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鳞状细胞癌相关肿瘤基因(SCCR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SCCRO与VEGF-A mRNA在3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及宫颈癌各临床分期中的表达.结果 SCCRO与VEGF-A在正常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实验组均数间两两比较,SCCRO的表达在ⅠB 1组(0.80±0.05)与ⅡB组(0.90±0.0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3,P<0.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A在各组中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与IB 1组(0.82±0.06)相比,ⅡA组(1.02±0.11)、ⅡB组(1.13±0.12)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4、t=8.311,P均<0.001);与IB 2组(0.87±0.06)相比,ⅡA组、ⅡB组和IB 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6、t=6.637,P<0.05或P<0.001);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CRO与VEGF-A在各组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24,P<0.01).结论 SCCRO与VEGF-A因子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在调节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SCCRO与VEGF-A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SCCRO可能通过调控VEGF-A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行超声造影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通过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乳腺癌灶区组织峰值强度、AUC、达峰时间、上升支斜率、梯度等血流灌注参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DGF-BB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PDGF-BB mRNA与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DGF-BB mRNA相对表达量(3.926±3.64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763±2.699)(P0.05);PDGF-BB mRNA相对表达量与超声造影组织峰值强度(r=0.337,P=0.002)、AUC(r=0.322,P=0.004)和梯度(r=0.300,P=0.007)呈正相关,与达峰时间呈负相关(r=-0.350,P=0.001),与上升支斜率无相关性(r=0.198,P=0.07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PDGF-BB mRNA相对表达量(5.630±4.39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239±3.083)(P0.05),不同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患者PDGF-BB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B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可作为评价PDGF-BB表达的影像学指标,PDGF-BB具有诱导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1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多药耐药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 mRNA表达(0.573±0.32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186±0.099)(P<0.001);宫颈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 mRNA表达高中分化组(0.678±0.269)高于低分化组(0.383±0.325)(P<0.05),在其他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1基因在宫颈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多药耐药1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预测宫颈癌的化疗效果、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裸鼠胰腺肿瘤内血流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动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对照组动物接受安慰剂治疗。所有实验动物在处死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测定两组裸鼠胰腺肿瘤组织时间-强度曲线的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法检测胰腺肿瘤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分析PI和AUC与血管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裸鼠胰腺肿瘤组织的PI和AUC分别为(68.83±7.27)dB、859.93±114.27,均高于实验组(32.64±5.15)dB、523.68±5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值分别为32.10±6.43和11.70±3.49,提示实验组中CD34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4,P<0.001);VEGF在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组织中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84.91±53.86和104.64±24.32,提示实验组中VEGF阳性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3,P<0.001)。对照组和实验组胰腺肿瘤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分别为6.257±1.084和1.686±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P<0.001)。胰腺癌组织的PI与微血管密度、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r=0.857、0.896,均P<0.05);AUC与微血管密度、单位体积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r=0.762、0.675,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血流参数PI和AUC可准确评估裸鼠胰腺癌组织的血流灌注量,PI和AUC与胰腺癌血管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1)探讨宫颈癌能量多普勒血管指数(VI)及其与病理MVD表达的相关性;(2)宫颈癌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指标(VI)与临床分期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60例,临床诊断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计算其VI。宫颈癌术后病理经MVD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三维超声重建分析宫颈癌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型、血管指数,对宫颈癌浸润和(或)转移情况进行宫颈癌临床分期。结果 (1)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显示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423,P0.001);(2)VI差异有显著性(t=6.32,P0.001);(3)血管密度差异有显著性(t=11.697,P0.001)。结论 (1)通过经腹部、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显示VI与病理MVD高度相关;(2)宫颈癌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指标(VI)与临床分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对宫颈癌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31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后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化疗前后肿瘤大小形态变化,根据RECIST评价体系分析宫颈肿瘤缓解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多组造影参数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改变。