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在MRI上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搜集2013-2015年我院15例术前接受乳腺MR检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对其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平扫时TIW1、T2WI及抑脂序列信号强度,增强后肿块强化方式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表现及ADC值测定,并结合术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乳腺黏液癌(12例单纯型、3例混合型,4例术后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左乳者8例(53.3%),右乳者7例(46.7%);位于中央前部者1例(6.7%),余丨4例(93.3%)均位于外周偏上、偏内侧区域,其中位于中部者10例(66.7%)、后部者4例(26.6%);均表现为肿块,最大径7?45 mm不等,其中8例(53.3%)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光整或伴浅分叶,7例(46.7%)形态欠规则,边缘局部模糊、毛糙或伴毛刺;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高或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9例(60%)以增强早期肿块边缘明显环形強化伴肿块内向心性渗透样强化为主,6例(40%)以肿块内不均匀強化为主;TIC除1例(6.7%)为平台型,佘14例(93.3%)均为上升型。DWI上全部或局部区域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mm~2/s时为(2.0S±0.44)×10~(-3)mm~2/s,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45±0.56)×10~(-3)mm~2/s。结论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并对预后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腺黏液癌24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敏  陈灼怀  王晓玫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77-279,i0010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24例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4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1~63岁,平均48.7岁。肿物直径1~4.5cm,平均2.3cm。纯型13例,混合型11例。淋巴结转移6例,占25%。ER、PR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无差异,c_erbB_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乳腺黏液癌纯型较混合型转移率低,预后较好,腋窝淋巴结转移是黏液癌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无转移的纯型黏液癌患者可考虑保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包括病变形态、最大径、T1WI及T2WI信号特征、肿块内部强化方式及增强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结果 34例乳腺黏液癌单纯型22例,混合型12例。MRI示21例为肿块型,6例为非肿块型,7例为多发结节型;T1W平扫22例呈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高信号;T2W脂肪抑制序列20例呈高信号,13例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9例病灶内可见低信号纤维分隔;动态增强早期呈典型环形强化11例;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11例,平台型18例,流出型5例。结论 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MR脂肪抑制(FS)-T2WI (FS-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MBC)与乳腺黏液样纤维腺瘤(MF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MBC (MBC组)与22例乳腺MFA (MFA组),比较组间FS-T2WI信号强度(SI)指数、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表现差异。针对FS-T2WI联合DWI及增强MRI参数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效能。结果 组间FS-T2WI信号SI指数(Z=3.780,P<0.001)、DWI-ADC (t=4.230,P<0.001)、强化均匀与否(P=0.006)、早期强化方式(P<0.001)、强化填充方式(P<0.001)及TIC类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延迟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基于FS-T2WI联合DW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如下:Logit (P)=-10.434+0.003×ADC+0.748×FS-T2WI SI指数;基于增强MR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Logit (P)=31.666+0.287×强化均匀与否-18.319×早期强化方式+19.945×强化填充方式-36.591×延迟期强化方式+20.225×TIC类型。上述2个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AUC (Z=1.890,P=0.059)、敏感度(χ2=1.050,P=0.305)、特异度(χ2=1.100,P=0.294)和准确率(χ2=0.660,P=0.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T2WI联合DWI可鉴别诊断MBC与乳腺MFA,其诊断效能与增强MRI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在MRI上的影像诊断不同点,提高乳腺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07医院均经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中单纯型黏液腺癌20例,混合型黏液腺癌11例)和50例纤维腺瘤患者的资料,比较并分析两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T2WI均为较高信号影。①病变形态学:黏液腺癌多边界不清楚不规则,纤维腺瘤多边界清晰。②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单纯型黏液腺癌平均ADC值为(1.8±0.5)×10-3 mm^2/s,混合型黏液腺癌平均ADC值为(1.0±0.6)×10-3 mm^2/s,纤维腺瘤ADC值为(1.4±0.30)×10-3mm^2/s。③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单纯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延迟不均质强化(45%,9/20)和边缘强化(45%,9/20),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不均质强化(91%,10/11)。纤维腺瘤的内部强化特点:不均质强化(44%,22/50)、均匀强化(40%,20/50)、内部暗分隔(14%,7/50)、边缘强化(2%,1/50)。④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intencitycurve,TIC):单纯型黏液腺癌及纤维腺瘤以Ⅰ型曲线多见,混合型黏液腺癌以Ⅲ型曲线多见。上述各组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与纤维腺瘤在MRI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正确认识MRI特点,可以提高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X线、CT、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同时具有手术病理和影像资料的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 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单纯型17例、混合型16例。单纯型黏液癌组13例X线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清楚的结节,其余4例呈边界不清的不规则致密影(P<0.01)。所有混合型均为边界不清或毛刺状肿块(P<0.01),且簇状、沙砾样钙化多见。单纯型黏液癌组8例(80%)CT上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结节且无明显强化,所有混合型黏液癌均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病灶且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单纯型黏液癌组多数(76%)为弱回声;而所有混合型黏液癌为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单纯型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11.8%)较混合型黏液癌(50%)低(P<0.05)。结论单纯型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相比,淋巴结转移少,分期低。