rv)肠炎为全球感染性疾病 ,是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源 ,临床上极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不单纯是肠道感染 ,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 ,并可侵犯多个脏器[1] 。本文旨在研究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我们对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 16 0例轮状病毒肠炎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 16 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 ,男 12 0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1岁零 8个月 ,平均 10个月零 9d。既往均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状病毒 (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曾有多篇文章报道轮状肠炎可并发心肌损害。为更好的认识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 ,并及时诊断 ,有效治疗 ,现对我院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RV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住院经粪便ELISA测RV抗原阳性确诊的RV肠炎患儿 14 5例 ,男 92例 ,女 5 3例 ,平均年龄 13.8个月。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脱水 ,轻度脱水 98例 ,中度 4 3例 ,重度 4例。对中度及中度以上脱水患儿于发病的第三至五天内行心肌酶(LDH、CPK、CK -MB…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出现心肌损害的比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0例RV肠炎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分析其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并统计两组ECG异常、心肌酶异常的发生率,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值的变化。结果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年龄1岁、呕吐及代谢性酸中毒;观察组患儿ECG异常与心肌酶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6.92%、82.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CK、CK-MB、LDH、AS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1岁、呕吐及代谢性酸中毒RV肠炎患儿易发生心肌损伤,临床应加强早期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测,及时治疗,保护患儿心肌功能,避免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2.
熊文虹  李柳青等 《广西医学》2002,24(10):1557-155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体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血清cTnI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轻度脱水肠炎cTnI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性差异(P>0.05),而中,重度脱水肠炎cTnI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心肌受损情况,不同病情程度,其心肌受损情况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心电图的监测 ,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 ,求P值经t检验处理。结果  2 1例有明显的心肌酶升高和心电图改变 ,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对轮状病毒肠炎应注意观察心肌受累的情况 ,心肌酶检查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肠炎是小儿秋冬季节最常见的腹泻,近年来该病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长,可检查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利于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现将我院1993年11月~1994年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59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轮状病毒肠炎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例。~1岁47例,~2岁9例,>2岁3例(所有病例经ELISA方法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RV)A、B、C组均可感染人类,A组是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重要致病原,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病例逐渐增多.现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我科收治的83例病原学证实为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儿心脏受损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可侵犯心肌导致心肌损伤,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对无心肌炎临床表现、心电图正常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易被忽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是心脏特异性抗原[1],是心肌细胞损伤、衰竭死亡的高度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现将近几年我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Tn Ⅰ检测结果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9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心电图的监测,对所获数据方差分析,求P值经t检验处理;结果.21例有明显的心肌酶升高和心电图改变,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应注意观察心肌受累的情况,心肌酶检查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徐峰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400-1400,1399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致病原,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但全年均有散发.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及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而致神经和循环系统的损害.近年来发现该病伴心肌损害的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4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单纯肠炎和合并脱水酸中毒两组,检测心肌酶谱,分别与同期正常体检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纯性肠炎组中,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脱水酸中毒组中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及单纯性肠炎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损伤,且与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