结果超声测量显示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肿瘤缓解不明显14例,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肿瘤化疗疗效与肿瘤细胞对肌层浸润深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宫颈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PI、AUC显著低于治疗前,而MTT、TP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能相对准确的检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大小及肿瘤血流灌注改变,对宫颈癌化疗疗效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48例,共计51个病灶,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组24个、恶性组27个,应用超声造影测量评价两组血流灌注的定量参数: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及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对其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及MVD计数,分析各造影定量参数与MVD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IMAX及AUC分别为24.72±5.15、1940.97±565.96,高于良性组(7.53±5.90和397.57±29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MVD计数为32.5±10.4,明显高于良性组(1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MAX及AUC分别与MVD呈正相关(r=0.42,P=0.009;r=0.57,P=0.008),其他参数无相关性。结论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MVD存在相关性,可术前无创性评估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状况,分析前述指标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6例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EGFR蛋白表达情况及基因扩增状态,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并分析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1)EGFR于ESCC组织中过表达率为52.2%(24/46),正常上皮组织中无过表达(0/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EGFR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整体TNM分期相关(P0.05);EGFR过表达者,累积生存率小于阴性者(P0.001)。EGFR过表达为ESC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2)EGFR基因扩增于ESCC组织中阳性率为26.1%(12/46),正常上皮组织中无阳性者(0/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EGFR基因扩增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整体TNM分期相关(P0.05);EGFR基因扩增阳性者,累积生存率小于阴性者(P0.001);EGFR基因扩增为ESC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3)EGFR过表达与基因扩增共阳性者12例(26.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01,r=0.272)。基因扩增阳性标本均存在EGFR过表达。结论 EGFR表达、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且EGFR表达、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提示不良预后;EGFR蛋白过表达与基因扩增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otch基因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36例和癌前病变组织标本30例,均取得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检测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变组织Notch1、Notch3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表达阳性率,分析Notch1、Notch3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口腔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口腔癌癌组织Notch1、Notch3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癌组织(P 0. 05);口腔癌癌旁组织Notch1、Notch3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略高于癌前病变癌旁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口腔癌癌组织Notch1、Notch3基因表达阳性率75. 00%、72. 22%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癌组织50. 00%、46. 67%(P 0. 05);口腔癌癌旁组织Notch1、Notch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略高于癌前病变癌旁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Notch1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口腔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 0. 05); Notch3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口腔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 0. 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 0. 05)。结论口腔癌、癌前病变患者癌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Notch3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高,Notch基因尤其在口腔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活跃,且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但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不活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与癌组织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编码基因MKI67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72例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其超声征象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KI67 mRNA水平较浸润性非三阴性乳腺癌高(11.80±0.11 vs. 10.70±0.05);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高表达者,其总生存时间较Ki-67低表达者短[(34.9±5.1)个月vs.(40.3±4.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中,血流分级Ⅱ~Ⅲ级者Ki-67高表达的比例高于0~Ⅰ级者(63.2%vs.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者Ki-67高表达的比例高于无转移者(58.8%vs.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浸润性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中血流分级及腋窝淋巴结与Ki-67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CEUS)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扩大清扫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进行CEUS检查,根据淋巴结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表达评价临床病理特征,随访无复发生存情况评价预后。结果CEUS高增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等增强、低增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膜侵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MMP2及MMP9阳性表达率、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被膜未侵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US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MMP2、MMP9阳性表达患者的CEUS参数TTP、MTT均明显低于MMP2、MMP9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CEUS与淋巴结转移、蛋白酶表达、术后无复发生存存在相关性,能够用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水平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42例和PTC组50例,其中PTC组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进一步分为转移组28例和非转移组22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EUS检查和LMTK3水平检测,比较良性组与PTC组、转移组与非转移组CEUS特征和LMTK3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EUS和LMTK3水平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PTC及预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PTC组CEUS等增强、低增强、非均匀增强、灌注缺损、增强时边界不清晰占比及达峰时间(TTP)、CEUS量化值、LMTK3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峰值强度(PI)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转移组CEUS等增强、高增强、非均匀增强、灌注缺损、增强时边界不清晰占比及TTP、PI、CEUS量化值、LMTK3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CEUS和LMTK3水平单独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肺癌组织及肺部淋巴结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64.4%肺癌标本呈现为Survivin阳性表达,76.O%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的淋巴结中有Survivin阳性细胞,而正常肺部组织及未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的淋巴结中Survivin表达率为0。