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癌因病理学基础不同而影像学特征不同,前者最常见为边界清楚的肿块,而边缘不规则实性占位多为混合型黏液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5~2011年21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经过3~24年的随访,未发现死于乳腺黏液癌的病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患者均无转移,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患者转移2例(33.3%)。由此可见,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的恶性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型,发生转移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在乳腺黏液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结合病理类型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9岁。左乳腺包块巨检为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表皮样细胞为主,混杂有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有黏液,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AE1/AE3、34βE12和E-cadherin弥漫(+),S-100局灶(+)。结论乳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腺鳞癌、腺样囊性癌或黏液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超声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显像等.结果 乳腺黏液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边缘清(93%,28/30),形态较规则(67%,20/30),低回声不均质团块(90%,27/30),纵横比≤0.77(83%,25/30),内部血流稀少(0级22例,1级8例),后方回声轻度增强21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16例(53%);病理为乳腺黏液癌,而超声诊断为其它良性病变5例(17%);超声诊断为未定性实质团块,而病理为乳腺黏液癌9例(30%).结论 乳腺黏液癌恶性特征不明显,超声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是单纯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EPC患者,比较单纯EPC组(7例)与EPC伴浸润或导管原位癌(DCIS)组(11例)的差异。结果 18例EPC均表现为乳腺肿块,5例伴非肿块样强化;其中囊实性肿块11例,实性肿块7例;10例呈圆形/卵圆形,8例不规则;11例边界清楚,7例不清楚;EPC实性部分ADC值中位数为1.12×10-3 mm2/s。时间-强度曲线(TIC)流出型13例,平台型5例;15例可见延迟强化包膜,其中13例平扫T2WI呈低信号;邻近血管征(AVS)阳性16例,阴性2例。单纯EPC与EPC伴浸润或DCIS临床及MRI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E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主要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T2WI周围见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可见延迟强化,TIC以流出型为主,AVS表现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单纯性乳腺黏液癌(PMBC)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MBC患者27例,其中无微乳头结构的传统黏液癌(cPMBC)20例,微乳头型黏液癌(MUMPC)7例,总结PMB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超声评分及血流评分.结果 27例PMBC中,23例表现为实性团块状低回声,4例表现为团块状囊实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性乳腺粘液癌(PMBC)的超声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分析27例PMBC的临床病理与超声表现特征,比较无微乳头结构的传统粘液癌(cPMBC)和微乳头型粘液癌(MUMPC)之间的超声评分及血流评分差异、比较PMBC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MN分期及分子分型的超声评分差异,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 27例PMBC中,cPMBC 20例,MUMPC 7例,超声多表现大分叶状或成角的低回声团,可见微钙化及液化,超声评分及血流评分中位数均为1分。cPMBC与MUMPC之间的超声评分及血流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MBC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MN分期及分子分型的超声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MBC超声恶性特征不典型,超声医师应该警惕分叶状或成角的团块,尤其是伴有微钙化或液化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MRI特征。结果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7岁,平均48.63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者7例、乳头溢血者1例。术后病理均为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8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单发,等信号卵圆形团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峰值强化率平均值为111%。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4.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细胞和(或)表型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1-2]。本研究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3例颅内SC。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1997年7月—2012年5月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腺单纯型黏液癌(PMBC)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PMBC患者的MRI特点。结果 PMBC的MR多表现为卵圆形肿块(18/23,78.26%),多数病灶边缘光整(15/23,65.22%);T1WI呈等低信号(22/23,95.65%)或均匀低信号(1/23,4.35%)。肿瘤的强化方式为环形强化(15/23,65.22%)、不均匀强化(7/23,30.43%)及无强化(1/23,4.35%)。早期增强率为(103.90±50.5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入型为主(17/22,77.27%);T2WI呈明显高信号(23/23,100%),多伴内部低信号分隔(21/23,91.30%)。DWI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2.05±0.38)×10-3 mm2/s。结论 PMBC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非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功能学)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77例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MRI非形态学特征与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应用t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与C-erbB-2表达无相关, ADC值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C-erbB-2表达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到判断C-erbB-2表达的最佳ADC值诊断界值为0.988×10-3mm2/s。结论乳腺癌C-erbB-2表达与MRI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相关性,与ADC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图像资料,观察其形态、边缘,并生成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18例中,1例未见乳房病灶,11例呈肿块样强化,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11例肿块样强化灶均表现出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分叶等特征;1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6例表现为单发病灶。多发病灶中,5例表现为多发的斑片状或(微)小结节状强化灶聚集分布,其中3例部分强化灶之间见线条状强化影相连。动态曲线上,3例流入型强化,8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MIP图像上6例出现患侧血管征阳性。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带分叶毛刺的肿块样强化。多发聚集分布的强化病灶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