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探讨其对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白质恢复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双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对白质纤维束进行三维重建。运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患儿运动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脑白质不同部位FA值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白质纤维束DTI参量与GMFCS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均显著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脑瘫患儿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1),粗大运动功能获得改善。术后6个月患儿对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临床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1),且与内囊后肢、大脑脚的相关性都较高(r=-0.933,P0.01;r=-0.873,P0.01)。结论 DTI联合DTT可用于定量评价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的恢复情况,对辅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中较常用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两种分析方法探讨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单侧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21例单侧痉挛型脑瘫患儿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14d分别进行常规序列及rs-fMRI检查。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数据辅助处理(data processing assistant for resting-state fMRI,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获取ALFF及ReHo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1例单侧例痉挛型患儿手术前和手术后ALFF及ReHo值差异。结果术后14 d脑瘫患儿患侧大脑半球多个脑区ALFF值和(或)ReHo升高,健侧小脑前叶ALFF值升高(P<0.05);术后14 d脑瘫患儿健侧多个脑区的ALFF值和(或)ReHo降低,患侧额上回ALFF及ReHo值降低(P<0.05)。结论rs-fMRI结果表明,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主要提高单侧痉挛型脑瘫患儿患侧与运动以及认知功能相关脑区区域神经元自发低频振荡活动强度,加强脑区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偏瘫型脑瘫儿童的应用.方法 35例偏瘫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1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颅MRI的扫描和DTI的检查,测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感兴趣区域部位的FA值.结果 同年龄对照组左侧和右侧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研究组与对照组感兴趣区FA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段患侧与健侧FA值比较,患侧的F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研究组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不同部位FA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患侧FA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脑瘫患儿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比较不同级别FA值,上肢功能分级越严重,患侧FA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作为偏瘫型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依据,并能对一些普通影像检查无异常而临床症状明显的患儿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脑部运动区(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的血流特点,通过血流变化来研究脑瘫患儿运动区的功能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效果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支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与志愿者各20例,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双侧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运动区脑血流量的变化,通过t检验分析志愿者、患儿及志愿者与患儿双侧脑血流的的情况。结果志愿者、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左、右两侧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运动区局部脑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脑血流量高于右侧。志愿者与脑瘫患者左、右两侧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志愿者局部脑血流量高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结论双侧内囊后肢功能运动区脑血流减低是导致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运动区的功能病理基础之一,可以通过磁共振pCASL技术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运动区的血流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 DTI评价幕上胶质瘤对锥体束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DTI分析。按照肿瘤恶性程度分为高(n=16)、低(n=7)级别胶质瘤;按照临床是否有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异常分为有症状(n=11)和无症状(n=12)。分析测定患侧和对侧锥体束ADC值和FA值,并进行锥体束三维成像和统计学检验。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患侧内囊后肢层面锥体束FA值显著低于对侧(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各层面锥体束ADC值与对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异常者的患侧内囊后肢层面锥体束ADC值高于对侧(P<0.01),患侧锥体束内囊后肢层面及大脑脚层面锥体束FA值低于对侧(P<0.05),而脑桥层面FA值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异常者的患侧锥体束重建可见锥体束浸润、破坏。结论应用DTI能够较准确地判定幕上胶质瘤对锥体束的侵袭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对脑白质的损伤和预后的价值。  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MRI检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 < 2周岁,且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将患者分为脑瘫组和非脑瘫组(30例/组),记录其常规颅脑平扫征象和得分,于DTI图像上找出感兴趣区域并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定的白质区包括: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中脑大脑脚、胼胝体压部、下纵束、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视辐射、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半卵圆中心、听辐射、胼胝体膝部和顶叶白质等。生成胼胝体纤维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图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平扫的征象和FA值与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筛选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拟合度和效能。  结果  经MRI平扫,两组患儿颅脑左侧的丘脑、两侧的半卵圆中心区和胼胝体体部的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脑瘫组患儿各个部位的FA值均比非脑瘫组小,且两组患儿的FA值在内囊后肢、听辐射、双侧中脑大脑脚、视辐射、顶叶白质、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下纵束、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丘脑后辐射、胼胝体体部和左侧豆状核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ADC值在双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左侧丘脑后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顶叶及压部和左侧丘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可作为脑白质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白质损伤的ROC AUC是0.887,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是90.38% 和85.12%,准确度为0.761。  