Survivin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但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分化程度为G1.G2级的肺癌标本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50.0%)显著低于G3.G4级肺癌标本(78.3%,P〈0.05);临床Ⅲ期肺癌患者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51.8%,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4.0%)显著高于而未转移组(40.0%,P〈0.05)。结论Survivin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30名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PINCH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INCH蛋白和VEGF-C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8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 (36/58)和67.2% (39/58)]高于正常宫颈上皮(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512、12.534,P均<0.001).PINCH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x2值分别为9.090、8.263,P均<0.01).VEGF-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均>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x2值分别为10.775、13.496、5.001,P均<0.05).PINCH蛋白及VECF-C蛋白表达有关联(C =0.341,P<0.01).结论 PINCH和VEGF-C可能协同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在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参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PTC患者,根据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组(24例)、未转移组(51例)。术前均行CEUS检查,获得PTC结节内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关血流灌注参数,取PTC结节、正常组织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获取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结节达峰时间(time peak,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且MVD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PTC结节的造影参数TP,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PI,AUC与MVD明显正相关(P<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PI,AUC,MVD显著增高(P<0.05),TP,MTT未见明显差异(P>0.05)。PI,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AUC分别为0.864,0.877,确定临界值后PI和AUC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均≥75.0%,特异度均为88.2%。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病灶数目、肿瘤大小、PI和AUC为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US血流灌注参数PI、AUC与PTC组织中MVD显著相关,并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PTC术前评估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GF-Ⅱ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Ⅱ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Ⅱ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组织中IGF-Ⅱ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宫颈癌组和对照组血清IGF-Ⅱ浓度分别为(1.98±0.53)和(0.51±0.16)μ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清IGF-Ⅱ浓度为(2.26±0.32)μg/L,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1.734-0.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宫颈癌、正常宫颈组织中IGF-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1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69,P〈0.01)。结论IGF-Ⅱ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检测IGF-Ⅱ能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24例,MVD为40.65±11.80,VEGF阳性21例(87.5%);无转移16例,MVD为25.02±11.52,VEGF阳性4例(25.0%),有无淋巴结转移组MVD和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8,x2=16.00,P均<0.01).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25例,MVD为41.33±11.61;VEGF阴性15例,MVD为22.84±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539,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153枚,未转移533枚,中央区淋巴结转60.1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3.61%,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9.26%;增强CT显示本组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短径高于未转移淋巴结(8.91±2.62 mm vs 8.02±2.51 mm),转移与未转移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病灶内钙化及周围组织侵犯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低于颈侧区淋巴结,建议结合超声或MRI检查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Notch-1抗体在小细胞肺癌(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分别检测43例SCLC及40例NSCLC患者癌组织Notch-1抗体的表达,分析Notch-1抗体表达缺失与SCLC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otch-1抗体在SCLC中的表达率为20.93%( 9/43),而在NSCLC中则高达65.00%( 26/40).Notch-1抗体在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别x2=5.42和P<0.05,x2=4.88,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与NSCLC比较,Notch-1抗体在SCL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5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证实Notch-1抗体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较阴性患者为高(x2=19.87,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Notch-1抗体阳性可明显降低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Notch-1抗体在SCLC与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与SCL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因此,Notch-1表达在SCL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7份宫颈癌组织和12份正常宫颈组织中MRP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MRP mRNA的表达为0.20±0.11,宫颈癌组织中为0.51±0.28,宫颈癌组织MRP基因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t=6.04,P〈0.01)。MRP表达在肿瘤直径、有无淋巴转移、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及不同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P基因可能参与宫颈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检测其表达对制订治疗方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