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会使其白质纤维束发生损伤,使其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I可明确反映出患儿神经纤维束发育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及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脑灌注及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23例cSVD患者(cSVD组)及1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ASL及DTI检查,测量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常规扫描NAWM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脑血流量(CBF)值,比较cSV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SVD组FA值及ADC值与CBF值的相关性。结果 cSVD组双侧额叶、顶叶FA值较对照组减低,ADC值升高(P均<0.05);双侧半卵圆中心FA值及右侧半卵圆中心CBF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及右侧半卵圆中心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r=0.51、0.46、0.22、0.27、0.33,P均<0.05),双侧额叶ADC与CBF值呈负相关(r=-0.50、-0.38,P均<0.05)。结论 DTI能反映cSVD患者早期隐匿性脑白质损伤,以双侧额叶FA值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烟和饮咖啡对正常成年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产生的短期影响。材料与方法 41名青中年健康志愿者进行吸烟试验,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6.6±11.8)岁,并分为吸烟史组(男21名)和无吸烟史组(男20名);19名青年健康志愿者进行咖啡试验,年龄范围22~27岁,平均年龄(24.4±1.4)岁,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量41名志愿者吸烟前后以及19名志愿者饮用咖啡前后枕叶、额叶、颞叶灰质和丘脑、基底节区r CBF。结果 (1)41名志愿者吸烟前后的各脑区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1名吸烟史组的吸烟前r CBF低于20名无吸烟史组,且在双侧枕叶、颞叶、丘脑以及左侧基底节区的r CBF差别较大(P均0.05)。(3)19名志愿者饮用咖啡后,双侧枕叶、额叶、颞叶灰质和丘脑、基底节的r CBF均产生明显降低的急性变化(P均0.05),且下降幅度分别为14.5%、16.5%、11.6%、11.7%、17.6%、15.7%、14.0%、14.3%、14.4%、15.4%,以右侧颞叶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基于3D ASL技术检测吸烟和咖啡对局部脑灰质血流量的短期影响,咖啡使r CBF发生降低的急性变化,吸烟对r CBF并未产生短期影响,而长期吸烟能导致r CBF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SWAN及DTI序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CMBs)中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患有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作为研究组,并将43例对侧正常大脑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测量位于基底节/丘脑、幕下、皮层-皮层下CMBs的数目及相应PV值、FA值、ADC值。对比分析各区域CMBs的PV值、FA值、ADC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43例患有CMBs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现病灶共计161个,以基底节/丘脑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幕下、皮层-皮层下;基底节/丘脑的PV值低于幕下及皮层-皮层下;各区域CMBs的PV值及FA值均低于对照组,而ADC值高于对照组;总体CMBs及基底节/丘脑区域CMBs的PV值与FA值呈正相关。结论:ESWAN及DTI序列可以对高血压患者CMBs的诊断和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评价。材料与方法 25例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超急性期5例、急性期16例和亚急性期4例,所有患者均行DTI及ASL检查,观察各期的DTI图像及ASL图像并通过特殊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白质纤维束(DTT),测量梗死区与镜像区的FA值、ADC值及r CBF值,比较差异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梗死灶FA值、ADC值及r CBF值均较镜像区脑组织明显降低(P0.0 5),梗死区FA值、A D C值与r C BF值之间无明显相关(P0.0 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别分析3个时期脑梗死区的FA值、ADC值和r CBF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DTI和ASL能够早期反映梗死灶血流灌注情况及该区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根据量化的数据,可以间接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时间,进而提高适合溶栓的患者人数,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失写症脑内神经纤维改变的特征.方法失写症5例,SIEMENS Trio 2003T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结果 5例左侧额中回后部不同程度信号异常.DTI fiber tractography显示书写中枢纤维数量明显降低,尤其U形纤维明显,额叶脑回间、中央前回、Broca区的纤维联系明显减少,内囊后肢前部的纤维中断,书写中枢与内囊后肢前部间的关系松散.结论失写症脑内纤维改变主要以额叶脑回间的U形纤维的减少,书写中枢与内囊后肢前部间的纤维联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DTI纤维追踪法定量分析90名正常国人脑白质老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采用DTI纤维追踪法定量比较不同年龄组正常自愿者椎体束从大脑脚到中央前回部分(PRPT)FA值的差别及其意义.方法 将90名正常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组,进行基于纤维追踪的定量DTI研究,图像标准化后分析各组PRPT的FA值与年龄组老化的关系.结果 各年龄组双侧PRPT的FA值分布相似,最低点在放射冠处,最高峰为内囊后肢;各段FA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表明这些部位的纤维随年龄增长发生了老化,其中以额叶老化最为明显;并发现额叶及大脑脚白质老化过程中存在突然变化.结论 DTI可以作为评价脑组织细微结构变化和老化过程的敏感工具;额叶及大脑脚白质老化过程中存在突变是否为脑生理上老化的标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3D ASL)分析未治疗抑郁症患者丘脑和基底核微观结构和血流灌注的改变。方法 收集未治疗抑郁症患者21例(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32名(对照组),均接受DKI、3D ASL及常规MR扫描,测量并比较2组间双侧丘脑、尾状核头、壳核的DKI参数和扩散参数,以及3D ASL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侧尾状核头Ka值增高、Kr值减低(P均< 0.05),右侧壳核Ka值增高(P均< 0.05),左侧尾状核头及双侧壳核CBF显著减低(P均< 0.05)。结论 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存在基底核DKI参数及血流灌注的异常,提示基底核区微观结构完整性受损、血流灌注减低,可能是抑郁症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丘脑和双侧基底节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变化,评价DTI技术用于早期P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PD患者26例为PD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患者分为PD组1和PD组2;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常规行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比较双侧丘脑、基底节区的部分各向异常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PD组尾状核和丘脑的部分各向异常分数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组兴趣区的ADC值在各组之间、病变双侧之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结论:磁共振DTI的尾状核、丘脑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脑部运动区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 )和感觉区 (丘脑腹后外侧核 )的MRI影像表现 ,评价上述区域的DTI图像特点。方法 对 2 0例正常成人运动区和感觉区的MRI及DTI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并对上述区域进行DTI定量测量比较。结果 在T2加权像上 ,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呈略高信号 (与皮层信号相等 ) ,丘脑腹后外侧核呈等信号。运动区及感觉区左右侧之间DTI定量测量无差异 (P >0 .0 5 ) ,但运动区测量值大于感觉区测量值 (P <0 .0 1)。结论 皮质脊髓束在特定部位呈T2加权像略高信号 ,DTI可对白质束进行直观显示及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